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应用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脱位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整群选用2014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接受髋筛超声检查的6月龄内婴幼儿1359例,采用Graf法进行高频超声髋关节检查,观察髋关节发育性异常(DDH)发生情况。结果 1359例(2716个髋关节)婴幼儿中,88例(6.48%)共130个(4.79%)髋关节为DDH;超声Graf诊断分型结果为1271例(2586个关节)Ⅰ型(正常),73例(113髋)Ⅱ型(髋关节发育欠成熟),13例(14髋)Ⅲ型(半脱位),2例(3髋)Ⅳ型(全脱位)。 DDH阳性与临床诊断及X线检查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且无放射性损伤、重复性好,对于DDH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青春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将发生巨大变化,由儿童快速发育成长为成年.青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治疗非常困难,且争议颇多.2000年1月~2006年4月本研究采用Westin骨盆截骨术治疗10~16岁青春期DDH34例39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再脱位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治疗的DDH患儿(18月龄及以下)的资料,共88例103髋。根据髋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统计术后再脱位的发生情况,分为术后复位组和再脱位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DDH内收肌松解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发生再脱位的危险因素。 结果:88例103髋中86例99髋成功施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69髋一期闭合复位成功,9髋经二期复位石膏固定后至末次随访未再次脱位,最终78髋(78.8%)患儿闭合复位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闭合复位术前髋臼指数(AI)、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HDI)分级、术中屈髋角度、术中头臼间距与术后发生再脱位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I超过40.5°( OR=5.57, P<0.01),闭合复位术后屈髋角度小于80.5°(OR=4.93, P<0.01),头臼间距超过6.95?mm (OR=8.42, P<0.01)是术后发生再脱位的危险因素。术前AI超过40.5°、屈髋角度小于80.5°、头臼间距超过 6.95?mm联合IHDI分级预测术后再脱位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87。结论:DDH患儿术前AI超过40.5°,术中屈髋角度小于80.5°和头臼间距超过6.95?mm是术后再脱位的危险因素,联合IHDI 分级对术后再脱位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52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特征,为DDH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对52例DDH儿童共70髋运用数字平片、髋关节造影、三维CT及MRI扫描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采用Zionts分级标准分为4度,结合术前及术后髋臼指数(AI)和股骨颈前倾角(FNA)变化,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中的有效性. 方法对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8例72髋DDH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切口一期愈合, 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40.17±8.35)分提高至(92.85±4.82)分(P<0.01),6~36个月随访,无1例出现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44 %.结论 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简单,翻修容易,是治疗DDH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邓学海  刘传康  李明  罗聪  曹豫江  瞿向阳 《重庆医学》2012,41(13):1285-1287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该科运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DDH 32例(34髋)的疗效。结果术后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0髋,良10髋,可4髋,差0髋,优良率为88.2%。结论该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DDH疗效可靠,能使股骨头获得良好的覆盖,LCP固定坚强、稳定,股骨颈矫正角度满意,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用于大龄儿童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中的有效性. 方法 对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8例72髋DDH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切口一期愈合, 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40.17±8.35)分提高至(92.85±4.82)分(P<0.01),6~36个月随访,无1例出现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44 %.结论 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简单,翻修容易,是治疗DDH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维CT在股骨颈前倾角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三维CT测量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股骨颈前倾角(FNA)的数值,初步研究单髋脱位患儿的双侧股骨近端发育演变规律。方法收集366例单侧DDH患儿的三维CT图像,按年龄分组:小于18个月组、18个月至3岁组、大于3岁组,测量各年龄组的患侧和健侧FNA的大小,利用统计软件学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DDH患儿的FNA-年龄变化曲线图。从而揭示股骨近端的发育演变规律。结果单髋脱位的患侧FNA比健侧平均大1°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8个月、18个月至3岁年龄组的患侧和健侧FNA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3岁的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髋脱位的股骨近端病理改变并不仅仅存在于患侧,其健侧也发生改变,且双侧FNA随年龄增大的演变规律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可调可塑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湘雅医院126例(224髋)6~36月的DDH患儿,随机分为支具加学步车组70例(130髋)与改良蛙式石膏组56例(94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支具加学步车组与改良蛙式石膏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9.2%和9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具加学步车组股骨头坏死的比例显著低于改良蛙式石膏组(分别为1.5%和5.3%,P<0.05),但前者术后发生再脱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6.9%和1.1%,P<0.05)。 