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肺腺癌细胞生长浸润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PC-9和A549细胞进行培养,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EGF,利用MTT比色法和Boyden-chamber法检测PC-9和A549细胞增殖及浸润情况,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蛋白质印迹检验Src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及其下游信号磷酸化情况。结果 抑制Src酪氨酸激酶可以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抑制PC-9和A549细胞的增殖浸润,EGF可以增强EGF受体(EGFR)、Src、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AKT的磷酸化,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磷酸化。结论 抑制Src酪氨酸激酶可以通过调节EGF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浸润。  相似文献   

2.
王兵  徐永华  高勇  许青  徐钧  王杰军 《上海医学》2001,24(9):567-569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α-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TGFα-PE40,简称TP40)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导向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人胰腺癌SW-1990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亮氨酸掺入法检测TP40对SW01990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用过量被生长因子(EGF)竞争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SW-1990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出大量棕黄色的EGFR阳性染色。TP40浓度为1-100ng/ml时,对SW-1990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过量EGF能完全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人胰腺癌SW-1990细胞能高水平地表达EGFR,重组TP40对SW-1990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用部位为细胞的EGF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原癌基因Her-2(C-erbB-2)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癌组织标本30例为观察组,另收集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标本3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EGF、EGFR及C-erbB-2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表达水平差异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均表达EGF、EGFR及C-erbB-2(IHC^0、IHC^1+、IHC^2+、IHC^3+)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EGF、EGFR及C-erbB-2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人宫颈癌基因(HCCR)蛋白表达的分子信号通路机制。方法 100 ng/ml EGF作用SW1990细胞不同时间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其磷酸化AKT和HCCR蛋白表达情况;用LY294002(PI3K/AKT抑制剂)预处理SW1990细胞后用EGF作用SW1990细胞,观察其HCC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磷酸化AKT表达水平在4h时明显升高(P〈0.05),而HCCR表达水平则随着EGF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P〈0.05);LY294002(PI3K/AKT抑制剂)可阻断EGF诱导的HCCR蛋白表达。结论 EGF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HCCR蛋白的表达,这一通路可被PI3K/AKT抑制剂阻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线粒体DNA的突变,克隆突变的大肠癌线粒体DNA(mtDNA)基因,构建pcDNA3.1(+)-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导入NIH3T3细胞,以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mtDNA,扩增D-LOOP区,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并用脂质体法导人NIH3T3细胞。结果检测出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细胞mtDNAD—LOOP分别有10、9、8个突变位点。成功克隆1119bp的mtDNAD—LOOP区至表达质粒pcDNA3.1(+),并导入NIH3T3细胞中。结论线粒体DNAD-LOOP区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大肠癌细胞株中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钟文昭 《循证医学》2010,10(3):129-129
KRAS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现先于EGFR突变,然而肿瘤学家一直对它束手无策,KRAS突变患者难以受益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和传统化疗药物,似乎成为了预后不良的代名词。人们一直期待的评估不同生物标志物和靶向药物关系的BATTLE研究最近透露了结果。KRAS突变的病人可能受益于索拉非尼(疾病控制率6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pcDNA3. 1( )-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导入NIH3T3细胞.方法: 提取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mtDNA,扩增D-loop区,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并用脂质体法导入NIH3T3细胞.结果: 大肠癌细胞株SW480,Lovo,HT29细胞mtDNA D-loop分别有10,9,8个突变位点.成功克隆1119 kb的mtDNA D-loop区至表达质粒pcDNA3. 1( ),并导入NIH3T3细胞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 1( )-mtDNA真核表达重组体,并成功导入NIH3T3细胞中.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形成与多种致癌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扩增等。本文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个亚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入手,分别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靶点及小分子抑制剂,包括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KRAS抑制剂、c-MET抑制剂、FGFR1抑制剂、PI3K抑制剂、BRAF抑制剂、ERBB2抑制剂以及DDR2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志标  刘收厚  汤晨  马永驰 《海南医学》2014,(24):3643-3645
目的:探讨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鼻息肉患者42例,随机分为激素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128μg/次,2次/d,疗程12周)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喷鼻,2次/d,疗程12周),每组21例,采用鼻息肉内镜评分评估鼻息肉治疗效果,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鼻息肉组织中EGF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激素组鼻息肉内镜评分下降(P〈0.05),黏膜上皮细胞EGF [(0.15±0.04) vs (0.24±0.06)]的表达减少(P〈0.05),EGFR的表达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EGF的表达,对EGFR的表达无影响,这可能是其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宫颈癌Hela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3)表达的影响及 其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Hela 细胞至贴壁,接种至3 组6 孔板,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以0.0、0.5、5.0、10.0 及100.0 ng/ml EGF 处理8 h,测评不同浓度EGF 对Claudin-3 蛋白及其信使RNA(mRNA)的影响;②培养基 中加入10 ng/ml EGF,分别于培养0 min、10 min、30 min、1 h、2 h、4 h、8 h、24 h,测评Claudin-3 蛋白 及mRNA 水平、EGF 相关作用通路各蛋白磷酸化情况;③分别以EGF 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 激 酶(PI3-K)、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阻断剂干预1 h,随后 加入含EGF 10 ng/ml 的培养基培养,测评Claudin-3 蛋白及mRNA 水平。