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60例ASAⅠ级或Ⅱ级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0 min(T3)、拔管后即刻(T4)、拔管后10 min(T5)记录SBP、DBP、HR。监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气道压力,拔管时间,复苏时间,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反流、误吸、喉痉挛,胃胀气、咽部不适)。结果 气管插管组T2与T4时SBP、DBP、HR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T4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其他时点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及麻醉用药量均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气管插管组咽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喉罩组。结论 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小儿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非常适宜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应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80例ASA I~Ⅱ级需要择期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中耳成形+人工听骨植入术)和气管插管组(T组;单纯中耳成形术)。在麻醉前即刻(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记录SBP、DBP和HR;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和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气管插管组T2时HR及T5时SBP、DBP和HR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T5时气管插管组SBP和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T组呛咳发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至清醒时间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特别适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有效避免了拔管时呛咳引起的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第三代喉罩通气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择期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6例,年龄40~70岁,体重45~75kg,ASAⅠ~Ⅲ级。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Ⅰ组)采用全麻+第三代喉罩(PLMA)通气;对照组(Ⅱ组)采用全麻+普通气管导管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a)、麻醉后即刻(T0)、麻醉后5min(T5)、麻醉后10min(T10)及拔管时(TS)的SBP、DBP和HR;术中、术毕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结果:Ⅰ组各时点SBP、DBP和HR的波动幅度较小,而Ⅱ组有较大的波动,特别在插管即刻(T0)更明显;Ⅰ组术中、术毕并发症发生率少;Ⅰ组苏醒、拔管时间早于Ⅱ组。结论:第三代喉罩通气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麻醉具有循环稳定、安全性好、苏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操作简便,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信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麻醉组和气管插管组,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置管即刻和置管后、拔管前和拔管即刻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统计操作成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组的HR、SBP、DBP变化明显高于喉罩麻醉组,且术后并发症及降血压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喉罩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术后咽痛、苏醒期躁动和拔管即刻降血压药物使用比例方面,喉罩麻醉组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较适用于骨科手术全麻患者,术后喉罩麻醉并发症比气管插管麻醉少,而且能减轻血流动力学变化,便于全麻术后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5.
李亮  赵海涛  吕浩  许笑彬 《重庆医学》2012,41(4):374-375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全麻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ASAⅢ~Ⅳ级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实施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中央气道肺癌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内插管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后即刻(T2)、插入后5min(T3)、经喉罩/气管导管置入支气管镜即刻(T4)、冷冻治疗开始即刻(T5)、拔管前(T6)、拔管后即刻(T7)、拔管后5min(T8)、拔管后15min(T9)各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气管内插管组T2时SBP(151±26)、DBP(82±20)及HR(94±13)均高于喉罩组(P<0.05),T7时HR(97±21)高于喉罩组(P<0.05);两组间在T4、T5时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优于气管内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术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喉罩全麻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2组,对照组为气管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研究组是喉罩复合硬膜外麻.结果 两组患者在插管和拔管时HR、SBP、DBP的变化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之的HR、SBP、DB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喉罩全麻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喉罩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喉罩置入全麻,Ⅱ组为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麻醉前5min及置入喉罩或者气管内插管即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例数。结果Ⅰ组插入喉罩前后HR、SBP及DBP无显著改变,而Ⅱ组插管后HR增快、SBP及DBP均增高(P<0.05);Ⅱ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在择期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使用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可替代气管插管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喉罩组(Ⅰ组)和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各5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安静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 (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min (T5)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和SpO2.结果 Ⅰ组麻醉后各个时点的MAP和HR值较术前无明显的差异.Ⅱ组在麻醉后各个时点的MAP和HR值较术前有明显的升高,两组SpO2无明显的变化.Ⅰ组在T1、T2、T3、T4时点的MAP和HR值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发生咽痛、声音嘶哑人数少于Ⅱ组.结论 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全身麻醉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 )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LC的高血压老年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和皮质醇(Cor)]水平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除血氧饱和度外,观察组患者在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 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SBP、DBP和H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T1、T2和T3时生长激素、催乳素和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苏醒期烦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LC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激素应激反应较轻,麻醉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LIPA喉罩在乳腺癌手术全麻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气道维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S组),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30例。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快速诱导后分别置入喉罩或气管内插管。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置(插)入前(T1)、置(插)入即刻(T2)及3 min(T3)、5 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前(T6)、拔除后1min(T7)各时点的HR、SBP、DBP数值。并测定S组气道密封压、两组的气道峰压(Ppeak),观察两组通气时PETCO2、SpO2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1)SLIPA喉罩置入用时比气管内插管用时短(P<0.05);(2)两组对应点测得的SpO2、PETCO2、Ppeak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对应点测得HR、SBP、DBP结果显示T组波动变化较明显(P<0.05);(4)S组较T组术后清醒拔管快、喉罩耐受好,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 SLIPA喉罩用于乳腺癌全麻通气,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小,效果安全满意。  相似文献   

11.
