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2月34例(36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测量对比术前、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术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3~49个月),36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26°,术后力线平均内翻2°。HSS评分由术前62分增至96分,优良率达91%。结论: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俞胜宝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38-154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asty,TKA)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5例16膝,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5~84岁,平均61.3岁;均有严重疼痛、活动受限,10例跛行,5例扶拐行走。术前HSS评分平均25分,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2~72个月)。其中2例合并外翻畸形,角度8°~16°;13例合并内翻畸形,角度10°~25°。术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持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1.6个月。2膝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及关节内感染。经X线片检查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情况。伸膝受限3膝(5°~15°)。屈膝90°~130°(平均112°)。疗效地评估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小于59分为差,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还包括关节的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等。经术后随访显示本组HS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对有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骨关节炎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80例(9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0.2岁(48~74岁);左膝33例,右膝29例,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者1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75膝,良18膝,一般5膝,未出现效果差的病例,优良率为94.9%;术前平均HSS评分为(45±6)分,术后平均HSS评分为(88±6)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尝试一种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0月-2014年4月医治的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期行关节融合术的病例资料,其中女3例,年龄分别为61、62、70岁,男1例71岁。4例患者均确诊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2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大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入院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1-2w,并行膝关节融合术。手术采用原切口,取出假体,彻底冲洗,将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融入膝关节屈曲10°、外翻5°,1例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3例采用髌前(皮肤外)锁定钢板固定。一期缝合皮肤或肌瓣转移二期游离植皮。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术前、术后共4-6w)。结果 4例患者随访6月-5年,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查CRP、WBC、USR均正常,膝关节在5-8月一期融合,手术肢体平均短缩4.5cm,患者跛行,无疼痛,能够室内日常生活。结论一期关节融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安全、简便、效果可靠,适于伸膝装置受损、皮肤缺损较大、对肢体功能要求不高、全身情况差以及经济困难患者,但会遗留较大残疾。  相似文献   

5.
Liu ZH  Guo WS  Zhang QD  Cheng L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7-2600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室骨性关节炎为主的早期临床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小切口单髁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帅完成,所有两组的患者的选择都满足于下例条件:(1)患者50岁以上,仅有膝关节内侧部位疼痛.(2)X线显示内侧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主,Ahlback X线分级Ⅰ~Ⅲ期;髌-股骨关节的Ahlback X线分级0~Ⅰ期,没有髌股关节的症状;膝内翻<15°;膝关节屈曲畸形<10°.(3)关节稳定(术中验证前、后交叉韧带完整).48例(48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7.5岁,体重指数21.1~32.7.全膝关节置换组,年龄53~76岁,平均67.2岁,体重指数21~32.4.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12~82个月),48膝单髁置换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04°,优良率与全膝置换术相似;髌股关节退变(0~1期)与疗效无关;3例髌股关节退变由Ahlback X线分级0期进展到Ⅰ期,未有长期膝前痛发生;BMI(25~32)组与BMI(21~25)组的早中期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没有症状的轻度髌-股骨关节退变及超重体重因素(BMI<32)不影响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金先跃  李宏宇 《广西医学》2005,27(8):1150-1152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58例65膝,骨性关节炎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单膝关节置换58膝,双膝关节置换7膝。结果术后随访1~8年,疼痛完全缓解54膝,行长路后轻度疼痛9膝,中、重度疼痛2膝;切口感染2膝;关节感染1膝;关节僵直3膝;关节失稳1膝;假体松动1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优良率为87.69%。结论术前关节功能的评估、假体选择,术中切骨量、软组织平衡等的准确把握,是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保守治疗为主,谨慎采用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清理术、翻修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型假体Gemini MK 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3年7月采用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 Ⅱ对87例(106膝)病变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65.3岁,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和X线检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7~40个月)。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X线检查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或旋转衬垫脱位等并发症。 HSS评分由术前(51.5±9.7)分提高到术后(87.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Gemini MKⅡ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或缓解膝关节疼痛 ,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加强关节稳定和纠正畸形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从 1 992年起至今先后对 49名患有膝关节疾病的患者实施 6 2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本组患者均为骨性膝关节炎和类风湿膝关节炎。1 临床资料从 1 992年起至今我科先后对 4 9名患者 62个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其中骨性膝关节炎患者34名 (男性 1 1名 ,女性 2 3名 ,年龄 5 2~ 80岁 ,平均66岁 ,置换 4 3膝 ,双膝 9名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 1 5…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75例。年龄32~74岁,平均48.5岁。双膝关节6例,单膝关节80例,共92个关节。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病史3d~3年,其中术前发热有7例,体温38~39℃。1.3实验室和X线检查86例血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最高为90mm/1h。