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剑锋  李超乾 《医学综述》2009,15(16):2482-2486
急性肺损伤(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许多直接或间接造成肺损伤的因素诱发。ALI/ARDS的病死率较高,肺组织损伤严重,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高低是其诊断与病情判断的基本标准之一。ALI/ARDS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手段,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支持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限制性液体使用、低潮气量通气以及使用最小FiO2-PEEP可能对ALI/ARDS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基本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通气2 h、通气3 d、7 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次(R).结果 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10.65±3.22) d,ICU住院平均(15.42±4.47) d,患者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08%.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后,PaO2和PaO2/FiO2不断升高,PaCO2和R不断下降,每次测量指标与上一时间段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ALI、ARDS的治疗方面具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神经肌肉阻断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2年6月)、EMBASE(所有年份)、Cochrane Library(所有年份)和CNKI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的有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神经肌肉阻断剂对ARDS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非RCT)(包括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分别采用Jadad和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评价体系对RCT及非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0软件对RCT进行Meta分析;对非RCT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纳入3篇RCT文献,4篇非RCT文献,文献质量较高。3个RCT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神经肌肉阻断剂显著降低了ARDS患者的28 d病死率[OR 0.58,95%CI(0.39,0.86),P=0.007],增加了28 d内无需机械通气天数[WMD 1.91 d,95%CI(0.28,3.55),P=0.02]。结论目前证据表明神经肌肉阻断剂能降低ARDS患者28 d病死率和增加28 d内无需机械通气天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数据库中筛选出资料较完整的患者127例。在患者达到ALI/ARDS诊断标准时,根据患者通气治疗情况分为未通气组(n=58)、无创通气组(n=55)和有创通气组(n=14)。追踪未通气组和无创通气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情况。分别以发展为ARDS和死亡为应变量作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无创通气治疗成功与失败患者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达到ALI/ARDS标准时,无创通气组与未通气组患者比较病情较重,发展至ARDS的比例较高(P0.01);有创通气组患者死亡率较高(P0.01)。58例未通气组患者中,一直未使用通气治疗45例,改用无创通气6例,改用有创通气7例。55例无创通气组患者中,改用有创通气15例。61例使用过无创通气的患者与45例未通气患者相比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P0.01),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继续无创通气的患者(n=40)与一直未通气患者(n=45)相比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P0.01),改用有创通气患者(n=22)死亡率较高(P0.01)。达到ALI/ARDS标准时接受了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55例,15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多因素回归提示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越大无创改有创通气的几率越高。结论 SARS患者达到ALI/ARDS标准时,接受通气治疗的患者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但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大部分能耐受无创通气的患者可避免气管插管,特别是相对年轻的患者,但须把握好从无创转有创的时机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猪肺磷脂注射液和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比较猪肺磷脂注射液和氨溴索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4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氨溴索治疗NRDS,猪肺磷脂注射液更能明显升高pH值(MD=-0.02,95%CI:-0.03~-0.01,P<0.01)、PaO2值(MD=-2.92,95%CI:-4.59~-1.26,P<0.01)、PaO2/FiO2值(MD=-7.62,95%CI:-10.87~-4.37,P<0.01),降低PaCO2值(MD=0.95,95%CI:0.12~1.77,P=0.02)、FiO2值(MD=0.03,95%CI:0.01~0.05,P<0.01)、近期并发症(RR=1.67,95%CI:1.31~2.12,P<0.01)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RR=2.85,95%CI:1.14~7.07,P=0.02),减少平均住院时间(MD=3.03,95%CI:0.94~5.11,P<0.01)及病死率(RR=1.96,95%CI:1.15~3.34,P=0.01).两组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时间、给氧时间、临床症状转归时间、N RDS发病率、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N RDS临床疗效优于氨溴索,但鉴于该Meta分析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质量中等,结论尚需规范的大规模、多中心RCT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ARDS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机械通气,根据治疗效果分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组15例中均为ARDS早中期患者,治疗之后PaO2/FiO2、HR、PaO2、SaO2、RR均有明显好转,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组均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之后PaO2/FiO2、HR、Pa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性评价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他汀类药物治疗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研究文献,共入选1 489例患者,其中他汀类治疗组709例,安慰剂对照组780例。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他汀类治疗组无法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RR=1.01,95%CI 0.86~1.18,P=0.91),无法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MD=3.92,95%CI-14.10~21.94,P=0.67),也无法缩短其非机械通气时间(MD=0.65,95%CI-0.20~1.50,P=0.13)以及无肺外器官功能障碍时间(MD=1.20,95%CI-1.46~3.87,P=0.38)。