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万宁 《河北医学》2010,16(6):679-681
目的:评价骨肿瘤病变切除后应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骨科骨肿瘤病变的124例患者,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植骨61例(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单纯同种异体骨植骨63例(单纯植骨组);结果: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术后6、12、24个月时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单纯植骨组。结论: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织抗原性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应用深低温冷藏胎儿骨移植治疗肿瘤性骨缺损,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51例,除2例病变复发外,未见明显的移植骨溶解吸收现象,平均骨愈合时间为4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表明深低温冷冻可进一步使胎儿骨的抗原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移植后不出现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保持有较强的骨诱导性,从而加速了植骨区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抵抗原脱钙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其有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术后随诊42例49处骨缺缺损,每2个月复查X线照片1次,随访时间1~3年。结果:49处骨缺损均有9个月内骨性愈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优良率达93%。结论:AAA骨与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其疗效显著,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8月~2005年7月应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来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22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80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见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可形成优势互补,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修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混合一起移植治疗骨质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5年~2000年对20例大块骨质缺损因自体骨源不足而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修复.年龄9岁~65岁,平均32.3岁.骨缺损范围30cm3~90cm3.随访1年~5年,平均1年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5.5个月移植骨和宿主骨骨性愈合.3月~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治疗大块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得到类似于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修复长段骨缺损,重建腕关节的疗效.方法 应用带血管的腓骨嵌入长段骨缺损处,观察腓骨移植后骨愈合的情况和关节功能.结果 18例移植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至9年.10例胫骨缺损的患者平均术后4.5个月愈合,8例骨肿瘤患者平均3个月愈合,仅1例肿瘤术后发生骨折其余未见复发.术后观察无移植骨萎缩,移植骨存活率为100%,骨愈合率为100%,腕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的方法,移植骨血运好、无骨替代过程,骨愈合快,是治疗长段骨缺损、重建腕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板移植修复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同种异体骨板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计38例全髋关节翻修病例,其中25例股骨骨缺损患者行同种异体骨板移植修复股骨缺损,随访时间8~24个月.结果 25例同种异体骨板移植修复股骨缺损患者均临床愈合.结论 同种异体骨板修复髋关节翻修股骨骨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带血管长段骨组织治疗、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带血管的长段骨嵌入骨折缺损处,观察影响长段骨移植存活的因素及骨愈合的情况。结果:本组5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14年。术后半年内骨折愈合3例,2个月后有骨痂形成1,1上半后骨折愈合1例。无移植骨萎缩,移植骨存活为100%,骨愈合率为100%。结论:带血管长段骨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移植骨组织血运好,无骨替代过程,骨愈合好,是治疗长段骨缺损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冷冻异体骨加TGF-β1和bFGF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TGF - β1和bFGF在经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促进骨愈合的作用。 方法 以家兔作为实验动物 ,修复桡骨 1.2cm缺损。冷冻处理后的异体骨加纤维蛋白载体携带bFGF和TGF - β1移植作为实验组 (A组 ) ,自体桡骨移植 (B组 )和单纯异体骨移植 (C组 )作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拍摄X线片 ,同位素骨扫描计数分析和HE染色组织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X线检查自体移植较异体移植提前愈合 ,同位素扫描计数分析 2周后A和B组明显优于C组 ,并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组织学观察异体移植骨切片可见明显的髓腔内诱导成骨相。结论 TGF - β1和bFGF能明显促进异体移植修复骨缺损中的骨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的骨保存液在常温下储存的人异体骨修复骨良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方法 采用常温(15~20℃)储存14个月内的人非脱矿骨,充填移植骨缺损区。结果 15例5种良性骨肿瘤病人植骨术后12~30月成活。结论 采用自制的骨保存液在常温储存14个月内的人同种异体骨修复骨良性肿瘤术后骨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评价两种(结构型和颗粒型)不同自体骨移植形式修复不同长度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成不同长度双侧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0.5 cm 缺损组,1.0 cm缺损组,1.5 cm缺损组),取自体髂骨以不同形式分别植入左右两侧.术后4、8、12及16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12及16周3组兔结构型植骨侧与0.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缺损逐步修复,1.0 cm缺损组及1.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修复效果差,1.5 cm缺损与1.0 cm缺损组结构型植骨侧影像学评分高于颗粒型植骨侧(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0.5 cm缺损组两侧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结构型植骨修复中大段骨缺损优于颗粒型植骨.  相似文献   

12.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种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MSCs与异种松质骨在体外联合培养,兔桡骨中上段制成1.5 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异种骨,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行标本的组织学观察、X线片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骨密度测试,比较其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完全修复,骨密度接近正常;对照组骨缺损区修复缓慢,新骨形成量少;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未修复。结论异种骨复合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强,在成骨速度和量上明显优于单纯异种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功能化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再生修复作用,为骨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成骨及成 血管提供实验资料。方法3 月龄雄性SD 大鼠颅骨标准缺损模型随机分入不同实验组,观察时间6 周。实验分为 CaPfromGEM21、CaPfromGEM21 + 10 ng 复合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CaPfromGEM21 + 100 ng BMP-2、 CaPfromGEM21+0.3 μg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CaPfromGEM21+3 μg PDGF-BB 和空白组。对标本行X 线、 Micro C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X线影像提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骨折线逐 渐模糊,PDGF-BB组的骨缺损基本修复。Micro CT可见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新生骨长入。