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寄生人体的蠕形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寄生在毛囊和皮脂腺。人体蠕形螨感染率颇高,国外报道为27%~100%。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观察人体蠕形螨在集体生活中的流行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415名男女大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2.
人体蠕形螨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 (follicle m ite) ,是一种永久性小型寄生螨 ,属真螨目 ,蠕形螨科 ,寄生于人体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已知有 14 0余种和亚种。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on)和皮脂腺蠕形螨 (Dem odex bre-vis)两种 ,呈世界性分布 ,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 93% [1 ,2 ] 。1 蠕形螨的致病作用1.1 蠕形螨的致病机理 发现人体蠕形螨至今已有 15 0年的历史 ,但对其致病机理仍有争议。近年采 ,许多学者在进行流行病学、生态学调查的同时 ,致力于探讨蠕形螨寄生与面部皮肤病之间的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蠕形螨具有致病作…  相似文献   

3.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种小型螨类,为蠕形螨科蠕形螨属,已知的蠕形螨有134种左右。寄生在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种,前者多寄生于人体的皮肤毛囊内,后者多寄生于皮脂腺内,可引起蠕形螨皮肤病,临床上习惯称之为“毛囊虫皮炎”。由于2种螨的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好发部位以面部、鼻、颊、额部多见,  相似文献   

4.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毛囊、皮脂腺或内脏中,对宿主的特异性很强.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2种[1].人体蠕形螨感染具有高感染性、低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等特点.为了解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于2001年6月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体蠕形螨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形螨是一种小型永久性的皮肤寄生螨类,多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毛囊及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1].蠕形螨是一种致病寄生虫,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感染普遍[2].关于人体蠕形螨国内外作了大量的防治研究,现将蠕形螨防治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蠕彤螨是一类永久寄生螨,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为了解军校卫生士官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我们于2009年春季对我院18~24岁卫生士官学员432人进行面部蠕形螨感染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体蠕形螨感染所致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7例面部皮肤标本经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患者面部皮损处扩大的毛囊和增生的皮脂腺中检查出大量蠕形螨成虫、若虫和虫卵。人体毛囊蠕形螨多寄生于毛囊的根部或毛囊周围组织内,被寄生的毛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虫体周围常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毛根角质化较常见。人体皮脂蠕形螨寄生部位为皮脂腺体及导管部,可见腺细胞增生而失去正常结构,但较少有炎症细胞浸润,导管部有轻度扩张。结论:人体蠕形螨寄生与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合浦县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湛培兰石焕焕*孙红曾荣荣(北海市合浦卫校合浦536100)蠕形螨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大多数种类寄生在各种哺乳动物的皮肤内,而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报道感染率为27%~1...  相似文献   

9.
蠕形螨(Demodex mites)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皮内小型的寄生螨类。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与皮脂蠕形螨两种,分别寄生于毛囊与皮脂腺。多数学者认为人体蠕形螨属于条件致病性寄生虫,是酒渣鼻、痤疮、口周炎与脱发等疾患的病原之一。为了解本市工人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我们利用暑期对某工厂工人进行了蠕形螨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种小型螨类,为蠕形螨科蠕形螨属,已知的蠕形螨有134种左右。寄生在人体的蠕形螨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前者多寄生于人体的皮肤毛囊内,后者多寄生于皮脂腺内,可引起蠕形螨皮肤病,临床上习惯称之为“毛囊虫皮炎”,由于两种螨的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  相似文献   

