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颈椎间盘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同一患者行常规剂量(250mAs)扫描,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进行低剂量扫描,设置如下:BMI〈18kg/m2为90mAs,BMI18~24kg/m2为120mAs,BMI25~30kg/m^2为150mAs,BMI〉30kg/m^2为180mAs,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并比较两种扫描剂量指数和图像噪声。结果低剂量扫描比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噪声高,但不影响诊断,各组间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问以及它们与常规剂量组间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BMI设置不同低剂量在颈椎间盘CT扫描中是可行的,不仅满足了临床诊断的需求,还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胸部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和防护意义。方法42例足月新生儿随机等分成3组分别行低剂量30mAs、50mAs及常规剂量200mAs MSCT胸部扫描。统一于气管分叉处测量并记录主动脉CT值及标准差(SD)。比较两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噪声、图像质量、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差别。结果各剂量组随着mAs的降低,图像噪声增加;各剂量组图像盲式阅片评价,50mAs组CT图像质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组无显著差别;50mAs组扫描剂量比常规剂量组相比,CT-DI和DLP分别减少了74.19%和75.00%。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能大幅度减少新生儿胸部检查的辐射剂量,减少新生儿辐射危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扫描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肝癌患者27例,初诊时采用常规螺旋扫描(常规扫描组),复诊时采用轴位扫描(低剂量组),两组均采用120 KV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技术,噪声指数为9,分别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噪声值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噪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有效剂量低于常规扫描组(P<0.05)。结论轴位扫描和自动管电流技术能有效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质量好。  相似文献   

4.
桑雅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2-13
目的探讨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MSCT"一站式成像"检查,所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A、B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A组,62例)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58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2±2.19)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24.01±7.62)mSv,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9,P〈0.001);两组冠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χ2=3.521,P=0.318);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00HU,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无明显差异(t=0.733,P=0.467;t=1.636,P=0.107)。结论 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对于低心率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例早期肺癌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均为体检发现,并行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采用(120kV、25mAs),常规剂量采用(120kV、200mAs)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影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等因素有无差异性。结果低剂量CT扫描对病灶的显示与常规CT扫描无明显差异,但低剂量扫描图像噪声较大,不影响影像诊断。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为(1.5±0.2)mGy,常规剂量扫描为(7.3±1.3)mGy(P<0.01)。总的mAs低剂量扫描为(459±6.5)mAs,常规剂量CT扫描为(1421±8.7)mAs。剂量长度乘积(DLP):低剂量扫描为(44±7)mGy·cm,常规剂量扫描的(193±12)mGy·cm(P<0.01)。低剂量扫描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0.85±0.1)mSv,常规剂量为(3.9±0.7)mSv(P<0.01)。结论肺部CT低剂量扫描对肺内病灶的显示与常规CT扫描无差别,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肖戎  王颖 《中原医刊》2011,(11):116-118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案。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行不同低剂量胃癌CT扫描,以常规剂量的CT图像为参照标准,评价各级低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在胃壁、胃壁增厚及肿块的清晰度显示上,低剂量80、50、30mAs与常规剂量120mAs扫描比较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脾脏等实质脏器的清晰度显示上,80mAs扫描图象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0mAs、30mAs、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低剂量CT扫描的加权指数(CTDIw)分别减少33%、58%、75%、80%。结论在胃癌筛查中,选择30mAs剂量的CT扫描时,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同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并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肝脏平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行肝脏平扫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同定其它扫描参数,分别采用360mA和250mA进行扫描,然后统计分析两组主观质量评分、客观噪声和有效剂量(ED)之间的差异。结果A、B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别为(4.61±0.42)和(4.43±0.31),客观噪声分别为(10.23±1.39)和(10.72±1.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2,0.432,P〉0.05);B组有效剂量(6.31±0.98)mSv与A组(8.15±3.20)mSv相比明显降低了约22.6%(t=1.651,P〈0.05)。结论在肝脏CT平扫中,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明显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在腕关节低剂量扫描中的最佳条件和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常规 X 线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及其他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 CT 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分为3组,低剂量 A 组扫描条件120 kV/60 mAs,低剂量 B 组扫描条件100 kV/40 mAs,对照组扫描条件120 kV/100 mAs。