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腔开放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腔开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腹腔开放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Ⅰ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每组各300例。记录麻醉诱导、复苏时喉罩置入及退出,气管插管及拔管即刻及其前、后5min HR、MAP波动幅度,麻醉维持中HR、MAP,麻醉诱导、维持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结果Ⅰ组诱导、复苏HR、MAP的波动幅度远远低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维持中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诱导、维持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术毕清醒明显早于Ⅱ组(P〈0.01);Ⅰ组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腔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优于气管内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腰麻复合喉罩全麻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腰麻复合喉罩全麻组(Ⅰ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Ⅱ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用药量、肌松效果、术后清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围术期的MAP、HR波动较小,全麻用药量较少、肌松效果好,苏醒时间短(P均<0.05)。Ⅰ组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连续腰麻复合喉罩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用药量少,肌松效果好,清醒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0至11月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组(Ⅰ组)和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 h、术毕拔喉罩后5 min时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血浆cor在拔喉罩后5 min时2组均高于麻醉前,在切皮时及拔喉罩后5 min时Ⅰ组高于Ⅱ组;A-Ⅱ在拔喉罩后5 min时2组均高于麻醉前,但Ⅰ组高于Ⅱ组;MAP和HR在拔喉罩后5 min时Ⅰ组高于Ⅱ组.结论 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喉罩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中分别采用喉罩 (第三代 )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气管插管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硬膜外麻加静脉复合麻醉三种麻醉方法对患者HR、MAP、血气分析、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5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5例。Ⅰ组为喉罩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Ⅱ组为气管插管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Ⅲ组为硬膜外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 ,监测记录插管前后HR、MAP的变化 ,二氧化碳气腹前后的血气分析的变化 ,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Ⅰ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 ,而Ⅱ组插管后HR、MAP显著高于插管前 (P <0 .0 1) ;气腹后Ⅲ组血气分析显著高于Ⅰ、Ⅱ组 (P <0 .0 5、P <0 .0 1) ;Ⅱ、Ⅲ组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方法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 ,操作简便 ,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聪霞  徐鹏  邴海龙 《重庆医学》2013,42(2):201-203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年龄1~5岁,将其分为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喉罩组)和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氯胺酮组),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体动、术后恶心与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七氟醚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手术开始后60min(T4)、手术结束时(T5)喉罩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氯胺酮组患儿术中体动(头及上肢)、呛咳屏气及术后躁动明显多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具有诱导苏醒迅速、气道管理方便、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中血液动力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传统的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6.
杨斌 《吉林医学》2011,(35):7441-744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颈椎前路手术48例,常规静脉全身麻醉诱导,经鼻插管,治疗组给予颈丛阻滞,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记录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和血压心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麻醉用药量和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皮时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有麻醉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完全、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60例,随机分为行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术毕的HR、MAP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P〈0.叭),但A组麻醉苏醒快,术后拔管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刻(T1)、手术30 min(T2)、喉罩(或插管)拔除即刻(T3)、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T4)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各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术后3、5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A、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A、B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3、5 h疼痛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和单纯喉罩全麻都能很好的满足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要求,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效果佳;苏醒快,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少,只是联合组有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作用,这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循环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术后A组采用硬膜外腔镇痛,B组采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在入室全麻诱导前、诱导后、插(喉罩)管后、手术结束时拔(喉罩)管后的心率(HR)、血压(BP)变化,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中全麻药用量情况。结果 A组在麻醉诱导插(喉罩)管后、手术结束时拔(喉罩)管后的HR、BP变化与术前比较波动明显小于插管B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为6.6%,B组为26.7%(P<0.05)。术后48h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B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A组不用瑞芬太尼,B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B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术中循环稳定,术中未用全麻药瑞芬太尼,术后苏醒质量高,术后并发症少,镇痛效果好,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兼具喉罩通气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更适合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76例,ASA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n=38)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CA组,n=38).