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EphB6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BMSC通过双相接种法接种于脱钙骨基质,分为4组:成骨诱导5、14 d(A、B组),普通培养5、14 d(C、D组),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定量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Osterix和EphB6的mRNA表达,采用游离态配体ephrinB1-Fc激活EphB6并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LP活性、Runx2和Osterix在A、B组增高,且B组检测到最高的ALP活性[(7.32±2.02)金氏单位/100 ml]、Runx2(3.442 6±0.258 5)倍和Osterix(2.482 3±0.329 2)倍。EphB6的表达水平在A、B组降低,且在B组最低(0.754 3±0.023 5)倍。以ephrinB1-Fc激活EphB6后,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结节明显减少,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高浓度配体作用后ALP活性[(12.20±1.30)金氏单位/100 ml]较低浓度配体[(15.40±1.03)金氏单位/100 ml]有进一步下降(P=0.008)。配体作用后,BMSC成骨分化中Runx2和Osterix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EphB6通过调控Runx2和Osterix抑制BMSC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杨黄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P.g LPS)介导的炎症环境中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PDL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后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四唑盐(MTT)试验检测不同浓度P.g LPS(1、10、100、1000ng/mL)及白杨黄素(0.1、0.4、1.6、6.25、25、50、100μmol/L)对hPDLSCs增殖能力的影响;P.g LPS与成骨诱导剂共培养24、48、72和96h后,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hPDLSCs的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PDLSC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过氧化氢酶(CAT)mRNA表达;P.g LPS与成骨诱导剂共培养3、7、14天后,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hPDLSCs的ALP活性,RT-PCR法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ALP和骨钙素(OCN)mRNA表达;25μmol/L白杨黄素作用hPDLSCs后,通过ROS试剂盒检测hPDLSCs的ROS含量,实时PCR法检测抗氧化因子MnSOD、Cu/ZnSOD、CAT及成骨分化基因RUNX2、OSX、OCN和ALP mRNA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00ng/mL P.g LPS作用hPDLSCs 72、96h,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72h:(0.51±0.03)比(0.75±0.01);96h:(0.62±0.06)比(0.98±0.02),P均0.05];25μmol/L的白杨黄素对hPDLSCs细胞活力无抑制效应[(99.83±1.02)%比(100.00±1.02)%,P0.05];与成骨诱导液组比较,P.g LPS显著增加hPDLSCs的ROS含量[72h:(14.80±0.97)ng/mL比(2.97±2.31)ng/mL;96h:(17.30±1.34)ng/mL比(3.17±1.06)ng/mL,P均0.05],显著降低抗氧化因子MnSOD mRNA[72h:(1.54±0.13)比(1.06±0.38);96h:(0.95±0.05)比(1.18±0.04)]、Cu/ZnSOD mRNA[72h:(1.01±0.15)比(2.69±0.23);96h:(0.89±0.24)比(2.84±0.29),P均0.05]和CAT mRNA[72h:(1.25±0.08)比(2.54±0.15);96h:(1.12±0.09)比(2.64±0.28),P均0.05]表达水平,降低成骨分化基因表达[RUNX2 mRNA:(1.42±0.13)比(1.97±0.16);OSX mRNA:(1.97±0.16)比(2.68±0.19);OCN mRNA:(1.23±0.11)比(2.56±0.17);ALP活性:(0.94±0.11)比(1.25±0.14);P均0.05];与P.g LPS+成骨诱导液组比较,白杨黄素显著改善Pg LPS介导hPDLSCs的氧化状态[ROS:(6.21±1.06)ng/mL比(17.98±1.25)ng/mL;MnSOD mRNA:(1.68±0.14)比(1.47±0.55);Cu/ZnSOD mRNA:(1.97±0.23)比(1.47±0.06);CAT mRNA:(2.42±0.34)比(1.87±0.11)]及增强其成骨分化能力[RUNX2 mRNA:(1.96±0.28)比(1.57±0.23);OSX mRNA:(2.16±0.31)比(1.64±0.17),P均0.05]。结论白杨黄素可能对P.g LPS介导的炎症环境中人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phB6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BMSC通过双相接种法接种于脱钙骨基质,分为4组:成骨诱导5、14 d(A、B组),普通培养5、14 d(C、D组),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定量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Osterix和EphB6的mRNA表达,采用游离态配体ephrinB1-Fc激活EphB6并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LP活性、Runx2和Osterix在A、B组增高,且B组检测到最高的ALP活性[(7.32±2.02)金氏单位/100 ml]、Runx2( 3.442 6±0.2585)倍和Osterix(2.4823±0.329 2)倍.EphB6的表达水平在A、B组降低,且在B组最低(0.754 3±0.023 5)倍.