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12例少见肺隔离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病人12例,8例术前强化CT发现异常供血动脉而确诊,4例术前误诊.叶内型10例,行肺叶切除;叶外型2例,行隔离肺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强化CT扫描是肺隔离症的主要诊断方法,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肺隔离症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至2005年间2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叶内型12例,叶外型9例,双侧1例,手术者18例。叶内型手术方法为病变肺叶切除术,叶外型为隔离肺叶切除,无手术死亡,近中期随访手术效果良好。结果叶内型与叶外型肺隔离症在发病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差异,均常见于左下肺,叶内型多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起病,但叶外型肺隔离症的症状不典型(P=0.021),血供变异较多(P=0.022),临床合并畸形更为常见(P=0.021)。结论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以CT、MRI和血管造影为主,叶外型较叶内型临床发现困难,一旦确诊两型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肺隔离症的病因、分类、发病率,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自1997~2007年间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肺叶切除手术的5.7%,其中叶内型20例(91%),叶外型2例(9%).叶内型18例合并感染症状,2例合并咯血症状.叶外型2例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16例(72.7%).结论 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支气管碘油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中应避免损伤隔离肺的营养血管,对叶外型肺隔离症应注意其他脏器的畸形.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1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治疗手段。结果 本组12例肺隔离症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其中叶内型10例,叶外型2例,行左下肺切除6例,右下肺切除3例,左全肺切除1例,叶外型异常肺组织团块切除2例。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膈隔离症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应先处理异常动脉,叶内型作肺叶切除,叶外型作隔离肺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985年至今该院共治疗37例肺隔离症,其中叶内型33例(89%),叶外型4例(11%)。叶内型以咳嗽、脓痰、咯血和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叶外型多无症状。术前确诊该症10例(27%),主要诊断手段为胸片、CT、MRA、选择性动脉造影。两例患者施行了PET检查。该组均为肺叶切除,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易误诊和遗漏。诊断方法和技术在不断提高,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肺隔离症诊断的关键。手术是该症目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清海  向家勇  张熠 《西部医学》2011,23(3):505-506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叶内型12例,均行肺叶切除;叶外型2例,行局部隔离病变切除。结果 14例中仅有2例术前确诊,其余误诊为肺癌6例,肺囊肿4例,支气管扩张2例。全部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愈,无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易误诊,一些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肺隔离症的诊断,手术治疗是肺隔离症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叶内型9例(81.81%),叶外型2例,(18.18%);叶内型以咳嗽、咳脓痰、咯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为主,叶外型多无症状。术前拟诊3例(27.27%),主要诊断手段为胸片、CT、选择性动脉造影。本组均为肺叶切除,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CT及MRI检查,手术为最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肺隔离症中叶内型11例(68.75%),叶外型5例(31.25%)。术前确诊7例(43.75%),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优势的诊断方法之一,早期积极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8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叶内型29例,叶外型6例,全部29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均有症状,主要症状为反复咳嗽,咳脓痰,低热及咯血,而6例叶外型者无任何症状.术前确诊23例,主要诊断手段为胸部增强CT扫描,CT血管造影(CTA)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本组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本病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但为有创检查.CT增强扫描,CTA等非侵袭性血管成像技术已成为选择性动脉造影的重要手段.手术是肺隔离症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肺隔离症23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SG  Cheng GY  Sun KL  He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16-1617
目的 对肺隔离症的分类、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自1974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的23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29%,其中叶内型19例(83%),叶外型4例(17%);18例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5例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14例(61%)。结论 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胸CT、MRI检查,一旦确诊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叶内型肺隔离症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黄痰或痰中带血,部分表现为发热及胸痛;叶外型仅有轻度咳嗽、咳白痰.除2例因体检发现外,其余16例均因反复感染就医后确诊.叶内型16例(88.8%),叶外型1例(5.6%),未分型1例(5.6%);病灶位于左肺下叶11例,右肺下叶7例.影像学检查发现病变异常血供11例(61.1%).经手术治疗15例(83.3%).结论肺隔离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明确病灶异常血供是确诊关键,手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1例儿童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0年1月-2013年7月5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28例(54.90%),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9例(17.65%),肺隔离症11例(21.57%),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1例(1.96%),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合并肺隔离症2例(3.92%),36例(70.59%)患者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表现为气囊肿、液囊肿、液气囊肿,其中以气囊肿最多见,占53.57%;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可表现为大囊型、小囊型、实性型,而以大囊型为主,占55.6%;肺隔离症者以肺部团块密度增高影为主,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表现为肺过度充气,内可见稀疏的肺纹理。