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肝癌合并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生存期≤30 d)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6年12月,80例接受保守治疗或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初诊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患者30 d生存状态分成生存组及死亡组。两组间连续性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构成比和率采用χ2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阳性因素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早期病死率为28.8%。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患者休克比例(P=0.008)、初诊保守治疗比例(P < 0.001)、Child?Pugh分级(P < 0.001)、改良日本肝癌学组(LCSGJ)肿瘤分期(P < 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初始血清血红蛋白水平(P < 0.001)明显低于生存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史(OR=5.543,P=0.026)、Child?Pugh分级较高[B级(OR=10.395,P=0.009)、C级(OR=23.633,P=0.006)]、初诊保守治疗(OR=8.576,P=0.002)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肝癌合并破裂出血患者早期病死率高。在积极抗休克、尽可能挽救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同时,合理扩大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可能为患者生存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 2月—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男性164例,女性146例;年龄18~62岁,平均(39.2±4.7)岁。统计其预后结局、中毒严重程度、中毒风险因素、救治手段及器官功能损伤的情况。结果 生存组患者291例,死亡组患者19例; 死亡组患者的中毒严重程度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两组患者的染毒时间、中毒途径、中毒种类、致毒原因、现场救治等中毒风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均符合相关因素条件(P?<0.05);救治手段以机械通气(52.58%)、血液灌流(23.55%)和气管插管(12.90%)为主;器官功能损伤以肺(52.58%)、脑(35.48%)、肾(31.29%)为主,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较高(39.68%)。结论 中毒途径、致毒原因、现场救治染毒时间及中毒种类是影响急性中毒患者严重程度与预后结局的关键风险因素。临床诊治中应通过现场救治、呼吸及循环功能支持、血液净化等多种手段降低器官功能损伤,提升救治效果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为急诊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急诊重症患者657例的基本及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491)和死亡组(n=166),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疾病谱及基础疾病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与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患者病死率为25.3%(166/657)。患者死亡构成比较高的疾病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33.73%)、循环系统(31.32%)和消化系统(14.46%)。657例患者中伴随基础疾病者818例次,其中,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时间、平均动脉压、呼吸、循环、肝肾、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均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呼吸(OR=2.374)、循环(OR=2.533)、肝肾(OR=1.738)功能障碍及低GCS评分(OR=1.691)、高APACHEⅡ评分(OR=2.169)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40~60岁患者为死亡高发年龄(OR=0.503)。结论与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对出现的危重症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即时给予对症抢救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急性胆道感染术后入ICU患者的病死率,分析患者3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术后患者127例,分为存活组(n=106)和死亡组(n=21)。收集相关危险因素资料,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急性胆道感染术后入ICU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ROC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的127例急性胆道感染术后入ICU患者的30 d病死率为16.5%。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在慢性肝病、慢性肾病、CCI、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脓毒性休克以及ALT、AST、TBiL、Cr、WBC、PLT、CRP、PCT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I(OR=17.475,95%CI: 2.223~5.434,P=0.011)、SOFA评分(OR=2.133,95%CI: 1.126~4.041,P=0.020)、脓毒性休克(OR=32.207,95%CI: 2.223~5.454,P=0.022)、TBiL(OR=1.021,95%CI: 1.002~1.041,P=0.031)是急性胆道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CCI、SOFA评分、脓毒性休克和TBi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87、0.878和0.858,而任意两个指标的预测性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性休克、CCI、SOFA评分和TBil在预测急性胆道感染术后患者死亡中有一定价值。患者存在感染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CCI以及SOFA评分越高,死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Pfirrmann分级及Modic分级法对腰椎间盘退变(IVDD)进行评价,研究2型糖尿病与IVDD程度的相关性,并对IVD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单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的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间盘退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5例患者,平均年龄58.68±14.43岁,其中62例(53.91%)为男性。糖尿病组33例,非糖尿病组8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1.02~1.09,P=0.005)、体重指数(OR=1.27,95%CI:1.09~1.49,P=0.003)、高血压(OR=2.60,95%CI:1.01~6.67,P=0.048)、2型糖尿病(OR=3.61,95%CI:1.27~10.22,P=0.016)、Modic改变Ⅲ级(OR=9.55,95%CI:1.91~47.68,P=0.020)是椎间盘退变程度加剧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椎间隙高度是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加剧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腹部创伤合并MODS患者(死亡71例)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13.0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部创伤合开MODS患者的病死率为39.9%.年龄、休克持续时间、并发多发伤、腹内多脏器损伤、存在漏诊漏治、大量输血(>2000mL)、手术类型、受伤至确定性手术时间、腹腔感染、存在致死性三联征、合并肺部感染、Marshall评分≥8分、MODS累及器官≥3个、血液净化、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等16个因素与腹部创伤合并MODS患者病死关系密切(P<0.05);MODS累及器官≥3个(OR=12.188,P=0.035)、Marshall评分≥8分(OR=19.740,P=0.004)、休克持续时间(OR=18.480,P=0.006)、腹腔感染(OR=30.838,P=0.006)是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另外使用血液净化(OR=0.001,P=0.001),住院时间长(OR=0.025,P=0.034)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及时救治休克,合理处理腹部及并发其他部位的损伤,积极控制感染和机体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可能是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患死亡的风险原因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共53例在该院接受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的患者,按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病患死亡所涉及的因素。