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测得的各异系数(FA)值、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与肢体肌力评分的相关性,旨在分析DTI评价肢体肌力降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接受治疗的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在发病3d内测定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行DTI检查神经纤维束的分布情况,FA值、ADC值的变化.结果 梗死侧FA值、ADC值与健侧对应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18.70,P<0.05);梗死侧内囊后肢FA值、ADC值与健侧对应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5.08,P<0.05);梗死侧内囊后肢FA值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63,P=0.013).结论 急性梗死灶与内囊后肢的FA值、ADC值均比健侧正常白质的FA值、ADC值低,内囊后肢的FA值与简化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关性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脑梗死患者住院前后临床评分的关系,评价DTI在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为2-7天)在住院治疗前后进行两次DTI扫描,经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r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计算出相对FA值(rFA值),rFA值为病灶侧FA值与对侧正常区FA值的比值;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病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23例患者分为A、B两组,并在两次行DTI检查前施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motor assessment,FMA)。然后将治疗前后rFA值的变化与NIHSS评分及FM评分的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前梗死灶FA值均低于对侧镜像区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FA值均低于治疗前r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住院治疗前后患者rFA值下降的差值与NIHSS评分减少的差值及FM评分增加的差值之间均呈负相关(r=-0.685,P<0.01)、(r=-0.50,P=0.015)。根据病变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2级,12例;B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3级,11例。对本研究住院期间A组和B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的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病灶侧与对侧正常侧rFA值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以判断脊髓纤维束的变性程度,并可判断疗效及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征象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3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JOA评分:Ⅰ级(轻度):16~13分;Ⅱ级(中度):12 ~9分;Ⅲ级(重度):8 ~5分;Ⅳ级(严重):≤4分.31例患者均行常规MR及DTI检查,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观察它们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Ⅰ级:FA值略降低,ADC值略升高;Ⅱ级:FA值降低,ADC值升高;Ⅲ级:FA值进一步降低,ADC值混杂;Ⅳ级:FA值更低,ADC值降低.FA值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JOA评分具有相关性(P=0.000),ADC值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JO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802).结论 DTI可更全面有效地揭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为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探讨DTI(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放射冠及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参数变化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及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组患者健侧与患侧肢体参数差异,分析各检查参数与患者发病时间、患侧肢体肌力的恢复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患者健侧肢体的ADC值(t=14.89,P<0.01)、FA值(t=9.982,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患侧肢体;患者的发病时间与ADC值(r=-0.376,P=0.020)、FA值(r=-0.361,P=0.022)及rADC(r=-0.412,P=0.015)均呈线性负相关;肌力完全恢复、部分恢复、无恢复的3组患者ADC值(F=7.407,P<0.01)、FA值(F=3.874,P=0.030)、rADC(F =7.187,P<0.0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TI的相关参数如ADC、FA、rADC等与放射冠及基底节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肌力恢复状况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 SVD)患者常规扫描表现正常白质(NAWM)区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认识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c SVD患者及13例条件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序列检查并完成Mo CA评分,后处理测量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NAWM区的FA值及ADC值,比较c SV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 SVD组FA值及ADC值与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 SVD组双侧额顶叶FA值较对照组减低,ADC值升高,双侧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减低,其余两组间区别无统计学差异。c SVD患者双侧额叶FA值下降最明显(右侧(0.354±0.051)vs(0.398±0.027),P=0.0 1,左侧(0.3 6 5±0.0 5 3)v s0.405±0.035,P=0.00)。双侧额叶白质的FA值与Mo CA评分呈正相关(右侧额叶:r=0.43,P=0.01;左侧额叶:r=0.50,P=0.02),ADC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右侧额叶:r=-0.40,P=0.03;左侧额叶:r=-0.37,P=0.00);其余部位FA值及ADC值与Mo 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DTI能反映c SVD患者早期隐匿性脑白质损伤,额叶白质DTI指标改变一定程度可反映认知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以及其对脑白质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前后均进行DTI数据采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在入院时及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通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及DTI FA值变化情况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在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入院4周末,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周及第4周,脑卒中病灶区及周围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相比,FA值均有下降;脑卒中损伤区及周围FA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安全有效。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可逆性白质损伤,且提示DTI可作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评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DWI及DTT扫描,测量FA值、ADC值,DTT评估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梗死不同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FA值呈降低趋势,ADC值呈逐渐升高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边缘带的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弥散张量纤维束(DTT)成像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分为不累及、受压无中断、破坏中断减少,破坏组及受压组的FA值、ADC及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FA及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可评估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DTT可以显示梗死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有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无创观测复健片对缺血性脑卒中颈髓皮质脊髓束重塑的修复作用,并评估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中药复健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对60例患者各进行1次ADL评分、CSS评分及颈髓的DTI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DTI数据与C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DTI数据明显低于治疗前的DTI数据(P0.01),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两组患者的CSS评分与△FA值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且治疗组的CSS评分与△FA值的相关系数比对照组高。两种治疗方案对血液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产生不良影响。结论复健片能够促进皮质脊髓束修复,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且不增加服药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入选的50例CSM患者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MRI及DTI检查,选择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4个部位作为感兴趣区(ROI),CSM组测量和计算脊髓受压最重平面与C1/2平面的ADC比值和FA比值,正常对照人群测量和计算C3/4、C4/5、C5/6、C6/7平面与G1/2平面的ADC比值、FA比值.对比正常对照人群不同节段、不同年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对比DTI参数(ADC、FA)和参数比值(ADC比值、FA比值)与CSM患者临床症状(JOA评分)及预后(JOA改善率)相关性的差异;CSM患者按术前JOA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按术后JOA改善率分为优、中、差3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人群不同年龄组间4个部位ADC比值、FA比值间差异无统计意义;C3/4、C4/5 、C5/6 、C6/7各平面间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ADC比值、F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脊髓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的ADC比值、FA比值与JOA评分、JOA改善率相关性优于ADC值、FA值(P<0.05或P<0.01),且FA比值优于ADC比值.