11.
海口市区部分中小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敏  骆园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532-1533
目的初步了解海口市区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并通过科普宣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随机抽样调查部分中小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425人,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8.2%,男、女生感染依次为27.5%、29.0%,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感染率分别为16.1%、29.6%和39.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120名感染者中,毛囊蠕形螨感染者占70%,皮脂蠕形螨感染者占19.2%,两者混合感染占10.8%。面部有皮损感染率为38.5%,而面部正常者为20.3%。结论海口市中小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并不少见,且似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呈增高趋势,以毛囊蠕形螨感染多见,可能与面部皮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影响蠕形螨感染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5个年级的学生,共645名.采用改良透明胶纸法,在学生鼻翼、额头部采样,并以问卷形式对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皮肤状况、心理等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为21.78%(132/606),多为轻度感染,占82.58%(109/132).男、女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级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饮食习惯、皮肤类型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良好卫生习惯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较低(P<0.01);不同睡姿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皮肤损伤者蠕形螨感染率高于无皮肤损伤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卫生习惯和面部皮肤损伤均是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76.40%(463/606)的学生认为皮肤和容貌对自信心、社会交往乃至求职会有一定影响.结论: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面部蠕形螨的感染与卫生习惯和皮肤损伤密切相关,防治蠕形螨亦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面部皮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17.55%,且男性(22.05%)显著高于女性(14.58%);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65.18%)高于皮脂蠕形螨(24.11%);有面部皮肤疾病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面部皮肤正常者.结论:本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多为毛囊蠕形螨;蠕形螨感染是痤疮、酒渣鼻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新生油性皮肤者面部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人体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特定人群蠕形螨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部分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油性皮肤者面部蠕形螨的感染进行检查,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查螨虫。胶带置于光镜下检查,阳性片计数虫数并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调查804名学生,其中油性皮肤者308名,占38.3%。油性皮肤者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如下,总感染率为34.4%(106/308),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50.9%(54/106),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占20.8%(22/10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P〈0.01),混合感染占28.3%(30/106)。轻度感染占94.3%(100/106)。鼻侧感染54.7%(58/106)较额部47.1%(50/106)、鼻尖35.8%(38/106)高,前二者与鼻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1)。结论该校新生油性皮肤者人体蠕形螨普遍,但以轻度感染为主,毛囊蠕形螨感染高于皮脂蠕形螨,感染以鼻侧、额部为主,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医学生开放性实验为基础,研究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调查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挤压粘贴法对164名在校大二学生面部4个部位,包括额部、颊部、鼻部、下颌部分别进行蠕形螨检查,通过镜检及虫体计数鉴别虫种并判定感染程度,同时对受检者的皮肤性质、面部病变、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7.3%,感染程度以轻度感染(84%)为主,男生(59.3%)与女生(55.1%)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虫种以混合螨为主;蠕形螨在鼻部(76.6%)和额部(52.1%)检出率最高;油性、混合性皮肤感染率(62.7%)明显高于中性、干性皮肤(43.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有病变者(65.2%)与无症状者(48.0%)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及文化用品混用者蠕形螨感染率为62.3%.不常混用生活用品者感染率为42.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调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好评,此种实验模式值得进一步开展和借鉴。我校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集体宿舍清洁管理及个人卫生习惯,以降低蠕形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蠕型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和挤粘结合法对729名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5.2%,男生(25.6%)略高于女生(24.9%),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差异有显著性(P<0.01);洗刷用品个人专用可降低蠕形螨感染率(P<0.01);油性皮肤或混合型皮肤及患酒渣鼻、痤疮等面部疾患的感染率均高.结论 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密切相关;蠕形螨是痤疮、酒渣鼻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伊维菌素乳膏皮肤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伊维菌素乳膏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 .[方法 ]利用健康SD大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用健康白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 ,用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结果 ]伊维菌素乳膏对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反应 ,对白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 ,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 .[结论 ]伊维菌素乳膏用于预防和治疗与人体蠕形螨有关的酒糟鼻、痤疮及毛囊炎时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用透明胶带法观察蠕形螨在人体面部的寄生、逸出及其在体外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culorum)主要以颚体朝向毛囊底部寄生,且常常有多条群居现象,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两种人体蠕形螨昼夜均可主动爬出毛囊口出现在皮肤表面,Df白天10:00~18:00为逸出高峰;Db则以夜间22:00~2:00逸出最多。此外,蠕形螨在体外有较强的活动力和存活力。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蠕形螨的传播方式以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透明胶带法在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037名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致民  邢彬  梁登辉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59-360,342
目的了解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对10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检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与调查相关情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53.81%,其中男生感染率56.50%,女生感染率51.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感染率均大于一年级(P<0.01);面部有痤疮者、有脂溢性皮炎者、有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感染率均大于面部皮肤正常者(P<0.05);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感染率大于不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P<0.05)。结论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蠕形螨感染可能是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感染可能是蠕形螨感染中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体寄生蠕形螨感染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在校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了解蠕形螨感染与致病的关系,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群体蠕形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刮取法和透明胶带粘贴法采集受检者两侧鼻翼处分泌物并在显微镜下检查,阳性者计数并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榆查928名在校学生,阳性85人,感染率9.2%(85/928)。男性中阳性36人,感染率为10.2%(36/353),女性中阳性49人,感染率为8.5%(49/575),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蠕形螨感染中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轻度感染率高于中、重度感染(P〈0.01);刮取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粘贴法(P〈0.05);聚居者感染率高于家庭生活者(P〈0.01);不同肤质的人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聚居学生蠕形螨感染的群防群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