新生骨体积定量结果提示 添加PDGF-BB组新生骨明显多于BMP-2 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切片各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 润,缺损中可见染色均一的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内及周围可见散在的新生血管,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提示10 ng BMP-2 组新生 骨面积百分数及0.3 μg PDGF-BB组新生骨量百分数均明显大于单纯材料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定量提示4 个添加因子 的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明显大于空白组及单纯材料组(P<0.05),4 个添加因子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aPfromGEM21 复合BMP-2/PDGF-B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单纯材料植入,有望成为 理想的新型骨再生修复替代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骨节段传送延长术(简称骨延长术)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简称腓骨移植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骨缺损程度、软组织情况及实施带蒂组织瓣改善软组织条件,采用骨延长术和腓骨移植术对32例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进行治疗,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骨性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随访时间10~52个月,平均36个月。骨延长术组和腓骨移植术组病例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9.5、5.3个月,平均带外固定架时间分别为12、15个月,平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分别为74%、82%。结论:骨延长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具有缩短患者带架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但术后问题较多,需密切随访,及时处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牢靠,为移植腓骨骨愈合、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冯永增  彭磊  徐华梓  张宇 《浙江医学》2011,33(8):1120-1123,1126
目的观察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OP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能力,同时观察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应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分别制得OPCB及纯消旋聚乳酸(PDLLA)多孔材料;将27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1.2cm的双侧桡骨干缺损并植入上述两种材料。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材料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及全身反应。于术后6、12、侣周分别取材。作X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反应、材料的降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OPCB及纯PDLLA植入动物体内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且OPCB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纯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8周时,植入OPCB材料的骨缺损基本修复,O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植入纯PDLLA材料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则骨缺损断端只有少量骨生成。形成骨不连。同时OPCB材料植入后在6、12周分别可见吞噬有材料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8周时仍有部分复合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OPCB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聚乳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成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 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右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植入同时负载5mgBMP及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对照组植入负载1×106个已向成骨细胞诱导的BMSCs的PLGA、空白组仅植入PLGA。术后对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不同时相的骨缺损区X线阻射密度、并于术后第4、8、12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 实验组在12周内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时期内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材料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利用含BMP的PLGA支架与BMSCs复合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低抗原脱钙骨 (AAA骨 )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 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 ,其骨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 ,术后随诊 42例 49处骨缺损 ,每 2个月复查X线照片 1次 ,随访时间 1~ 3年。结果 :49处骨缺损均在 9个月内骨性愈合 ,平均时间为 6个月 ,优良率达 93%。结论 :AAA骨与红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其疗效显著 ,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为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证据。 方法取18 只8 周龄的雄性SD大鼠,制作颅骨缺损直径达8 mm的圆形极限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入不同组,观察时间为12 周。分组情况如下:在颅骨缺损中植入单纯使用蒸馏水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CPC)支架材料 (CPC对照组);在颅骨缺损中植入使用10%壳聚糖溶液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组);在颅骨缺损中 植入用10%壳聚糖液体作为成形剂并每个含有300 μg小分子腺苷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AD组)。对标本进 行X线、C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X线影像提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骨折线逐渐 模糊,CPC/CN/AD组的骨缺损基本修复。CT结果也是如此。HE染色切片3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缺损中可见新生骨组 织,新生骨内及周围可见散在的新生血管,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提示CPC/CN/AD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显著大于CPC/CN组和 CPC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定量提示CPC/CN/AD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大于另外两组(P<0.05),但CPC/CN组与 CPC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钙/壳聚糖/小分子腺苷复合材料与传统单纯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相 比具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新型骨再生修复替代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应用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下颌牙槽骨缺损,观察骨保护素(OPG)在缺损区的表达情况,探讨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在家兔双侧下颌牙槽骨制作骨缺损,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透钙磷石组植入透钙磷石骨水泥,掺锶5%透钙磷石组植入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周各处死3只,通过大体观察、CBCT、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CBCT结果显示掺锶5%透钙磷石组骨缺损8周时已基本修复,透钙磷石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未完成骨缺损修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周时OPG表达最高,8周时减弱.4周和8周时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中,掺锶5%透钙磷石成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可作修复骨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小鼠颅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扩增小鼠MSCs,并在其同窝小鼠颅骨上造约5.0 mm圆形缺损,分别植入煅烧骨+藻酸钙(载体组)和MSCs细胞+煅烧骨+藻酸钠(实验组)及空白组,4个月后,取出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空白组未见骨组织形成;载体组仅见有少量骨组织形成;实验组有较多的新生骨组织形成,并且新生骨和宿主骨有连接。结论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能促进骨组织形成,具有修复骨缺损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