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改善率为优、中、差3组CSM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比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参数比值可消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与CSM患者症状及预后有更优的相关性,可能具有较好的CSM临床症状及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加权与扩散张量成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弥散加权(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DW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DWI序列)或DCavg、FA值(DTI序列),并得到DWI图、ADC图(DWI序列)或DWI图、DCavg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及皮质脊髓束图(DTI序列).结果 DWI序列比DTI扫描速度快.DTI序列获得的DWI图、DCavg图显示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与DWI序列获得的图像结果一致.而且,DTI序列还可以获得FA图、彩色编码FA图.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心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有统计学差异,边缘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无统计学差异,与ADC值结果一致.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显示皮质脊髓束为无受累、部分受累、完全受累,其临床肌力分别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无恢复.结论 DWI比DTI具有检查时间上的优势,而DTI能为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海马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差异,评估海马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MC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DTI对18例MCI患者(MCI组)和18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匹配的对照组(NC组)DTI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海马ADC和FA值的差别,并将MCI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其海马ADC、FA各自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CI组与NC组比较:①双侧海马总ADC值及左侧海马ADC值明显增高(P<0.01),右侧海马ADC值略增高,差异不明显(P>0.05),左、右侧及双侧海马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MMSE、MoCA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增高(P<0.01);③MMSE评分与左侧及双侧海马总ADC值呈明显负相关(P<0.01),MMSE评分与FA值及右侧海马ADC值无相关性(P>0.05),MoCA和ADL评分与ADC、FA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梗死灶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与梗死灶体积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DT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 d内行3.0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梗死灶体积,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 患者梗死侧FA值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02).梗死侧FA值和FA值下降百分比随发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r值分别为-0.273及-0.818,P值分别为0.446和0.004).梗死侧脑组织FA值降低百分比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无相关性(r=-0.554,P=0.097).梗死灶体积和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r=0.843,P=0.002).纤维束成像可见:梗死灶处纤维束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直径变细,数量减少,部分纤维束中断.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FA值降低百分比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可用于反映脑梗死的病程,DTT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33-136+139
目的探讨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在我院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发病4.5 h内),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及溶栓7 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及磁共振DWI和3D-ASL检查,测量溶栓治疗前后DWI高信号区脑血流量(CBF)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根据3D-ASL/DWI匹配情况进行分组,对各组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根据3D-ASL/DWI匹配情况分为三组:(1)3D-ASLDWI组(16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ADC值、CBF值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0%;(2)3D-ASL=DWI组(15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ADC值、CBF值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86.7%;(3)3D-ASLDWI组(5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ADC值、CBF值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0.0%;对36例患者疗效与所在不同组别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D-ASL/DWI不同匹配与静脉溶栓疗效显著相关(P0.01)。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下,获取3DASL/DWI不同匹配组溶栓治疗前后数据的变化,证明潜在半暗带的存在有利于患者预后,对临床溶栓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客观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Hcy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方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分析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IH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Hcy(18.1±4.6)μmol/l,恢复期(11.3±2.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cy(7.9±1.4)μmol/l,显著低于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急性期NIHSS(7.9±1.1)分,恢复期(4.5±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IHS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3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显著升高,尤其在急性期,恢复期有所下降,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与NIHSS评分、血管闭塞的关系。方法比较无血管闭塞组和血管闭塞组,及不同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无血管闭塞组与血管闭塞组相比较,得出两组间有差异的有:房颤史(P=0.013)、基础NIHSS评分(P<0.01)、住院时间(P=0.01)及行MRA时间(P<0.01)。且无血管闭塞组预后好转率(57.3%)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25.0%)(χ2=16.959,P<0.01)。基础NIHSS评分≤7分组的预后好转率(69.0%)明显优于>7分组(14.3%)(χ2=49.194,P<0.01)。结论可运用NIHSS评分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简单、实用且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43-146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ICU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病例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8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最厚的部位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而胼胝体压部FA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胼胝体各部位ADC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病例组患者年龄与胼胝体各部位FA值及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病程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HAM-A评分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对青年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伴有睡眠障碍的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睡眠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睡眠干预组加用阿普唑仑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4、90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睡眠干预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善睡眠质量可降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常爱华  袁飞  刘银社  赵军  袁滨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4):278-280,F0003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丘脑各向异性及平均扩散率变化特点,以及与认知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4例SIVD患者(SIVD组)及同期26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DTI扫描,测量丘脑部分各向异性(FA)、主各向异性(PA)及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及SIVD组左右丘脑的FA值、PA值及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IVD组双侧丘脑的FA及PA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平均ADC值明显增高;丘脑的FA值与MMSE评分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498,P=0.003。【结论】测量SIVD患者丘脑各向异性和扩散率是评价神经环路损伤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丘脑DTI的各参数变化有助于SIVD的早期预防及治疗,阻止或逆转认知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还原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汤口服,治疗周期为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发病90 d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7%和55.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显著降低(P0.01),BI评分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1),且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mRS评分显著降低(P0.01)、BI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随访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明显升高(P0.05)、mR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BI评分显著升高(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还原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并能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