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外周血管疾病中难治之症。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阻,产生肢体缺血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迄今为止药物治疗无效。1990年10月我国首次开展动脉内斑块旋切术以来,至今仅几家医院报道极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无症状性粥样斑块破裂的发生及其与各种冠心病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对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非罪犯血管内粥样斑块破裂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其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非罪犯血管内观察到斑块破裂21例,占65.6%,其中合并高血压占71.4%,与无斑块破裂的27.3%相比,差异显(P<0.05)。结论:无症状性粥样斑块破裂的发生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半以上,并且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血管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冠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方法 在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应用IVUS观察152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脂核大小、脂核负荷、斑块纤维帽厚度、重构指数、斑块破裂情况,夹层和血栓形成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全部表现为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80%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表现为破裂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主要表现为稳定斑块;破裂斑块和小稳定斑块表现为EEMCSA、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脂核而积和脂核负荷增大,MLA更小,纤维帽更薄,正性重构、夹层和血栓较多,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无央层和血栓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血管斑块性质关系密切,不同性质斑块的IVUS表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冠状动脉腔内狭窄,当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后,血管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闭塞性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发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病变多发生于髂总动脉、股浅动脉和胭动脉。由于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内部出血或斑块破裂,造成继发性血栓形成而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患肢缺血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检中发现的15例腹主动脉斑块其颈动脉与脑血流改变及转归。方法:15例均进行颈动态内斑块及脑血流速度检查,1年以后复查。结果:15例颈动脉内无斑块4例,其余均有程度不同的软、硬及混合斑块,脑血流速度以减慢为主9例(60%),增快3例,1年以后复查,有2例发展为腔隙性梗塞,1例发展为心肌梗塞,经过治疗有2例腹主动脉及颈内动脉斑块缩小和数目减少;有3例脑血流速度减慢经短期治疗转为正常,结论:腹主动脉斑块者多伴有颈动脉及脑血流速度异常,做常规腹部采用超时应注意腹主动脉有无异常,一旦发现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治疗以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7.
对20只动脉硬化的雄性新西兰浼离作了血管腔内超声显象和病理学检查,测定脂质斑块的截面积,厚度以及病变血管管腔的截面积和直径。结果:实验家兔均有动脉脂质沉积的病理改变;超声显象示血管壁内面有突内腔内的低回声区,其面积为0.71±0.26mm^2,厚度达0.27±0.09mm,与病理学检查所见斑块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2型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2010年1~12月间我院住院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的双下肢足背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的走行、管壁回声强度及厚度、内膜光滑程度以及彩色血流信号的状态,测量管腔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足背动脉硬化为弥漫性病变,病变部位管壁增厚,呈点状不均匀强回声,内膜毛糙,部分可见斑块附着,管腔变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足背动脉硬化的斑块、管腔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动脉的损伤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足临床症状之前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65例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65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临床、CT或MIR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血管壁,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多灶性,发生脑梗塞患者中有粥样硬化斑块者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颈脉硬化中,有粥样斑块者易再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小檗碱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喂养并行主动脉内膜损伤术,小檗碱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口服小檗碱和辛伐他汀。处死动物前予药物激发,行腹主动脉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动脉硬化组中有5只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其余3组无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小檗碱组、辛伐他汀组的主动脉斑块评分、内中膜和弹力纤维的破坏程度较低,内中膜比增加较少。小檗碱组TC、TG、LDL水平较动脉硬化组低(P〈0.05)。结论小檗碱具有降低血TC、TG、LDL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外健康文摘》2008,5(20):28-28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病理过程中血管壁增厚变硬,伴随着血管壁上斑块的形成,继而出现斑块的破裂、出血和钙化:在斑块基础上又常诱发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血管腔的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临床上常见的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卒中等都与此密切相关。介入治疗是目前减轻血管狭窄并恢复血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表现,并总结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二维图像特点及血流特征.结果 患者的64条下肢的二维表现为病变段血管管腔内中膜不规则增厚,并向管腔内突起,部分增厚的内膜内可见强回声钙化斑,重者管腔完全闭塞.彩色血流显像显示血管狭窄起始处血...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这个脂肪斑块有时就会破掉。为什么这个斑块会破掉? 因为血液里的脂肪、胆固醇进入到血管内壁,会形成一个脂肪池,血管内皮有一层纤维帽覆盖在它的上面。这层纤维帽有的较厚,有的会很薄。而很薄的纤维帽就可能会破裂。破裂之后,脂肪池内的物质就会进入血管内,这时就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登场,就是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脑血栓、脑栓塞及脑出血是由于血脂过高,沉积在脑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增多使血管壁内血栓形成,以致血管破裂出血,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我用自制健脑再造散对153例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后遗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单克隆抗体制备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动物模型,选用雄性新西兰兔,给予高脂饮食2周,利用球囊导管去除家兔腹主动脉内皮,继以高脂饮食至8周,正常饮食至16周即实验末,腹腔内注射鲁塞尔氏蝰蛇毒和静脉注射组胺诱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利用图像分析法计算血栓形成面积,光镜和电镜观察腹主动脉或斑块的形态学表现,酶法测定兔血脂和血浆脂蛋白水平以及腹主动脉壁中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模型组家兔腹主动脉有大量血栓形成,显微镜下可见斑块肩部区有明显破溃和炎性细胞浸润,斑块内富含巨噬细胞和脂滴,在实验2、8和16周时的血清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腹主动脉壁中胆固醇含量也远高于正常组。结果显示,这些改变符合不稳定斑块的特征,提示该模型可用于斑块破裂发生机制和筛选稳定斑块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观察所有患者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30例患者45支血管行PTA,成功开通42支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3.3%。开通血管中行超声斑块消融术血管1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血管2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血管12支。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FontainⅡ期患者11例(11/11),Ⅲ期患者7例(7/7),Ⅳ期患者9例(9/12)。Fontain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高于Ⅳ期患者(P<0.05)。3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多种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阻塞血管后引起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目前,腔内治疗正取代传统手术成为ASO的首选治疗方法,腔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植入、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和定向式斑块旋切术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式联合使用.本文就ASO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斑块MRI成为预防、诊断及治疗由粥样斑块引发的脑卒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虽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有效地评价血管腔的狭窄程度,但是不能清楚地显示附着于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无法提供其结构及成分的信息.目前普遍认为,含有薄纤维帽及大的坏死中心的斑块容易破裂,导致栓子形成,引发脑卒中,而斑块内的炎性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20.
    
王磊  隋秀芳 《安徽医学》2012,33(11):1576-1577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引发的严重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其继发性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引起,近年的病理学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