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冈下支卡压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4例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结果]治愈28例,显效4例,好转2例.[结论]对诊断明确的肩胛上神经冈下支卡压症针刀配合面部注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即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或冈盂切迹处受到嵌压后所引发的一组症状与体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后肩疼痛,严重时会出现冈上肌或冈下肌萎缩,对患者正常运动造成很大影响,经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确诊后,可对未出现占位性病变的首发病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对出现盂唇撕裂、切迹囊肿及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性,能够在术野清晰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复杂度较高的肩胛上神经卡压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下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测量有关数据,并进行了模拟穿刺观察。结果: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网上、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与冈上、冈下肌支起始处与皮肤的距离为4.0-4.5cm。肩胛下神经起始处与腋窝前襞中点的距离为5.0-5.5cm。腋神经主要分支有前、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与皮肤的距离为5.0cm。结论:对肩胛上、下神经、腋神经及其分支的5个穿刺点进行了准确的体表和深度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结果:(1)腋神经在腋窝后发自臂丛后束,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距离为5.0cm,前支在四边孔中点外旁开3.0cm处,距皮肤3.5-4.0cm,后支在三角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距皮肤距离为3.0cm。(2)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和冈上肌支起始处距皮肤均为4.0-4.5cm,冈下肌支起始处距皮肤4.0cm。结论:对腋神经及其分支和肩胛上神经的冈上肌支、冈下肌支选择多点在正确的体表定位和熟练掌握穿刺浓度的基础上进行阻滞,可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波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500-50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肩胂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程3mo-3a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15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17例采取后,入路切断肩胛上横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症状、肌力、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3例。结论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明确,要依据不同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标本中,去除皮肤及浅筋膜及深层肌肉后,暴露冈上窝深层骨面,发现其双侧肩胛上动脉走行出现变异。正常情况,肩胛上动脉起始于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向后走行于肩胛上横韧带的下方,经肩胛切迹行于冈上肌、冈下肌与肩胛骨之间,并与旋肩胛动脉形成吻合支[1]。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的上干,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继而伴随肩胛上动脉转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2]。此变异现象较为少见,为积累解剖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解剖及病理特点 肩胛上神经由臂丛发出,其冈上肌支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支配冈上肌,冈下肌支则绕过冈盂切迹,并入冈下窝,支配冈下肌。  相似文献   

8.
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机制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7例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27例患者,19例行局部封闭治疗,8例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通过局部封闭治疗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66-1667
目的:探讨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临床特效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50例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患者,经详细询问症状与查体,给予口服盐酸已哌立松50mg,3次/d;甲钴胺500μg,3次/d;患处中频电治疗,1次/d;自制中药患痛处湿热敷,2次/d;中成药用强筋健骨胶囊口服3粒,3次/d;局部封闭,治疗时间均为经过14~28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4~28d的治疗,150例患者中痊愈占110例,好转38例,有效2例,痊愈率达75%。结论:类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患者症状,体征与肩胛上神经卡压症存在差异,经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suprascapular notch)或冈盂切迹(spinoglenoid notch)处被嵌压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963年Kopell和Thomp-son[1]首先报道了该病,国内最早在1989年朱盛修等[2]报道了3例。该病一直被认为是少见或罕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发现及报道有增加的趋势。1990~2001年,作者收治12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抗凝患者行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 顺序选择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抗凝患者(NB组)和非抗凝患者(CSEA组)各30例,抗凝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非抗凝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变化、输液量、局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与手术,两种麻醉方法成功率均为100%。麻醉后,NB组患者比CSEA组患者的血压平稳(P<0.01);NB组无需应用升压药,CSEA组有7例静注盐酸麻黄碱;NB组术中平均输液量少于CSEA组[(878±68) mL vs (1226±269) mL,P<0.01];NB组、CSEA组患者每例使用罗哌卡因的量分别为150mg和15mg。NB组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并发症,CSEA组术后8例发生恶心呕吐,5例因尿潴留而导尿。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可以完全满足抗凝患者大隐静脉剥脱加高位结扎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4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取颞侧切口和上方常规切口二次手术,比较不同切口入路患者的术后视力及眼压,以确定颞侧角膜缘切口的治疗效果。结果:尸体测量颞侧角膜缘内界宽为(0.62±0.05)mm,厚为(0.73±0.04)mm。Schlemm管前缘与巩膜突和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是(0.44±0.02)mm和(0.24±0.03)mm。青光眼患者上方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眼压颞侧角膜缘切口低于上方切口(P<0.05)。结论: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二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和血压控制情况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康复医学科及呼吸内科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入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给予降压药物、生活习惯调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SGB进行干预.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入院时和干预一个疗程后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24 h平均动脉压控制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24 h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B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改善OSAS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使该类患者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激光焊接神经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CO2激光焊接与线缝合神经吻合口的组织学改变,探讨激光焊接神经的优越性。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大鼠的右下肢坐骨神经离断,实验组采用输出功率为(150±20)mW激光焊接吻合神经;对照组采用传统线缝合神经。术后7、14和21 d对两种方法吻合的神经吻合口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线缝合法相比,激光焊接吻合的神经吻合口愈合快、炎症反应轻。 结论:激光焊接神经能提高神经吻合质量,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是一种较理想的神经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68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分析表明:男41例,女27例,年龄分布17~69岁。肺癌、乳腺癌为最常见的原发灶。颅内压增高为脑转移瘤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本组近期治疗效果:好转56例;无变化4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本文还重点对该症的诊断、手术适应症等问题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颅内转移癌56例,占同期脑肿瘤住院病人的10%。其中,20例非手术治疗;36例手术治疗。随访结果,手术治疗为改善病人症状延长寿命作出积极努力。多数学者主张综合治疗,尤以手术后进行综合治疗对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有价值。本文还阐述了颅内转移癌的三段病理过程:(1)瘤细胞栓塞期;(2)生长反应期;(3)颅内高压期。  相似文献   

17.
腕前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 ,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 :腕管缺乏伸展性 ,管壁坚硬 ,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 ,对于尺管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 ,寻找受压部位。结论 :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 ,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要切开腕横韧带时 ,切口应偏向尺侧 ,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18.
报告4例 Crow-Fukase 综合征。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2.脏器损害;3.内分泌功能障碍;4.骨髓中浆细胞增生或血清 M 蛋白增多:5.多发性骨髓瘤;6.皮肤改变;7.颅内压及脑脊液蛋白增高。本文对其多系统损害的特点、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讨论。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报告4例Crow-Fukase综合征。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2,脏器损害,3,内分泌功能障碍;4,骨髓中浆增生或血清M蛋白增多;5,多发性骨髓瘤;6,皮肤改变;7,颅内压及脑脊液蛋白增高。本文对其系统损害的特点,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讨论。激素治疗可部分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对面神经解剖保留及功能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2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监护系统 (英国 Medelec牛津公司 )术中监护术侧面神经 ,并对术后的面神经解剖保留进行统计和术后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解剖学保留 36例 ,面神经保留率 85 .71 % ,死亡 1例 ;1年随访 ,面神经功能测定 ( H- B) I级为 36例 ,II级为 3例 ,III级为 2例。结论 :对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取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有利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和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