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3M AdeperTM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和Gluma脱敏剂预防烤瓷冠活髓基牙预备后所致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烤瓷冠活髓基牙预备后所致的牙本质敏感症患者50例,患牙共148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采用3M AdeperTM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脱敏处理75颗基牙;对照组采用Gluma脱敏剂脱敏处理73颗基牙,比较2组治疗后即刻、1周及2周的脱敏疗效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即刻有效率分别为98.66%和94.52%,两组即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周和2周的有效率分别达96.00%、94.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 AdeperTM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预防烤瓷冠活髓基牙预备后所致的牙本质敏感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Gluma脱敏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玉梅 《安徽医学》2016,37(7):878-879
目的 比较自酸蚀粘结系统与全酸蚀粘结系统在楔状缺损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60例楔状缺损患者,共200颗患牙,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使用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100颗患牙)和Single BondⅡ全酸蚀粘结剂(100颗患牙),楔状缺损处均采用Z350纳米复合树脂进行充填。临床患者复诊周期分别为1 d、7 d及3个月。结果 修复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个月后复诊,A、B两组的成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术后第1天、第7天A组术后牙本质敏感发生例数明显低于B组(P < 0.05),术后3个月复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与全酸蚀粘结系统均能达到有效的粘结强度,成功修复楔状缺损,但自酸蚀粘结系统临床应用更为方便简单,自酸蚀粘结系统在短时间内,可有效降低楔状缺损修复术后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种脱敏方式及脱敏后酸蚀对氧化锆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无龋完整的第三磨牙50颗,截去冠端,暴露牙本质,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A、实验组B、B1和C、C1(n=10),均浸入1∶3稀释的胎牛血清溶液备用。1 d后取出,A组无处理,B、B1组涂布Gluma脱敏剂,C、C1组用水激光处理。粘结前B1、C1组磷酸酸蚀15 s,其余各组不处理,各标本牙本质粘结底面同等大小氧化锆,并测定其剪切强度,结果采用 SPSS 17.0 分析。结果:粘结强度:A组(9.626±0.318) MPa,B组(12.577±0.374) MPa,B1组(15.650±0.344) MPa,C组(9.530±0.391) MPa,C1组(12.740±0.310) MPa。除A组与C组比较(P >0.05),B组与C1组比较(P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别两两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ma脱敏剂可以增强Rely XTMUnicem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水激光或Gluma脱敏的牙本质在通过适当磷酸酸蚀皆可增强与Rely XTMUnicem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脱敏酸蚀模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完整的前磨牙45颗。其中40颗前磨牙平行于牙体长轴去除近中邻面釉质,制备平滑的牙本质面,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A组(全酸蚀)、B组(全酸蚀+Gluma脱敏剂)、C组(全酸蚀+Gluma脱敏剂+二次酸蚀)、D组(自酸蚀)。最终完成粘接及光固化树脂的堆塑,用万能实验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对另外5颗前磨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方法下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 4组粘接强度大小为D组>B组>A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Gluma脱敏剂能使酸蚀后的牙本质小管部分封闭,而随后的二次酸蚀使部分封闭的牙本质小管重新敞开;自酸蚀处理后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最为完全。结论在酸蚀后进行Gluma脱敏处理不会影响粘接强度;Gluma脱敏处理后二次酸蚀并不能增强牙本质粘接强度,自酸蚀粘接剂具有粘接和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r:YAG 激光和酸蚀预处理对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44颗前磨牙根据对牙本质表面预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r:YAG 激光组?酸蚀组(35%磷酸)?Er:YAG 激光+酸蚀组?