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阐明GBE在细胞水平上对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的意义。方法:将50、100、150、200和400 mg·L-1GBE与成脂诱导液加入到已纯化的第3代BMMSCs中(50、100、150、200和400 mg·L-1GBE组),不加药的BMMSCs为对照组,共培养7 d,观察BMMSCs的形态学和表面抗原CD44、CD105和CD34的表达;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BMMSCs中脂滴形成情况,并对BMMSCs的成脂能力进行定量分析;采用RT-PCR法检测BMMSCs中脂肪组织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亚型(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检测,体外培养的原代BMMSCs 3 d后可见细胞呈梭形,7 d后细胞呈漩涡状生长,同向排列;表面抗原标记物染色,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表达,证明其为BMMSCs;油红O染色,约7 d后显微镜下见大量脂滴形成,并随着GBE浓度的增大脂滴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BMMSCs的A510值降低(P<0.05);RT-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中AP2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GBE在体外可抑制BMMSCs的成脂分化能力,且抑制能力随着GBE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钟伟  杨希营  王韶峰  尹崇高  贺良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333-1334,F0003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chymal stem cell,BMMSCs)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培养第3代的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小室法进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检测。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CD29、CD44表达阳性,而CD34、CD45表达阴性;低浓度TGF.B1对BM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却抑制BMMSCs的增殖。TGF-β1处理24h,BMMSCs穿透matrigel胶的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一定浓度的TGF-β1可以促进BMMSCs的增殖,增强BMMSCs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兔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模型股骨道内注入自体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凝胶对早期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3~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均分为 PBMSCs 组与对照组,PBM-SCs 组予以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6 d后采集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PBMSCs,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表面抗原表达。建立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模型, PBMSCs 组于动物模型股骨道内注入 PBMSCs 凝胶,对照组仅注入凝胶。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每组随机取4只处死取材,1只做 Masson 三色染色观察组织愈合的病理表现,3只做股骨道移植物抗牵拉试验观察其愈合强度。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 PBMSCs 表面表达 CD29、CD90,不表达 CD11b、CD34。 Masson 三色染色显示 PBMSCs 组术后第4周胶原纤维开始增生,排列紊乱,第8周胶原纤维显著增生,排列不规则,第12周胶原纤维大量增生,排列有序。 PBM-SCs 组腱骨愈合速度较对照组迅速。 PBMSCs 组和对照组的股骨道移植物抗牵拉强度随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PBMSCs 组移植物的抗牵拉强度自第8周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PBMSCs 凝胶对兔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ACL 的早期腱骨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s)增殖及Slu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培养第3代的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处理前后Slug的表达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CD29、CD44表达阳性,而CD34、CD45表达阴性;低浓度TGF-β1对BM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却抑制BMMSCs的增殖。TGF-β1处理24 h,Slug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一定浓度的TGF-β1可以促进BMMSCs的增殖,而且引起Slug蛋白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连续动员法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通过比较两种来源PBMSCs的获取成功率、细胞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PBMSCs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形态学特征、流式法分析其表面标记、体外定向诱导两种细胞三系分化(即:成脂分化、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确证获取的细胞为PBMSCs。统计并比较两种PBMSCs的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s)、获取成功率,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并比较两种第2代PBMSCs的产量,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种PBMSCs倍增时间,用图像处理法定量分析三系分化结果。结果: 镜下见梭形绵羊和兔PBMSCs呈鱼群状排列,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表达CD44、CD90,不表达CD34、CD45,三系分化结果良好。