安全性评价显示他汀类治疗组肌酸激酶(CK)值显著升高(MD=6.92,95%CI 5.77~8.07,P0.000 01)。结论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无法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其安全性亦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潮气量不同将我院诊治的ALI/ARDS患儿102例分为2组:传统潮气量组(10~12 mL/kg潮气量)51例,小潮气量组(6~8 mL/kg潮气量)51例.观察并比较2组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变化、呼吸机参数变化,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通气后24 h,2组PaO2、pH及SaO2较通气即刻升高、PaCO2较通气即刻降低,且小潮气量组PaO2、pH及SaO2高于传统潮气量组、PaCO2低于传统潮气量组.通气0 d、1 d、3 d小潮气量组VT、MAP、PEEP、PIP呼吸机参数较同时间传统潮气量组较低、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均小于传统潮气量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治疗小儿ALI/ARDS预后效果可能优于传统潮气量通气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影响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28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PV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NPPV治疗组应用NPPV进行呼吸支持。动态观察治疗后的变化,评估达到预设气管插管标准的病例数和相关的指标。结果 NPPV成功率为66.7%(10/1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33.3%比86.4%,P=0.009),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7.7%比27.3%,P=0.300)。NPPV治疗成功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例数明显少于失败组(2/10比4/5,P=0.01;1/10比3/5,P=0.03)。相关分析显示NPPV治疗失败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相关(r=0.58,P<0.05;r=0.53,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NPPV失败的独立因素(r2=0.33,P=0.024)。与NPPV治疗前相比,成功组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29±4)次/min比(33±5)次/min,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升高[(191±63)mm Hg比(147±55)mm Hg,P<0.05],心率、APACHEⅡ评分、pH值和PaCO2无显著变化(P>0.05);失败组24 h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快[(40±3)次/分min比(33±3)次/min,P<0.05],PaO2/FiO2呈下降趋势[(98±16)mm Hg比(123±34)mmHg,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NPPV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NPPV治疗ALI/ARDS有效和安全,可以改善ALI/ARDS氧合,降低插管率。此研究结果支持NPPV作为ALI/ARDS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30例ALI/ARDS患者应用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RR及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无创通气时间。结果:应用BiPAP通气治疗ALI/ARDS,在通气2h可提高PaO2[(86.72±10.38)mmHg vs(56.17±12.71)mmHg,P〈0.01],改善pH[(7.38±0.06)vs(7.24±0.11),P〈0.05]。通气治疗48h PaCO2、RR显著改善[PaCO2(36.54±7.39)mmHg vs(31.68±7.67)mmHg;RR:(18.4±6.8)次/min vs(38.5±6.4)次/min,均P〈0.051。病情加重气管插管4例,死亡1例。结论:对ALI/ARDS患者积极应用BiPAP通气治疗可改善低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综合治疗手段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手段治疗34例SAP合并ARDS患者,包括常规治疗、血液净化和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早期X光摄片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SAP患者中59.65%并发ARDS。随着PaO2的降低,合并ARDS患者的比率越高;PaO2不同的三组患者并发ARDS比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合并ARDS患者中有55.88%出现X光胸片变化。SAP合并ARDS患者中治愈22例,治愈率64.71%;死亡12例,死亡率35.29%。接受机械通气后SAP合并ARDS患者的PaO2/FiO2、PaCO2比机械通气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气和胸肺部影像改变,尽早地发现SAP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胸腔海水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胸腔海水致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方法:健康杂交犬18只,锐器致开放性气胸后胸腔内注入海水(35 mg/kg)制备ALI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未救治组犬未实施任何救治措施;普通救治组给以鼻导管吸氧、安放胸腔闭式引流、静脉输入5%葡萄糖等;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救治组给以机械通气、安放胸腔闭式引流、静脉输入5%葡萄糖等.动态观察动脉血气 (PaO2、PaCO2、PaO2/FiO2)、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外周血炎症介质(TNF-α、IL-6、IL-8)的变化.结果:犬致伤后PaO2显著降低,PaO2/FiO2<300,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明显升高.机械通气救治组PaO2、PaO2/FiO2、TNF-α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救治组(P<0.05),机械通气救治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普通救治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胸腔海水导致的ALI,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预测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机械通气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5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LHF患者48例,入院立即监测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标准碱剩余(SBE)、动脉血乳酸(Lac),入院6 h再次检测Lac,计算入院时PaO2/FiO2及6 h乳酸清除率。并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析PaO2/FiO2与性别、年龄、是否机械通气、是否死亡、PaO2、PaCO2、SaO2、SBE、Lac、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aO2/FiO2判断机械通气及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找出临界值进一步对ALHF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ALHF患者PaO2/FiO2为(196.7±51.2),15例患者行机械通气,6例患者死亡。