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 I L 6、 T N F α)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对55例患者按 M eares Stam ey 法分为慢性细菌组、非细菌组、前列腺痛组,1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 E L I S A 法检测了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 I L 6、 T N F α)水平,用 S A S统计分析软件中非平衡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和 S N K 法( Q 检验)作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① T N F α在慢性细菌组、非细菌组、前列腺痛组与健康人组均有差异( P< 001),慢性细菌组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前列腺痛组( P< 001)。在非细菌组、前列腺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② I L 6在慢性细菌组、非细菌组、前列腺痛的三组中都有升高,与健康人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05)。在慢性细菌组、非细菌组、前列腺痛组的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 I L 6、 T N F α)可能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慢性前列腺炎有价值的指标,对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分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红梅  闫秀兰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58-159,16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外基质(IV型胶原,CIV和层粘蛋白,LAM)浓度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CIV、LAM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IV、LA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清CIV、LAM值与血糖、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和026,P<001和P<005)。结论:血清细胞外基质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幽门螺杆菌(PH)碱性品红染色法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结果: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中检出率为50.11%;在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检出率为82.01%。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01)。H感染可能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并随的增殖,炎症反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表面疏水性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检测了45例糜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表面的接触角(CA)、粘膜总磷脂含量和胃液中磷脂酶A_2(PLA_2)水平,观察了幽门螺旋菌(HP)感染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胃窦粘膜表面CA为46.86±4.66°,疾病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HP阳性组又低于HP阴性组(P<0.01);疾病组粘膜活检组织总磷脂含量减低(P<0.01),CA与HP感染程度及PLA_2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0及-0.415,均P<0.01),与总磷脂含量不相关。提示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有粘液疏水屏障功能减弱及粘膜磷脂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幽门螺杆菌(Hp)与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而CagA基因被认为是幽门螺杆菌的毒力标志。探讨CagA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方法(1)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8例胃十二指肠患者的胃粘膜进行CagA基因检测。(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胃粘膜培养上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67例Hp感染患者中50例检出CagA基因。其中1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全部检出CagA基因,10例胃溃疡患者中8例检出CagA基因,42例慢性胃炎中27例检出CagA基因。Hp阳性组的胃粘膜培养上清中TNF-α、IL-8、IL-6的含量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CagA+Hp组胃粘膜培养上清中IL-8的浓度显著高于CagAHp组(P<0.01)。TNF-α与IL-8、IL-6呈正相关。TNF-α、IL-8、IL-6的浓度在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组织学表明,CagA+Hp与胃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有关,而与肠化生、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的免疫学机理及利用免疫调节药物防治冠心病。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 E L I S 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2例老年前期和老年冠心病(包扩心绞痛、陈旧性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人血清 s I L 2 R 水平。结果:冠心病组s I L 2 R 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明显( P< 001),随着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s I L 2 R 浓度亦不同程度增高( P< 001)。结论:老年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物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自由基的关系。方法测定了6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终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急性期与正常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丙二醛含量也明显降低(P<001)。而恢复期与正常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丙二醛含量却有明显差异(P<005),但仍未降至正常值。结论表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且与病情轻重和病期长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8例特发性间质性肺泡炎(IIP),10例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泡炎(IP一CVD),6例过敏性肺泡炎(HP)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进行测定,并与272例不吸烟的健康者作对照比较:HP组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比率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明显高于IIP组和IP-CVD组(P<0.01);IP-CVD组的淋巴细胞比率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显著高于IIP组(P<0.01);lIP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明显高于IP-CVD组(P<0.01)。提示BALF细胞学测定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L岩藻糖在肿瘤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66 例成人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和 55 名健康成人,采用浅见直法测定其血清 L岩藻糖含量。同时对其中的30 例患者和正常人通过测 O D570值来计算细胞毒指数。结果:患者组的血清 L岩藻糖含量为(1817±596)μg/ L,细胞毒指数为(063±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94)μg/ L及(011±005), P< 001,两者相关系数r= - 043,tr= 229, P< 005。结论:口腔癌患者血清 L岩藻糖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两者间呈较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提示 L岩藻糖在肿瘤免疫中可能起某种抑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28 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28 例慢性胃炎胃窦粘膜及20 名正常对照胃粘膜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P)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上述患者及正常对照粘膜组织中的IL- 1、IL- 8 及TNFα活性。结果:慢性胃炎粘膜与胃癌癌旁粘膜组织H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胃癌组织中的HP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癌旁粘膜与胃炎粘膜组织(P< 0.01);胃癌患者癌灶粘膜组织IL- 1、IL- 8 活性降低,尤以IL- 1 更为明显,TNFα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1)。