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 厚度与非肥胖患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AD) 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 年5 - 8 月本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非肥胖患者64 例,男36 例,女28 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静脉取血行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31 例因胸痛入院,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非肥胖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非肥胖冠心病组EAT 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1±1.7 mm vs 5.3±1.2 mm,P < 0.01)。冠心病多支病变组EAT 厚度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8.8±1.6 mm vs 7.3±1.5 mm,P < 0.05)。 结论 非肥胖冠心病患者EAT厚度显著增高,即使是体质量正常患者心外膜脂肪显著增厚也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疑似心绞痛患者多层螺旋CT(MSCT)测定的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60例疑似心绞痛患者进行MSCT冠脉造影检查,通过AW4.3工作站的Volume Viewer专用程序逐层手动跟踪心脏,调整脂肪阈值为-250— -30HU获得心外膜脂肪体积,其中16例同时给予腹部MSCT扫描,测定腹部总脂肪、内脏脂肪、皮下脂肪体积,分析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无粥样硬化组心外膜脂肪体积平均值为142.28cm^3,阻塞性粥样硬化组(管腔狭窄≥50%)为175.82cm^3,两组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OR=1.025〉1)。心外膜脂肪体积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腹部内脏脂肪体积显著相关。结论心外膜脂肪体积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冠心病预测评估的一个非侵袭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超声检查,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心脏超声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58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56例、冠心病多支病变组86例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分别为4.8±1.7mm、7.6±1.8mm、10.1±2.6mm,3组间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预测冠心病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以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6mm为截断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86.2%。结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冠心病胸痛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关系,探讨EAT厚度对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证实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狭窄<50%的非冠心病胸痛患者6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EAT厚度及三磷酸腺苷负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CFR,分析EAT厚度与CFR的关系.结果:完成CFR测定者61例,平均CFR为2.98±0.67;其中出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即CFR <3者34人(56%),平均CFR为2.52±0.32;CFR≥3者27人(44%),平均CFR为3.56 ±0.52.CFR <3组EAT厚度明显大于CFR≥3组[(3.4±0.8)mm vs.(2.3±0.6)mm,P<0.001],EAT厚度与CFR呈显著负相关(r=-0.66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厚度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 =7.78,95%CI:2.44 ~24.7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EAT厚度>2.9 mm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FR <3)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92.3%(曲线下面积0.860,P<0.001).结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增加,心外膜脂肪厚度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心外膜脂肪厚度>2.9 mm预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评价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价值。方法 2011年7月到2014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心肌梗塞患者90例,都使用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判定阻塞性粥样硬化情况,同时进行心外膜脂肪厚度的测定与临床一般资料的记录。结果 90例心肌梗塞患者判断为无阻塞粥样硬化60例,阻塞性粥样硬化3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TG、TC、LDL、HDL与空腹血糖值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阻塞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为5.67±1.23mm,而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为9.24±1.46mm,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高于无阻塞粥样硬化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厚度是导致阻塞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呈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年龄、空腹血糖、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评价能有效评价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阻塞粥样硬化情况,心外膜脂肪组织是心肌梗塞阻塞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受临床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3例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冠心病组61例和对照组42例,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61±0.814)mg/L与(0.156±0.412)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狭窄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CIMT,并根据CIMT值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62例,CIMT值≥1.0mm,B组患者53例,CIMT值〈1.0mm。比较两组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并对与2型糖尿病CIMT增厚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BMI、LDL—C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093、1.088、1.038、1.732,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年龄、肥胖、糖尿病病程和LDL—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胸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99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CAG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95)、稳定性心绞痛(SAP)组(n=63)和非冠心病组(n=41)。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ACS相关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ACS的发生与糖尿病、cIMT和颈动脉斑块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和颈动脉斑块是老年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三组间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0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老年人群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估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2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1.0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1.0mm)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哑糖(FBG)、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尿酸(uA)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吸烟史、高血压史、微哑管并发症斑块形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中年龄、TG、AIP、UA、CRP值以及斑块形成、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颈动脉内膜正常者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应变量先后人选的变量有年龄(P〈0.01)、甘油三酯(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年龄、TG、AlP、UA、CRP等多因素有关,尤其与年龄、T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I正)患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SLE患者210例,根据是否伴发肾损害分为狼疮肾组(LN)和非狼疮肾组(NLN)。评估每例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并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尿酸对LN的预测价值。