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因其客观指标较少,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难度。在基础研究方面,脑啡肽和多巴胺在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健康Wistar雄性二级(清洁级)大鼠80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房饲养,水料任意,用于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依致脑震荡所用砝码质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50,100,200g组。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动物于伤后1,3,7,14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nNOS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扩张。脑组织瘀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nNOS蛋白和mRNA于伤后3d表达增强,7d达高峰,14d后开始减少,30d仍呈阳性表达。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nNOS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 disease,GD)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GD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62).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传统的方法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如下指标:①GD相关实验室指征:总三碘甲状腺素(T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总四碘甲状腺激素(T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②临床表现指标:甲状腺肿大比例、突眼比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比例;③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功损害和白细胞数量的减少).[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肿大、突眼、TRAb阳性的患者较治疗前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T3、FT3、TT4、FT4均降低,TSH增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正常无损害,白细胞数量正常,对照组轻度肝损害5例,轻度白细胞减少7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巯咪唑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Graves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120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的模式上进行护理干预,周期为1年,观察1年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较少见,其发病率在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0.3%[1-3],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更是罕见,由于本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我院近期收治3例十二指肠腺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CD34+细胞移植于非肥胖性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后的免疫重建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人脐血CD34+细胞,经外侧尾静脉移植于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移植后4、6、8、10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小鼠外周血人源CD45+、CD3+、CD56+细胞的数量;10周后PCR检测小鼠骨髓人ALU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脾脏人源CD3+、CD56+细胞的表达。结果 NOD/SCID小鼠经照射后骨髓腔内有核细胞及巨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或消失,达到理想的清髓预处理效果;移植后4、6、8、10周,移植组所有存活小鼠外周血均可检测到人源性CD45+、CD3+、CD56+细胞的表达,人源淋巴细胞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8周时达到高峰,10周仍有较高的比例。10周时移植组所有存活小鼠骨髓细胞均检测到人ALU基因的表达,脾脏均检测到人CD3+、CD56+细胞;未移植组小鼠照射后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经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通过移植人脐血CD34+细胞成功地建立了hu-SRC-NOD/SCID模型,并有效地重建了小鼠细胞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特性下对医患关系的医德支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学科学的专业化决定了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不对称特性的客观存在,对此医患双方在心理、行为等方面认识不一、表现不同,且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发展,因而需要从医德方面提出相应的支持措施,即:医务人员应正视专业属性,敢于发挥主导作用;医患角色换位,以己度人加深理解;疏通传播渠道,扩展医患沟通手段,从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超声内镜诊断价值及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61例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探测病变浸润深度,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切除术(EMR),位于黏膜下层的食管早期癌行外科手术治疗。EMR术28例,外科手术33例。比较超声内镜和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结果超声内镜判断食管黏膜内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4.1%(48/51)、98.0%(48/49);黏膜下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80.0%(8/10)、72.7%(8/11);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浸润深度准确率为91.8%(56/61)。28例EMR术后病理:14例食管早期癌和12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完全切除,完全切除成功率为92.9%(26/28),观察3~45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浸润深度,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卢戈液染色与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98例食管浅表性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亚甲蓝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染色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癌10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1例,非上皮内瘤变93例.卢戈液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0%(167/174)、89.5%(111/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多呈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1.8%(134/217)、91.4%( 74/81)和57.6% (118/205)、75.3%(70/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不染色-亚甲蓝深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是99.4%(173/174)、86.3%(107/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8%(210/217)、81.5%(66/81);非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0%(205/205)、69.9%(65/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卢戈液染色相似,z=0.076,P=0.939 1;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双重染色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卢戈液染色,z=3.155,P=0.001 6和z=4.148,P<0.000 1.结论: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能准确判断食管浅表性病变性质,且鉴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明显优于卢戈液染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实践介绍了培养细胞的显微摄影方法及其常用仪器,为从事细胞培养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规律并探讨其与愈合延迟的关系,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与创伤复合照射组,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创伤复合照射组动物白细胞数出现下降,伤后3天降至最低,伤后5天仍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伤后两组动物中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但创伤照射组凋亡率始终高于单纯创伤组;伤后不同时间淋巴细胞Bax蛋白出现升高,创伤照射组明显高于单纯创伤组,而Bcl-2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该结果提示,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降低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增加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重要原因,Bax和Bcl-2蛋白参与了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