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49例急诊病人院内心肺复苏注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维  王波 《海南医学》2007,18(9):42-44
目的 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指南模式原则评价心肺复苏影响因素与效果.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指南设计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应用前瞻性、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院内心脏/呼吸骤停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影响因素与效果.结果 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男性与女性分别为67.3%、32.7%.年龄组以45-54岁、55-64岁、65-74岁为三个高发年龄组.既往史中以心血管、脑血管病为主,分别占39%与10%.心脏/呼吸骤停初始心律,室颤占14.3%,院内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成功复苏、成活出院分别为48.7%、20.8%、13.7%.结论 本研究病例复苏措施符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原则,且本组资料院内心肺复苏效果与国际上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研究报道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后意识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救治的19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是否采用"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功能恢复(ROSC)时间及其持续时间,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及神经系统功能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实验组ROSC时间短于对照组、ROSC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存活者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活者(P<0.05)。结论:"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对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远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心脏骤停的院内院外抢救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宁  姚远  赵亮  郗玉珍  江奕 《浙江医学》2021,43(14):1582-1585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急诊科2017年1至12月心肺复苏患者70例设为常规复苏组,2018年1至12月心肺复苏患者82例设为超声复苏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率、脑复苏成功率、达到ROSC时间、胸外按压2min后评估患者用时及引起CA病因。结果超声复苏组ROSC率、达到ROSC时间、脑复苏成功率均优于常规复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复苏组病因明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复苏组胸外按压2min后评估患者平均用时与常规复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医师应用床旁超声有利于快速发现CA的病因,提高ROSC率、脑复苏成功率,缩短达到ROSC时间,并且在心肺复苏中应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不会影响胸外按压质量。  相似文献   

4.
无创与有创紧急序贯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临床紧急情况下将无创与有创两种心脏起搏技术序贯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B两组患者均按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给予常规的心肺复苏术,其中A组联合应用经皮体外起搏,B组患者在联合应用经皮体外起搏后均紧急进行经静脉体内起搏。结果:B组患者的循环复苏率显著高于A组(χ2=4.56,P〈0.05),但复苏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21,P〉0.05)。结论:无创-有创序贯紧急心脏起搏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循环复苏率,但不能提高患者的出院率;无创-有创序贯紧急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收集ICU心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例157例,分为ROSC组(n=43)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non-ROSC组,n=114).分析可能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 157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43例(27.4%)ROSC成功,ROSC组的年龄低于non-ROSC组[(59.7±15.2)岁 vs.(64.8±12.4)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脑源性疾病不利于患者ROSC(OR=4.255,P=0.031),而原发病为心源性疾病(OR=0.133,P=0.009)、可除颤心律(OR=0.292,P=0.001)、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 min(OR=0.062,P=0.000)、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OR=0.561,P=0.014)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结论 原发病、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ROSC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韦永先  陈蒙华  甘伟妮  杨耿  覃涛 《广西医学》2014,(12):1781-1783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后采用低温治疗的情况,为完善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因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并恢复自主循环(ROSC)但仍然昏迷不醒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采用低温治疗的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ROSC后实施低温治疗51例(36.43%),低温治疗开始时间为心肺复苏后0.5~1.0 h,低温治疗方式主要为戴冰帽。院外发生心搏骤停患者接受低温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院内(P〈0.05)。2006~2010年临床医生对因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并ROSC但仍然昏迷不醒患者给予低温治疗的比例变化无明显规律(P〉0.05)。在抢救140例心搏骤停患者过程中,仅有34.3%(48/140)的医务人员有低低温治疗意识,2.1%(3/140)的医务人员有中低温治疗意识,而无低温治疗意识的占63.57%(89/140)。结论临床医生在处置心肺复苏患者时普遍缺乏低温治疗意识。  相似文献   

7.
孙嘉宾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94-2195
目的总结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经验,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12月院内与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心脏骤停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在10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心脏骤停1 min~4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5例和18例;心脏骤停3 min~5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0例和12例。胸外按压30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14例和3例;胸外按压5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6例和1例。结论及早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高级生命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特点及其预后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儿科急诊心脏骤停患儿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心肺复苏的特点及其预后。结果意外伤害诱发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0~1周岁发病率为70.00%(35/5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院内发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意外伤害是诱发小儿心脏骤停的最主要因素,0~1周岁为本病的高发年龄段,需要提高家属对小儿的监护意识。且开始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治疗的时间与患儿的抢救成功率之间存在关联性,院外发病患儿提高转运效率,院内发病患儿尽早干预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83-87+封三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心脏骤停且年龄在18~75岁之间的患者54例,实施标准心肺复苏(CPR)并行动态PETCO_2监测。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OSC)分为ROSC组(35例)和非ROSC组(19例),比较两组复苏过程中PETCO_2连续监测的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时间点PETCO_2预测CPR效果的效能。记录可除颤心律患者除颤前1 min内的PETCO_2,并在除颤成功与失败患者间比较PETCO_2除颤前1 min;同时按照是否ROSC、入住ICU 72 h生存和死亡、出院时存活和死亡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平均PETCO_2。结果 ROSC组患者在CPR开始5 min、10 min、20 min PETCO_2及平均PETCO_2方面均高于非ROSC组(P0.05);但CPR开始1 min PETCO_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颤成功患者的除颤前1 min PETCO_2明显高于除颤失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OC曲线显示,PETCO_220 min预测复苏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UC)[AUC=0.930,95%可信区间(CI):0.819~1.000]大于平均PETCO_2(AUC=0.862,95%CI:0.761~0.964)、PETCO_210 min(AUC=0.852,95%CI 0.722~0.982)、PETCO_25 min(AUC=0.741,95%CI:0.594~0.888);PETCO_220 min预测CPR成功的最佳节点为20.5 mmHg,此时其特异性为94.7%、敏感性为66.7%。ROSC组、入住ICU 72 h存活组及存活出院组的平均PETCO_2值均高于无ROSC组、入住ICU 72 h死亡组及出院时死亡组(P0.05)。结论 动态监测PETCO_2可有效评估心脏骤停患者CPR的质量和预后,包括预测可除颤心律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效果,其中CPR 20 min时的PETCO_2≤20.5 mmHg可作为预后不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胸外心脏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口对口人工通气法由于潮气量不同和需要暂停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如气囊-面罩通气法。  相似文献   