原代绵羊与兔PBMSCs的CFUs(个)分别为7.27±1.56、5.73±1.62,绵羊与兔PBMSCs的获取成功率分别为78.57%、36.67%,每毫升外周血可获取的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数(个)分别为29 582±2 138、26 732±2 286,第3代绵羊与兔PBMSCs的细胞倍增时间(h)分别为22.32±0.28、33.21±0.64,第4代绵羊与兔PBMSCs的细胞倍增时间(h)分别为23.62±0.56、35.30±0.38,绵羊与兔PBMSCs量化成脂比分别为7.77%±3.81%、17.05%±1.52%,绵羊与兔PBMSCs软骨球酸性粘多糖阳性比分别为11.67%±0.53%、8.14%±0.57%,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PBMSCs更高效,绵羊PBMSCs产量更丰富、增殖能力更强,在适当环境下能产生更多酸性粘多糖,且成脂能力更低,在自体干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动物在体实验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并为该类研究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骨髓造血干细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建立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提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选 CBA(H - 2 K)小鼠骨髓细胞的 CD34+ CD38- Scal+ 细胞群 ,台盼蓝染色观察活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的 CD34+ CD38- Scal+ 表达阳性率 ,骨髓造血干细胞 (HSCs)在体外克隆形成的分析 ,HSCs在体内造血功能重建的分析。结果 :分选后 CD34+ CD38- Scal+ 表达阳性细胞纯度达 (86 .5± 3.2 ) % ,细胞活力为 (95 .8± 2 .2 ) %。结论 :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选系统是一种有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分离提纯方法 ,省时、简便、纯度高并对细胞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 ,提纯的细胞可直接用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中国人下肢创伤后小腿部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及创面愈合与外周循环中CD34+内皮干细胞(EPC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19例下肢创伤后小腿部慢性创面病程>3个月的患者,进行一个随机、单中心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其中97例接受HBO治疗,22例接受相同高气压非氧气治疗作为压力效应对照的安慰剂治疗组.每天治疗90 min(总过程120min),每周5d连续4周,观察患者在HBO治疗前、后小腿慢性创面愈合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平均计数和设门选定的细胞群中CD34 +/Scal-1+,CD34 +/CXCR4细胞的百分比,并统计分析CD34+ EPCs细胞水平与下肢慢性创面愈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 在接受HBO治疗第4周,在HBO治疗和对照组患者下肢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7%±22.3%vs34.4%±20.6%,P< 0.05).经过10次HBO治疗,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平均计数由HBO治疗前的(0.24±0.03)%升高到(1.32±0.05)%;而经过20次HBO治疗,患者外周循环中CD34+EPCs细胞平均计数为(1.75±0.17)%,较治疗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设门细胞中,HBO治疗20次后CD34 +/Scal-1+,CD34 +/CXCR4细胞百分比分别是HBO治疗前的5.8倍和5.2倍.在压力效应的对照组中,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没有增加.在经过10次HBO处理后,患者外周循环中CD34+ EPCs细胞数目和下肢创面愈合的相关性之间存在一个显著地正相关性(r2=0.84;P< 0.01).结论 HBO治疗可以通过动员外周循环中EPCs促进下肢创伤后慢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人鼻咽癌SUNE-1 5-8F细胞株中分离出CD44+细胞,并对其放化疗敏感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常规培养SUNE-1 5-8F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SUNE-1 5-8F细胞中CD44+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44+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实验等检测并比较CD44+、CD44-细胞在放化疗敏感性上的差异.结果:CD44+细胞在鼻咽癌细胞中SUNE-1株所占的比率约为52.5%0;新分选的CD44+和CD44-细胞在接受2 Gy放射处理后,其平均克隆生成效率分别为(23.44±1.90)%和(7.78±1.17)%(P<0.001);CD44+细胞较CD44-细胞在相同顺铂和多西他赛药物浓度下显示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结论:流式细胞学技术能够有效地分选细胞;CD44+细胞较CD44-具有更强的放化疗抗拒性,CD44很有可能成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分子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免疫效应。方法:RT-PCR克隆大鼠IL-10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pLNCX-IL-10,转染大鼠BM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IL-10基因修饰的BMMSCs(BMMSCsIL-10)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CCK-8法检测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对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MSCsIL-10能明显减少CD4+ T,降低CD4+/CD8+比值,比BMMSCs作用明显(P=0.000);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比BMMSCs更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00)。结论:IL-10基因修饰能增强BMMSCs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SD大鼠脂肪干细胞与不同脱细胞膀胱基质(BAMG)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把细胞支架复合物回植动物体内提供有利的实验基础。