每组11颗牙中随机选出1颗切取3 mm厚牙本质片,按相应分组要求预处理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每组剩余10颗牙制备一致标准牙本质表面后按相应分组要求预处理,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RelyXTM Unicem将其与Everest ZS 氧化锆瓷片粘结,24 h后测试各组剪切粘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采用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牙本质表面形态改变明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剪切粘结强度由高到低为Er:YAG 激光组(7.18 ± 2.54)MPa?Er:YAG 激光+酸蚀组(5.50 ± 2.09)MPa?对照组(4.05 ± 1.04)MPa?酸蚀组(3.61 ± 0.70)MPa;Er:YAG 激光组?Er:YAG 激光+酸蚀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酸蚀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酸蚀对自粘结树脂粘结强度的改变无明显影响,Er:YAG 激光预处理能有效提高自粘结树脂与牙本质和氧化锆瓷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酸蚀体系、粘结剂和时间对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评价粘结剂边缘封闭性,以期寻找合适的酸蚀时间与方法,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5颗离体前磨牙,分别用320、400及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随机分为5组,除E组5颗外,A、B、C及D组每组10颗牙,分别酸蚀0、15、30及45 s后再分别使用SB和PB粘结剂处理每个亚组5颗牙;E组:使用AP粘结剂;制件,银染后制作电镜标本,SEM下观察并照相.结果 ①SEM观察:A组中未见银染颗粒,未见纳米渗漏;其余组均可见银的积聚,呈线状或点状,纳米渗漏程度不一,B组与E组最少,D组SB亚组最多.②NIH Image数据分析:A组为零;B组的SB与PB亚组纳米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中SB亚组产生的纳米及渗漏比PB亚组产生的纳米渗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和PB在不同酸蚀时间下(除不酸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产生的纳米渗漏值随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E组AP与B组SB和PB相比,纳米渗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D组的纳米渗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按操作要求的AP粘结后产生的纳米渗漏均比酸蚀30 s或45 s后分别使用SB和PB粘结剂产生的纳米渗漏小.结论 ①全酸蚀粘结系统与自酸蚀粘结系统均能产生纳米渗漏;②全酸蚀粘结中,牙本质粘结界面的纳米渗漏随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SB受酸蚀时间影响的程度较PB大;③自酸蚀粘结剂AP与全酸蚀粘结剂SB、PB在酸蚀15 s后产生的纳米渗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对第一恒磨牙行窝沟封闭,比较2年内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病预防情况。方法:选择140例6~8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560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名儿童随机选择一侧为A组,采用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B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随访2年,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6、12、24个月复查,封闭剂保留率A组均高于B组,12、24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龋齿,12、24个月龋病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可以简化操作步骤,降低儿童依从性的要求,但对于材料远期保留率、预防窝沟龋的发生率,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疗效优于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  相似文献   

8.
离体牙多次粘结托槽的抗张强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研究牙面多次酸蚀粘结托槽抗张强度的变化。②方法 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为实验样本 ,分为 3组 ,每组 10颗牙齿。第 1组为首次酸蚀粘结托槽 ;第 2 ,3组为第 2 ,3次酸蚀粘结托槽。以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测定其抗张强度 ,统计每一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进行ARI计分 ,并对各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③结果  3组粘结托槽抗张强度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F =0 .175 ,P >0 .0 5 ) ;3组粘结剂残留指数 (ARI)计分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Hc=2 .2 38,P >0 .0 5 ) ;电镜观察 1,2次酸蚀的牙釉质表面 ,其蜂窝结构在不断增多。④结论 牙面的第 2 ,3次酸蚀粘结托槽仍能获得满意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9.
