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合理提高对比剂注入前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流速在减少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化疗科接受非首疗程化疗行常规CT增强检查的1266例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及F组,A组采用与对比剂相同速率(2.0 mL/s)进行生理盐水预注射,B组、C组、D组、E组及F组采用较对比剂注射流速依次递增0.1 mL/s速率进行生理盐水预注射。比较6组预注射外渗率及当各组预注射均未发生外渗时出现的对比剂外渗率情况。结果 A组与B组、C组及D组预注射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预注射外渗率低于E组和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对比剂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比剂外渗率高于C组、D组、E组和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提高生理盐水预注射速率,能够有效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时对比剂的外渗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源64层CT(DSCT)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不同剂量对比剂冠状动脉显影质量,探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对比剂的合适剂量。方法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78例进行冠脉CTA检查,对比剂为欧乃派克(350 mgI.mL-1)。按对比剂注射量分成三组,其中使用70mL者64例、80mL者56例、90mL者58例,根据患者心率不同调整注射速率4.5~5.5mL.s-1,三组年龄、心率以及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178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59,P=0.243);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主动脉根部、同层胸主动脉之间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左室、右室、主肺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心率合理调整注射速率,适当减少对比剂的用量不影响图像质量,并可减少对比剂使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基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乘以注射系数对比剂注射方案冠脉CTA成像的可行性。方法:300例有胸痛症状行冠脉CTA成像的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注射速率为0.15×BMI(mL/s);B组,注射速率为0.20×BMI(mL/s);C组,注射速率为0.25×BMI(mL/s),按注射速率×9计算对比剂用量。扫描后主观评估图像质量及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proximal portion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和右冠状动脉(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三支冠脉开口内造影剂浓度。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B组优秀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3组不同方案主动脉及冠状动脉3个主要分支(LAD近端、LCX近端及RCA近端)CT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3组方案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依次递增。结论:基于体质量指数乘以注射系数调整对比剂注射速率与用量的冠脉CTA成像方法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并且可以大大降低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快速扫描对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拟行CTPA检查的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CTPA方案,采用团注对比剂跟踪测试技术,对比剂用量80 mL,注射速率4 mL/s,注射完毕后同等速率注入生理盐水20 mL。试验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对比剂用量共计35 mL,注射速率为5 mL/s,注射完毕后同等速率注入生理盐水50 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像,测量肺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评价上腔静脉伪影的形成和动脉分支的显示程度。结果: 两组间肺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程度、图像评分及辐射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扫描时间为(0.92±0.08)s,明显少于对照组[(4.42±0.47)s,P<0.05]。 试验组有4例(13%)上腔静脉出现伪影且不影响诊断,对照组有27例(90%)出现伪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28,P<0.05)。结论: 小剂量、快速扫描能有效减少CTPA过程中上腔静脉伪影,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同时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闫昆  陈国平  张彩伢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57-1359,1441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部位的不同(左侧或右侧肘静脉)对CT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患者的CT影像资料116例。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的不同(左侧或右侧肘静脉),对颈总动脉CT值、颈静脉对比剂逆流、颈部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情况进行阅片、判读,并对判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例病例中:注射部位为右肘静脉的患者86例,注射部位为左肘静脉的患者30例,左、右侧比较:颈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2)、颈静脉对比剂逆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3)、颈部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结论相对于左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减少对比剂颈静脉逆流及颈部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的发生率及程度;因此选择右上肢(上腔静脉同侧肢体)作为CT血管造影的注射部位,可有效的提高CT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及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采用SAFIRE迭代重建技术、100kVp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I/mL)冠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搜集我院36例行冠脉CCTA检查者,扫描方案采用前瞻门控、轴扫,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270 mgI/ml、剂量55~65 ml,自动毫安技术,SAFIER迭代重建(I26、streng3重建),测量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低浓度碘对比剂(270mgI/mL)冠脉CTA扫描方案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评分均为3分及以上.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冠脉CTA前门控(120 kVp)扫描方案,患者接受对比剂碘量远低于常规冠脉CTA.结论 双源CT低管电压、低碘对比剂冠脉CTA扫描方案不仅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还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mgI/mL对比剂60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mgI/mL对比剂100mL,根据显像结果评价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腹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中研究组显示肾动脉级别及各级血管显示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内对比剂浓度比较,研究组各动脉内对比剂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各动脉显像清晰,并且对比剂使用剂量减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排CT肺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动脉CT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低剂量对比剂量30 mL,+30 m L生理盐水进行扫描,对照组采用对比剂量60 mL进行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测量分析。