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俊凌 《当代医学》2014,(17):94-95
目的探讨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实施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0/26);其他20例及4例药物治疗无效者转行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7.5%(21/24),手术治疗PVT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常出现漏诊、误诊,对于大多数门静脉血栓,尽早实施药物治疗均有效,对于病情严重者,则需尽早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近7年收治住院11例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无肠吻合口瘘发生、复发血栓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诊断明确的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1例病人经抗凝、溶栓、祛聚、手术治疗后,8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须及早诊断、预防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避免此并发症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其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5.0%。5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急性感染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疾病,应及时诊断患者的病因,避免误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溶栓、CCS-2药物治疗、常规血运重建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结果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2例进行溶栓治疗,12例入选CCS-2治疗,46例常规血运重建药物治疗,好转治愈78例,死亡10例,2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获救治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溶栓是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明显降低心梗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经验。回顾分析8例MVT患者,单用药物治愈6例。手术结合药物治愈1例,死亡1例,仔细观察,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重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7.
张波  张荣 《大家健康》2013,(6):83-84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体会,为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效果提供临床资料。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分型,将67例患者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其中1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行手术治疗;52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行药物治疗。结果:本组52例水肿型胰腺炎经过药物治疗后均治愈。1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14例患者经全面的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术后病情无缓解死亡。结论:加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应用手术和药物综合治疗体系可有效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急性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此病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规检查不易明确诊断,很多患者往往在出现腹膜炎或剖腹探查后才能明确诊断[1]。赣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急性门静脉系血栓形成10例,均  相似文献   

9.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急性主动脉夹层内科药物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9例患者基本情况、治疗过程作一分析。结果9例患者5例临床治愈,2例外院手术治疗,2例死亡(2/9,22%)。结论严格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急性主动脉夹层内科药物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9例患者基本情况、治疗过程作一分析。结果9例患者5例临床治愈,2例外院手术治疗,2例死亡(2/9,22%)。结论严格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的诊断及对不同时期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回顾16例门静脉血栓的不同治疗方法,4例行经皮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后,用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经外周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2例行肠-腔分流术;1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结果:14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肠坏死行坏死小肠切除。治疗过程中无死亡。结论:该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早期患者提倡介入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5例患者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8%;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门静脉插管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复查门静脉血栓为6例,新发血栓者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清华  潘万能  徐刚  姚冠羽 《浙江医学》2011,33(10):1463-1465
目的分析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直接经门静脉抗凝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9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观察经门静脉抗凝治疗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脾质量、切脾前和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术中出血、术后7d门静脉血流速度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12周,治疗组4例、对照组14例门静脉血栓形成(P=0.048)。治疗组经门静脉溶栓后4/4再通,高于对照组1/5(P=O.0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血流速度和是否经门静脉抗凝治疗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4例为腹部手术后患,4例为不明原因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初期症状重但体征轻。术前确诊2例。所有患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全部经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术前确诊困难。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较为敏感的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受累肠管及系膜、门静脉主干出现血栓时行门静脉取栓及恰当的抗凝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门脉栓子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门脉栓子形成患者18例,其中血栓10例,癌栓8例.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方法对栓子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并与病理结果相对比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10例血栓二维超声门脉管腔清晰,栓子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显示栓子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均未见增强信号.8例癌栓二维超声门脉管腔显示模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栓子边界欠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栓子内见动脉样血流频谱.超声造影示动脉相7例高增强,1例动脉相部分高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8例均快速消退呈低增强.3例动脉相肝脏可见弥漫的高增强区,门脉相快速消退为低增强.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造声对于门脉栓子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局限性,超声造影对门脉栓子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应对措施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接受脾切除治疗的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00例,对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史、出血量、门静脉内径等)、手术方式、手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血栓者45例,无血栓者55例.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血栓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史及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然而有血栓组术中出血量≥350 mL、门静脉直径≥1.2 cm、术后血流速度<15 cm/s、术后血小板计数≥700×109/L及术后门静脉压力≥35 cmH2O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血流速度、门静脉直径大小及术后门静脉压力是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论 术中减少患者失血量,术后积极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并给予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黄林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71-1573,1576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226例患者,给予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并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同在本院接受断流术的100例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及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3个月内血栓形成情况将入选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调查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比较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血栓组的脾脏质量、术后红细胞计数、术后1、7d血小板计数及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血栓组,术后门静脉内径大于非血栓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脏质量大、术后红细胞计数偏高、术后1、7d血小板计数及二聚体含量偏高、门静脉内径偏窄、血流速度偏慢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活血、抗凝、袪聚治疗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低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和二聚体含量升高、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是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早期进行活血、抗凝、袪聚治疗有助于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7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用经肝、经肠系膜插管局部溶栓,再通门静脉,重建门静脉流出道。评估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99年到2007年间,72例经皮介入治疗的门静脉血栓患者中7例急性血栓(〈60天)。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8岁。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9.7天(7.2~47.4),就住我科到行经皮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7天(0.5~3.4)。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行经肝途径球囊血管成型术和门静脉插管局部溶栓,或经股动脉途径的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的局部溶栓。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溶栓剂,肝素为抗凝剂,记录其用量,观察并发症、评估再通状况和安全性。结果7例急性血栓均成功进行了直接插管的局部溶栓。单独经肝3例,单独经SMA3例,另外1例,因先经SAM插管rtPA溶栓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拔管后,行经肝途径插管UK溶栓。总有效率为57.1%(4/7),其中经肝途径的有效率为75%(3/4)。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7)。主要的并发症为腹股沟区、肝内血肿,皮下出血、鼻出血。随访1例行小肠切除。结论经皮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急性血栓的局部溶栓抗凝治疗有很高的再通率,但相应的与出血相关的并发症也较高,但多数较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例先天性糖化作用障碍患者的临床、分子学及生物化学诊断。所报道的这名有多系统疾病的患者伴有明显的脑功能异常从而扩大了这种疾病复杂的临床表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