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DDH,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治疗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比例较低,但再脱位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可调可塑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和改良蛙式石膏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访分析年龄为6~36个月DDH惠儿126例(224髋),比较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组(70例)与改良蛙式石膏组(56例)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种方法 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9.2%和94.7%,差异无显著性.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组股骨头坏死的比例显著低于改良蛙式石膏组(分别为3.8%和20.2%).但前者术后发生再脱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15.4%和2.1%).结论 两种方法 均能有效治疗DDH,外展支具配合学步车治疗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比例较低,但再脱位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
王存平  鲍玉松 《河北医学》2004,10(7):593-594
目的:总结和探讨采用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经验。方法:1992年至2001年,42例53髋手术中包括①术前牵引,内收肌、髂腰肌切断;②术中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③髋关节切开中心性复位;④改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恢复头臼匹配关系;⑤复位后位置的维持,一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3~6周。结果:术后随访1~9年平均3年,优良率90、6%。结论: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凤华  崔恩颖  徐清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87-1088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DDH手术是一种操作复杂且创伤较大的手术,术后并发髋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较为常见,特别是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者更易发生[1].我科收治DDH患儿38例,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诊断早产儿髋关节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发生率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raf静态检查法超声检查109例早产儿的髋关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例中,髋关节不稳定22例(20.2%);DDH26例(23.9%),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15例,髋关节半脱位2例,髋关节脱位9例。与正常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龄<34周的早产儿DDH发生率高于孕龄34~37周的早产儿(P<0.01)。结论:早产儿,尤其是孕龄<34周的早产儿,易患DDH。超声检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翁刘其  李明  刘传康  刘星  罗聪  曹豫江 《重庆医学》2013,(24):2866-2868
目的探讨股骨颈前倾角(FNA)的矫正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DDH患儿98例(114髋),术前及术后进行X线及三维CT检查测量FNA,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84髋(73.68%),良:20髋(17.54%),可:10髋(8.77%),差:0髋(0%),FNA平均缩小16.3°±2.0°,术后患侧的FN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A是儿童DDH重要的骨性病理改变之一,正确矫正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发育性髋脱位的新生儿筛查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育性髋脱位是最常见的四肢畸形,我国发病率尚无全面的普查资料,各地区不同,上海为0.91‰,北京为3.8‰,沈阳为1.75‰,香港为0.07‰。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先天性髋脱位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DDH),虽然其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  相似文献   

16.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诊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芳 《广西医学》2006,28(9):1328-1330
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POSNA)于1992年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更名为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DH)。有20%的DDH病人具有家族史,男女之比为1:5。不同国家、地区、人种差异很大。发病率美国9.1‰~13.3‰,意大利北部9‰~12‰,英国南安普敦2.3‰,黑人罕见。我国上海0.91‰,北京3.8‰,香港0.07‰。其分类如下:①髋臼发育不良:又称髋关节不稳定,X光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征;②髋关节半脱位;③髋关节脱位;④先天性髋脱位,又称畸胎型髋脱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12周岁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DDH)治疗优化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自2005~2011年应用改良Zahradnicek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37例、41个关节,用特制的小儿髋臼钻有限切削臼软骨,重建髋臼孤形结构,恢复其头臼同心圆关系,同时矫正前倾角至5°~10°,颈干角至120°,用专用的120°鹅颈钢板固定。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22髋,为54%;良14髋,为34%;可3髋,为7%;差2髋,为5%,优良率占88%。结论:此种手术在1次手术中使股骨头、髋臼、股骨颈及股骨干恢复或接近恢复正常解剖和功能的方法,使大年龄DDH患儿获得一个功能良好、稳定无痛的关节。  相似文献   

18.
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病因不明确,治疗方法多样,多数学者认为其病理改变是继发的,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近端变化是继发于髋关节脱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主要采用Salter髋骨截骨法,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和联合手术共治疗1岁4个月~15岁患儿64例72髋。结果:其中48例54髋获得2.5~12年,平均6.5年随访,优良率88%。结论:正确选择术式是治疗DDH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而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病理变化结合年龄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4年5月至1986年1月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2例(39个髋),全部为全脱位。1978年以前主要采取单纯切开复位架盖手术,1978年以后采用salter髋骨截骨术或与股骨矫形联合手术为主要术式。39个髋中发生再脱位9例。现将再次手术证实的原因等资料进行探讨分析如下。一般资料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2例(男8例,女24例),5岁以下25例,5岁以上7例;双侧脱位7例,单侧脱位25例(共39个髋)。采用单纯切开复位3例,发生再脱位1例。切开复位并架盖手术10例,发生再脱位及半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