结果经探究与分析统计有5例(9.43%)病患死亡,由单因素原因分析得出:农药毒性强度、岁数的大小、严重中毒、中毒到送医抢救时间超出5 h、病患自身还有其他疾病造成中毒身故的独立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严重中毒、轻生性中毒、中毒到送医抢救时间超出5 h、病患自身还有其他疾病是造成中毒身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患中毒至送医抢救的时间尤为关键,一经发现有中毒迹象的患者必须急时送医。针对严重中毒和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还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针对无生存欲望特意服毒的病患进行心理疏导,平复其过激的情绪,达到让其配合治疗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探讨对其预后有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限(95%CI)。结果30例患者存活21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B病毒感染、CD4/CD8比例倒置、血小板降低、Hb〈30g/L为死亡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421、4.816、3.823及1.097。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应重视并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1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应用液体衰减恢复序列检查LA,根据Fazekas量表评估其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LA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59例患者表现为无~轻度LA,51例表现为中~重度LA。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7,95%CI:1.02~1.12,P=0.003)、高血压(OR=2.51,95%CI:1.03~6.14,P=0.043)、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OR=1.34,95%CI:1.02~1.76,P=0.03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0)与LA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早期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院内是否发生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SAP发生对患者早期结局事件[转归不良(mRS评分:3~6分)、卒中复发和死亡]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1039例,平均年龄(71.58±7.62)岁,男性577例(55.5%),发生SAP 64例(6.2%)。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25~1.123,P<0.001)、入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114,95%CI:1.047~1.186,P<0.001)、吞咽障碍(OR=3.042,95%CI:1.523~6.084,P=0.002)及白细胞计数(OR=1.153,95%CI:1.023~1.299,P=0.020)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P发生与更高的早期转归不良(OR=3.194,95%CI:1.516~6.730,P=0.002)、卒中复发(OR=3.368,95%CI:1.271~8.926,P=0.015)和死亡(OR=2.706,95%CI:1.111~6.588,P=0.028)事件风险相关。 结论 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吞咽困难及白细胞计数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P发生显著增加该类患者早期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为预防-tD源性猝死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解放军72433部队门诊部ACS并发SCD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非SCD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行一般资料统计,统计其危险因素分布,针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危险因素分布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EF)〈30.00%、脑钠肽(BNP)〉30000U/L、持续性高血压、持续性心律失常、情绪刺激、过度劳累在两组中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因素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低EF值、持续性心律失常、持续性高血压、过度劳累、情绪刺激等对患者有影响(均P〈0.05),尤其是低EF值(OR=9.07,P〈0.01)、持续性心律失常(OR=6.12,P〈0.01)对患者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早期预防至关重要,应给予及时、有效的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唐渊    王伟  宋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3):247-25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例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1 例)和非AKI组(585例)。对术后患者AKI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更大(t=6.020,P=0.003)、合并糖尿病的更多(χ2 =11.941,P=0.001)、术前心功能更差(t=5.911,P=0.014)、同期行搭桥手术的更多(χ2 =19.399,P=0.000)、体外循环时间更长(t=4.518,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更长(t=3.115,P=0.000)、呼吸机应用时间更长(t=10.141,P=0.000)、肺炎发生率更高(χ2=76.872,P=0.000)、术后输血率更高(χ2=38.954,P=0.000)、ICU住院时间更长(t=4.577,P=0.000)、术后30 d内死亡率更高(χ2=42.52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OR=4.338,95%CI:2.149~8.753)、呼吸机应用>72 h(OR=8.846,95%CI:4.621~16.933)、术中输血(OR=3.774,95%CI:2.024~7.040)、术后肺炎(OR=3.302,95%CI:1.152~9.467)是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LVEF<40%、术中输血、术后肺炎、呼吸机应用时间延长是心脏瓣膜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术后30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王琦  林珍  陈海荣  周艳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469-4474
背景 由于人口老龄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数量增加。高龄患者可能会存在多病共存、衰弱、免疫力差、营养状态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对其痊愈出院回归家庭产生影响,目前尚未对该人群出院目的地与预后的关联进行全面评估。目的 评估接受PCI的高龄(80岁及以上)STEMI生存者的出院目的地与中期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住院时间、主要既往史(心力衰竭、心肌梗死、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外周动脉疾病、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慢性肾脏病)、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住院期间肌酸激酶(CK)峰值〕,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左主干病变(LMCA)、左前降支病变(LADA)、左回旋支病变(LCXA)、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数以及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及出院后用药情况〔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严重衰弱情况。随访开始时间为出院时,截止时间2020年12月,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完成随访2 450例,根据出院目的分为家庭出院组(2 090例)和非家庭出院组(360例)。随访期间370例(17.5%)患者出院后死亡,最常见的死因是感染(21.6%,80/370),其次是猝死(18.9%,70/370)和心力衰竭(16.2%,60/370)。家庭出院组的心血管源性死亡比例高于非家庭出院组(P<0.05)。