崔玉华 《河北医学》2014,(6):958-960
目的:应用氢氧化钙对年轻恒磨牙龋源性露髓行部分活髓切断术,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48颗因龋露髓的年轻恒磨牙行直接盖髓术和部分活髓切断术,随访18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26颗年轻恒磨牙龋源性露髓行部分活髓切断,成功24颗,成功率92.3%。22颗行直接盖髓术成功17颗,成功率77.3%。结论:部分活髓切断术是治疗因龋露髓年轻恒磨牙有效的方法,同时,氢氧化钙是较为理想的盖髓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全酸蚀粘结技术治疗龋病,选取术后1月内出现冷热刺激痛症状的患牙8颗,通过实验观察牙本质粘结面情况,试图查找牙齿敏感出现的原因以指导正确治疗.方法 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临床选取48颗阻生或无对颌智齿,均患龋病达牙本质浅层,制备洞形后使用30%磷酸酸蚀剂酸蚀龋洞壁,充分冲洗龋洞表面后涂布Single Bond(3M),按使用说明充填Filtek Z350前后牙通用型纳米树脂材料.选取术后1月内出现牙齿敏感症的患牙共8例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临床症状正常患牙8例为对照组进行拔除,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微观形态.结果 出现牙齿敏感症患牙的粘结界面局部区域树脂突未从表面树脂层渗入到下层未脱矿牙本质层中,或局部区域树脂突上未观察到明显侧枝.结论 使用全酸蚀粘结技术治疗龋病造成术后牙齿敏感症出现的原因是树脂深入牙本质不完全,在脱矿牙本质中出现未渗入区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种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及1种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学特点。方法选择无龋人离体磨牙,片切冠部牙釉质,暴露牙本质,按说明书要求分别使用5种牙本质自酸蚀剂(FL-Bond、Adper Prompt、Cleaxfil SEBond、Xena、One-UP Bond F)和1种牙本质全酸蚀剂(Frime&Bond NT),表面充填树脂,厚2 mm。光固化后平行牙长轴方向将其片切,制备扫描电镜试样,观察各种粘接剂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薄,但均匀一致,树脂突与管周牙本质结合紧密,无裂隙出现;全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厚,其下方有裂隙及断裂的树脂突出现。结论自酸蚀组牙本质小管口封闭良好;全酸蚀Prime&Bond NT组,可见树脂突的断裂,牙本质小管暴露,封闭不严密。自酸蚀粘接系统在引起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酸蚀粘接系统对四环素牙本质的粘接价值。方法 选取2004 年6 月-2016 年4 月 该院口腔科收治的自酸蚀四环素牙本质56 颗和全酸蚀四环素牙本质56 颗,按照1 ∶ 1 的比例选取自酸蚀健 康牙本质56 颗和全酸蚀健康牙本质56 颗。比较4 组的粘接强度和断裂模式。结果 冷热循环前后,自酸蚀 四环素牙本质组、自酸蚀健康牙本质组、全酸蚀健康牙本质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高于全酸蚀四环素牙本质 组(P <0.05)。冷热循环前后,自酸蚀健康牙本质组的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其他3 组,自酸蚀四环素牙本质组 的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全酸蚀四环素牙本质组和全酸蚀健康牙本质组(P <0.05)。冷热循环后,4 组的微拉伸 粘接强度和剪切粘接强度均有所降低。4 组的微拉伸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断裂,比例分别为85.71%、87.50%、 85.71% 和75.00%。结论 自酸蚀粘接系统的粘接效果较好,其对四环素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全酸蚀粘接剂, 经冷热循环处理后粘接强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选择性釉质酸蚀结合自酸蚀粘接、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3种不同粘结系统对釉质粘接树脂的剪切强度影响.方法 在30颗无龋坏离体人磨牙分别制备60个牙釉质粘接界面试件,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第1组用35%磷酸预处理牙釉质结合可乐丽菲露SEbond粘接;第2组用35%磷酸和3M Singlebond2粘接;第3组用可乐丽菲露SEbond粘接.各试件在37℃生理盐水进行浸泡24 h,分别进行牙釉质抗剪切强度的测试.结果 3组剪切强度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第1组粘接强度明显好于第3组(P<0.05),提示磷酸预酸蚀釉质处理后再联合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可大大提高粘接强度.结论 选择性釉质酸蚀结合自酸蚀可以显著提高树脂与牙釉质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酸蚀处理方法对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酸蚀方法对氟斑牙粘结托槽的脱落率的影响,筛选一种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临床可行的酸蚀方法。方法:选择14例中度氟斑牙患者的226颗牙齿为研究对象,按左右分为28个区,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区):分别为酸蚀1 min组(n=56)、酸蚀2 min组(n=57)、酸蚀3 min组(n=57)和酸蚀2次组(n=56),记录第4、8和12周托槽脱落率和托槽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残留指数(ARI)。