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肩胛上神经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并通过手法理筋加封闭疗法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结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明确,宜首选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冈下支卡压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4例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结果]治愈28例,显效4例,好转2例.[结论]对诊断明确的肩胛上神经冈下支卡压症针刀配合面部注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李波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500-50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肩胂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程3mo-3a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15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17例采取后,入路切断肩胛上横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症状、肌力、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3例。结论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明确,要依据不同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因肩胛背神经行径过程受压而产生以患侧颈、肩、背、腋、侧胸壁酸痛和不适感等一系列症状,疾病迁延,反复发作,是引起颈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7年6月-2011年5月笔者应用小针刀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suprascapular notch)或冈盂切迹(spinoglenoid notch)处被嵌压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963年Kopell和Thomp-son[1]首先报道了该病,国内最早在1989年朱盛修等[2]报道了3例。该病一直被认为是少见或罕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发现及报道有增加的趋势。1990~2001年,作者收治12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即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或冈盂切迹处受到嵌压后所引发的一组症状与体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后肩疼痛,严重时会出现冈上肌或冈下肌萎缩,对患者正常运动造成很大影响,经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确诊后,可对未出现占位性病变的首发病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对出现盂唇撕裂、切迹囊肿及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性,能够在术野清晰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复杂度较高的肩胛上神经卡压手术。  相似文献   

7.
苏俊红  张仲华 《农垦医学》2006,28(4):275-276
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原因主要是由于肩胛背神经卡压所致。常常将其归至于颈椎病、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颈筋膜炎等疾病之中。常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2003年起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68例常规固定的成人肩胛骨标本中,测量喙突全长、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等数据。结果:喙突全长为(33.89±4.78)mm,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为(9.39±2.83)mm,喙突与关节盂所在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平均为63.28°。可使用针刀切断肩胛上横韧带以松解肩胛上神经。结论:文章提供的相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以提高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冈下支卡压症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2例成年尸体标本上,对肩胛上神经冈下支的经过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解剖和观测,据此讨论了肩胛上神经冈下支卡压症的解剖学病因,设计了合理的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冈下下支卡压症的入刀点及入刀方向,指出了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临床开展该术式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66-1667
目的:探讨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临床特效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50例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患者,经详细询问症状与查体,给予口服盐酸已哌立松50mg,3次/d;甲钴胺500μg,3次/d;患处中频电治疗,1次/d;自制中药患痛处湿热敷,2次/d;中成药用强筋健骨胶囊口服3粒,3次/d;局部封闭,治疗时间均为经过14~28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4~28d的治疗,150例患者中痊愈占110例,好转38例,有效2例,痊愈率达75%。结论: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患者症状,体征与肩胛上神经卡压症存在差异,经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肩胛背神经是一来自C5神经根与胸长神经合干的神经,此神经卡压表现为该神经走行区的酸痛和不适。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此病3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肩胛背神经卡压的鉴别性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肩痛作为一组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常按颈椎病、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肩周炎等治疗,但部分病例疗效欠佳。这其中包括肩胛背神经卡压引起的颈肩痛[1]。自2001年对9例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进行局部封闭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臂丛上干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小针刀治疗.方法:采用小针刀的方法,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刺入,直接松解斜角肌、提肩胛肌.结果: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5%,合并有颈椎骨性改变者疗效稍差.结论:小针刀能明显改善臂丛上干神经在斜角肌、提肩胛肌内的卡压,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肩胛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8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4例于肓胛切迹痛点处作封闭治疗,4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肓胛切迹成形术,2例无神经松解术。结果:保守治疗4例中2例有效,有效率50%,其中2例无效后改作手术治疗:手术治疗6例,随访2~3年,症状完全消失,肌力较术前Ⅱ-Ⅲ级,未发现有复发者,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颈肩痛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存在。早期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如治疗2个月无效,或发现明显肌肉萎缩,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5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4例和手术治疗1例.结果 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获缓解,随访9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 本病诊断可依据有两个局限而固定的压痛点,且按压T3和T4棘突旁压痛点时,同侧前臂内侧有发麻、不适感;按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点时,有酸痛放射至前臂桡侧;在压痛点处行局部封闭作鉴别性诊治有效等要点.颈部压痛点封闭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但慢性疼痛或顽固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行神经松解术,手术疗效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部压痛点与胸3、4棘突旁压痛点注射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128例,于末次注射治疗后半年~1年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数分钟内颈肩背部酸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期间,优效87例,良效28例,差效3例,无效2例,1例治疗后明显缓解,3个月后症状加重,再次给予注射1次后症状消失,7例失访。疗效与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病程≤半年者较病程〉半年者疗效佳(P〈0.05);注射次数1~3次者较注射次数4~6次者疗效佳(P〈0.05),需要注射4~6次者有90.9%病程〉半年,而需要注射1~3次者仅有33.6%病程〉半年(P〈0.05)。结论痛点注射是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症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5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认为有条件地、正确地选择不同的松解术可有效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冈上肌炎是肩部疼痛的常见病因,多由劳损或外伤引起.此病经局部封闭可缓解症状,但容易复发.1998年5~9月,我们采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肩峰下阻滞方法治疗冈上肌炎,并与局部封闭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药物或局部封闭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症的疗效.方法 对86例枕大神经卡压症的患者先给予药物治疗,疗效差的病例再给予封闭治疗.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为40.7%,而局部封闭治疗的疗效为90.2%.结论 枕大神经卡压症容易误诊,本组病例的误诊率为53.5%;枕大神经卡压症先给予药物治疗,疗效差者给予局部封闭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卡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快速牵引制动,静脉点滴及口服中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卡压.结果:此种治疗方法能使椎管内径增宽,并能改善突出椎间盘与受刺激的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水肿,从而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卡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