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C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加1%利多卡因进行右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及左侧颈浅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给予3 μg/kg芬太尼、1.5 mg/kg异丙酚和0.15 mg/kg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加固型螺纹气管导管经鼻行气管插管,并以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5 min、手术切皮、分离颈椎骨膜及术毕清醒时患者无创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并观察记录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CA组在插管后1 min、手术切皮、分离骨膜及术毕清醒时,血压、心率及心电图ST段变化均明显低于A组.CA组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低于A组,C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是颈椎前路手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单侧THA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效果、苏醒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6时刻HR、MAP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总量、警觉/镇静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两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联合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可有效维持老年THA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提高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颈丛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全麻镇痛在颈椎前路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和钢板内固定术病例3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全麻组(N组)和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羟考酮组(S组),每组15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插管即刻、椎管减压时、安装内固定、皮肤缝合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EA),观察围术期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MAP、HR、SPO2动态生命体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EA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丛阻滞联合羟考酮全麻生理干扰小,术后镇痛时间长,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花铭心 《吉林医学》2012,33(7):1406-1407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诱导后、置入时、置入后3 min、拔管(罩)时、拔管(罩)后3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置入期、拔管(罩)1h的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在喉罩置入、拔罩期间与诱导前、拔罩前比较,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插管、拔管期间分别较诱导前、拔管前较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操作简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且咽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7岁,体重53~102kg,ASAⅡ~Ⅲ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T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L组),每组30例。T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L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下肢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置入喉罩全麻。记录麻醉前(T1)、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即刻(T2)、手术切皮(T3)、屈膝剥离骨膜(T4)、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即刻(T5)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时间、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T2、T3、T4、T5时间点T组的HR均显著快于L组(P均<0.01),MAP均显著高于L组(P均<0.01);T组术中异丙酚用量、芬太尼使用总量及术后24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均显著高于L组(P均<0.01);术毕苏醒时间及拔气管导管或取出喉罩时间T组显著长于L组,T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均<0.01)。结论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其生理干扰轻微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龚拯  梁宁  马利  黄中华 《广西医学》2013,35(2):191-19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神经阻滞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及其在快通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组(快通道组)和常规静吸复合全麻组(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围麻醉期全麻维持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SpO2降低(SpO2<90%)发生率、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快通道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各类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状腺切除手术中采用无肌松剂喉罩置入复合颈浅丛麻醉效果。方法19—55岁,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T组记录各组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前(T0)、置入后即刻(T1)、置入后3min(T2)、切皮时(T3)、甲状腺叶切除时(T4)、缝合皮肤(T5)和拔除喉罩(R)的SBP、DBP和HR。观察手术中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呛咳、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声嘶、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T0、T5时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在T1、T2、T3、T4、T6时的SBP、DBP和HR明显高于L组(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与组内T0相比T组在T1、T2、T3、T4、T6时SBP、DBP和HR明显高于T0(P〈0.05),L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麻醉效果满意。术后T组切口痛、苏醒期躁动、术后咽痛例数明显多于L组(P〈0.05)。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非肌松喉罩置入较气管内插管全麻方法优点是:操作简便,通气可靠,对心血管系统刺激性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需行清醒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组)、Ⅱ组(直接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组)和Ⅲ组(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表面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声门暴露情况,采用Cormack-Lehane喉头分级。记录插管时间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观察气管插管过程中发生躁动、呛咳和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插管前后不同时点的MAP和HR。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插管过程的知晓和24 h内发生声嘶、咽痛或吞咽困难的情况。结果 Cormack-Lehane喉头分级,Ⅰ组和Ⅲ组1级、2级比例高于Ⅱ组(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插管耗时要长,且一次性插入成功率低(P<0.05);Ⅰ组的躁动和恶心发生率低于Ⅱ组、Ⅲ组(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时MAP升高,HR增快(P<0.05)。术后随访,3组均未发生气管插管过程的知晓,Ⅱ组有2例发生咽痛。结论 Glidescope视频喉镜联合喉上神经阻滞和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可以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宋海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61-2962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喉罩全麻,B组接受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切皮时、切皮0.5 h及拔管时MAP均高于B组,HR均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苏醒时间分别为(30.17±6.23)、(39.02±7.06)min,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喉罩全麻可更好地维持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付卫东 《中外医疗》2011,30(6):60-60,62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80例ASAI~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诱导后、置入时、置入后5min、拔管(罩)前、拔管(罩)时、拔管(罩)后5min的心率(HR)、有创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L组在喉罩置入、拔罩期间与诱导前、拔罩前比较,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在插管、拔管期间分别较诱导前、拔管前及L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L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操作简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且咽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