结果:酸蚀2次组和酸蚀2 min组的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ARI高于酸蚀1 min组和3 min组(P<0.05)。酸蚀2次组的托槽脱落率低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高于酸蚀2 min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前磨牙落率均明显高于前牙(P<0.05),酸蚀2次组的前磨牙脱落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酸蚀2 min能明显降低氟斑牙托槽脱落率,2次酸蚀比1次酸蚀托槽脱落率降低,尤其是前磨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脉冲Nd:YAG激光蚀刻后窝沟封闭剂的渗透性、密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脉冲Nd:YAG激光蚀刻He面窝沟后窝沟封闭剂的渗透性和密合性,探讨激光蚀刻在窝沟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激光能量密度(renergy density,ED)50J/cm^2组;激光CD 100J/cm^2组;激光ED 200J/cm^2组;激光ED 500J/cm^2组;激光ED1000J/cm^2组;酸蚀组。每组7颗牙齿。各激光组分别根据各自的ED进行照射,酸蚀组用35%的磷酸蚀刻,然后进行窝沟封闭,6组间两两比较其渗透性和密合性。结果:1000J/cm^2组的宏观渗透性最好,与500J/cm^2组比较无差别(P>0.05),与其它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于其它四组。酸蚀组密合性最好,与500J/cm^2组、1000J/cm^2组无差别(P>0.05),与其它三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其它三组(P<0.01)。结论:激光蚀刻与酸蚀刻联合应用将能充分提高窝沟封闭剂的渗透性和密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酸蚀黏结剂与自酸蚀黏结剂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楔形缺损患者60例(患牙182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为全酸蚀组(左侧90颗)和自酸蚀组(右侧92颗)。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和敏感性。结果修复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酸蚀组修复1个月时敏感发生率明显高于自酸蚀组(P〈0.01),修复6个月和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能提供可靠的黏结效果,修复成功率高,且术后敏感更低,操作更加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柠檬酸、1,8-辛二醇和多巴胺的一步熔融缩聚反应,以高碘酸钠(NaIO4)作为氧化交联剂,得到含有多巴胺的组织胶黏剂。探索了制备胶黏剂的最佳反应时间和多巴胺的最佳添加量,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黏结强度测试对胶黏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05 min,柠檬酸、1,8-辛二醇和多巴胺的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0.5时,可以得到黏结强度为99.3 kPa的组织胶黏剂,达到商品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强度的40%。  相似文献   

18.
分别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EDC/NHS)偶联反应和席夫碱-还原反应,并以高碘酸钠(NaIO4)为氧化交联剂,得到2种邻苯二酚接枝改性的壳聚糖基水凝胶组织胶黏剂(CHI-C和CCS)。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抗菌实验和黏结强度测试对壳聚糖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胶黏剂配比对其成胶性能和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胶黏剂的成胶时间短,邻苯二酚基团和NaIO4含量的增加均有利于凝胶形成,CHI-C的最大黏结强度为40.42 kPa,CCS的最大黏结强度为15.68 kPa。两种壳聚糖衍生物均具有优良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9.
酸蚀时间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酸蚀时间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0个拔除的具有典型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前磨牙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Scotchbond Multi-Purpose Plus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酸蚀时间分别为15 s和30 s,并用树脂修复缺损.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比较两组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15 s组粘接界面可见混合层,牙本质小管内的树脂突短小.30 s组树脂突增多并出现管周牙本质的混合层.结论: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粘接过程中,适度延长酸蚀时间可以形成更理想的牙本质-树脂界面结构,因此可能成为改善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