11.
薛碧萍 《河北医学》2011,17(8):1057-1059
目的:探讨小儿心跳或呼吸停止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儿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与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急诊行CPR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呼吸停止者38例(42.2%),出院时存活23例(60.5%);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率的影响,提高CPR成功率。方法纳入2011-01/2013-01月作者医院内发生的63例CA患者,分为A组(标准CPR)、B组(CPR+临时起搏器)、C组(CPR+胺碘酮+临时起搏器),比较3组间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成功率。结果全部CA病例中ROSC成功共21例(33.33%),其中C组成功率最高(47.06%),B组最低(12.50%),A组(36.67%)。C组ROSC成功率高于B组(P=0.036)。结论院内CA患者单纯使用临时心脏起搏无助于ROSC的提高,早期使用胺碘酮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可增加ROS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progresses made in the scienc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re is lack of published works on this area in the Malaysian context. This survey was done to look at the outcomes of al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erform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Hospital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HUSM). This is a one year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March 2005-March 2006. All adult cardiac arrest cases with CPR performed in ED, HUSM were included in the survey. The end points are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and survival to ward admission. Out of the total 63 cases of cardiac arrest with CPR performed, only 19 cases (30.2%) had ROSC after CPR performed on them. Eventually only six patients (9.5%) had survival to ward admission. Patients with shockable intial arrest rhythm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hance to achieve ROSC (60.0%) compared to non-shockable rhythms (24.5%) (p = 0.025).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t in survival to ward admission between shockable and non shockable rhythms groups. The survival after cardiac arrest is still dismally poor. Perhaps we should be more selective in initiating CPR especially fo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现场心肺复苏重要性,落实急救措施,提高急救的时效性以及成功率.方法 对2000年1月~2013年1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诊的98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的现场开始复苏时间、年龄及电压对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98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现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22例,生存出院15例,现场死亡76例,院内死亡6例,长期呈植物状态放弃治疗1例.事发<5 min得到心肺复苏者,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57.14%,57.14%)明显高于5~<11 min组(27.27%,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24.05%,17.72%)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15.78%,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压所致的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9.09%,0.00%)远低于低电压所致(24.13%,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公众推广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心肺复苏技术,及早进行现场复苏,是电击伤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出院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院内或是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186例,对其实施院内或是院前心肺复苏,并对其进行分析,查看影响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肾上腺素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8min内进行电除颤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8min后再进行电除颤的患者的成功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不同,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不同,其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主要与患者CPR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艳 《疑难病杂志》2010,9(8):581-583
目的确定预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213例,对其可能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场所不能预测患者预后,复苏开始时间、复苏持续时间、心跳骤停前的心律、复苏中有无室颤或室速、复苏后第3天的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有无脑干反射等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排序分别为:脑干反射〉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开始时间〉心跳骤停前的心律〉APACHEⅡ评分〉复苏中有无室颤或室速〉复苏持续时间。结论有无脑干反射、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开始时间、心跳骤停前的心律、复苏后第3天的APACHEⅡ评分、复苏中有无室颤或室速、复苏持续时间等指标是建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预测系统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中,对心肺复苏初期复苏效果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院前抢救心肺复苏的153例患者资料,根据现场条件分别采取标准心肺复苏(CPR)球囊辅助通气法和气管插管通气法,比较两者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78例使用球囊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9.23%;75例使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CPR失败40例、成功17例,成功率为30%。36例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15例.成功率为42%;2l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2例,成功率为10%。37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15例,成功率为41%;20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2例,成功率为10%.院内CPR成功率高于院前(P〈0.05);CPR开始时间≤6min成功率高于〉6min者(P〈0.05)。结论:CPR开始时间及复苏地点是影响成败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3例心脏骤停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机械CPR组)的患者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8例用徒手心肺复苏(徒手CPR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电除颤和药物等治疗.结果:机械CPR组有效率47.2%,明显高于徒手CPR组,有效率29.6%(P<0.05);机械CPR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徒手CPR组(P<0.01).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