结果 EGF 对Hela 细胞Claudin-3 蛋白及mRNA 的表达有促进作用,且10 ng/ml EGF 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该促进作用随EGF 刺激时间的延长 而增强。EGF 刺激后,EGFR、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38、JNK 均发生 磷酸化,各阻断剂均能特异性阻断EGF 诱导的上述磷酸化现象。阻断EGFR、PI3-K、MAPK、p38 及JNK 信号通路均能有效抑制Claudin-3 蛋白的表达。结论 EGF 能够增加Hela 细胞Claudin-3 的表达,其机制可 能涉及EGFR、PI3-K、MAPK、p38 及JNK 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对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cAMP生成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EGF刺激前后细胞内cAMP浓度.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GRK2与EGF受体(EGF receptor,EGFR)的相互作用.结果(1)EGF刺激使HEK293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浓度显著升高,约是Forskolin刺激诱导的cAMP浓度升高的30%~40%.而过表达GRK2后,EGF刺激诱导的cAMP的浓度升高仅为Forskolin刺激诱导的cAMP浓度升高的不足10%(P<0.01),说明过表达GRK2能显著抑制EGF刺激的cAMP的生成.(2)免疫共沉淀实验的结果显示EGF刺激后,EGFR受体免疫沉淀复合物中检测到大量GRK2,说明EGF刺激能诱导EGFR-GRK2复合物的形成.结论GRK2对EGF刺激诱导的第二信使cAMP生成有负反馈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EGF刺激的GRK2与EGFR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紫外线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GFR和磷酸化EGFR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VEGF的水平。结果:紫外线照射后15min可以检测到磷酸化EGFR的表达,30min时达最高峰,2~8h降至基础水平。在整个过程中EGFR的表达量不变。(EGFR \ )MEF细胞组VEGF分泌明显高于(EGFR /-)MEF和(EGFR-/-)MEF细胞组,(EGFR-/-)MEF细胞组中波紫外线对VEGF分泌促进作用不明显。PD153035,可明显抑制VEGF分泌,1!m有抑制作用,5!m抑制作用增强。结论:EGFR是UVB诱导VEGF分泌信号途径中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后辅以甲羟孕酮的临床疗效,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机制。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的子宫内膜性疾病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术后给予甲羟孕酮100mg,2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55例,术后不给甲羟孕酮。术后6个月随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切术前所有患者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与手术后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子宫内膜的EGFR、VEGF及KDR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起下降调节作用,术后辅以甲羟孕酮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14.
孙恒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75-876
目的:研究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咽癌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鼻咽癌患者、慢性咽炎及正常健康组中EGF和EGFR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GF和EGFR在鼻咽癌组中呈升高,明显高于慢性咽炎及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病例组中EGF和EGFR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和EGFR升高的鼻咽癌病例组中5年生存时间低于EGF和EGFR无升高的鼻咽癌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EGF和EGFR含量的检测可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的理想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met的表达,探讨HGF/c-met系统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方法分析c-met mRNA水平。结果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12h和24h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96h细胞增殖出现明显的变化,在HGF组细胞增殖旺盛(P〈0、05)。此外,12h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c-met mRNA表达无差别(P〉0.05),而在24h和96hHGF组c-met mRNA出现持续高表达(P〈0.01)。结论外源性加入HGF能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高糖环境中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其受体c-met表达。说明HGF/c-met系统局部上调在糖尿病肾脏损伤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正常及刮除部分角膜上皮3、6、12、24h后大鼠角膜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分布。结果:正常状态下,只有角膜缘干细胞和近前弹力层角膜上皮细胞表达EGFR。角膜上皮缺损后6h,损伤区角膜上皮均表达EGFR。当损伤后24h,角膜上皮缺损恢复时,在基质层内可见EGFR阳性基质细胞。结果表明:表达EGFR的角膜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在角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英娟  赵玲娣  司玉玲 《医学综述》2007,13(20):1566-1568
新生血管为肿瘤组织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在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的形成是多种细胞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细胞因子中研究最多的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酪氨酸激酶途径引起细胞的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途径可使肿瘤缩小,目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已成为靶向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用一种新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的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连接系统(LSAB),对24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银屑病进展期,EGFR阳性细胞分布于表皮全层包括角质层,在汗腺及毛囊外根鞘上皮细胞也有EGFR的表达;而静止期患者EGFR明显减少,主要分布于颗粒层和棘层,角层阴性。EGFR阳性表达率及阳性细胞密度,进展期患者明显大于静止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GFR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分析53例脑膜瘤患者(42例肿瘤完全切除和11例肿瘤次全切除)手术前后的血清EGFR含量。28例正常献血者为对照组。结果53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血清EGFR含量(352.93±66.18)f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9.11±40.50)fmol/ml(P<0.0001);手术后(220.74±70.63)fmol/ml明显低于术前组(P<0.001)。其中42例肿瘤完全切除患者中38例的EGFR(191.20±32.13)fmol/ml和4例伴有瘤周水肿患者的EGFR(248.75±10.31)fmol/ml明显低于术前组(P<0.001);11例肿瘤次全切除患者的EGFR(322.14±89.53)fmol/ml与术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92.16%脑膜瘤患者随着肿瘤切除程度的增高而血清EGFR含量越发降低。提示人脑膜瘤细胞可能自主产生EGFR,血清EGFR测定对脑膜瘤患者手术后追踪可能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及胶治疗宫颈炎的疗效与机制。方法:用苯酚胶浆阴道注射建立大鼠宫颈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唑泰栓组、白及胶浆低中高剂量组。治疗12天以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宫颈炎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2天以后,白及胶浆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宫颈炎组织中EGF及EGFR高于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也表明,白及胶浆中剂量组对宫颈炎治疗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高剂量效果最明显。结论:白及胶可以提高宫颈炎大鼠组织中EGF及EGFR表达,有利于组织愈合,从而对大鼠宫颈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