测得肺动脉、肺静脉平均强化CT值,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肺动脉、肺静脉平均强化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A扫描时对比剂的不同注射方案对其图像影响,寻求最佳注射方案。方法 选取240例体重相近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B、C 3组行冠状动脉CTA扫描。A组应用双期注射方案,首次注入70ml对比剂,随后追加20ml生理盐水;B组应用双期注射方案,首次注入50ml对比剂,随后追加20ml混合剂(盐水∶对比剂为1∶1),C组应用3期注射方案,首次注入50ml对比剂,第2期注入20ml混合剂(盐水∶对比剂为1∶1),随后追加生理盐水20ml。评价3组CTA图像升主动脉(AO)及冠状动脉三大分支CT值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间上腔静脉、右心室硬化伪影及室间隔显示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C两组在减少10ml对比剂情况下,3组间AO及冠状动脉三大分支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腔静脉、右心室硬化伪影高于A、C两组(P<0.05),C组室间隔显示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应用第3时相对比剂注射方案,既能有效减少造影剂用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较好地显示室间隔,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达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4,(5):125-125
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使用参数对腹部CT血管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按对比剂的使用浓度和注射速率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370 mgI/mL,3 mL/s(A组);370 mgI/mL,4 mL/s(B组);300mgI/mL,3 mL/s(C组);300 mgI/mL,4 mL/s(D组),比较应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注射速率对比剂对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370 mgI/mL浓度对比剂腹部CT血管图像效果显著优于300 mgI/mL对比剂浓度;3 mL/s和4 mL/s两种注射速率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对比剂浓度370 mgI/mL、3 mL/s速率注射可获得满意的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在降低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比剂浓度、用量和注射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6例患者分成常规CT模式扫描组(常规CT组。对比剂浓度370 mgI/mL,用量90 mL,注射速率3.5 mL/s)和能谱CT模式扫描组(能谱CT组。对比剂浓度300 mgI/mL,用量75 mL,注射速率2.5 mL/s)。选取能谱CT组腹主动脉和腰大肌之间具有最佳对比噪声比(CNR)的单能量图像,比较其与常规CT模式扫描图像腹主动脉CT值、信噪比(SNR)、CNR、主观评分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差异,所获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与常规CT组比,能谱CT组的对比剂浓度减低了70 mgI/mL,对比剂用量减少15 mL,有效碘用量减少了32.4%,注射速率减低了1 mL/s。最佳CNR单能量图像的腹主动脉CT值高于常规CT模式扫描图像,而两组图像腹主动脉的SNR、CNR、主观评分和DL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成像在不影响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不明显增加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对比剂浓度、用量及注射速率,可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行头颈CTA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及双低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CTA对比剂剂量为60mL,管电压为120kVp,双低组患者CTA对比剂剂量为0.3ml/kg,管电压为100kVp。记录两组受试者使用对比剂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SDE),对两组图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双低组受试者对比剂剂量、DLP、SSDE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双低组在左、右大脑中动脉中的图片客观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其他兴趣区图片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可显著降低头颈部CTA扫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的用量,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比剂不同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8)和B组(n=48),两组对比剂均为370mg I/mL碘帕醇,对比剂总量为60mL,右肘前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5mL,追加生理盐水总量为70mL,A组生理盐水注入速率为5mL/s,B组生理盐水注入速率4mL/s,比较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平均CT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管腔边缘锐利度、噪声和图像清晰度]、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主动脉弓和颈动脉分叉区动脉血管平均CT值、SNR与B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CNR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管腔边缘锐利度和图像清晰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5),噪声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CTDI、DLP、ED与B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追加生理盐水注入速率越快,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越高,以和对比剂流速相同的盐水冲洗速率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使用优势,以优化冠状动脉CTA的检查。方法采集2014年2~4月期间60例CTA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碘浓度为300 mg/mL和320 mg/mL的碘帕醇,比较两组胸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近、中、远端各管腔的CT值差异。结果两组对比剂上述各段管腔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的碘帕醇(300 mg/mL)可以代替浓度为320 mg/mL的碘帕醇常规用于冠状动脉CT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方式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例,行下肢CTA检查。第1组注射优维显100mL,速率5mL/s对比剂,再注射50mL,速率5mL/s的生理盐水;第2组先注射50mL,速率5mL/s对比剂,再注射50mL,速率2.5mL/s对比剂,最后注射50mL,速率5mL/s生理盐水。将CT扫描获得的数据传人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重建、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原始成像质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结果:(1)测量2组病例不同横断面平均CT值:第1组平均CT值数据波动比较大,而第2组病例中的平均CT值比较平稳(P〈0.05)。