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检测2组小鼠移植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心脏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并取移植心脏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IL-17表达明显高于第3天(P<0.05);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望成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心脏移植术式建立大鼠移植模型.实验组取15只SD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 大鼠,对照组取15 只Wistar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大鼠.实验组于术后第1、3天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处死大鼠取血和供体心脏,对照组于术后第1、3、8天获取标本(每次5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含量,心脏经过固定和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果 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7.8±2.9)d.实验组中术后第3天和排斥反应发生时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6、-11.043,P<0.05);排斥反应发生时IL-17的含量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增高(F=15.113,q=3.72、5.21,P<0.05). 对照组术后第1、3、8天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07~0.097,P>0.05).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脏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为 4 级,对照组为 0 级.结论 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 5 d 血清 IL-17 水平已明显升高,排斥发生时达高峰,监测血清 IL-17 的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IL-17参与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2组供心存活时间,应用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17、核孤独受体γt(RORγt)、干扰素-γ(IFN-γ)mRNA在移植术后1、2、3、4、5、6、7、8 d的动态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术后第4天移植心脏内CD4+、CD8+T细胞中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显示,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都早于IFN-γ,在移植术后第2天即可于移植心脏中检测到,其表达量在术后第4天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并分别在术后第6天和第7天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急性排斥组移植心脏内有大量CD4+、CD8+T细胞浸润,细胞因子IL-17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结论 Th17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与供肝非实质细胞(NPC)输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排斥反应组、免疫耐受组,每组20只。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检测受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供心存活时间为(30.83±2.55)d,排斥反应组为(8.15±2.08)d,差异有显著性(t=24.46,P<0.01)。术后7、14 d排斥反应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均高于免疫耐受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免疫耐受组,术后7 d血清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t=4.50~16.20,P<0.01)。结论免疫耐受的形成与Th1/Th2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茯苓醇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 ,建立异位 (腹腔 )心脏移植模型 ,移植前按组分别以橄榄油、茯苓醇提取物及环孢素A灌胃 ,并设SD大鼠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移植心的存活时间 ,测定各组术后第 7d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γ干扰素 (IFN γ)含量以及CD3+ 、CD4 + 、CD8+ 细胞和CD4 + 细胞与CD8+ 细胞的比值 (CD4 + CD8+ ) ,并观察移植心的病理变化。结果 按受茯苓醇提取物 2 5mg·kg- 1 ·d- 1 或 5 0mg·kg- 1 ·d- 1 灌胃的大鼠 ,移植心存活时间显著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SD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等4组。各组受体大鼠术前第1天开始至术后1月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mL/d,复方中药组给予复方中药2mL/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 10mg/(kg.d),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给予复方中药1mL/d+环孢素A 5mg/(kg.d)。各组受体于术后第1、3、5、7天分别取尾静脉血,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第7天,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每组余下大鼠观察生存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①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4.0±1.4)d,(18.4±1.5)d,(27.8±2.0)d(P0.05);②在同一时间点,其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IL-2的值明显下降(P0.05),复方中药组、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IL-10的值则有所上升(P0.05),而环孢素A组IL-10的值无明显变化(P0.05);③各用药组大鼠移植肝病理排斥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以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最为明显。结论:复方中药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与环孢素A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上调IL-10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 (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血清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而II-17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7天血清IFN-γ和IL-17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血清IFN-γ和IL-17含量术后第7天较第3天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术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受体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Si ZZ  Li T  Li JQ  Qi HZ  Xie XB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374-1377
目的研究Thl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含量均升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IL-17含量明显高于第3天(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 Thl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变形性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正常红细胞变形指数。手术创伤组(A组,SD大鼠24只);同系移植组(B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共48只);同种移植组(C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24只)。B组、C组应用ONO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术后1、3、5和7d的移植心病理改变,同时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观察点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术后第1天起持续下降,并在第5天达到变化的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心脏病理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r=0.78)。结论红细胞变形性的下降与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可能是参与及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强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sA)对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和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SD和Wistar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18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CsA组(CsA 2 mg·kg-1·d-1)和高剂量CsA组(CsA 15 mg·kg-1·d-1),每组6只.术后第7天,所有受体大鼠经腹主动脉采集血样后处死,取移植心脏制备组织学检查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犬尿氨酸和色氨酸浓度,计算两者比值并以此估算IDO活性.移植心脏标本常规HE染色,采用Stanford标准进行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分级.