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Ⅱ组0.894%磺酸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硬膜外麻醉。结果0.75%盐酸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Ⅰ组)和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Ⅱ组)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循环稳定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安全性。但Ⅱ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Ⅰ组。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好,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肢所能耐受止血带的时间,探讨止血带反应与罗哌卡因浓度及神经阻滞效果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Ⅱ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75%和0.5%;容量均为50ml,其中腰丛阻滞点注药30ml,坐骨神经阻滞点注药20ml。结果止血带反应Ⅱ组较Ⅰ组发生例数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和麻醉完善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0.375%罗哌卡因可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但0.5%罗哌卡因麻醉下患者对止血带反应有更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3.
包胜华  曾鹏永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06,27(11):1623-162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或左旋布比卡因加氯普鲁卡因的混合液,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0.2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与Ⅱ组(0.25%左旋布比卡因+1.5%氯普鲁卡因)各100例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注药共30ml)。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效果,抬手肌力,手和肩部运动恢复时间.记录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优良率为92%,Ⅱ组优良率为9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对抬手肌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0.25%罗哌卡因或0.25%左旋布比卡因加1.5%氯普鲁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时间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中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黄光梅 《吉林医学》2009,30(15):1635-1636
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锁骨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Ⅰ~Ⅲ组均为对照组。对照组注入0.6%利多卡因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ml。Ⅳ组为实验组,即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组,注入0.6%利多卡因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10ml。结果:Ⅰ组、Ⅱ组患者NIBP、HR麻醉后均较术前提高,Ⅲ、Ⅳ组患者NIBP术前无明显变化,麻醉后略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患者SpO2数值无明显变化,一直保持在96%~100%水平。各组麻醉优良率Ⅰ组:65%;Ⅱ组:70%;Ⅲ组:95%;Ⅳ组:100%。各组均未发生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在锁骨手术中行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舒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例80例,颈丛阻滞药液为1%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总量30ml。随机分为A、B、C、D4组,A组在颈丛阻滞药液中加入艾司洛尔1mg/kg;B组加舒芬太尼0.2μg/kg;C组加艾司洛尔1mg/kg、舒芬太尼0.2μg,/kg;D组(对照组)不加药物。观察阻滞后5、15、30min时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颈丛阻滞后15—30min,与颈丛阻滞前比较,A、B、D组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C组的血压和心率相对平稳,无明显变化(P〉0.05),B、C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A、D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舒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满意度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60岁以上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5—30m1和35—40ml;B组选择第2~3腰椎或第3—4腰椎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8—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15min后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P〈0.05或P〈0.01);A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P〈0.05),B组术中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及输液量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合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7.
敬广霞 《中原医刊》2009,(10):59-60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52例,ASAII级或Ⅲ级,年龄70.100岁,分为股骨头置换组(Ⅰ组,n=38)和动力髋螺钉系统术组(DHS)(Ⅱ组,n=14),部分病例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肺部感染等疾患。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30ml,坐骨神经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15—30ml。结果97%的患者阻滞效果完善,Ⅰ组患者需喉罩辅助,Ⅱ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开始时Ⅰ组患者心率增快,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5min仍下降明显(P〈0.05),而Ⅱ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适合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或芬太尼对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行前臂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1%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Ⅱ组:地塞米松250μg/mL+1%*1多卡因+0.3%罗哌卡因;Ⅲ组:芬太尼2μg/mL+1%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Ⅳ组:地塞米松250μg/mL+芬太尼2μg/mL+1%+1多卡因+0.3%罗哌卡因。各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mL。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后24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麻醉期间MA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Ⅱ组、Ⅲ组及Ⅳ组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Ⅰ组(P〈0.05),尤以Ⅳ组为甚(P〈0.01),Ⅱ组和Ⅲ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Ⅰ组、Ⅱ组与麻醉前相比,MAP在麻醉后10min显著升高(P〈0.01),而HR则在麻醉后5min显著增快(P〈0.01)。Ⅲ组、Ⅳ组在麻醉前后MAP、HR无显著性变化(P〉0.05),四组的SpO2在麻醉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芬太尼合用于臂丛阻滞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明显改善麻醉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固和盐酸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在肾移植术中的效果。方法 90例肾移植患者被随杌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Ⅰ)、盐酸罗哌卡因纽(Ⅱ)和盐酸布比卡因组(Ⅲ)。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4.3mg、0.5%盐酸罗哌卡因12.0mg和0.5%盐酸布比卡因8.0mg重比重液。观察3种药物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以及麻醉的不良反应。结果 Ⅰ、Ⅱ组的感觉阻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Ⅰ、Ⅱ组感觉阻滞迭到T30和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均长于Ⅲ组(P〈0.05),感觉阻滞恢复到T10的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5)。3组最大感觉阻滞时间和最太感觉阻滞平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慢于Ⅲ组(P〈0.05),术后运动恢复时间快于Ⅲ组(P〈0.05),3组的最大阻滞程度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的差异元显著性(P〉0.05)。3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与盐酸罗哌卡因差异无显著性,而较盐-酸布比卡因感觉阻滞时间短。运动阻滞程度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阻滞中的用量及优缺点。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选择第2~3腰椎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盐酸罗哌卡因1.5ml,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0ml作为腰麻剂量。