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分类及外科治疗.结果 56例肝脏良性占住病变中肝血管瘤31例,肝囊肿5例,肝脓肿4例,肝包虫病1例,肝细胞腺瘤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肝平滑肌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炎性假瘤3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率100.0%.结论 肝良性占位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有的病例少见,诊断不易.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良性占住性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41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探讨常见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分类及外科治疗。结果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6例,肝脓肿5例,肝包虫病3例,肝细胞腺瘤2例,硬化性结节2例,肝平滑肌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炎性肉芽肿1例,局限性脂肪增生1例,结核1例。手术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2.2%(5/41)。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35例(4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0.42%,敏感性59.26%,特异性61.90%;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2.59%,特异性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的准确率为92.59%高于CT平扫的59.26%(P0.05)。CT平扫显示为肝内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无清晰边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结节性、边缘性强化,部分病变轮廓清楚显示;门脉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减低。肝囊肿、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病因例数过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4.
肝CT延迟增强扫描的机理与肝组织的泌碘、聚碘功能有关。自1985年至1994年,作者对120例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CT延迟增强扫描,根据病变延迟增强扫描的特征,将之分为泌碘性病变与非泌碘性病变两种类型:肝癌、转移瘤、血管瘤、囊肿属非泌碘功能占位病变;肝腺瘤样增生结节、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属泌碘功能占位病变;并讨论上述病变延迟增强征象。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50例肝内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效能,比较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参数和超声造影前后的血流显示率。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0例肝内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2.31%,准确度为92.00%;恶性占位病变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和上、下升支斜率均明显高于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恶性占位病变血流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占位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63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5 T MR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增强扫描、DWI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病变价值。结果:263个病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占位性病变150个,转移瘤35个,原发性肝癌115个;良性病变113个,其中血管瘤78个,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13个,肝脓肿22个;原发性肝癌b=500 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b=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转移瘤;而转移瘤b=500、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b=500、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T MR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联合诊断可有效区分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提高疾病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黄刚哲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116-1117
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恶性肿瘤为主要诊断,良性病变有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错钩瘤、脂肪瘤、肝囊肿、以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由于两者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有必要在治疗前尽量明确诊断。FNH常与肝脏恶性肿瘤混淆。我在门诊工作中自1998-2005年共发现了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正确使用占位性病变术语.方法 利用占位性病变关键词,检索国家标准版ICD-10电子版.结果 共检索出13条记录,前3个为错误使用,其他10个为正确扩展应用.结论 占位性病变分类到R90-R93,影响诊断下的小结节和肿物属于占位性病变.如果明确占位性病变性质,要分到其他类目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6月2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170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脏包块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同期行肝脏包块切除术,术中行肝脏占位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置化疗泵. 结果手术死亡1人,术后并发症发生10%,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死亡20人. 结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应遵循诊治流程,充分应用各种检查,明确诊断及有无手术指征,手术可采用多种方式,对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应切除病灶,对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常无特异性,致使某些临床少见的疾病如肝结核、肝腺瘤等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然而,不同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差别很大,因此治疗前准确的定性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外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误诊影像学资料,以期有助于掌握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种高分辨率影像检查仪器的不断创新与普及,肝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发现率日益升高,但目前对体积较小的肝内结节样病变的确诊率尚不令人满意. 本文就我院1993~1997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3cm而难以确诊的肝内小结节样病变施行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做病理学检查得以确诊的45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38岁 ,上腹部不适 ,周身乏力、盗汗 3月余。