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08例确诊为AMI的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至10:00时及19:00至24:00时是AMI的发病高峰。结论:AMI多发生于清晨5:00至10:00时及夜间19:00至24:00时。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日、周和季节律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时间规律及其机制,为AM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856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以胸痛出现的时间为发病时间,统计其发病的日、周和季时间分布,计算相应时段发病数及其占总发病数百分比,用X2检验对组间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日发病高峰出现在6:01~12:00,周发病高峰出现在周一,季发病高峰出现在冬季,并与各自相应的其他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发病具有日、周和季节律特征,应依据其时间节律特征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发病规律。方法发病季节按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统计;发病时间用4小时划分法把一天24小时划分为0:00~4:00点、4:00~8:00点、8:00~12:00点、12:00~16:00点、16:00~20:00点、20:00~24:00点,对2002~2005年有准确发病时间的352例病人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病规律。结果脑梗死的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但发病时间有其规律性:4:00-8:00点、8:00-12:00点两个时段为发病高峰,共计211例,占59.94%。结论脑梗死的发病具有昼夜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高峰集中在上午6:00-12:00之间,夜间20:00又有一次高峰。其发生可看做是应激因素(外因)与节律因素(内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今认为此现象与清晨前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迅速增强,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目前研究证实,在哺乳类动物中生物时钟运作至少有8个核心生物时钟基因参与:Period I(Per 1)、Period 2(Per 2)、Period 3(Per3)、Cryptochrome 1(Cry 1)、Cryptochrome 2(Cry 2)、CLOOK、BMAL 1和Casein kinase Iε。随着AMI昼夜节律性研究的深入,时间治疗学应运而生,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的昼夜节律性,结合时间治疗学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与血压、凝血节律性的关系、涉及机制及时间治疗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的时辰节律特点.方法 前瞻性收集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12月收治的287例STEMI患者.记录患者的发病月份、周和时间点,运用圆分布分析每日和每年的发病是否集中于某个时间以及每周7 d内的发病是否有差异.结果 ①STEMI的发病集中在1月7日前后(r=0.1061.P<0.01).②每周的发病高峰在星期五(19.5%)和星期六(15.7%),低谷在星期二(10.1%).③STEMI的发病集中在每日的12:00-13:00左右,但统计学无差异(r:=0.089,P>0.05).结论 心肌梗死的发病在时间上存在一定规律,是人体生理周期和环境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对其发病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1 006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MI病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及未合并高血压组。将1 d以6 h及2 h为单位分为4、12个时间段,分别比较两组在各个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组间差异。结果 倾向评分匹配(PSM)后两组在0:00—5:59、6:00—11:59、12:00—17:59和18:00—23:59这4个时间段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45、0.035、0.016);将时间以2 h为单位进一步细分为12个时间段后,合并高血压组发病时间的清晨高峰为10:00—11:59(P=0.004),且在凌晨2:00—3:59时出现了另一个高峰(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AMI合并高血压较未合并高血压相比,清晨时间段(6:00—11:59)发病的风险增加(OR,1.440;95%CI,1.089~1.904;P=0.011)。结论 高血压影响AMI的发病昼夜节律及发病高峰时间,并且是AMI在清晨高峰时间段(6:00—11:59)发病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1989年9月1日至1990年2月28日在泰安市四家医院住院的197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113例,脑出血84例。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发病时间,脑梗塞发病的平均时间为9:06Am,以4:00Am~10:00Am发病人数最多(占56%)。脑出血发病的平均时间为3:45pm,以2:00pm—8:00pm发病人数最多(占15%)。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发病平均时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  相似文献   

8.
我院急诊科2001年度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阿斯综合征患者15例,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3~80岁,平均59.4岁,≥40岁者13例。15例均急诊确诊为AMI。既往有冠心病史者10例,其余5例无任何病史。 发病时间:发病月份为春季者5例,夏季2例,秋季6例,冬季2例;发病时间为1:00~6:00者2例,7:00~12:00者6例,13:00~18:00者3例,19:00~24:00者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时间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94年~2004年共1023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统计患者月、周和昼夜发病的规律,计算各段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一致性χ2检验。结果1)夏季发病人数明显少于其他季节,其中6月份最低(P<0.05)。2)周二、周五和周六为发病高峰,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h中,0:00~1:00、6:00~7:00、9:00~10:00、13:00~14:00、17:00~18:00时的心肌梗死患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24h内6:00~9:00、13:00~17:00和21:00~24:00为心肌梗死高发时段。结论心肌梗死的发病在时间上存在一定规律,与性别和年龄无关,是人体生理周期和环境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394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芳  夏晓青  张懋 《广东医学》2003,24(10):1051-1051
许多生物现象表现为明显的昼夜节律 ,包括激素的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等。很多资料表明 ,心脏性猝死、AMI、卒中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我们对近 10年来资料完整的AMI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及年时间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12月收住我院心内科AMI患者 394例 ,其中男 2 5 9例 ,女 135例 ;年龄 2 4~ 81岁 ,平均 (6 3± 7)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记载均有胸痛出现的准确时间。1 2 方法1 2 1 昼夜发病时间分布 将一天分成4个时间段 :6 :0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规律,为疾病预防、提高疾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17例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根据患者自诉或家属代诉的临床症状确定,将每天分为4个时间段,即00.00~06.00、06:00~12:00、12:00~18:00、18:00~00:00;观察周一至周日每天00:00~24:00内脑出血发患者例数;将一年分为4个时段:即1~3月、4~6月、7~9月,10~12月,统计脑出血在不同时间、月份、一周内的发病率.结果 117例脑出血患者每天4个时间段发病情况:06:00~12:00是发病的高峰期,而午夜0:00脑出血6:00则发病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脑出血患者一周中以周一、周五、周六、周日为发病高峰;脑出血患者在气温较低时更易发病,本组117例脑出血患者中,1~3月、10~12月比4~6月、7~9月期间发病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 脑出血常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一周中周一、周五、周六、周日的发病率较高,1d中常发生于早晨清醒状况,因此,在寒冷的季节及气候突变时,应注意对血压的控制,平常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血压稳定,以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规律与昼夜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统计136倒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昼夜以每4 h为一个时间段,分别统计各时间段的发病人数.结果 8:00~12:00时段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期.与其它时间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0:00~4:00时段为国人睡眠时段,发病人数最少(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惠者的发病时间与昼夜生理节律变化呈相关性.8:00~12:00为发病高峰时段.发病的时间规律与血压,血液成分的昼夜节律变化、血管因素及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峰时间段前的多个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的规律并对就诊时间予以分析.方法 将纳入的177例患者按OCSP分型分为4组,分别记录其发病时间段及就诊时间,分析其发病时间规律及就诊时间的情况.结果 上午6:01~12:00时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时段.有30.2%的患者在发病后6 h内就诊,69.8%的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结论 患者应重视发病后的症状,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14.