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例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流程中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8例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平均18d,手术时间平均5.4h,切口长度平均26cm,术后引流量平均445ml,术后引流时间平均4.5d,首次置换术前穿刺或切开活检次数平均2.6次,诊断感染前每个关节穿刺次数平均5.5次,假体均采用特制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结论: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除具有一般全膝关节置换术所存在的易感因素外,其切口大,手术时间长,软组织损伤重,假体占位体积大,术前穿刺或手术次数及诊断感染前穿刺次数多,术后引流时间长,是造成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的技术难点,观察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退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4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患者,24例(24膝)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左僻8膝,右侧16膝,均为内侧间室退行性变,骨性关节炎。依照AHLBACK标准:Ⅱ期9例,Ⅲ期15例。采用髌内侧旁小切口行uKA治疗。膝关节HSS评分(包括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功能评价)。告知患者来本院复查拍片,进行长期随访和总结。结果术后2周拆线,切口I期/甲级愈合。出院后1~6个月随访有7例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行保守治疗,半年后复查疼痛症状消失。24例患者随访18~32个月,无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剩余间室退变。HSS评分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通过UKA治疗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可靠UKA的近中期疗效可与全膝关节置换相媲美,而且UK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12膝).观察术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矫正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载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0±4.0)分,术后HSS评分平均为(87.6±12.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SS疼痛评分为(14.8±3.6)分,术后为(2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61.0±14.7)°,术后平均为(10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胫股角(FTA)为(182.1±10.7)°,术后平均FTA为(17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外侧髌旁入路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DG  Zhang B  Kou BL  Lü H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1885-1889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行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方法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对中重度固定膝外翻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膝关节正中偏外侧皮肤切口,行髂胫束苹果派样延长,自髌骨外侧“Z”字成形切开关节囊。以松解髂胫束止点、股骨侧及胫骨侧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为主进行软组织平衡。股骨远端内外翻截骨定为5。外翻,股骨远端旋转角度截骨采用Whiteside线结合内外上髁轴线定位,全部病例均行髌骨置换。屈曲位缝合关节囊,将关节囊外侧袖套结构(深层)与内侧支持带边缘(浅层)缝合。结果8例10个膝外翻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例1膝,女7例9膝。平均年龄68.2岁(58~79岁)。KrackowⅠ型外翻7例9膝,Ⅱ型1例1膝。临床分型均大于15°,属重度外翻。其中双膝关节同时置换2例4膝,单膝关节置换6例6膝。7例9膝采国产后稳定骨水泥型假体(TC—Dynamic,PLUS),1例1膝采用进口旋转铰链式假体(RT—PLUS^TM Solution,PLUS)。全部患者术后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出院时均能独立或习步架辅助行走距离平均超过100m。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5.6°(85°~110°)提高到术后平均117.1°(100°-125°)。被动内外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2.6°(9°-15°)提高到术后0°。平均FTA角由术前的27.6°(20°~40°)提高到术后的6.8°(5°~9°)。KSS评分及功能评分由术前22.7分(9~48分)及26.5分(12—55分)分别提高到术后的86.4分(85~95分)及89.1分(80~95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6个月(1个月-51个月),随访期间股胫角无明显变化,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外侧入路,关节囊“Z”字成形切开方法能够直接松解外侧韧带及软组织结构,并有效地缓解了腓总神经压力,解决了外侧软组织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行16例22髋,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使用stryker公司的陶瓷关节系统,22个关节均得到随访,年龄17-60岁,平均41岁,平均随房时间16个月。结果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均有转大提高,未发现假体周围破损,无翻修,无其他严重并发症,X线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感染,未见明显骨溶解,骨化,缺损。结论对于年龄较轻髋关节疾病患者,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的时机和方法。方法:135例(150膝)骨水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早期康复中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周平均关节活动度达90°,HSS评分平均82.8分。4例出现切口局部皮缘灶性坏死延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个膝关节,术前HSS评分,30~40分5例,40~50分8例,50~60分2例,使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术,随访(7±2.1)月。结果: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及假体松动表现。按照膝关节HSS评分,优11例,良2例,中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查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本科行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25膝为QS组,年龄59~82岁,平均68岁,女性患者15例(19膝),男性5例(6膝)。手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选取本科同期同等条件患者22例(25膝)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的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检测2组手术前后KSS评分、主观无痛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评价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无一例失访。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2个月。QS组手术前KSS评分(58.0±4.1)分,手术后1周达到(93.0±1.2)分;手术切口长度为(10.0±1.1)cm;平均出血量为600ml。最后随访时患者无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血管神经损伤和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不破坏股四头肌和伸膝装置,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和功能康复迅速等优点,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其成功关键在于选择理想的患者和手术技术的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陛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22例,按照HSS评分标准:50—60分2膝,40-50分22膝,30—40分4膝;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无关节感染、松动,按照膝关节HSS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方法:5例6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方面等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前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高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84-4686
目的:临床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大多数是高龄人,针对高龄人的心理特点及健康状况,明确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落实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早能够恢复到最佳的日常生活。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2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根据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要点,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9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行膝关节融合术后切口愈合,术后膝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确保手术成功,从而解除膝关节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