结果 三组血清IL-2和IFN-γ水平以及IDO活性比较显示,对照组>低剂量CsA组>高剂量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组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分级结果显示,对照组>低剂量CsA组>高剂量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A可明显减轻同种异基因大鼠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并降低血清IDO活性,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且与CsA的使用剂量有关.提示血清IDO活性监测有可能成为一种无创性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及其程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粘液高分泌性、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家族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机体经典的Th1/Th2途径作了修补,且发现其有与经典途径不同的分化途径和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Th17细胞亚群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Th17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征1.1 Th17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因子TGF-β和IL-6相结合在转录因子RORγt和STAT3的作用下促使原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而且TGF-β和IL-6能够诱导RORγt的表达。另外,在只存在TGF-β和IL-6的  相似文献   

12.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卓君  徐建华 《安徽医学》2009,30(9):1127-1130
免疫系统异常是导致自身免疫病病情发生、进展和预后的关键.CD4+T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在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传统上将CD4+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然而,近2年来辅助性T17细胞(Th17)的重大发现进一步深化和更新了免疫调节理论的认知,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体外观察异基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h17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10 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组与第3代或第8代ADSCs共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h17淋巴细胞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的含量.结果 体外成功培养、鉴定脂肪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两个与第3代(P3)ADSCs共培养组Th17比例及IL-17浓度下降,而与第8代ADSCs共培养组却出现相反结果;直接共培养组比Transwell隔离共培养组Th17比例及IL-17浓度低(P<0.05).结论 低代数ADSCs可下调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抑制其分泌IL-17,而高代数的ADSCs具相反作用.ADSCs对Th17的抑制作用与细胞间接触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17-AAG-PBCA-NPs)。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17-AAG-PBCA-NPs;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采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17-AAG-PBCA-NPs进行表征和鉴定;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体外释放药物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考察17-AAG-PBCA-NPs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17-AAG-PBCA-NPs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界面聚合法制备的17-AAG-PBCA-NPs包封率大于90%,粒径为(180.5±12.0)nm,Zata电位为(-28.38±0.81)m V,表面形态规则均匀;17-AAGPBCA-NPs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动物实验表明,17-AAG-PBCA-NPs抗肿瘤活性比17-AAG强,毒性比17-AAG低。结论采用界面聚合法可制备得到17-AAG-PBCA-NPs,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包封率高,并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芳  王慧芬 《医学综述》2009,15(7):1000-1003
2005年,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为特征的辅助T细胞Th17细胞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Th细胞亚群,改变了人们对Th细胞的传统分类认识。Th17细胞参与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很多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在Th17的生物学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Th17的活化需要转化生长因子β、IL-6、IL-23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活化的Th17细胞进一步促进细胞因子分泌,Th17主要通过分泌IL-17、IL-21、IL-22、IL-26等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和疾病发生。通过学习Th17相关细胞因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Th17的分化过程和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I)-17水平,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之间以及疾病不同严重程度之间II17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并分析该促炎细胞因子与疾病不同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Th17相关因子IL-17、IL-6和TNF-α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MAP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46,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Th17功能亢进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18.
Th17与自身免疫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17是最近发现的CD4 效应T细胞的新亚群.初始T细胞在TGF-β和IL-6的共同作用下分化发育成为Th17细胞.在其分化发育过程中,RORγt是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化成熟的Th17可以分泌IL-17,IL-21,IL-22等多种细胞因子,其中IL-17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炎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使用抗IL-17的抗体或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可以有效减轻疾病的症状.Th17细胞的发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与其相关的炎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朱卫国  陶师  陈岳华  钱文斌  陈小会 《浙江医学》2015,37(18):1526-1528
目的 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 T(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 ITP 发病的关系。 方法 应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和比较 35 例慢性 ITP 患者和 30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 血中 IL-2、IL-4、IL-6、IFN-γ 和 IL-17A 的水平。 结果 ITP 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 IL-17A 的水平 分别为(6.767±1.066)pg/ml 和(1.679±0.253)pg/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患者外周血 IL-2、IL-4、IL-6、IFN-γ 水平与 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血小板计数≥20×109/L 的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为(8.217±1.477)pg/ml,血小板 计数<20×109/L 的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为(5.238±1.490)pg/ml,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慢性 ITP 患者 外周血 IL-17A 水平异常升高,提示 Th17 细胞和 IL-17A 可能在 ITP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免疫机制,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特异性诊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5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刚入院时及治疗3 d显效后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分别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用FACS检测外周血中Thl7细胞的表达并与健康患者作对比。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刚入院时及治疗3 d显效后的血清IL-17及Thl7细胞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肺炎治疗3 d显效组中IL-17的表达水平及Thl7细胞的表达较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IL-17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及调控将成为肺部抗感染治疗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