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廷均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85-85,88
目的:探讨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用HE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观察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表达变化与肾组织感染、肾间质炎症(免疫炎症)间的关系。结果: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表达明显,在免疫调控和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SP-A在肾盂肾炎的天然免疫及炎症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OVID-19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VMD)之间高共患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潜在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为其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最新研究发现:高龄状态、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风暴及氧化应激损伤等是二者高共患病率的潜在机制;病毒直接侵袭、心肌氧供需失衡以及血管内皮与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是COVID-19患者心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此外,SARS-CoV-2细胞膜受体ACE2在各脏器与循环系统中的表达水平,不仅介导病毒对脏器直接侵袭损伤,还可参与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平衡的调节,从而影响患者COVID-19易感性与预后结局。本文将就COVID-19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上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探讨SARS-CoV-2引起心血管损伤机制,以期为COVID-19合并CVM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应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81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利巴韦林口服,观察组41例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hs-CRP、CD19~+水平及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CD3~+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消除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注射液是由鱼腥草中提取的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抗病毒、平喘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亦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和消化系统炎症疾病的治疗。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共2032例,发生不良反应1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分,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在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及炎症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肥胖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与细胞因子分泌和免疫细胞聚集有密切关联。近期研究揭示了CCL19-CCR7信号在肥胖脂肪组织慢性炎症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本文阐述了CCL19-CCR7信号通路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肥胖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的关系,结合有氧运动对肥胖机体的良性影响综述其通过抑制CCR7信号改善糖脂代谢和慢性炎症的新机制,为研究运动减控体质量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锟琨  万春  文富强 《西部医学》2018,30(7):1079-1081,1087
白细胞介素-19(Interleukin-19,IL-19)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 10(IL-10)超家族的细胞因子。IL-10普遍被认为是系统性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而IL-19与IL-10序列和结构相似,因此过去认为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但随后有许多研究证明,IL-19的生物学作用与IL-10有诸多不同,并且IL-19在不同系统的疾病中尤其是炎症反应方面也具有不同作用。国内外学者就IL-19在部分炎症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做了不少研究,现就近年来IL-19在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免疫炎症反应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一部分具有完整的血脑屏障,能限制血循环中的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进入,从而使其成为免疫赦免区。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后免疫细胞及抗体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引起局部剧烈的免疫炎症反应。损伤区常有各种免疫炎症细胞激活、浸润和炎症介质生成,脊髓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基础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在支气管中增多、渗出和浸润,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分泌物增加。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与异常的免疫应答有关,主要包括辅助性T (Th)细胞1 (Th1)/Th2和Th17/调节性T (Treg)细胞的免疫失衡。本文系统阐述了哮喘气道炎症损伤中的免疫失衡机制,旨在为哮喘气道炎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病毒感染及免疫诱导的炎症损伤在病毒性脑炎(VE)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B细胞激活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细胞趋化因子CXCL8、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9等与VE的免疫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VE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对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远怡  何祥英 《海南医学》2012,23(5):106-108
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是近年来免疫营养的热点领域.本文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脓毒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抗炎免疫药是指既影响免疫功能又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它作为一个新型药效类别的出现,将大大促进传统抗炎药和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发展。一、抗炎免疫药建立的基础炎症与免疫虽是机体的两种不同的功能,但又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甚至是相互重叠的。免疫学因子类似于其它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因子,也能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如变态反应,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各种炎症介质从细胞内释放,或从血浆或组织液中被激活,尤其是补体与纤维蛋白溶酶的激活,导致炎症反应;而炎症又有利于血液  相似文献   

12.
动脉血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AS)密切相关,而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在AS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已日益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K19-C2mE自发胃肿瘤转基因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4),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实验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的18β-GA饮水投药。52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分别观察和测量胃肿瘤形态和大小;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 2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7.8%(28/36)和41.2%(14/34),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黏膜肉眼形态较规则,胃部肿块体积小,表面光滑,黏膜充血及溃疡少见;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反应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胃组织中COX-2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 18β-GA能够显著降低K19-C2mE转基因鼠胃肿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炎症因子COX-2和IL-1β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胃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除常见临床特征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合并血栓和/或出血的风险。COVID-19相关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多为动态过程,可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形成,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所导致的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失衡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动态监测、早期防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本文就COVID-19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脑皮质发育不良(CD)是由胚胎早期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突触、神经网络形成异常引起,目前免疫炎症机制被认为与CD的形成密切相关。而Toll样受体(TLRs)是介导免疫炎症的重要受体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早期,外源性或内源性配体激活TLRs,介导了一系列炎症反应,其产生的炎性因子对脑皮质发育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免疫炎症机制能为CD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泻、腹痛、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由巨噬细胞超活化所导 致的非可控性炎症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和逐渐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抑制巨噬细胞超活化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 有效途径之一。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并促进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是参与炎症反应的 “明星通路”,NLRP3炎症小体参与了巨噬细胞的活化过程,在已有的免疫炎症性疾病中Notch,NF-κB,NLRP3炎 症小体三者之间构成了上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Notch可通过NF-κB/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小鼠模型,评价其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 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61-180肽段免疫B10.RⅢ小鼠作为诱导组(35只),用CFA-PBS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小鼠免疫后7、14、21、28、35 d裂隙灯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评价眼部炎症发生、眼部表现和病理学变化;待炎症完全消失时,再次免疫小鼠,评价小鼠眼部炎症复发.结果 诱导组首次免疫后7d出现初发炎症,14 d炎症达高峰,随后炎症消退,至35 d完全消失.第35天进行再次免疫,36 d出现复发炎症,42 d达炎症高峰,随后炎症消退,但至观察期第96天部分鼠(1/5)仍维持炎症.眼部表现为睫状充血、前房渗出、瞳孔受损.病理学表现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炎、肉芽肿性炎,光感受器细胞层破坏,视网膜下渗出.对照组未见明显炎症.结论 建立的EAU呈现慢性复发性病程,其眼部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可作为葡萄膜炎研究的新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炎症和免疫是脑血管病病理生理的重要部分,其动态变化影响着脑血管病的进程和预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炎症激活造成大脑病灶的炎症损伤,还参与衰老相关的脑小血管病的脑损害,引起血管性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就炎症和免疫与脑血管病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免疫调节在治疗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标准营养,观察组除常规营养外另接受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内,免疫指标与相关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阻肺是一种由不同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药物治疗及避免有害气体接触并不能阻止肺功能下降,提示患者肺内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其原因与固有免疫紊乱、病原体反复感染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障碍,提示免疫功能紊乱在慢阻肺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就慢阻肺患者慢性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异常做一综述,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为慢阻肺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