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后,分析3组扫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差异以及辐射剂量高低等各数据。结果对照组、低剂量 A 组、低剂量 B 组 CT 剂量指数分别为(5.48±0.35)、(3.20±0.26)、(1.33±0.16)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88.1±2.6、56.0±1.3、23.4±1.5,主观评分为4.70±0.65、4.12±0.93、3.39±0.57。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两低剂量组组间比较主客观 CT 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 A 组、低剂量 B组较对照组图像,在骨质、软组织、伪影及三维重建方面等主观分略有下降,但是得分均值在3分以上,同时辐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当扫描条件降至100 kV/40 mAs,随着患者剂量下降,主观评分下降,但低剂量下的图像重建(VR、MPR)所得三维图像仍能较好显示解剖关系,能准确显示腕关节创伤空间信息,符合临床需要,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保护了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病灶显示的差异,探讨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早期肺癌筛查中低剂量CT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应用常规剂量(120 kV/100 m 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FBP)检测出肺小结节患者46例,经患者知情同意3~24个月后隔期复查时采用低剂量参数(120 kV/50、30 mA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IR)扫描,分别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进行主观图像分析、评分,以及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结果两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肺结节数目及形态特征,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的CT值、SD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没有区别;而两组在CTDIvol、DLP、E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论低剂量扫描方案可以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 CT 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41例患者同时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 CT 扫描,其中常规组噪声指数(NI)设定为13,低剂量组 NI 设定为25,运用滤过反投影技术(FBP)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对图像进行1.25 mm 层厚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结石(大小、位置、数目)、图像质量(1~5分)、图像噪声(1~3分)及诊断可信度(1~3分)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扫描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采用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的平均 ED 为1.76 mSv,常规组的平均 ED为5.98 mSv(P <0.05)。低剂量组使用80%ASIR 法处理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 FBP 法处理的图像质量(P <0.05),而与常规组 FBP 法处理的图像质量大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及ASIR,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 CT 扫描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56层i CT个性化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选取150名受检者,基于BMI指数(kg/m2)分为三组:A组(BMI18.5,n=50)、B组(18.5≤BMI≤25,n=50)和C组(BMI25,n=50),分别采用30m As、45m As及60m As进行胸部CT扫描,三组扫描数据均采用FBP及i Dose4对图像进行重建。比较各组间辐射剂量、CT图像噪声(SD)以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三组采用i Dose4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ED)均值分别为(0.33±0.06)m Sv、(0.52±0.12)m Sv和(0.91±0.24)m Sv。结论应用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基于受检者的BMI,可获得满意的个性化、低剂量胸部CT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扫描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检出与显示,探讨低剂量MSCT扫描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涂阴活动性肺结核48例,同时进行常规剂量180 m As和低剂量30 m As MSCT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对肺结核基本CT征象的检出率、细节显示及扫描剂量等相关资料。结果两种扫描方案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基本CT征象检出率、细节显示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扫描的平均X线辐射剂量为(0.94±0.04)m Sv,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的(6.24±0.26)m Sv(P〈0.05)。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MSCT扫描对肺结核基本CT征象的检出及显示具有相同价值,辐射剂量大幅降低,适用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肺结核患者应用完全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方式。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流230m A,低剂量扫描依据BMI的不同选择不同管电流:BMI≤18.5采用20m A;18.5BMI24.9采用30m A;BMI≥25采用40m A。比较两方式对横断面、冠状面及病灶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肺窗、纵膈窗横断面图像质量在两种扫描方式间具有一致性,肺窗:P=0.539;纵膈窗:P=0.235。冠状面图像质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扫描方式所得肺结核CT影像特征比较,结果8项特征的P值均大于0.05。将两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作两样本均数t检验,P值均远小于0.01。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平均噪声水平,P0.01。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肺结核诊断及随访中的常见影像征象的检测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显著差异。低剂量扫描技术显著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算法在肺动脉CT 血管成像(CTPA)低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为20~25 的150 例患者随机分成5 组进行CTPA 扫描,图像重建算法为ASIR(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扫描范围为260~310 mm,第一组扫描条件为机器默认的120 kV、400 mAs,对图像进行重建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请2 位影像学家对图像进行5 分值主观评价。固定120 kV,用350 mAs 、300 mAs、 250 mAs 及200 mAs 对其他组患者进行扫描,记录不同mAs 的CTDIvol 及DLP,并转换为有效剂量ED。