全麻与硬外麻醉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与硬外麻醉有相同的作用部位,但作用机制不同。近年临床上全麻与硬外麻醉的联合使用增多,笔者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脊髓的复合作用及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应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6 0岁以上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 ,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上界阻滞平面、麻醉前后循环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CSEA组阻滞更完善 ,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早于EA组 ,上界平面及对BP、SPO2的影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病人应用CSEA ,只要调控好麻醉平面 ,还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麻(CS)、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3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指导临床合理制订麻醉方案。方法 150例产妇随机分为CS组、EA组和CSEA组各50例,并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作为指标。结果 CS和CSEA组的麻醉效果好,具体表现为术中疼痛少,肌肉松弛情况好,CS组和CSEA组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相比,且CS组和CSEA组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三组给药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值均〉8分。结论 CSEA具有镇痛完全、肌松满意、起效快、术后镇痛等优点,应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腰麻-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河北医学》2005,11(11):1009-10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和下肢择期手术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CSEA 组最高阻滞平面与CEA相近,但术中麻醉效果比率大于CEA组.两组在注入局麻药后均出现血压下降.CSEA组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阻滞平面过高或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可控性强以及副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单侧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50例拟髋部手术高龄患者,年龄75~101岁,随机分成三组:持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单侧脊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OCSEA组),每组50例.选择第2~3腰椎或第3~4腰椎椎间隙为穿刺点,CEA组单纯硬膜外腔给药,阻滞药为1.5%利多卡因或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首剂总量7~12 ml 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5 cm备用后立即平卧,O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及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后仍保持侧卧位10~15 min.麻醉平面尽可能控制在第10胸椎以下.CSEA组和OCSEA组脊麻用药均为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1.7 ml.比较三组的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CSEA组和O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CSEA组和OCSEA组的麻醉平面比CEA组更容易控制,OCSEA组的血压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小剂量单侧脊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血压变化小,安全有效,较适合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84例,分为单点法组与两点法组各4 2例,单点法组选L1~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 5G腰穿针,穿破蛛网膜,注入0 .5%布比卡因1 2mg而后退出腰穿针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两点法组选择L1~2 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然后经L2~3进行腰穿,方法同单点法组。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起始时间及硬膜外首次用药时间、血压下降幅度等情况,两组均无明显差别(P >0 .0 5)。腰麻及硬膜外阻滞平面上界、单点法比两点法略低,单点法置管较两点法困难为多。结论:选用两点法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和衔接,成功率高,单点法的腰麻平面的调节不如两点法随意,急诊手术选用单点法可相对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铁军  李海红 《安徽医学》2011,32(6):765-767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中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静脉麻醉(IA)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剖宫产手术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组为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30 min)术毕、术后2 h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效果和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3组产妇在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率、麻醉起效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用于剖宫产手术存在麻醉诱导时间长、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特别是膀胱腹膜反折处疼痛以及肌松欠佳等缺点,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略有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选用CSEA较佳,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成功率高,且费用少,可视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3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问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硬膜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效果较好,适宜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