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85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与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变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足部血流明显改善,足背动脉内径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与足部血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对研究女性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各种盆腔病变在我院行盆腔CTA检查的108例患者,通过Start Vitrea2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参照Adachi等的分型标准对髂内动脉进行分型及对比分析,并对子宫动脉的起源及角度进行研究。结果髂内动脉分型情况:Ⅰ型占61.2%(132/216)、Ⅱ型占9.7%(21/216)、Ⅲ型24.1%(52/216)、Ⅳ型4.7%(10/216)、V型占0.5%(1/216)。此外,子宫动脉起源以臀下阴部干最常见(40.1%),其次是髂内动脉主干和阴部内动脉,所占比例分别为19.3%和18.4%;子宫动脉的夹角小于30°约占62.3%,其开口显像的最佳角度多常见于15°~30°。结论术前行CTA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对介入治疗及盆腔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3例患者年龄为38~52岁,平均44.7岁。1例病灶位于延髓前方,1例位于右侧顶枕部,1例位于松果体区。病灶边界均清楚,但信号差异较大,2例呈等T1等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条索样T2WI等或低信号影。FLAIR上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小片状囊变区(1例)及条索状T2WI低信号区(1例)明显强化,且囊变区强化较实质明显。3例均误诊,2例误诊为脑膜瘤,1例误诊为生殖细胞瘤。病理表现为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瘤细胞见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免疫组化:Vim(+)、CD34(+)、Bcl-2(+)。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罕见,易误诊,其表现形式多数与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类似,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防粘连剂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预防术后再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08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5例)、几丁糖组(108例)、透明质酸钠组(113例)、碘油组(42例).对照组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内灌注松解液,其他组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内分别注入几丁糖、透明质酸钠、碘油,每侧输卵管注入量均为2~3 ml.术中观察输卵管阻塞的部位、介入再通率,术后3个月随访各组患者输卵管通水通畅率,术后12个月随访妊娠率.结果 508例共计1016条输卵管,其中峡部阻塞输卵管330条,间质部阻塞输卵管563条,因异位妊娠切除输卵管37条,输卵管通畅86条.(1)介入再通率:几丁糖组、透明质酸钠组、碘油组及对照组输卵管介入再通率分别为95.7%(179/187),97.9%(191/195),98.7%(75176)和97.7%(425/435),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几丁糖组(91.7%,99/108)、透明质酸钠组(88.5%,100/113)通畅率明显高于碘油组(71.4%,30/42)和对照组(74.3%,18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妊娠率: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几丁糖组(48.1%,52/108)、透明质酸钠组(41.6%,47/113)高于碘油组(23.8%,10/42)和对照组(24.1%,59/24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均能有效地减少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再粘连的发生,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对2004年-2007年4年间两家综合性医院医疗护理缺陷143例,其中护理缺陷31例,占27.68%,按医疗护理缺陷的原因、发生风险的责任人、风险科室分布及风险人群分布等进行分类整理,为今后防范医疗安全中的护理风险提供信息,提出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肿瘤椎体切除重建的疗效及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肿瘤患者24例,分成对照组(n=11)和研究组(n=13).对照组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椎体重建术;研究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行肿瘤椎体重建术. 结果 对照组4例手术失败,7例手术成功,成功率57%,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85 ml、平均手术时间5 h;研究组13例肿瘤椎体全部手术切除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42 ml,平均手术时间3 h.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椎体重建稳定性良好. 结论 术前胸腰椎动脉栓塞便于肿瘤椎体切除及重建,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压注射器恒速注射法与手工推注法在输卵管造影(HSG)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0月一2010年4月期间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100例不孕症患者,按照不同推注方法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试验组采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压力值设定为100PSI;对照组采用手工推注对比剂。结果:子宫畸形者,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6例、3例,官腔粘连者两组均为9例(P〉0.05)。输卵管通畅率试验纽与对照纽分别为68.93%(122/177)、58.25%(113/194)(P〈0.05)。对比剂盆腔弥散不均匀者分别为25%(23/92),34%(34/100),P〉0.05;对比剂不同程度逆流者分别为20.65%(19/92)、11%(11/100),P〈0.05。近端阻塞率试验组10.73%,对照组18.56%(P〈0.05)。结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HSG中,在提高输卵管通畅率、降低近端阻塞率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治疗意义,优于传统手工推注方法,适合于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洲趟声检查初诊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2岁。,均行3D—CEMRA检查.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血栓信号进行判断,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所有病例于48h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溶栓治疗.对比3D—CEMR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及分析血栓分期与DSA溶栓效果.、结果100例中,MRA评估I级血管狭窄42支.Ⅳ级血管狭窄23支,与DSA基本吻合,灵敏度为100%;Ⅱ级血管狭窄53支.灵敏度为96.23%:Ⅲ级血管狭窄39支,灵敏度为92.31%。3D—CEMRA对Ⅱ、Ⅲ级血管狭窄的评价仔在岛估现象。MRI血栓分期:急性期47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再通率为100%;业急性期35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复通率为9l.43%;慢性期18例.介入溶术后栓完全复通率仅为61.11%。MRI血栓分型与DSA溶栓疗效有相关,3期溶柃率比较,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EMRA技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前有效的量化指标。对临床治疗办案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1分型对介入溶栓疗效的价值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MRI检查确定血栓的急性、亚急性、慢性分型,并于48小时内进行DsA介入溶栓治疗。结果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l分型:急性42例,介入溶栓完全再通率为95.24%;亚急性23例,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78.26%;慢性15例,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60.0O%。MRI血栓分型与DsA溶栓复通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9,P〈0.005)。培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l分型,可作为DsA介入溶栓的量化指标之一,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与感染性实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为DCBA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与感染性实变极其相似。掌握CT的重要征象,结合癌胚抗原检测及治疗中的变化,是诊断DCBAC的重要依据。结论对DCBAC临床及影像表现深入细致分析,提高本病与感染性实变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