术前误诊率为15.7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肺叶切除术39例(76.47%),囊肿摘除术者7例(13.73%),行隔离肺切除术5例(9.80%),总体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以支气管源性囊肿为主要类型,临床表现以肺部感染为主,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影像学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手术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肺囊腺瘤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产前超声诊断的13例胎儿肺囊腺瘤畸形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临床结果。结果产前诊断的13例肺囊腺瘤畸形胎儿引产后11例证实为肺囊腺瘤畸形(I型2例,Ⅱ型8例,Ⅲ型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4.6%(11/13);误诊2例(1例肺隔离症,1例先天性膈疝)。典型声像图特征:胸腔内实性强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强回声,肺囊腺瘤由肺动脉供血。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较准确、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肺段定位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管腔外肺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常规内镜检查阴性的局灶性肺病变患者参照CT肺段定位行TBLB,并随访病理及临床结果。结果 80例患者最终确诊肺癌54例(67.5%,54/80),TBLB诊断34例(42.5%),占肺癌62.9%(34/54),非特异性炎14例(17.5%)、坏死性炎5例(6.3%),结核5例(6.3%),TBLB总确诊率72.5%(58/80)。结论结合CT肺段定位,TBLB能显著提高内镜阴性周围性肺病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宿主因素,描述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本院符合确诊标准的肺隐球菌病病例.结果 入选肺隐球菌病3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24例(61.5%)肺隐球菌病未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及发病的明确诱因,14例(35.9%)无症状和体征.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19例(48.7%),咳痰8例(20.5%).26例(66.7%)CT表现为肺部结节.初诊确诊11例(28.2%),初诊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发病距确诊时间5~172 d,平均确诊时间23.1 d,38例(97.4%)经病理确诊.本组患者无死亡,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80%)痊愈;10例接受药物治疗,其中7例(70%)好转(氟康唑治疗),1例(10%)恶化.结论 肺隐球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亦可发病,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及CT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氟康唑治疗有效率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北京安贞医院1997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9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PAH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4例(35.9%),女25例(64.1%);平均年龄(29.7±16.4)岁。临床表现主要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90.9%)、胸闷(72.7%)、胸痛(30.7%)、咳嗽(41.0%)、乏力(48.7%)、晕厥(35.9%)、发绀(28.2%)、双下肢水肿(43.6%)等。超声心动图检查示39例肺动脉收缩压(SPAP)平均为(88.8±24.2)mm Hg,37例右心扩大,2例右心正常。肺动脉造影检查36例表现为中心型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纹理稀疏紊乱,3例未见明显异常。15例患者在右心导管下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肺动脉收缩压平均为(77.6±27.83)mm Hg,3例阳性,阳性率为20.0%。入院时2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61.5%,平均误诊时间为(26.0±24.5)个月。2008年4月前21例患者中20例给予一般内科治疗,1例肺移植。其后18例中13例给予西地那非等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亡率5.1%。结论 IPAH临床上少见,以中青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有较大诊断价值。右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有待进一步推广。治疗上应尽早应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06~2012-06间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9.3%(46/58);术前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2%(34/39);术前MRI和MRCP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8%;血清CA19-9及CEA阳性率分别为71.8%(28/39)和61.5%(24/39).根据TNM分期标准,本组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7例,Ⅳ期29例.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3例Ⅰ期患者获长期生存.1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率为31%.58例病人中有4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7.6%.其中随访的6例Ⅱ期患者及3例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3年;3例Ⅱ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3例Ⅳ期患者术后分别生存16个月、20个月、21个月.结论 术前影像学的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7年我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69例P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PS的术前诊断率为65.2%(45/69);术前行胸片和肺CT平扫41例,诊断率为53.7%(22/41);术前行增强CT薄层扫描28例,诊断率为82.1%(23/28).61例叶内型PS行肺叶切除术,8例叶外型行隔离肺局部切除术.术中发现异常供血动脉55例,来源于胸主动脉,8例来源于腹腔干,5例来源于膈肌动脉,1例来源于肋间动脉.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PS的误诊率较高,胸部增强CT薄层扫描有利于PS的诊断.手术是治疗P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仅7例源于胃者术前超声内镜考虑GIST,CDll7阳性100%(32,32)和CD34阳性75%(24/32)。肠GIST与胃GIST高度风险率分别为61.54%、26.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9例,根治性手术2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带瘤生存5例,死亡12例(37.5%),3例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例带瘤生存。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最终确诊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只有彻底切除肿瘤才有好的疗效,使用伊马替尼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