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雌激素受体α(ERα)阴性的乳癌细胞株MDA-MB-468进行药物诱导后ERα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蛋白的变化。方法:常规培养MDA-MB-468细胞,采用MTT法检测0.5、1.0、2.0、4.0、8.0和16.0mmol/LAs2O3分别处理24、48和72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0、2.0、4.0μmol/LAs2O3处理72h后MDA-MB-468细胞ERα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blot检测1.0、2.0、4.0μmol/LAs2O3处理72h后MDA-MB-468细胞ER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可抑制MDA-MB-468细胞增殖,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F浓度=375.603,F时间=474.827,P<0.001)。经1.0、2.0、4.0μmol/LAs2O3处理后的MDA-MB-468细胞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降低,ERα蛋白重新表达。结论:As2O3明显抑制MDA-MB-468增殖,适当浓度As2O3能诱导ERα去甲基化,使ERα阴性的MDA-MB-468细胞恢复表达ER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 PCR法检测MDA-MB-231及MCF-7细胞中ER的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法标记荧光信号,将其分别与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未标记荧光的MDA-MB-231细胞(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分层共培养,加入或不加入雌二醇,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差异。结果 MCF-7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R1,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R2,ERβ),而MDA-MB-231细胞均不表达。17β-雌二醇浓度为10-11 mol/L时促MCF-7增殖作用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DA-MB-231细胞则无明显作用(P>0.05)。在加入雌二醇培养的MCF-7细胞与MDA-MB-231细胞小室分层共培养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DA-MB-231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可促进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夏枯草口服液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ER阳性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ER阴性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SK-BR-3分别与不同浓度(0、25、50、100 mg/ml)的夏枯草口服液提取物共孵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雌激素应答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夏枯草口服液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但对MDAMB-231、SK-BR-3细胞无显著作用。2夏枯草口服液提取物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在mRNA水平降低MCF-7细胞内雌激素应答基因的表达,并降低ERα蛋白表达。结论:夏枯草口服液可诱导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用于治疗ER阳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R-α36基因与人雌激素受体( 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内在联系。观察其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影响。为探索ER阴性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利用RNAi技术,构建靶向ER-α36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重组质粒,脂质体法将pRNAT-U6.1/Neo-ER-α36导入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利用RT-PCR法检测MDA-MB-231细胞ER-α36基因表达的抑制情况;MT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情况。结果①PCR、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小干扰质粒构建成功,无碱基突变;②ER-α36-siRNA表达载体转染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可有效抑制ER-α36 mRNA表达(抑制效率=86.3%),P<0.01;③MTT实验结果表明ER-α36沉默可有效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提示ER-α36参与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增殖。结论 ER-α36参与MAPK/ERK信号转导途径,与ER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RNAi有效沉默ER-α36基因是ER阴性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ER-α36可能成为ER阴性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肼苯哒嗪对雌激素受体(ER)α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按药物浓度分为4组:分别用0、5、10、20μmol/L的肼苯哒嗪作用ERa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96h;按药物作用时间分为4组:分别于0、72、96、120h10μmol/L肼苯哒嗪作用ERn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肼苯哒嗪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各组提取MDA—MB-231细胞总RNA,用RT-PCR及图像分析检测肼苯哒嗪对MDA—MB-231细胞ERamRNA表达的影响;提取MDA—MB-231细胞基因组DNA,纯化、修饰后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ER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10、20μmol/L肼苯哒嗪组ER/β-actin光密度积分值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72、96、120h10μmol/L肼苯哒嗪组ER/β-actin光密度积分值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5μmol/L肼苯哒嗪作用120h后ERa基因呈部分去甲基化状态,而经10μmol/L肼苯哒嗪作用120h后的ERα基因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结论肼苯哒嗪可以逆转ERα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状态,使沉默基因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6-20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MDA-MB-231细胞24 h。采用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c-Src、p-c-Src Tyr416、FAK、p-FAK Tyr576/577、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隐丹参酮组对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20μmol/L隐丹参酮组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率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组经隐丹参酮处理的MDA-MB-231细胞,MMP2蛋白水平和c-Src、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Src/FAK通路和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As2O3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As2O3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mRNA活性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s2O3与MDA-MB-231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MTT比色法检测As2O3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TRAP-PAGE-银染法检测As2O3作用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RT-PCR法测定MDA-MB-231细胞hTERT-mRNA的表达。