3679例脑卒中患者发病相关时间的规律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型脑卒中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季节时间的相关规律性.方法发病季节按春 (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分四季,昼夜以每4小时为1时段分为6个时段,分别统计各季节及时段的发病人数.结果冬季为出血性脑卒中高发期,夏季为缺血性脑卒中高发时期,与其它季节相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 or P<0.01),周六与周日为出血性脑卒中高发日,而周一、周二为缺血性脑卒中高发日,与其它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8:00-12:00间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期,与其它时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16:00-20:00是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时段,且与其它时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0:00-4:00时段即国人睡眠时段发生脑卒中的人数明显少于其它时段(P<0.05).结论脑卒中类型的不同其发病也存在着不同的特征,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夏季及上午,而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病于秋季及下午,睡眠中脑卒中的发生远低于清醒状态时,其发病的基础是血压变化、血管舒缩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了解脑卒中的各自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对策,预防、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沈健  张文红 《嘉兴医学》2002,18(4):244-245
目的:回顾性调查326例脑出血的发病时间,分析脑出血的高发时期,进而有效地防治脑出血的发生。方法:将24小时分成4个时间段,即0:01Am-6:00Am,6:01Am-12:00,1201-6Pm,6:01Pm-0:00,分别统计各时间段脑出血的人数。结果:4个时间段脑出血的发病人数分别为:0:01Am-6:00Am,32人,占9.8%,6:01Am-12:00 161人,占49.4%,12:01-6:00Pm68人,占20.9%,6:01Pm-0:00 65人,占19.9%。结论:6:01Am-12:00是脑出血的高发期,在脑出血的高发时期内事先对有关可能导致脑出血的因素进行防治,是降低脑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昼夜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时间的特点;方法将1天分为四个相等的时段,用X^2检验,比较各时段内胸痛出现发生率;结果胸痛出现的时间有明显的节律,6:00~12:00比其他3个时段发生率高(P<0.05);结论对高峰期的多个触发因素进行干预.可预防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为临床预防AMI发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按患者最初的发病时间为依据找出4个时间段分布规律。结果:早6时至中午12时是AMI的发病高峰。结论:通过分析,发病高峰在上午6点~12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与昼夜节律性关系。方法对300例脑卒中患者(梗死组216例,出血组84例)的发病时间按6h/d分为4个时段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存在明显的24h节律性变化,即4:00-10:00am为高发时间段,约占总数57.9%;而10:00pm-4:00am为低发时间段,占8.8%。脑出血组发病未观察到有昼夜节律性变化。结论重视脑卒中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性,对脑卒中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对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收治的80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2h和>2h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冠心病或心绞痛史、来院时心率、血压、发病时间、季节、地点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 PDT>2h组与PDT≤2h组比较,女性较多(114例,86例),年龄偏大[(62.0±12.9)岁,(59.0±12.9)岁],夜间发病者较多[136例(33.6%),103例(25.6%)],继往有糖尿病史者较多[114例(28.2%),87例(21.7%)]而吸烟者少[222例(55.9%),265例(66.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和乘急救车来院就诊与患者院前延误相关(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以及乘急救车来院就诊是影响PDT的相关因素.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有助于AMI患者的救治及AMI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宣教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比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近三年东直门医院心内科AMI病人的收治率及溶栓率,统计AMI病人从发病到进入心内科监护病房(CCU)给药前的时间。通过对社区病人进行一年的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对胸痛及相关症状的重视程度,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AMI病人的溶栓的时间意识,尽可能缩短病人住院的中间环节,统计病人从发病到进入CCU的时间和东直门医院AMI一年内的收治率及溶栓率,与前三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社区病人进行一年的健康宣教以后,病人从发病到进入CCU时间明显缩短,AMI病人的溶栓比率明显提高。与前三年的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社区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对胸痛及相关症状的重视程度,可提高AMI溶栓比率,对挽救AMI病人的心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