(2)两组病例图像评分:两组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的动脉边缘分级、显示血管分支等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所显示小腿动脉、足部动脉的动脉边缘分级、血管分支等级均高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两组图像显示节段数:两组在腹主动脉一髂动脉、股动脉一胭动脉显示的节段数差异较小;而小腿动脉、足部动脉显示的节段数第2组明显优于第1组。结论:对比剂团注与滴注相结合的注射方式可提高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Z-dom)及第四代高级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对比剂及电离辐射伤害。方法:收集2018 年10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颈部CTA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50例,行常规扫描,即120 kV、250 mAs、碘海醇(350 mgI/mL)及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低剂量组50例,120 kV、Z-dom自动管电流、碘克沙醇(270 mgI/mL)及iDose4迭代重建。比较2组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层面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碘注射量低剂量组[(16.61±2.87)g]比常规组[(22.82±3.81)g]低(P <0.01);管电流低剂量组[(149.22±70.49)mAs]比常规组(250 mAs)低(P <0.01);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较常规组低(均P <0.01)。2组图像客观评价:低剂量组两层面血管CT值和背景噪声均低于常规组,颈总动脉起始层面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常规组(均P <0.001);主观评价:2名医师主观评分Kappa值为0.765,一致性良好,常规组评分为(3.44±0.48)分,低剂量组为(3.60±0.47)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6,P =0.097),2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dom及iDose4 技术在颈部CTA检查中,其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能够满足诊断需要,同时可降低患者碘注射量及电离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个体化碘对比剂应用方案在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在能谱C T行颈动脉C T A成像的受检者120例,采用序贯设计依次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 kV ,滤波反投影重建(FBP );低剂量组管电压100 kV ,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余各项扫描参数均相同。常规组对比剂流速5 mL/s ,对比剂用量采用经验值法;低剂量组对比剂流速4 mL/s ,对比剂用量采用个体化方案:碘对比剂用量=(Ttest‐bolus峰值时间+2 s-5 s)×注射速率。所有受检者均采用碘佛醇对比剂(320 mgI/mL )。数据上传至GE AW4.5工作站,行图像重建分析。记录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客观数值,计算信噪比(SNR)等数值,结合主观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碘对比剂用量(57.67±9.44)mL ,低于常规组(68.83±12.80)mL(P<0.001);低剂量组有效电离辐射剂量(1.82±0.00)mSv ,低于常规组(3.08±0.19)mSv(P<0.001);低剂量组颈动脉SNR、对比噪声比(CNR)(51.60±20.50,64.73±24.98)分别高于常规组颈动脉SNR、CNR(31.24±11.18,39.70±13.51)(P<0.001);低剂量组主动脉弓 SNR、CNR (46.40±18.11,59.53±22.57)分别高于常规组(27.21±8.82,35.67±11.11)( P<0.001);2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颈动脉平均CT值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CTA成像中,管电压100 kV结合个体化碘对比剂应用方案,不仅能很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而且能有效降低电离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具有较大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BMI值为标准个性化设计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和剂量,以降低对比剂用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组50例患者依据BMI值为标准个性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固定注射速率大剂量的注射方案,分别测量两组间图像质量、对比剂用药剂量,并对两组图像在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相同部位的强化程度做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体重和体重指数以及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注射速率和用药剂量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组对比剂使用剂量(53±4.728)ml显著低于对照组(80±8.116)ml;两组对比剂强化程度比较结果:肺动脉主干CT值(P=0.000)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部位CT值对比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BMI值为标准个性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技术,不但能保证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强化程度,还能有效降低对比剂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疑似下肢ASO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54例,均采用256层CT行下肢CTA检查,其中A组采用常规注射扫描方案,B组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第一期盐水20 mL,流速45 mL/s;第二期对比剂30 mL,流速45 mL/s;第三期对比剂70 mL,流速 3 mL/s;第四期盐水20 mL,流速30 mL/s;四期连续无间断注射)。所得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CTA图像质量。由不同资深放射科医师阅片并得出一致诊断结果,以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对ASO的诊断效果。结果 B组CTA图像对小腿动脉、足部动脉区域的动脉节段数显影不良率低于A组(000% vs1481%、185% vs1481%),静脉显影率185%低于A组1481%(均P<005)。B组CTA图像小腿动脉、足部动脉区域的动脉分支、血管边缘显影评分均高于A组(P<005)。参照DSA结果,B组CTA图像对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分级诊断符合率9444%(51/54)高于A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诊断ASO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A组(9773%vs8222%、9630%vs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能提高下肢CTA显影效果,减少显影不良和静脉显影干扰,提高下肢CTA图像质量和ASO诊断效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61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病人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29例使用50mL对比剂,剂量体质量比平均为(0.70±0.09)mL/kg;常规剂量组32例使用70mL对比剂,剂量体质量比平均为(1.00±0.14)mL/kg。比较两组病人在主动脉弓、舌骨和大脑中动脉层面动脉CT值以及锁骨下静脉伪影、静脉充盈程度、重建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对比剂所得动脉CT值在舌骨层面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51,P>0.05),在主动脉弓和大脑中动脉层面低于常规剂量(t=2.862、2.014,P<0.05)。使用低剂量对比剂产生的锁骨下静脉伪影较常规剂量显著降低(z=3.306,P<0.05)。两组颈部静脉充盈程度和重建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046、0.910,P>0.05)。结论对128层CT而言,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动脉血管成像是可行的,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