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内毒素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中TLR4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雌性Wistar大鼠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同时腹腔注射,计算动物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h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L-10、肝组织TLR4mRNA表达及病理变化,et 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8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为(15.6±1.8)h,病理表现为肝脏大面积或亚大面积坏死。给药后4、8、12h血清TNF-α含量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增加,肝组织TLR4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增加并与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709,P=0.000),与IL-10无相关性。结论内毒素通过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TNF-α大量产生,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并诱导肝细胞凋亡是内毒素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阻断肝内外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的生理学作用,可能对内毒素性肝衰竭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D-GalN联合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各组小鼠24h存活率,ALT,AST水平,肝组织病变程度(HE染色),R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TGF-βl表达水平。结果 D-GalN 600mg/kg联合LPS10μg/kg腹腔注射成功构建了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存活率为20%;ALT,AST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面积肝组织坏死;肝组织中TNF-α、TGF-βl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D-GalN/LPS小鼠急性肝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下调,TNF-α、TGF-β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IN)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D-GAIN/LPS腹腔联合注射制造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小鼠于造模前4h,2h及造模同时予以G-CSF300μg/kg腹腔注射,观察小鼠24h存活率。造模后6h每组随机选择5只小鼠处死,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和TanonGis3、73软件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小鼠24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6h治疗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0.05),肝组织中7YvF-α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CSF对D-GalN/LP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氯醋酸二异丙胺(DADA)对脂多糖(LPS)加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小鼠肝细胞凋亡模型。实验分为3组,各组注射D-GalN/LPS后6h,检测血清ALT、TBIL、TNF-α水平,TUNEL法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tBid、细胞色素C,在肝细胞浆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中ALT、TBIL、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凋亡加重;肝细胞浆中,tBid、Caspase-3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保护组肝功能改善,TNF-α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肝细胞凋亡减轻,tBid、Caspase-3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减少。结论 DADA可能通过下调TNF-α水平,抑制tBid的表达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来减轻D-GalN/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D-GalN/LPS)所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探讨黄芩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给予小鼠D-GalN/LPS,分别于给药1,2,4,6h后采血并剖取肝脏,测定血清ALT,AST,TNF-α值及肝组织GSH水平.另取小鼠适量制作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给予黄芩素50,100,150mg/kg,1h后测定血清ALT,AST,TNF-α值.[结果]给予D-GalN/LPS6h时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上升最显著,2h时血清TNF-α水平上升最显著,4h时开始下降,6h时趋于正常,小鼠肝匀浆中GSH水平在6h时损耗最显著.各剂量黄芩素均可降低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TNF-α水平.[结论]黄芩素对D-GalN/LPS所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暴发性肝衰竭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探讨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病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及D-氨基半乳糖(D-GalN)制造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生化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各组动物各时点取大、小肠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肠组织凋亡.结果:实验各组动物各时点光镜下肠黏膜上皮细胞均保持完整,电镜观察实验组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肝衰竭组在9 h和12 h肠上皮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暴发性肝衰竭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LPS/D-GaI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用于观察8种不同LPS与D-GalN剂量配比联合刺激后小鼠存活时间,以确定模型建立的最佳剂量。使用腹腔注射最佳剂量染毒32只雌性C57BL/6小鼠,分别在0h、1h、4h、8h处死,每组8只,0h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染毒后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中ALT及炎症因子IL-6、MCP-1和TNF-α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通过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确定腹腔注射最佳染毒剂量为LPS(2.5mg/kg)和D-GalN(0.3g/kg);小鼠染毒后肝组织呈进程性病变,最终发展为肝脏弥漫性坏死,肝细胞核崩解。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显著升高(P<0.001),IL-6、MCP-1、TNF-α均在1h后达到最高水平(P<0.001),然后持续下降。结论 成功建立LPS/D-GaI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为探索急性肝损伤的致病机制以及药物干预治疗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鼠急性肝衰竭(ALF)早期尾加压素Ⅱ(UⅡ)表达和分泌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6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预处理组,每组30只.两组均建立ALF动物模型,即采用脂多糖(LPS)50 μg/kg联合右旋半乳糖胺(D-GalN )800 mg/kg(LPS/D-GalN)腹腔注射;预处理组在LPS/D-GalN注射前0.5h,以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 0.6 mg/kg尾静脉注射.两组均在LPS/D-GalN注射后0、0.5、1、2和6h处死动物(每一时间点各6只小鼠),其中0h作为对照(仅腹腔内注射0.2 mL无菌生理盐水);采集动物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采用RT-PCR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U 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LPS/D-GalN注射后0.5h,肝组织和血清中UⅡ的表达和分泌即快速上升并达峰值,且峰值水平持续至LPS/D-GalN攻击2h后,至6h时UⅡ的表达与分泌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面TNF-α水平在LPS/D-GalN攻击后0.5h内无明显升高(P>0.05),直到1h后才快速上升达峰值(P<0.05),至6h时开始下降(P<0.05);IL-1β的表达与分泌则直到6h后才有明显上升(P<0.05).Urantide的应用不仅显著抑制了LPS/D-GalN攻击诱导的UⅡ高表达,也使上调的TNF-α和IL-1β表达和分泌明显受抑(P<0.05).结论 UⅡ可刺激TNF-α的表达,有可能作为炎症级联效应的触发者在ALF的发生或启动中发挥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臧国庆  周霞秋  俞红  廖丹  谢青  王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2):104-106,F004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pHGF)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小鼠原代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位灌洗法分离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后分别加入TNF-α、GalN、TNF-α+GalN+pHGF5h、10h、20h和30h后,观察小鼠肝细胞的形态及生化改变,测定培养上清液ALT和AST。结果:TNF-α单独作用于培养肝细胞,无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经GalN致敏后,TNF-α可诱导大量肝细胞凋亡(10h ),随后(20h后)出现肝细胞坏死,其程度随培养时间延长和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单独使用GalN也可造成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但程度较TNF-α+GalN合用轻,加用pHGF后可使肝细胞凋亡坏死明显减少,其效应在一定药物剂量范围内成正比。结论:pHGF对TNF-α诱导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盛  何念海  罗则佳 《重庆医学》2013,42(6):651-654
目的动态观察内毒素(ET)诱导D-半乳糖胺(D-GalN)致敏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肝脏病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进而探讨ET肝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0μg/kg+D-GalN 300mg/kg制备LPS诱导D-GalN致敏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给予LPS后6、24、48h取材,肉眼及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析仪检测ALT、AST、TBIL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6h无明显肉眼变化,24h及48h肝脏光泽差,略显苍白,质地柔韧。光镜观察肝细胞模型组6h出现轻度变性、肿胀;24h可见肝细胞广泛肿胀,点灶状坏死,炎症细胞浸润;48h时广泛浊肿,大量点灶状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ALT在24、48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AST在6h较对照组升高,24h达顶峰,48h开始下降,仍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TBIL在24、48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在6、24、48h凋亡细胞逐渐增多(P<0.01);血清TNF-α、IL-1β在6h即达峰值,24h开始下降,48h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其重要的形态学改变;LPS肝损伤的发生与炎症介质IL-1β和TNF-α早期高水平的表达密切相关,早期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是减少LPS肝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