两组患者累积死亡率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家庭出院、既往心力衰竭、LADA、白蛋白<35 g/L、LVEF<40%可能是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40%〔OR=3.161,95%CI(1.564,6.389),P=0.001〕,既往心力衰竭〔OR=4.899,95%CI(1.835,13.078),P=0.002〕、非家庭出院〔OR=2.617,95%CI(1.188,5.765),P=0.049〕、LADA〔OR=2.210,95%CI(1.137,4.295),P=0.019〕、白蛋白<35 g/L〔OR=2.147,95%CI(1.064,4.330),P=0.033〕是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家庭出院与高龄STEMI患者的中期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积极寻找非家庭出院的原因,并早期干预,可能会降低高龄STEMI患者中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宋利宝  向继洲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31-133,138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影响因素,并为早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病影响因素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浙江嘉兴武警医院眼科收治的5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同期112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5.644,P=0.002)、高血压病(OR=12.947,P=0.000)、糖尿病(OR=12.869,P=0.000)、A型行为模式(OR=6.193,P=0.000)、血液黏稠度异常(OR=12.855,P=0.000)、睫状体与晶状体间的距离短(OR=7.124,P=0.000)、浅前房(OR=13.850,P=0.000)、角膜小(OR=8.352,P=0.000)、晶状体较厚(OR=4.391,P=0.000)、眼轴较短(OR=8.159,P=0.000)和虹膜与晶体接触距离增大(OR=5.523,P=0.001)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近距离看电视(OR=0.421,P=0.000)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关注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赵一新  黄朝晖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27-129,133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江苏农垦肿瘤医院和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03年1月住院治疗的32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56/328),以手术部位感染最多见(71.4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6.848,P=0.000)、营养不良(OR=12.696,P=0.000)、急诊手术(OR=18.793,P=0.000)、手术持续时间〉4 h(OR=16.832,P=0.000)、白细胞减少(OR=18.999,P=0.000)、糖化血红蛋白异常(OR=6.159,P=0.000)、侵入性操作〉3种(OR=1.821,P=0.000)、糖尿病(OR=2.969,P=0.000)和癌症家族史(OR=4.782,P=0.000)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空气消毒规范(OR=0.220,P=0.000)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4.875,P=0.000)、营养不良(OR=10.041,P=0.000)、急诊手术(OR=19.445,P=0.000)、手术持续时间〉4 h(OR=6.920,P=0.000)、白细胞减少(OR=12.872,P=0.000)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OR=6.224,P=0.000)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手术部位感染最多见,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开腹子宫切除术后感染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例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术后感染因素。结果17例术后感染患者共检出致病菌1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株,占70.59%;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23.53%;真菌1株,占5.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恶性肿瘤、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贫血、住院时间在术后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β=1.119,OR=3.052)、恶性肿瘤(β=2.014,OR=7.478)、贫血(β=1.585,OR=6.063)、手术时间(β=1.010,OR=5.755)是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年龄、恶性肿瘤、贫血、手术时间是引发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共有T2DM患者200例,男性45例,女性155例,其中未合并OP患者107例,合并OP患者93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的差异。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OP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OP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小(P〈0.05),心率较快(P〈0.05)、骨钙素(osteocalcin,OC)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高(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低(P〈0.01)、尿酸(uric acid,UA)低(P〈0.01)、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低(P〈0.05)、铁(ferrum,Fe)低(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4,P=0.019)、BMI(OR=0.717,P=0.018)、OC(OR=1.189,P=0.009)、UA(OR=0.986,P=0.019)与OP有关。结论年龄、BMI、OC、UA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30岁以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26个饮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13项,保护因素5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7项,主食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OR=5.053)、经常食用油炸食品(OR=5.690)、偶尔食用芦笋(OR=9.390)、经常食用成莱(OR=3.779)、经常食用螃蟹(OR=1.653)、经常食用牡蛎(OR=2.416)、经常食用烧烤(OR=9.999)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1项,经常食用粗粮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改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预防或减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的短期预后,分析AECOPD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07年2月1日至2008年2月1日期间四川省某市3所二级综合性医院AE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入队列随访。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随访至出院,观察的结局事件是住院期间死亡,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ECOPD住院患者纳入观察队列,住院病死率5.84%(15/2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FEV1%pred、PaO2、SaO2、pH值、Charlson合并症指数是AECOPD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aO2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是AECOPD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aO2〈60 mm Hg的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增加4.775倍(OR 4.775;95%CI 1.545~14.757;P=0.007),Charlson合并症指数≥3的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增加4.608倍(OR 4.608;95%CI 1.330~15.966;P=0.016)。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5.84%。PaO2、Charlson合并症指数是AECOPD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