查体 :颈部及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 ,以颈部明显 ,平卧位肝脾不大。CT检查 ,肝左叶实性占位 ,强化后无变化。 X线胸片未见异常 ,肝功正常。超声所见 :肝左叶可见 4 .1 cm× 3.4 cm× 3.0 cm低回声结节 ,回声较均匀 ,形态不规整 ,周边未见低回声晕环 ,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界线清晰。 CDFI检查 :结节内及周围未检测出动静脉血流。右侧颈部、腹股沟处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回声结节 ,最大约 1 .5 cm× 1 .5 cm× 1 .0 cm。超声提示 :(1 )肝左叶实性占位性病变 -肝结核可能 ;(2 )右颈部、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分析1例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的病例资料,男性,60岁,因腹痛行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入院.CT检查:左肾实性占位,肝右后叶占位,考虑肾癌;肝转移的可能性大,不除外原发性病变.术前诊断为"肾癌肝转移".结果 该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节性肝硬化伴肝细胞癌,肾内可见转移性癌结节.术后给予保肝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出现肝内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该病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及综合治疗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Vue(声诺维)-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新技术(CEUS)对4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FHLs)进行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癌5例,肝血管瘤9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NH)2例,局限性脂肪肝5例,肝硬化结节2例,结核结节1例,肝内炎性假瘤1例,肝细胞腺瘤2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淋巴瘤2例,肝多发肉瘤1例,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造影前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40.9%(9/22),造影后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9% (20/22),p<0.05;造影前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5% (11/20 ):造影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 (18/20 ),p<0.05,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结果存在明显不同.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能提高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97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MS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检查对不同性质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并总结其CT平扫、延迟期、门脉期以及动脉期肝脏的影像表现。结果肝转移瘤在增强扫描中周边不强化或强化不均匀,表现多样性;肝血管瘤动脉期表现为边缘结节样、环状强化,门脉期则表现为边缘强化且中心强化,同时呈高密度影,延迟期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原发性肝癌动脉期明显强化,但肝脏无强化,门脉期则表现为低密度至平扫时状态。较临床诊断正确情况来说,MSCT平扫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增强扫描(78.35%vs. 93.81%,P0.05)。结论 MSCT三期增强CT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不同性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正确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例 45岁女性患者 ,因在当地医院查体发现“肝囊肿”而来我院就诊。当地医院CT扫描显示肝右叶有巨大囊性病变 ,内均匀呈水样密度 ,壁光滑 ,后部可见壁结节 ,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显示后壁结节轻度强化 (图 1)。本院超声检查 :肝右叶见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于后壁结节内发现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证实为动脉血流 (图 2 )。高度怀疑恶性病变 ,遂于超声引导下于后壁结节处取活检 ,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肝脏转移性低分化鳞癌。其后 1周 ,病人在本院耳鼻咽喉科行鼻咽部检查 ,发现异常结节 ,活检确诊为鼻咽部低分化鳞癌。      图 1  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我普协能量超声对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5个良性结节,应用能量彩超测定其血流信号、动静脉频谱、动脉最高流速、阻力指数及静脉平均流速,并与临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良恶性病变的血流检出率、动脉检出率有显著差异,良恶性占位的动脉流速、阻力指数、静脉流速无明显差异;良恶性鉴别诊断正确率达69%,优于二维超超,低于穿刺活检。结论 能量彩超有助于提高肝小占位的良恶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在41例肝实质占位性病变中的研究结果。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10例,肝血管瘤5例,肝腺瘤、肝包膜下纤维瘤及肝硬化结节各1例,炎性假瘤(或良性坏死)2例。CDE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96.77%,特异性90%,准确度92.68%,假阳性20%,假阴性3.23%。结果表明CDE在判断肝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对3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声像图变化。结果 肝脏恶性肿瘤(除1例胆管细胞癌)均表现为动脉相增强,于门脉相及延迟相消退;肝血管瘤呈逐渐向心性填充式增强,延迟相缓慢消退,肝脏局部脂肪缺失于三期内无明显异常强化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呈内部或中心向周边快速整体增强,于延迟相消退;肝脓肿呈周边增强,内部无增强;肝内坏死组织无增强,呈低回声。结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由于病理及血流供应的类型不同,造影时声像学有显著的差异,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1,男,69岁.2004年10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左叶一大小约55mm×43mm的实性占位病变,边界清,呈低回声.于2004年11月行肝左叶切除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肝癌.术后两个月超声检查见肝右叶近膈顶处一个17.6mm×13.2mm的低回声.CDFI:低回声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肝右叶局限性病变,不排除增生结节.进行超声造影及CT检查,均考虑为增生结节.一年随访超声观察病变无明显变化.至2006年1月彩超检查见肝右叶一大小约23.7mm×27.3mm低回声,边界清,周边无暗晕.肝右叶近膈顶区见一个35.6mm×31mm的低回声,边界不清,周边见不均质高回声区,内回声不均匀.CDFI:肝右叶和近膈顶区的低回声内部及周边均可见稀疏的血流信号;肝左叶的低回声内测得血流信号,血流速度约15.7cm/s.超声诊断: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提示恶性肿块可能性大.在外院超声造影等检查结果为肝癌.并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肝癌治疗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