以ephrinB1-Fc激活EphB6后,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结节明显减少,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高浓度配体作用后ALP活性[(12.20±1.30)金氏单位/100 ml]较低浓度配体[(15.40±1.03)金氏单位/100ml]有进一步下降(P=0.008).配体作用后,BMSC成骨分化中Runx2和Osterix 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EphB6通过调控Runx2和Osterix抑制 BMSC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干预BMSCs,7 d后应用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PNPP)偶氮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1 d后行茜素红染色(ARS)观察钙盐沉积情况判定成骨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的基因表达以评估成骨能力。【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血清组BMSCs的ALP活性、茜素红染色面积及Runx2、OCN、OPN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5或P 0.01)。【结论】补肾活血汤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unx-2、 OCN、OP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30-3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柚皮苷对牙周韧带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含有0.14 mg/mL(低浓度组)和1.4 mg/mL(高浓度组)柚皮苷的细胞培养基上对牙周韧带干细胞进行培养,并与不含柚皮苷的细胞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培养情况进行对比。在培养1 d、4 d、7 d后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测定,在培养7 d、14 d后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高浓度(1.4 mg/mL)的柚皮苷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5),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成骨相关基因(ColⅠ、ALP、OCN、Runx2)的表达。结论柚皮苷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下,能促进牙周韧带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Blank,n=3),BMP9处理组(BMP9,n=3),空白质粒对照组(BMP9+Control,n=3),过表达Notch1胞内段质粒(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处理组(BMP9+NICD,n=3),DAPT处理组(BMP+DAPT,n=3)。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钙盐染色分别验证过表达NICD对成骨分化早晚期情况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定量逆转录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R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NICD、Hey1及成骨相关基因Smad-1/5/8、p-Smad-1/5/8、OPN、Runx2、OCN、JunB的表达。结果:早期ALP活性及染色结果显示,NICD组较Control组能显著抑制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ALP的形成[5 d:(33 167.66±2 018.45) vs. (146 451.00±14 889.67),P=0.000;7 d:(58 981.33±4 724.70) vs. (89 588.66±5 928.32),P=0.000],γ-分泌酶抑制剂(N-[N-(3,5-difluorophen-acetyl)-L-alanyl]-S-phenylglycine t-butyl ester,DAPT)完全抑制Notch通路时得到相同的结果[5 d:(44 812.66±4 174.94) vs. (146 451.00±14 889.67),P=0.000;7 d:(64 622.93±4 724.70) vs. (89 588.66±5 928.32),P=0.000]。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NCID抑制钙盐结节的形成,而DAPT阻断Notch通路明显促进钙盐结节形成。qRT-PCR结果表明,NCID组中NICD及靶基因Hey1的表达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3.90±0.02) vs. (0.35±0.01),P=0.000;(19.79±0.01) vs. (11.80±0.02),P=0.000],Western blot得到相同结果[(1.32±0.01) vs. (0.19±0.01),P=0.000],且NICD明显抑制成骨分化相关基因JunB、Runx2、OCN、OPN等的表达[(0.10±0.01) vs. (0.53±0.01),P=0.000;(0.18±0.01) vs. (0.30±0.02),P=0.000;(0.36±0.01) vs. (0.62±0.02),P=0.000;(0.07±0.01) vs. (0.48±0.01),P=0.000],而转录因子Smad-1/5/8、p-Smad-1/5/8的表达不受影响[(0.74±0.02) vs. (0.73±0.03),P=0.000;(0.63±0.01) vs. (0.58±0.04),P=0.000],DAPT阻断Notch通路后上述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本实验结果首次证明,NICD激活Notch通路对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unB基因发挥作用,而非调控BMP9/Smad(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 9/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
