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不同位置的3.2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49例(71眼)分成2组进行手术,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对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略有减少,A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透明角膜切口较传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少部分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2.
曹全刚  江航 《重庆医学》2018,(15):2085-2087
目的 探讨手术位置切口不同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120例白内障患者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例(70眼)患者(观察组),其中顺规性散光者(34眼)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逆规散光者(36眼)选择颞侧角膜缘切口.另外60例(68眼)患者均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对照组),患者均采用6 mm巩膜隧道式反眉弓状切口.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3d、1周角膜散光度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均降低,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大于0.5的眼数占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结论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行切口可有效减轻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64例、70眼,按照切口不同分成A组: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5.5 mm巩膜隧道切口。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和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超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角膜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切口手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前散光矫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前散光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9例49只跟进行研究.A组22名患者,术前根据患者散光轴位行12点(顺规)及9点(逆规)位的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7名患者行常规颞上方(右眼)或鼻上方(左眼)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记录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A组视力平均提高0.66,B组平均提高0.57,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矫正散光1.1D,B组矫正了0.4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应用Holladay方法计算SIA(Surgically-induced astigmatism,手术源性散光),A组SIA高于B组(1.0 D对0.6 D),但不具统计学意义.在随访过程中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术前散光轴位,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可安全有效的矫正术前散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短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87例(眼)白内障患者施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术后角膜散光度。结果: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术后1周达到最大,在术后1月时稳定。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产生的术源性角膜散光小,在术后1月时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短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87例(眼)白内障患者施行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术后角膜散光度。结果: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在术后1周达到最大,在术后1月时稳定。结论: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产生的术源性角膜散光小,在术后1月时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的散光常由循规散光向逆规散光转化,因此,在患有白内障的老年人中,有相当部分在术前就存在逆规散光。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除了手术技术、仪器设备、人工晶状体的计算选择及有无其他的眼部和全身疾病以外,角膜透明与否以及散光状态都将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本研究将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与按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透明角膜切口做比较,回顾性分析术前有逆规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的随访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54-57
目的研究白内障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7例。A组患者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仅透明角膜切口为2.8 mm。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Ⅳ级核患者超声乳化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其余所有患者超声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手术源性散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4.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2.8 mm角膜切口方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具有较好疗效,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 mm角膜切口优于2.2 mm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采用不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88眼)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44眼)和对照组(44例,44眼),对照组手术切口选择在角膜缘正中上方,观察组手术切口选择在屈光力最大的子午线上,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评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与术前相比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于屈光力最大的子午线上做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度影响较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分布以及矫正效果。方法以60例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为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均经过术前诊断,角膜散光1.00D,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中的患者根据散光轴位置行顺规+9点逆规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置入治疗,B组行常规上方角膜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两组矫正视力水平、角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水平。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术后的视力水平均提升,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A组的散光矫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角膜散光患者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选择不同的位置切口,能提升疗效,确保安全,更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小松 《现代医学》2014,(3):245-247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及术后角膜散光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272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式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5及其以上者为262眼(96.32%),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垂直径和水平径角膜曲率及散光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术获得满意疗效,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桑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68例,80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切口位置分为1组;上方切口43眼,2组:颞侧切口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1,3月通过Topcon验光仪,Marco角膜曲率计检测角膜散光度及轴向。结果:术后1天,1周,1月1组散光均大于2组,以术前逆规性散光最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ravy向量法分析,1组术后38例逆规性散光,2组术后36例循规性散光。结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形成的散光较小,且以循规性散光为主,为正常人所能接受,对术前具有逆规性散光的患者此为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与陡峭轴切口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IOL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低度数角膜散光(散光度为1.0~1.5 D)患者60例(60眼),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联合Toric IOL植入组(试验组)和陡峭轴切口联合非球面IOL植入组(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残余散光(residual astigmatism,RA)、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和主观视觉质量。结果: 术后均随访3个月。试验组术眼UCV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散光度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残余散光度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CS在暗光眩光环境下各空间频率(3、6、12、18 cpd)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S在明光、明光眩光、暗光环境下各空间频率(3、6、12、18 cp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有眩光视觉干扰症状的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及降低术后散光度数,但右上方角膜切口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可获得更佳的裸眼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更低的残余散光度数和更高的视觉质量,是目前白内障合并低度数角膜散光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健强 《医学综述》2012,18(15):2533-253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两种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42例(56眼),将其分为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A组)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检查视力以及角膜散光值,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以及角膜散光的恢复情况。结果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值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在疗效方面优于透明角膜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房角和眼压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随访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房角和眼压改变。 方法 :4 6例 5 0只老年性白内障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 ,比较术前与术后 6个月的眼压与房角改变。 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13.76mmHg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 12 .81mmHg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术后普遍的房角改变为虹膜隔后移引起的房角增宽 ,未发现虹膜前粘连。 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远期眼压未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术后的房角较术前增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位置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原有散光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术前散光≤2.0 D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6例(18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手术切口位置将患者分为 A 组(88只眼)和 B组(98只眼),A 组在10~12点透明角膜做切口,B组则根据术前角膜曲率检查,选择角膜陡峭轴做切口;又根据术前散光程度是否≤0.75 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程度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1、3月散光程度变化不明显。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B组中,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散光程度逐渐降低,P<0.05。结论 对术前散光度≤0.75 D者,不同切口术后早期散光程度降低,晚期差别不大;但对于术前散光度为>0.75 D者,术后散光程度降低,在角膜陡峭轴行手术切口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2.8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 IOL)植入术后30d内角膜曲率变化的分析,观察白内障患者术后术源性散光的恢复情况。方法对3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2.8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由同一检查者使用同一台角膜曲率仪、角膜地形图仪,对患者术眼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d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进行测量,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眼术后1d,7d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较术前有显著差异,术后30d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0d患者术眼术源性散光基本消失,表明术后30d角膜手术切口大致恢复至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另选同期应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视力恢复及散光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5时,观察组最佳视力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两组平均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散光小,组织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 方法 :对 6 6例 (72眼 )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采用 3.2 mm角膜缘隧道切口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视力达 0 .5以上者分别占 6 9.4%、80 .6 %和86 .1% ,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1.85± 0 .89) D,比术前增加 0 .30 D(P<0 .0 1) ,角膜地形图显示切口处轻度陡峭或平坦 ,术后 1个月平均散光为 (1.48± 1.0 2 ) D,P>0 .0 5 ,角膜地形图显示已恢复术前状态。 结论 :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能简化手术步骤 ,术后视力恢复快 ,炎症反应轻 ,具有早期恢复至术前眼屈光状态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为90眼。试验组行1.8mm同轴超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3.0~3.2mm标准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AO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术中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43±0.22)min,有效超声能量为(4.83±2.72)%,术中对照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9±0.18)min,有效超声能量(9.50±3.48)%,两组比较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更短,超声能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试验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角膜散光对照组大于试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月趋于稳定,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前房密闭稳定、超声乳化时间短、超声效率较高、手术源性散光减小,早期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