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根据颈部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结果,收集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ELISA法测定不同类型脑梗死组血清OPN水平。结果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血清OPN亦可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HBV携带者IL-2及其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HBV携带者IL-2及其受体的研究贾战生,张银霞,于兰,莫逢琼,杨霄鹏导致机体长期携带HBV的机制还不清楚。T淋巴细胞是参与HBV免疫的主要细胞群,白介素2(IL-2)及其受体(IL-2R)在其活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选择68例长期HBV...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腺病毒感染 hUCMSCs 分为实验组( Ad-GFP-HGF )和对照组( Ad-GFP )。以最佳感染复数转染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及GFP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 Western Bolt检测各组细胞HGF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出现了GFP的表达,实验组hUCMSCs的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实验组细胞H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GF的高表达能明显促进hUCMSCs的增殖、黏附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胎儿LAK/IL-2治疗长期HBV无症状携带者的临床研究贾战生,于兰,张银霞,莫逢琼,吕同德,杨霄鹏我们应用胎儿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配合重组白介素-2rIL-2和干扰素rIFN-Y治疗8例长期HBV无症状携带者,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从2005-01至2010-10月间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结果 105例患者中以20-40岁女性多见,以急性、亚急性起病,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最常见,病变部位多以脑和脊髓多见,脑脊液蛋白升高、IgG增高及寡克隆区带阳性常见,核磁共振较计算机断层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MTX联合多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枢神经系(CNS)侵犯的临床疗效。方法 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CT、MRI及活检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枢神经系侵犯患者,选择大剂量MTX、甲基卞肼、VCR、DXM联合化疗,2周方案,共3次,每周同步行鞘内注射化疗。结束后行局部脑立体定位及全脑预防放疗。每3个月原方案巩固化疗1次。结果化疗1周期后,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病灶缩小>75%。3周期后,临床症状恢复,血象及脑脊液检查正常,MRI示病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病情稳定。结论多种透入血脑屏障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尤其大剂量MTX,能显著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枢神经系侵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人股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醋酸铅染毒人股动脉内皮细胞后,用Hoche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caspase-3、P53、Bax、Bc l-2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10μmol/L醋酸铅处理24、48 h后,Hochest 33258-PI染色显示醋酸铅组细胞呈凋亡形态学改变。动脉内皮细胞的细胞免疫化学结果都显示醋酸铅组的caspase-3、P53和Bax阳性表达升高,而Bc l-2的阳性表达下降。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醋酸铅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醋酸铅可促进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pase-3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NBP)干预组,各组按再灌注6、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同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QP-4及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48 h达到峰值(P<0.05);NBP预处理组AQP-4阳性表达与含水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SUA)、纤维蛋白原(FIB)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58例缺血性脑卒中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包括无脑出血转化121例、脑出血转化3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t-PA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影响因素;对比不同早期神经功能患者eGFR、SUA、FIB水平;评价eGFR、SUA、FIB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eGFR、SUA、FIB水平患者的累积生存率。结果rt-PA静脉溶栓2 h、24 h后,脑出血转化者eGFR、SUA、FIB水平较无脑出血转化者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基线舒张压、大面积脑梗死及溶栓后2 h和24 h的eGFR、SUA、FIB均为rt-PA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P<0.05)。END患者溶栓后2 h和24 h的eGFR、SUA、FIB均低于非END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溶栓后24 h的eGFR、SUA、FIB联合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大于任一单一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95%、74.14%。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溶栓后24 h的eGFR、SUA、FIB高水平组的累积生存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eGFR、SUA、FIB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密切相关,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脑出血转化诊断及END预测。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免疫损伤机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RA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检验其相关性。结果:(1)RA患者血清sIL-2R和IL-8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sIL-2R浓度在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与阴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2)RF阳性患者血清sIL-2R与IL-8浓度呈正相关(r=0.74,P<0.05)。提示RA患者T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