方法  取SD大鼠双侧腹股沟处脂肪组织经过相应处理后得到原代脂肪组织,进行成骨、成脂诱导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34、CD44及CD45,对脂肪干细胞进行鉴定,同时制备鼠及新西兰兔BAMG,采用2次沉淀法将脂肪干细胞静态接种于不同BAMG表面,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生长状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细胞材料体外复合培养5 d后行HE染色后观察可见SD大鼠脂肪干细胞在SD大鼠BAMG表面生长状态较其在新西兰兔BAMG表面生长状态好,且细胞形态舒展成长梭形,细胞生长曲线与SD大鼠原代脂肪干细胞基本一致。结论  SD大鼠脂肪干细胞接种于SD大鼠BAMG复合物表面生长状况相比于其接种于新西兰兔BAMG复合物表面更加良好,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把细胞支架复合物回植动物体内提供有利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住院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及患者胸腔积液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组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CD4^+T细胞值明显低于健康正常外周血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外周血PBMC的CD4^+CD25^+T细胞值较健康正常外周血组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外周血高(P〈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升高;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Treg细胞,与患者外周血呈正相关;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Th17细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则治疗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组中PB—MC的CD4^+T细胞值逐渐增加,而CD4^+CD25^+T细胞和CD4^+CD25^+CD127^-Treg细胞逐渐降低;患者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表达逐渐增加;胸腔积液中Th17细胞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CD4^+CD25^+CD127^-Treg细胞及Th17细胞可作为判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其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参与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发展;CD4^+CD25^+CD127^-Treg细胞及Th17细胞可能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它们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用药、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4^+、CD8^+、CD8^+CD28^-Treg细胞在过敏性紫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78例确诊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入院时各采静脉血2 ml,予肝素抗凝后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CD4^+、CD8^+、CD8^+CD28^-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78例患者给予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芦丁片、钙剂治疗,对于紫癜型肾炎组病情严重者给予丙球蛋白治疗以缓解症状;治疗2周后治愈或好转后再次采取外周血样,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CD8^+CD28^-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4^+上升、CD8^+下降、CD8+CD28^-Treg细胞上升明显。结论外周血CD8^+CD28^-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婴幼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选择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幼儿20例和免疫成功者2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免疫成功组婴幼儿外周血CD3^+为64.17%±8.01%,CD4^+为39.55%±8.80%,CD8^+为24.62%±7.23%;CD4^+/CD8^+比值为1.66±0.51。免疫失败组婴幼儿外周血CD3^+、CD4^+和CD8^+分别为62.55%±7.32%、32.94%±7.58%和29.61%±7.08%;CD4^+/CD8^+比值为1.13±0.50。统计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T和CD8^+T细胞在免疫失败组和免疫成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可能是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CD25^+ CD127^low 调节性T细胞(Treg)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癌、60例宫颈非典型增生(CIN)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志愿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率。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CINⅠ~Ⅱ组、正常对照组(P〈0.05),且CINⅢ、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表达率与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53、0.702,P〈0.05)。结论:Treg细胞在宫颈癌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一个较好反映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率可间接反映宫颈组织肿瘤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表达,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大肠癌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且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细胞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种变化随临床分期的增高更加显著(P〈0.05);化疗后CD4^+细胞值、CD4^+/CD8^+比值的下降和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及CD8^+细胞值的增高更为突出(P〈0.01);术后发生转移的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及NK细胞活性下降,CD8^+细胞值再回升。