对上述扫描条件下图像进行重建,计算图像的SNR 及CNR,并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对120 kV,不同电流(400 mAs ,350 mAs ,300 mAs,250 mAs ,200 mAs)扫描产生的图像进行SNR 及CNR 评价,其值分别为:22.95、22.90、21.82、20.80、20.83 和23.61、22.88、22.86、21.93、21.97。2 位影像学家对120 kV 下400~200 mAs 主观评价分值分别为:4.59±0.32,4.48±0.30,4.82±0.28,4.28±0.36,4.15±0.38;其CTDIvol、DLP 平均值分别为: 13.84 mGy、11.18 mGy、9.31 mGy、8.25 mGy、7.38 mGy 和351.21 mGy 、312.32 mGy 、286.26 mGy 、233.52 mGy 、206.08 mGy,并将DLP 转换为ED 为5.27 mSv 、4.68 mSv、4.29 mSv、3.50 mSv、3.09 mSv。对上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00 mAs、250 mAs、300 mAs、350 mAs 与400 mAs 产生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F=5.285,P>0.05),但200 mAs 的CTDIvol、DLP 及ED 较400 mAs 分别低46.7%、41.3% 及41.3%。结论 体质量指数为20~25 的被检者进行CTPA 检查时最佳扫描条件为120 kV,200 mAs。对于体型较小(肌肉较少)或有肺气肿等疾病可以选用180~200 mAs 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74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他们进行非螺旋扫描技术、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以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并将其图像效果以及定性诊断的记过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与非螺旋扫描对肺结节的判定结果为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判定均为肺结节且判定优秀率为100%,而非螺旋组的有3例良好,3例较差,判定优秀率为91.9%,螺旋CT判定显著优于非螺旋扫描。通过对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定性诊断结果显示,低剂量扫描在肺癌、瘤、炎性结节等方面的定性诊断上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并无显著差别,但在定性困难的例次上略有增加(9例次vs 12例次)。结论:低剂量扫描在肺癌、瘤、炎性结节等方面的定性诊断上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并无显著差别,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对肺部病变的发现并不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我院行CT扫描发现的5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CT常规剂量和30 mA低剂量进行胸部扫描,对肺结节数量的检出情况和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剂量的检测方法均检查出68枚结节,低剂量扫描检测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肺结节形态学的结果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2±6.5)mm,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3±6.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与常规扫描的价值等同,且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危害性小,可见低剂量CT用于肺结节的诊断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毫安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孤立性肺结节复查(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定期3个月随访,分别行低毫安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扫描及常规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模式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并记录患者检查接受辐射剂量,进行相应统计学比较。结果 低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图像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均可敏感发现孤立性肺结节。低剂量扫描与标准扫描在对病灶大小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扫描与标准扫描在CTDIvol、DL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毫安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对孤立性肺结节病灶的检出及显示,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宁  高峰  张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9):127-129+16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结节病患者。患者均先行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一周内均再行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方法检出的肺结节数目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两组扫描方法检出的肺结节数目及其形态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方法后的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危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X线平片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节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为肺部结节性病变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平片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根据扫描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X线平片)和观察组(低剂量螺旋CT),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结节的检出数量以及形态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均检出结节数93枚,观察组对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黏连征形态学检出数多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中,对照组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约为(6.42±5.47)mm,观察组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约为(13.19±7.86)mm,两组患者测量结节直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6,P=0.000)。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对肺结节的诊断中,对肺结节检出数量以及形态特征表现方面较胸部X线平片更具优势,且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受照剂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头部的应用。方法对需行CT检查的新生儿125例,随机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1组、低剂量2组。对比3种剂量扫描产生的CT吸收剂量指数(CTD Iw);盲法评判3组扫描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①低剂量扫描组的CTD Iw吸收剂量仅相当于常规剂量的50%;②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以较好为主,较常规剂量组略差,但未出现不合格图像,不影响诊断。符合临床诊断图像所占比例,各组均不低于90%。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头部检查条件以用60 mAs的扫描条件为宜。既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