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且存在浓度、时间效应关系,其24 h IC50为24.73μmol/L,48 h IC50为6.99μmol/L;用终浓度分别为10、20、40μmol/L的As2O3与MDA-MB-231细胞作用24h、48 h,银染条带显示出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RT-PCR产物电泳条带显示出hTERT-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As2O3在体外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细胞毒作用;As2O3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端粒酶及其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且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38-42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MDA-MB-231细胞24 h。采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隐丹参酮组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隐丹参酮在2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为(6.34±0.52)%,与对照组(6.09±0.76)%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8.74±0.65)%、(28.04±3.0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浓度组之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隐丹参酮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5),同时,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ax、Caspase-3和抑制Bcl-2等凋亡调控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小豆蔻明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小豆蔻明不同浓度(0、10、20、40、80μmol/L)组,分别予以相应浓度药物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NBDG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PCR法检测细胞葡萄糖转运体(GLUT)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GLUT蛋白表达。皮下接种MDA-MB-231细胞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小豆蔻明(0.3、1.0、3.0 mg/kg)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分离荷瘤小鼠乳腺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GLUT蛋白表达。结果:小豆蔻明(20、40、80μmol/L)能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的活力(P0.01),且小豆蔻明(20μmol/L)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小豆蔻明(20μmol/L)能够显著下调乳腺癌细胞GLUT3和GLUT4 mRNA表达(P0.01);小豆蔻明(40μmol/L)能够显著下调乳腺癌细胞GLUT3蛋白表达(P0.01),小豆蔻明(10、20、40μmol/L)能够显著下调乳腺癌细胞GLUT4蛋白表达(P0.01),但对GLUT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小豆蔻明(0.3、1.0、3.0 mg/kg)能够显著降低荷瘤裸鼠乳腺癌组织GLUT1蛋白表达(P0.01),而小豆蔻明(1.0、3.0 mg/kg)能够显著下调GLUT3蛋白表达(P0.01)。结论:小豆蔻明可能通过下调GLUT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活力和葡萄糖摄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E1AF,MMP-1和MMP-9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种不同乳腺癌细胞中MMP-9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株中E1AF,MMP-1及其mRNA表达.结果 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E1AF基因、MMP-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与MMP-9的表达高于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E1AF的表达与MMP-1,MMP-9的表达存在相关性,E1AF可能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以ER阴性(ER-)、GPER阳性(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为研究对象,用TAM处理细胞,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抑制胞内GPER活性,siRNA干扰GPER蛋白表达,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Rα、GPER、Vimentin、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AM(5 μmol/L)可明显增强MDA-MB-468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G15(10 μmol/L)预处理能显著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GPER-siRNA可明显干扰MDA-MB-468细胞GPER蛋白表达(P<0.01);干扰GPER蛋白表达能有效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TAM处理明显诱导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1);G15预处理或干扰GPER蛋白表达均能抑制TAM的上述诱导作用(均P<0.05)。结论:TAM能诱导ER- 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EMT,其作用与其激活GPER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取对数期生长细胞分为芹菜素40、80、160μmol/L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芹菜素40、80、160μmol/L和生理盐水进行处理。处理24、48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48h后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处理48h后,Pro-Caspase-3、Caspase-3和Caspase-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T和流式结果显示,芹菜素80、160μmol/L处理组在24、48h均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且160μmol/L处理组比80μmol/L处理组的抑制作用更强。40μmol/L处理组在24h显示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有一定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芹菜素40、80、160μmol/L组和空白对照组处理细胞48h后,Caspase-3和Caspase-6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高而依次上调,同时Pro-Caspase-3蛋白表达逐次降低。结论:芹菜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6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7):781-78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MDA-MB-231)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0.025~0.8μg/ml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处理MCF-7、SKBR-3、MDA-MB-231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三种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处理后,MCF-7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指数升高,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SKBR-3和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ER阴性、HER-2阳性和ER阴性、HER-2阴性乳腺癌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溴丙酮酸(3-BrPA)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BrPA 80、160、320μmol/L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18 h后,测定其对细胞内ATP的影响;分别用3-BrPA 10、20、40、80、160μmol/L和ADM 0.75、1.5、3、6、12μmol/L,以及3-BrPA 80μmol/L与ADM 0.75、1.5、3、6、12μmol/L合用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情况;3-BrPA 80μmol/L组、ADM0.75μmol/L组以及3-BrPA 80μmol/L与ADM 0.75μmol/L合用组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后,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3-BrPA 