PaO2/FiO2与机械通气、死亡、Lac、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PaO2、SaO2呈正相关关系(P<0.05);PaO2/FiO2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PaCO2、SBE、6 h乳酸清除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PaO2/FiO2为176.6时,预测机械通气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0%,AUC=0.782,OR值为0.066;PaO2/FiO2为150.8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60.0%,AUC=0.798,OR值为0.135。<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8,P<0.001;Z=-6.077,P<0.001)。结论 PaO2/FiO2水平可以判断ALH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预测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加用UTI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2)改变、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CRP、IL-6、TNF-α明显下降(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缩短(P<0.05)。结论:UTI可改善ALI/ARDS患者的氧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对ALI/ARDS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收集67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39例)与晚期组(28例)上机组,比较两组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早期组上机前MODS 9例,上机3 d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20例,上机3 d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相关因素,了解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采集2006年1月—2010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93例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30 d内生存情况等,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 d内死亡63例(占67.7%),存活30例(占32.3%)。(1)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高于生存组,而氧合指数(PaO2/FiO2)、血液pH值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ARDS患者死亡的优势比(OR)是肺外源性患者的3.200倍。以0~1个肺外器官功能不全为参照,3个、4个和5个肺外器官衰竭死亡的OR值依次是4.333、9.333和14.667。(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进入模型中的4个协变量为PaO2/FiO2(HR=0.511)、APACHEⅡ评分(HR=1.800)、原因或诱因(HR=1.958)、肺外脏衰数目(HR=1.42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PaO2/FiO2<100 mm Hg、100~150mm Hg和>150 mm Hg者30 d生存率分别为13.3%(4/30)、29.0%(9/31)和53.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评分<20分、20~30分和>30分者生存率分别为51.9%(14/27)、32.4%(12/37)和13.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外源性和肺内源性患者生存率分别为40.7%(24/59)和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肺外脏衰数目≤1个、2个、3个、4个和5个者生存率分别为57.1%(12/21)、40.7%(11/27)、23.5%(4/17)、12.5%(2/16)和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以PaO2/FiO2、APACHEⅡ评分、原因或诱因和肺外脏衰数目4个协变量建立的预后模型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60,0.926)〕,敏感度76.2%,特异度80.0%,一致性77.42%,高于任何单一因素的诊断效能。结论 ARDS院内病死率高,高APACHEⅡ评分、肺内源性原因、肺外多器官功能衰竭是ARDS死亡的高危因素,PaO2/FiO2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较单因素分析能够较好地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梅燕 《黑龙江医学》2013,37(8):726-728
目的观察体位改进(平卧位改俯卧位)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俯卧位组和常规组(平卧位),观察俯卧位通气0.5 h、3 h、5 h后,比较两组的SpO2、PaO2、PaO2/FiO2、HR、MAP等。结果俯卧位通气对患者的HR、MAP影响不大(P>0.05),但两组SpO2、PaO2、PaO2/FiO2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来促进ARDS患者氧合,纠正缺氧,达到早日脱机且实施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得当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42例ARDS患者,早期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仰卧位、俯卧位1h、2h、3h、4h以及治疗后8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有效率为66.7%。俯卧位1h后FiO2及PaO2/FiO2增加至峰值,其后略有下降,但直至治疗后8h,患者的FiO2及PaO2/FiO2仍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h RR下降,低于治疗前(P<0.05),而后又有所回升;治疗后1h Raw显著升高(P<0.05),而后又有所下降,而PaCO2、pH值、C和HR、MAP、CVP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例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n=14)为鼻导管吸氧6 L/min,PaO2≤60 mmHg(氧合指数≤133 mmHg)时行有创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Ⅱ组(n=25)为鼻导管吸氧6 L/min,PaO2≤90 mmHg(氧合指数≤200 mmHg)时行有创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全部病例在机械通气6h内机体氧合得到明显改善,Ⅰ组患者PaO2由机械通气前(55.32±4.16) mmHg提高到(72.32±10.86) mmHg,Ⅱ组患者PaO2由机械通气前(76.45±10.22)mm-Hg提高到(98.56±6.81) mmHg.Ⅰ组患者治疗期间12例进展为ARDS(重度),Ⅱ组患者治疗期间10例进展为ARDS(重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病死率为35.7% (6/14),Ⅱ组的病死率为12.0% (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组机械通气时间较Ⅰ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较早有创机械通气能够改善肺氧合功能,阻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轻中度)转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忠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59-16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8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死亡10例,死亡率为50.6%。结论:多种危重病都有可能发生ARDS。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和PaO2/FiO2有利于ARDS的早期诊断。ARDS的治疗应以机械通气为主,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兼顾其他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