背景 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种非编码的小分子化合物,在成骨分化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目的 探讨miR-129-5p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preosteoblast cell line,MC3T3-E1)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后,分别转染慢病毒载体(miR-control、miR-129-5p mimic和miR-129-5p inhibitor),以过表达或敲低细胞miR-129-5p水平.成骨诱导分化培养细胞后,使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茜素红(alizarin red staining,ARS)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以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分化基因Runx2和OC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9-5p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结果 转染慢病毒载体的MC3T3-E1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后,与miR-control组相比,转染miR-129-5p mimic的MC3T3-E1细胞7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增强,成骨早期标志物Runx2表达增加,14 d后成骨晚期标志物OCN表达升高,21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钙化结节较大且量多(P<0.05).而转染miR-129-5p inhibitor慢病毒的MC3T3-E1细胞与miR-control组相比,碱性磷酸酶活性低,钙结节较小且少,成骨标志物Runx2和OCN表达下降(P<0.05).通过Targetscan网站(生物信息分析)预测miR-129-5p的靶基因为BMP通路负向调控蛋白Smad6;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mad6为靶基因,过表达miR-129-5p后Smad6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miR-129-5p通过靶向抑制Smad6的表达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人骨髓,分离培养hB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油红O染色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90、 CD73和CD44水平。将hBMSCs分为对照组〔以葡萄糖(Glu)浓度5.5 mmol/L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糖浓度〕,Glu A、B、C高糖浓度梯度组(Glu 16.5、25、40 mmol/ L),FGF-21干预组(Glu 5.5 mmol/ L+ FGF-21),高糖环境FGF-21干预组(Glu B+FGF-21)和Glu B+FGF-21干预+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信号转导阻断剂(包括PD98059、SP600125、SB203580)组。成骨诱导第14天,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诱导第21天,以RT-PCR检测骨向分化的相关因子ALP、骨钙素(OCN)、Runx2的mRNA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MAPK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 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分离培养得到的hBMSCs成骨、成脂诱导后茜红素、油红O染色阳性,hBMSCs被成功地诱导向成骨细胞(OB)和脂肪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鉴定为hBMSCs。②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的骨向分化标志物ALP、OCN、Runx2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MAPK通路中ERK、P38、JNK磷酸化水平表达增加。③与Glu B组相比,Glu B+FGF-21组的ALP、OCN、Runx2的mRNA水平降低,ERK、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④与Glu B+FGF-21组相比,Glu B+FGF-21+MAPK信号转导阻断剂组的ALP、Runx2的mRNA水平进一步降低,且相应的ERK、JNK和P38及其磷酸化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 高糖能促进hBMSCs的骨向分化。高糖环境下FGF-21具有抑制hBMSCs的成骨分化或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去乙酰化酶1(Sirt1)对炎症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及炎症PDLSCs,观察Sirt1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将炎症PDLSCs进行成骨诱导,同时使用Sirt1激动剂白芦藜醇上调炎症PDLSCs中的Sirt1,观察炎症PDLSCs的成骨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Runx2、乙酰化NF-κB、乙酰化FoxO1和FoxO1的表达。结果 炎症PDLSCs中Sirt1的表达较正常PDLSCs减少(P<0.01);白芦藜醇可上调炎症PDLSCs中Sirt1的表达;与成骨诱导组比较,成骨诱导+白芦藜醇组炎症PDLSCs中BSP(t=14.045,P<0.01)、Runx2(t=3.349,P<0.01)、OCN(t=7.218,P<0.01)和Osx (t=4.544,P<0.01)mRNA的表达增加,ALP染色增强(P<0.01);炎症PDLSCs成骨诱导后FoxO1(t=8.737,P<0.01)和Runx2(t=6.152,P<0.01)的表达增强;使用白芦藜...  相似文献   

11.