结论:HP感染局部粘膜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IL-8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组织IL-8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Giemsa染色、Hp免疫组化染色和PCR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Hp分类;组织IL-8含量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DU,95%)、胃溃疡(GU,80%)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0%)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而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7.5%)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DU(85%)、GU(60%)和CAG(50%)组cagA^ 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0%),而CSG组(15.6%)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Hp感染率和IL-8水平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高。Hp感染和cagA^ Hp感染胃粘膜IL-8水平分别显著高于非Hp感染和cagA^-Hp胃粘膜。结论 胃粘膜Hp感染以及Hp cagA的表达状态与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以及胃粘膜IL-8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Hp菌株cagA、picB基因表达与胃粘膜IL 8分泌 ,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 :行Hp分离培养 ;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其cagA、picB基因表达 ,ELISA法检测胃窦粘膜IL 8表达水平。结果 :(1)cagA+/picB+菌株感染者胃窦粘膜IL 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agA-/picB-菌株感染者〔(2 5 5 .12± 75 .0 1)pg/mg蛋白vs (147.6 8± 86 .2 1)pg/mg蛋白 ,P <0 .0 1〕 ;(2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cagA+/picB+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 (80 .0 %vs 5 4.3% ,P <0 .0 1) ;结论 :(1)cagA+/picB+菌株与诱导胃粘膜IL 8分泌有关。 (2 )武汉地区cagA+/picB+菌株感染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小儿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166例胃镜检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谢永武  郑瑞丰 《河北医学》2008,14(2):129-131
目的:了解小儿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临床发病情况。方法:应用Olymus-GIF-XQ240电子胃镜对我院175例慢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175例胃镜检查有异常者为166例,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为15.43%,小儿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并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胃溃疡以胃窦溃疡多见,胃、十二指肠炎的发生率为94.86%,小儿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十二指肠炎,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最多见,慢性糜烂出血性胃、十二指肠炎也不少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为59.04%,其中消化性溃疡病例检测幽门螺杆菌均为阳性。结论:目前小儿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对有消化道症状的小儿要重视胃镜检查,要常规作幽门螺杆菌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由于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胃黏膜的实验室检查分析、探索,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200例胃镜检查者中,有150例Hp检查为阳性,Hp感染检出率为75.0%。中医辩证分型发现:Hp感染中主要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型,其中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的Hp感染率较高,胃阴亏虚型以及脾胃虚寒型的Hp感染率较低;部分Hp感染患者兼具食滞证、胃寒症、血瘀证。结论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较高;胃溃疡以及萎缩型胃炎次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致十二指肠溃疡时胃窦炎症和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48例有不同程度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用组织学方法评定胃窦炎症程度,同时测定胃粘膜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IL-8,TNFα,MPO,MDA的含量均与胃窦粘膜的炎症程度和H  相似文献   

17.
儿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内镜和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内镜下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6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内镜下的疾病类型,对其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366例患儿经内镜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单纯慢性胃炎206例(56.3%),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炎112例(30.6%),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48例(13.1%)。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全部病例存在胃窦黏膜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慢性炎症改变。Hp检查阳性者106例(28.96%),其中Hp感染者的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明显较未感染者重(P<0.01),而Hp感染与否与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严重程度无关(P>0.05)。H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引起胃窦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表现正常的十二指肠黏膜经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Hp感染可引起较严重的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症状的Hp感染儿童应予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8.
Gastroendoscopic biopsy specimens from 366 patients were stained with HE, Warthin-Starrys or Giemsa and mucin histochemical methods. Positive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was 73.8% in chronic gastritis. Positive rates of HP in gastric ulcer disease were 88.2%, 91.9%, and 11.1% at the near and distant mucosa of ulcer and in duodenitis, respectively. Positive rates of HP in duodenal ulcer disease were 81.5%, 24.6% and 7.2% at the pyloric-antral area and at the near and distant mucosa of duodenal ulcer,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HP in active inflamm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inactive inflammation (P < 0.05). The HP almost lived in the neutral muci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ear and distant mucosa of ulcer (P > 0.05). HP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gastritis, and it might aggravate the peptic ulcer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对160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十二脂肠球部溃疡44例,胃溃疡56例的胃窦粘膜和血浆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和精氨酸加压素进行检测。应用胃病冲剂和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8d。根除Hp后进行上述项目复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胃液及胃粘膜中维生素C、NO、IL 6、IL 8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比色法 ,ELISA方法对 40例消化性溃疡 ,2 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液及胃粘膜的维生素C、NO、IL 6、IL 8水平进行了测定。另外 ,以 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p ( )组较Hp (- )组患者胃液维生素C浓度明显降低 ,pH值 >5组较 pH值 <5组患者的胃液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消化性溃疡、慢性溃疡组较正常对照组胃液中NO、IL 6、IL 8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和NO、IL 6、IL 8含量升高可能与胃局部炎症病变分泌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