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两组均注入2%利多卡因3ml,用于硬膜外及术后镇痛试验量。结果200例待产妇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均获成功,Ⅰ组最高感觉阻滞麻醉平面达第8胸椎,Ⅱ组达第6胸椎。Ⅰ组感觉阻滞麻醉范围平均为(7±2)个节段,Ⅱ组为(9±3)个节段;Ⅰ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为(136±8)min,Ⅱ组为(160±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认为剖宫产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在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的基础上,使用0.75%盐酸罗哌卡因1.3ml能明显减少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并能达到较好的镇痛质量和肌松效果,而不必使用常规剂量的0.75%罗哌卡因2.0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瑞芬太尼组,Ⅱ组为芬太尼组,Ⅲ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颈丛阻滞,不加中枢性镇痛药。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的疼痛及疼痛反应引起的血压变化与Ⅲ组比较,Ⅲ组收缩压(SBP)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Ⅰ组与Ⅱ、Ⅲ组患者疼痛及疼痛反应引起的心率增快与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Ⅰ组中有l例心率减漫,但与Ⅱ、Ⅲ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呼吸抑制。疼痛语言评分(VRS)Ⅰ、Ⅱ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Ⅲ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颈丛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颈椎前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桡尺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30例,Ⅰ组用15ml碳酸利多卡因+15Ⅱd生理盐水,Ⅱ组用15ml碳酸利多卡因+15ml生理盐水+肾上腺素50峭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对桡尺神经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用于前臂手术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肌间沟两点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在上臂、前臂、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3例上臂、前臂、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1例。A组于C。横突水平与皮肤垂直进针,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时注入1.0%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B组于C,横突水平与皮肤垂直进针,触及横突时注入上述麻药25ml;C组分别同A、B组方法注入上述麻药12.5ml。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分Ⅰ~Ⅲ级。结果B组中Ⅰ级的百分比高于A组(P〈0.05),而Ⅲ级的百分比低于A组(P〈0.05);C组中Ⅰ级的百分比高于A、B组(P〈0.01),而Ⅲ级的百分比低于A、B组(P〈0.01)。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臂、前臂、手部手术,肌问沟两点臂丛阻滞的效果明显优于各自的单点阻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5例,随机等分为3组,用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0.5 ml/kg;Ⅱ组0.75 ml/kg;Ⅲ组1 ml/kg。分别记录手术前和切皮后3min患儿的SBP、DBP和HR及手术时肢体活动、寒战和辅助使用静脉麻醉药的情况。结果:Ⅰ组比Ⅱ、Ⅲ组患儿术中静脉麻醉药用量显著增多(P〈0.05);Ⅰ组切皮时有4例肢体活动,SBP、DBP和HR明显增高,且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Ⅱ、Ⅲ组(P〈0.05)。Ⅲ组有5例出现寒战反应。结论: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0.75ml/kg的剂量能产生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蒋柳明  祝卿  姚海霞  金建国  林丽娜 《浙江医学》2011,33(10):1423-1425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兔氧合指数和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治疗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组)、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组(Ⅱ组)和异丙酚治疗组(Ⅲ组)。Ⅱ、Ⅲ组静脉注射油酸0.08ml·kg^-1,制备急性肺损伤兔模型。造模成功后Ⅲ组静脉注射异丙酚8mg·kg^-1·h^-1,Ⅰ、Ⅱ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0.8l·kg^-1。各组大耳白兔分别在输入异丙酚或0.9%氯化钠溶液前(T0)和给药后1h(T_1)、2h(T_2)、3h(T_3)、4h(T_4)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PaO_2并计算氧合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E的水平。结果Ⅰ组各时间点氧合指数无明显变化。Ⅱ组注射油酸造模成功后随着时间延长氧合指数逐渐下降。Ⅱ组氧合指数较Ⅰ组降低,但T,时刻以后较Ⅱ组高(P〈0.05)。Ⅱ组血清NE水平在T_1开始升高,^_2达高峰,T_3、T_4仍高于T_0水平(P〈005),与Ⅰ组各时点比较升高明显(P〈0.05)。Ⅲ组各时点升高幅度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异丙酚能够提高氧合指数,降低兔油酸性急性肺损伤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水平,对兔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脊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探讨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人TURP的安全性和适宜剂量.方法 选择年龄≥65岁、择期TURP的前列腺肥大(BPH)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均选择L2~3进行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后向头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奈福泮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手术后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30)给予氟哌利多5mg+3%氯普鲁卡因40 ml+生理盐水至100 ml、芬太尼组(Ⅱ组n=30)给予芬太尼0.3 mg+氟哌利多5 mg+3 %氯普鲁卡因40 ml+生理盐水至100 ml、奈福泮组(Ⅲ组n=30)盐酸奈福泮40 mg+氟哌利多5 mg +3%氯普鲁卡因40 ml+生理盐水至100 ml。术毕时经硬膜外导管泵人,2 ml/h,镇定时间15 min。观察记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Ⅱ组和Ⅲ组镇痛效果均优于Ⅰ组;Ⅲ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Ⅱ组;3组产妇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肛门首次排气时间Ⅲ组明显短于Ⅱ组。结论盐酸奈福泮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术后镇痛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9.
刘红霞 《海南医学》2010,21(7):58-60
目的 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丁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时对老年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平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5名行泌尿手术的男性随机双盲分成三组(n=15),组1:丁卡因7.5mg;组2:丁卡因7.5mg+芬太尼25μg;组3:丁卡因5mg+芬太尼25燃。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最高感觉神经阻滞平面、达到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及其消退时间。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其消退时间。结果组3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最短,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组2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组2明显高于组1(P〈0.001)。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丁卡因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TUR手术蛛网膜下隙阻滞。  相似文献   

20.
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对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对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需行上肢手术的成年病人40例,ASAⅠ-Ⅱ级,按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20例,局麻药用0.25%罗哌卡因。B组20例用0.25%罗哌卡因加50μg/kg咪达唑仑,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术后24 h止痛药的需要量。结果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明显加快,镇痛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B组术后24 h对疼痛药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术后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0.25%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臂丛阻滞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 h止痛药用量明显减少,改善了术后镇痛质量,但并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