结论: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并随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而加重,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感染者69例及健康对照2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HCV感染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HCV无症状携带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慢性感染组(P〈0.05)。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Graves病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极化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未经治疗的Graves病病人的T细胞亚群和CD8^-/IFN-γ^+细胞和CD8^-/IL-4^+T细胞的百分含量;②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s—TSH,放射免疫法检测TRAb、TGAb、TMAb;③观察Graves病病人经他巴唑(30mg/d)治疗1个月后T细胞亚群和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的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Graves病病人较正常对照人群的CD4^+T细胞与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增高;CD8^-/IL-4^+T(Th2)细胞的百分含量增高;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比值(Th1/Th2)下降(均P〈0.05);②Graves病病人的FT3、FT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但s-TSH明显降低(P〈0.01),TRAb、TGAb、TMAb明显增高(均P〈0.05);③他巴唑治疗1个月后,T细胞亚群、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百分含量,以及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Graves病人外周血中Th2细胞亚群比例占明显优势,Th1/Th2细胞极化向Th2偏移,甲状腺特异的自身抗体增高,证明Graves病的发病与Th2型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胎盘CD133^+、CD133^-细胞亚群中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频率及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机械法制备人胎盘组织(PT)游离细胞悬液,用Histopaque-1077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经磁式分选(MACS)分离纯化CD133^+和CD133^-细胞。将分选的CD133^+和CD133^-细胞分别使用H4435培养基培养4wk后观察HPP—CFC集落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仪(FCM)对分选的细胞组份和HPP—CFC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培养4wk后,PT—CD133^+、CD133^-细胞生成的HPP—CFC集落分别为32.4±11.2/5×10^3,2.0±2.3/5×10^3,前者细胞中HPP—CFC数量明显高于后者(P〈0.01);PT—CD133^+、CD133^-细胞培养至28d时CD133^+CD34^+,CD133^+CD34^-和CD133^-CD34^+亚型均比培养前减少。结论人胎盘组织CD133^+与CD133^-细胞群中均存在HPP—CFC,但CD133^+细胞群中的HPP—CFC明显多于CD133^-细胞群,说明胎盘CD133^+细胞群中存在更多的早期HSP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蜕膜CD4^+ CD25^high Treg在TLR4、TLR9配体刺激下功能的变化,探讨Toll样受体(TLRS)参与URSA发生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的URSA患者,其中B超确认胚胎已停育3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35例要求人工流产的计划外妊娠的正常早孕妇女为对照组。收集URSA患者、对照组清宫手术后的新鲜蜕膜组织,磁珠分离CD4^+ CD25^high Treg,在脂多糖(LPS)、GpG—ODN2006刺激性下,分析CD4^+CD25^high Treg增殖及对CD4^+CD25^-T细胞增殖抑制的差异。结果:磁珠分选CD4^+CD25^high Treg或CD4^+CD25^-T细胞纯度可达到96%以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RSA患者蜕膜CD4^+CD25^high Treg增殖能力相对较弱,在LPS、GpG—ODN2006的刺激性,增殖能力提高有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RsA患者蜕膜CD4^+CD25^highTreg对CD4^+CD25^-T抑制率明显下降,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LPS、GpG—ODN2006刺激下,URSA患者蜕膜CD4^+ CD25^highTreg对CD4^+CD25^-T抑制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LPS刺激性蜕膜CD4^+CD25^high Treg对CD4^+CD25^-T抑制率增强;在GpG—ODN2006刺激下,正常对照组CD4^+ CD25^high Treg对CD4^+ CD25^- T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SA患者蜕膜中的CD4^+CD25^high Treg功能受到抑制,TLRs配体刺激反应性下降可能参与URSA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鼻粘膜损伤对风疹病毒再感染的影响。方法把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的144只豚鼠分为A、B、C、D 4组,A组仅破坏鼻粘膜上纤毛和纤毛细胞及少部分粘液毡,B组则进而破坏1/3的鼻粘膜,c组则进而破坏1/2的鼻粘膜,D组为对照组。再把A、B、C、D组又各分为3亚组,分别用4.5×10^2、4.5×10^3、4.5×10^4 IU/mL的风疹病毒悬液进行鼻腔内感染,7~10天后各组豚鼠断头采血测风疹病毒以及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者定量测血清风疹病毒RNA含量;同时取鼻粘膜,观察纤毛及纤毛细胞的情况,以及对鼻粘膜进行免疫组化和HE染色,计数粘膜中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结果同种浓度的病毒悬液感染的各组中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以及血液中风疹病毒RNA含量随鼻粘膜损伤程度加大而升高,鼻粘膜损伤各组中血液及鼻粘膜组织中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非损伤组,且随鼻粘膜损伤程度加大而降低。结论鼻粘膜损伤易于风疹病毒的生长增殖和再感染发生,从而增大了病毒的再感染率,因此及时治疗修复患者损伤的鼻粘膜可降低风疹病毒的再次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