16μmol/L、ADM 0.2μmol/L以及3-BrPA 16μmol/L与ADM0.2μmol/L合用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5 d后观察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3-BrP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ATP的生成有抑制作用;3-BrPA联合ADM后可明显增强ADM的细胞毒性作用;3-BrPA 80μmol/L与ADM 0.75μmol/L合用组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凋亡率为3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BrPA单用组和ADM单用组(P0.01);3-BrPA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集落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3-BrPA可以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增强AD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tamoxifen,TAM)作用前后乳腺癌细胞株T-47D和MDA—MB-231中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receptor alpha,ERα)、共抑制因子SMRT的表达变化,寻找更佳的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指标。方法: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TT)观察乳腺癌细胞T-47D和MDA-MB-231的生存状况,以筛选最佳的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流式细胞仪法(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TAM作用前后细胞中ER-α、SMRT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测得经0.10mmoI/LTAM作用48h后T-47D和MDA-MB-231细胞增殖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别对T-47D效果更强。FCM法检测两种细胞均出现低于G,期DNA含量的亚二倍体凋亡峰,与MDA-MB-231相比,T-47D细胞株凋亡率更高。细胞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T-47D细胞,ERα、SMRT表达阳性,ERα阳性细胞比例减少,SMRT阳性细胞比例增多;MDA-MB-231细胞SMRT阴性,出现少量ER阳性及SMRT阳性细胞。结论:TAM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对ERα阳性细胞T47D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转染雌激素受体β(ERβ)及其5-8外显子缺失异构体ERβ△5-8(文中简称ERβ△),试图了解ERβ单独表达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对雌激素、三苯氧胺(tamoxifen)作用的反应性;探讨ERβ是否有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预测因子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克隆pReceiver-M72-ERβ及其剪切体pReceiver-M72-ERβ△。②脂质体法转染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设ERβ组、ERβ△组、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四组。③转染后荧光显微镜检,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等方法验证蛋白表达。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不同药物浓度的三苯氧胺、雌激素。④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性。结果①以IRES2-EGFP为蓝本改造的pReceiver-M72-ERβ及其剪切体pReceiver-M72-ERβ△成功构建。②转染ERβ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周期中G1期比例减少,S期比例增加,克隆形成能力增强;转染ERβ△后细胞系相对活性及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雌激素及tamoxifen对转染ERβ及其剪切体ERβ△的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ERβ单独表达促进MDA-MB-231细胞生长,增加细胞相对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转染ERβ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对雌激素及雌激素抑制剂tamoxifen无明显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和雌激素β受体(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75.3%)高于癌旁正常组(28.1%),P=0.001;乳腺癌组ERβ阳性表达率(52.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1%),P=0.013;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分化组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35,而高分化组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42;但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联合检测ERα和ERβ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7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TG和bFGF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细胞系MCF-7、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35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类乳腺癌细胞中PTTG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PTTG及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阳性的表达;PTTG及bFGF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ER阴性细胞中PTTG表达量较阳性细胞增加;ER阴性与ER阳性细胞中bFGF表达无差异。结论:PTTG及bFGF表达高低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PTTG及bFGF可对乳腺癌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及cerBb-2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MCF-7和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入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两种细胞P53、CerbB-2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处理后,MCF-7和MDA-MB-231增殖活性均有降低 (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均为0.25 μg/mL,且抑制作用在两系细胞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Brdu标记指数两种细胞均降低 (P<0.05);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01);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丹参酮ⅡA处理两种细胞后,其P53表达均上调(P<0.05);MCF-7表达CerbB-2增强(P<0.05),而MDA-MB-231表达CerbB-2无明显变化(P>0.05),两种细胞Bcl-2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丹参酮ⅡA体外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和ER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生长抑制、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DNA合成有关,而与P53、CerBb-2和Bcl-2的表达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的生长抑制效应;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测定MDA-MB-231 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10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的48 h 存活率为48.53%;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2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 45.7%,较单用吉西他滨的凋亡率16.5%明显提高(P〈0.01);单用吉西他滨可以使蛋白 bcl-2 表达下调,合用后较单用下调更加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两者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