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胸部放射治疗是食管癌、肺癌、乳腺癌和纵隔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位于中纵隔内的心脏在放疗时不可避免的受到照射影响,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急慢性心包疾病、心肌病、瓣膜功能不全、传导异常及冠状动脉疾病,统称为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 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1]。临床实践表明[2-3],胸部放疗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特别是放疗技术的改进(如调强放疗),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迟发性心脏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0%-68%。因此,早期发现放射性心脏损伤对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放射性心脏损伤无创性检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约有27%的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这一比率随着保乳术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然而放疗在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的同时,可能会引起心脏的放射损伤,这种损伤一旦出现往往是不可逆的,放射性心脏病(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已成为长期生存患者的主要非乳腺癌死亡原因.随着放疗技术的革新,心脏的受照剂量与体积被一再降低,从剂量学方面预防了RIHD的发生.本文就RIHD的损伤机制、精准放疗对心脏的保护措施、RIHD的影响因素与诊断以及RIHD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放射治疗是各种肿瘤治疗主要方法之一,它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然而,在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中,放疗相关的并发症越来越明显,心脏损害是胸部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纵隔肿瘤、食道癌等)放射治疗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随着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早期发现放射性心脏损害,及时予以保护,对改善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放疗可导致多种类型的心脏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冠状动脉事件等,其可通过多种检测手段检测出来,了解放疗导致的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手段有助于临床医师尽可能的减少放疗导致的心脏损害,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心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2例早期女性左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前和放疗结束时进行心脏检查,比较放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主要检测:主动脉窦内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主动脉速度、肺动脉速度、E/A值、冠脉内径.结果 超声检查提示患者放疗前后心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E/A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操作简便、方法实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心脏损伤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久胜  王坚  韩敏 《安徽医学》2014,(8):1121-1123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在深吸气下放疗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数据库中的15例乳腺癌保乳术+术后左侧乳腺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对每位患者深吸气(mDIBH)和自由呼吸(FB)时进行扫描,对患者进行优化放疗计划,比较各计划患者心脏平均受量(Dmean)和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接受30 Gy体积(V30)等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深吸气下顺利完成了放疗和CT模拟定位,深吸气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症状。FB时患者的心脏V30平均值为6.17%,mDIBH的心脏V30的平均值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的心脏Dmean平均值为449.57 cGy,mDIBH的心脏Dmean332.78 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后在深吸气下放疗可有效减少心脏受照体积和计量,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心脏的放射性损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6例,均采取手术根治性治疗+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乳腺癌放疗常规皮肤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治疗皮肤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与放疗中断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因皮肤损伤而导致治疗中断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减少治疗中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维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后患者,按放疗方式分为二维组(n=45,常规二维放疗)和三维组(n=45,三维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患者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二维组,心脏损伤、肺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二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后患者实施三维放疗,治疗效果与常规二维放疗相当,但美容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二维放疗。  相似文献   

8.
刘凯  王若峥  李品东 《新疆医学》2009,39(11):103-104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某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需要行胸壁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然而胸壁放疗会导致皮肤损伤,早期照射野会因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进而出现色素沉着、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缺氧及继发细胞损伤,出现脱皮、溃疡、出血、坏死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 76例乳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护理方法,治疗组除采用常规放疗护理方法之外,治疗期间照射区外涂三乙醇胺乳膏。结果在累积剂量为10 Gy及25 Gy时,治疗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放射性损伤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放射性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适于在乳腺癌患者放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术后、含表柔比星(EPI)方案化疗后再辅助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检查心电图,分析放疗后心电图异常与年龄、肿瘤部位、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内分泌治疗、赫赛汀、放疗方式的关系.结果:经放疗后共有22例(21.6%)患者心电图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是影响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含EPI化疗后辅助放疗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及放疗方式有关,心电图检查是发现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华莹 《河北医学》2010,16(11):1353-1355
目的: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已经成为乳腺癌早期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欲探讨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68例Ⅰ-Ⅱ期乳腺癌,施行局部保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实行放疗、内分泌调理等综合疗法。结果:手术后随访24-54个月,3年以上者66例,4年以上者60例;4年局部复发率5.40%,3年生存率98.5%,4年生存率95.5%。结论:只要掌握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指征,并实行术后综合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疗的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97例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后接受术后放疗,用6MV-X射线照射全乳房,采用乳房切线野照射,每次2 Gy,每周照射5次,至DT 50Gy/25f/35d。瘤床区加量采用9~12 MeV电子线,每次2 Gy,共5次,DT 10 Gy。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给以同时行锁骨上区预防性照射DT 50Gy/25f/35d。[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30~72个月),总生存率为97.3%,局部复发率为3.21%,无病生存率为94.7%。乳房美容效果好,优良率达93.8%。[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率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49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6~12周,化疗4~6疗程,内分泌治疗5年。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一例局部复发,脑转移1例,肺、骨转移1例均病死。对侧乳腺原发癌1例行根治术,3年无瘤生存率为93.88%。乳房美容评价:医生打分满意度佳、良85.71%,患者自评满意度佳、良91.83%,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结论: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但必须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刘洁琼  周恩相 《医学综述》2007,13(23):1786-1788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由于副作用小、缓解率高,现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适用于长期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新近对于雷洛昔芬及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较多。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已成为绝经后乳腺癌的一线药物选择之一。本文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理、方法、药物及其疗效比较、方法药物选择,与化疗、放疗的关系以及相关新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根治性放疗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提高患者的存活质量.方法:随访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我科治疗的46例早期乳腺癌病人.观察放射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局部复发者,远处转移2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95.65%,乳房美容满意率93.18%,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及上肢水肿.结论: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根治性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和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 BPBC)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术后放疗的sBPBC患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临床特征,观察5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以及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结果:14例sBPBC首发癌(第一癌)与次发癌(第二癌)中Luminal A型及TNBC较少,分子分型一致性较好(Kappa值=0.457)。sBPBC患者确诊时均无远处转移,第一癌中Ⅰ-Ⅱ期6例,占42.86%;第二癌Ⅰ-Ⅱ期10例,占7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后放疗,未出现Ⅳ级反应,肺部及心脏仅有少量Ⅰ级毒性反应。Ⅲ级放射性反应仅出现于受照射皮肤,比例不到15%(4/28,14.29%)。双侧的皮肤、肺急性与晚期放射性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不论第一癌发生在左侧与否、左侧胸壁先照射与否,心脏毒性反应无差异,均轻微,无临床症状。共有4例(28.57%)s BPBC患者局部复发,5年LCR为81.5%;6例死亡,5年OS为71.4%,5年PFS为57.1%,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结论:对于确诊的s BPBC患者应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及生存。sBPBC患者的术后放疗毒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今后,对于单侧乳腺癌患者,应密切随访,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侧乳腺癌,进一步提高BPBC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转移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1组采用全脑放疗(WBRT),1.8~2.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0~40 Gy;另1组采用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局部加量(WBRT+3D-CRT).结果:WBRT+3D-CRT组肿瘤局部控制率(79.31%)明显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在其病程中,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逐渐上升。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计算机技术及放射物理学的快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精确放疗在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了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使得放射治疗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情况,为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随机挑选3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对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及急性放射性损伤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放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进程。适形放疗组患者有2例发生Ⅰ级食管放射损伤,1例发生Ⅱ级食管放射损伤,1例发生Ⅲ级食管放射损伤,1例发生肺部放射损伤,未有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有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气管炎,适形放疗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较低,但两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放疗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