茯苓三萜成分RP-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RP-HPLC-ELSD技术建立不同菌株茯苓三萜的指纹图谱,为评价不同菌株培育茯苓药材的质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规范培育茯苓的菌株,提高茯苓资源品质。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2%甲酸水溶液(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法;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 ℃;蒸发光检测条件:雾化温度为40 ℃,压力为350 kPa,gain值为7;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评价不同菌株茯苓药材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炭角菌Xylaria euglossa 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酮(1)、3, 9-二羟基-3-甲基-6, 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 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3)、炭角菌内酰胺(4)、neoechinulin A(5)、5α, 8α-过氧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 6, 8(14), 22-四烯-3-酮(7)、22E-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β-三醇(8)、棕榈酸(9)、(2S, 2′R, 3S, 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 二十二碳烷-1, 3, 4-三醇(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干蟾皮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干蟾皮中蟾毒内酯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以酯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的总量总毒基量为考察指标,采用超高效高压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0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结论 所优选出的提取工艺方法可行、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岗梅Ilex asprell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确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乌索-12-烯-3β, 28-二醇, 3-乙酸酯(1)、β-谷甾醇(2)、赪酮甾醇(3)、28-nor-19βH, 20αH-ursa-12, 17-dien-3-ol(4)、randialic acid B(5)、19-去氢乌苏酸(6)、熊果酸(7)、坡模酸(8)、3-O-β-D-木糖基-3β-O-28-缺失-12, 17(18)-二烯乌苏烷(9)、β-胡萝卜苷(10)、冬青苷B(11)、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岗梅苷H。化合物1247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元(1)、染料木苷(2)、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苷(3)、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4)、山柰酚-3-O-β-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龙胆二糖苷(6)、3β, 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4, 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毛冬青皂苷A18)、毛冬青素A(9)、2-羟甲基-3-咖啡酰氧-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咖啡酰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 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4,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2-苯乙基-O-α-L-阿拉伯糖基 (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RP-C18、MCI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伞花木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伞花木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 (?)-lyoniresinol 3a-O-β-D-glucopyranoside(1)、(?)-异落叶松脂醇3a-O-β-D-葡萄糖苷(2)、5′-demethyl aquillochin(3)、(?)-丁香酯素(4)、水杨酸甲酯(5)、水杨酸乙酯(6)、β-谷甾醇(7)、香草醛(8)和3-oxotirucalla-7, 24-dien-21-oic acid(9)。结论 化合物124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贾陆  李焕芬  敬林林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1):1771-1773
目的 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MCI、ODS和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尿嘧啶核苷(2)、尿嘧啶脱氧核苷(3)、腺嘌呤(4)、腺嘌呤核苷(5)、3′-脱氧腺苷(6)、鸟嘌呤核苷(7)、鸟嘌呤脱氧核苷(8)、苯丙氨酸(9)、酪氨酸(10)、亮氨酸(11)、异亮氨酸(12)。结论 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黄秋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徐飞  王晓中  孙杨  张雷  龚波林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2):2361-2364
目的 研究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宁夏枸杞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了其中1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β-谷甾醇(3)、烟酰胺(4)、东莨菪素(5)、5-羟甲基糠醛(6)、反式松柏醇(7)、槲皮素(8)、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9)、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葡萄糖苷(10)和东莨菪苷(11)。结论 化合物12、4、67910为首次从宁夏枸杞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LC-MS/MS方法测定白及止血海绵中白及葡甘聚糖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X BridgeTM Amide(2.1mm×100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5mmol/L醋酸铵(内含0.1%甲酸水溶液)=60∶40;流速为0.3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 D-甘露糖线性范围为50.0~5 000.0ng/mL(r=0.999 5),方法学考察表明日内和日间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均符合相关标准,加样回收率为98.4%(n=5),RSD=1.03%。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白及止血海绵中的白及葡甘聚糖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anoDrop检测D260/D230值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DNA标本质检的意义.方法 收集1 494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血液DNA样本,分别用NanoDrop和PicoGreen检测样本浓度.第一阶段,对24例NanoDrop和PicoGreen浓度>50 ng/μL的DNA样本行Omni中华8芯片检测,比较16例芯片成功样本与8例失败样本的D260/D280值及D260/D230值.第二阶段,选取1 122例NanoDrop和PicoGreen检测浓度均大于50 ng/μL DNA样本行管家基因GAPDH的PCR检测,并对PCR反应成功的样本行Omni中华8芯片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CR反应成功与失败DNA样本的D260/D230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260/D230值对PCR结果的鉴别效率.结果 第一阶段中,芯片成功与失败样本的D260/D28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而D260/D23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0,P<0.001);第二阶段中,PCR成功的DNA样本基因分型检测成功率为100%,PCR成功与失败组的D260/D23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83,P<0.01).D260/D230值预测PCR结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最佳诊断点的D260/D230值为0.89;特异度为0.95时的D260/D230值为2.305.结论 在进行GWAS时,浓度及D260/I2s0值均较好而D260/D230值较低的DNA样本可能含有较多杂质,需联用PCR检测以确保样本质量;D260/D230值≥2.305时,样本纯度满足GWAS芯片检测的要求,可省略PCR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