结果:LN组与NLN组患者相比血尿酸水平[(383.243±55.622)umol/L vs(246.257±92.283)umol/L]、SLEDAI[(11.970±5.275)vs(7.600±4.175)]升高(P〈0.01),补体C3[(491.62±245.30)mg/LVS(584.77±235.72)mg/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水平升高和补体c3是I州的危险因素。以血尿酸水平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是0.921(95%CI=O.870-0.972,P〈0.01)。结论:SLE合并肾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无肾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对老年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104例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组,分别检测血压(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并在1周内采用VaSeraVS-1000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检测CAVI。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BP、FBG、TG、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CAVI值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明显增高,CAVI增高,CAVI对老年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中外医疗》2009,32(10):1-2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确认为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CEP,IMT等指标,与对照纽数据比较。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发病率(37.8%)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病率(21.0%)(P〈0.01)观察组血清CEP(5.14±0.88)mg/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RP(2.41±0.48)mg/L(P〈0.01);观察组IMT(1.34±0.31)mm显著高于对照组IMT(0.81±0.18)mm(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导致的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可能是因为代谢失调后引起的血清CRP升高以及IMT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对象经筛选分为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组内再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雌激素,观察其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液学相关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治疗后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冠心病组治疗后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冠心病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小剂量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早期应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益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并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但对冠心病二级预防获益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探讨二者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386例老年的临床资料,分为冠心病组(212例)和非冠心病组(174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结果:肱动脉袖带收缩压(SBP)与肱动脉内压力波测量的SBP相近,两者的升降呈平行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两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差异更为显著。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间存在差异;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压明显低于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SBP低于中心SBP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8例为冠心病组,并根据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亚组(48例),2支病变亚组(57例),≥3支病变亚组(73例)。选择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48例为非冠心病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并测定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记录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TC、TG均高于非冠心病组,HDL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浆Hcy水平和Gensini评分均逐渐增加,1支病变亚组<2支病变亚组<≥3支病变亚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TC、TG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而HDL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P<0.05)。结论高Hcy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可通过检测Hcy水平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踝臂指数(AB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ABI和HCY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52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4例)和非冠心病组(38例),根据病变程度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所有入组个体分别测定其ABI值,同时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测定HCY。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清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值无差异(P〉0.05);冠心病组中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的HCY值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ABI值低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组的ABI值异常率和HCY异常率均高于非严重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和ABI值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有关,联合应用ABI及HCY对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apoM)水平与瘦素(Leptin)和血脂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受试者分为CHD组(73例)和对照组(4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poM和Leptin水平。分析apoM与Leptin、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结果73例CHD患者apoM的水平为(10.12±1.79)u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11.69±2.02)ug/ml(P0.01);apoM与Leptin、HDL-C呈正相关(P均0.01),与LDL-C、LP(a)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apoM与Leptin的关系最密切。结论apoM可能参与CHD的形成与发展,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18.
袁宝鸿 《当代医师》2014,(6):780-783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有、无抑郁情绪的冠心病门诊或住院患者各40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无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测量比较三组血清CRP、LDL水平,并分析抑郁量表评分与CRP、LDL的相关性。结果抑郁冠心病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46.22±3.90)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39±3.08)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46±6.22)分、(10.36±4.22)分]及非抑郁冠心病组患者[(29.36±5.34)分、(10.30±4.11)分]( P <0.05),而对照组和非抑郁冠心病组间SDS、HAMD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抑郁冠心病患者CRP[(24.36±3.25)mg/L]、LDL[(2.85±1.42) 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抑郁冠心病组患者( P <0.05),非抑郁冠心病患者的CRP、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SDS、HAMD量表评分与CRP、LDL、心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对于改善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1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分为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n=158)、单纯冠心病组(n=62)、单纯脑卒中组(n=57)、冠心病+脑卒中组(n=24),分析4组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共4项指标入院值、最大值差异。结果①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入院时TC、最大TC、最大HDL、入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冠心病组TG最大、最大HDL、人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人院时TC、最大TC、TG入院、入院时LDL、最大LDL、最大HDL异常、入院时TC异常、最大TC异常、最大LDI,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在最大TC异常、TG最大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L、HDL与冠心病、脑卒中有关,TG与冠心病有关,TC与脑卒中有关,在存在冠心病的基础上TG与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