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粥样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痛组(A组,20例)、合并冠心痛心肌缺血组(B组,38例)及合并冠心痛,心肌梗死组(C组,15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井观察粥样斑块特征,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IMT、斑块积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高于A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斑块检出率B、C组均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C组软斑和渍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特征,既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并与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测定,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及积分。检测155例患者,脑梗死组56例,心肌梗死组43例,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24例,同时检测40例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结果相关参数对照组与其他3个观察组相比IMT显著低(P〈0.01),3个观察组间的IMT相比P〉0.05;观察组的IMT明显高于正常(P〈0.01),3个观察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3个观察组中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的检出率最高,但三组间比较P〉0.05;3个观察组的斑块指数及斑块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高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指标,脉斑块与颈动心脑血管事件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结构、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IMT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心肌梗死组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心绞痛组有明显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3)。结论颈动脉IMT的增厚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监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BP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60例)和治疗组(常规降压+洛伐他汀治疗,66例)。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两组无明显差异。洛伐他汀治疗组血浆总胆目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甘油三脂(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斑块2、3级显著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联合洛伐他汀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可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6.
徐刚  袁涛  韩增雷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53-115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208例,152例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根据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冠脉病变组之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G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升高(P均〈0.05);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对冠心病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3例,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结果分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组、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应用循环酶法测定Hcy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颈动脉各狭窄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中重度狭窄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颖  朱美玲  张杰 《安徽医学》2008,29(5):580-58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FPG)和HbA1C等,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波测定IMT。结果(1)糖尿病组血浆Hcy的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高Hey血症的发病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2)血浆Hcy水平与体重指数、HbA1C和糖尿病病程与独立相关;(3)高Hcy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1,OR=1.034,95%CI为1.015~1.11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血浆Hcy水平升高,BMI、HbA1C和糖尿病病程是老年2型糖尿病血浆Hcy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2013年2—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46~72(64.8±7.6)岁,根据超声结果分为稳定组54例、不稳定组44例,另取无斑块的对照组48例,对三组颈动脉斑块、CRP、Hcy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CRP、Hcy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的CRP、He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478,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748,P〈0.05),且Hcy相关性高于CRP。结论不稳定斑块组的CRP、Hcy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与CRP、Hcy呈正相关,CRP、Hcy对判断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表现。方法5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60mmHg组25例和脉压40-60mmHg组26例,入选者做冠状动脉造影,应用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动脉扩张性,颈动脉僵硬度。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宽块分级的总和计算宽块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60mmHg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94±0.15)mm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为(1.46±0.32)mm,颈动脉僵硬度为(3007.3±1022.47),均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1或P〈0.05)。而颈动脉扩张性为(0.12±0.08)、紧张度为(2.31±1.03),明显比脉压40-60mmHg组降低(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92%、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8%,脉压〉60mmHg组升高(P〈0.01或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与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9、0.752、0.596,P〈0.01或P〈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6、-0.598,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高,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31-834,83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a、IL-6与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166例、女52例,平均年龄(78.45±3.14)岁,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mickness,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用硬化斑块指数(plaqueindex,PI)进行分级,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TNF-a、IL-6的浓度。结果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IMT越厚,TNF-a、IL-6浓度越高,不同级别间IMT、TNF-a、IL-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TNF-a、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TNF-a、IL-6的含量明显高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内中膜正常患者(P〈0.05和P〈0.01);随着颈动脉PI级别增加,TNF-a、IL-6的浓度逐渐增高,颈动脉PI各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TNF-a、IL-6参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降低TNF—a、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阻止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家盆  仇圣刚 《右江医学》2013,(6):810-812,8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65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hs-CRP测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hs-CRP及IMT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斑块组Hcy、hs-CRP、IMT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Hcy、hs-CRP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H型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4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斑块位置及类型,计算斑块积分并测量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构成比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cy、空腹血糖(FBG)、HDL-C、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有相关性.结论: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颈动脉IMT增厚组(0.9 mm≤IMT<1.3 mm)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IMT≥1.3 mm),对3组患者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尿素、血肌酐、血糖、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 3组间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可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7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健康对照组40例,根据Hcy水平分为4个亚组,即合并高Hcy的高血压组,未合并高Hcy的高血压组,合并高Hcy的对照组,未合并高Hcy的对照组,比较组间颈动脉IMT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将Hcy水平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合并高Hcy者高于对照组(68.09%vs 25%,P<0.05),Hcy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5.92 ±2.10 vs7.51±1.26μmol/L,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中高Hcy组的IMT大于Hcy正常组(1.39±0.10 vs 1.12 ±0.09 mm,P<0.05),原发性高血压高Hcy组IMT大于对照组高Hcy(1.39 ±0.10 vs 1.20 ±0.17 mm,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 高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可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320例来院体检人群,测量其血压以及血脂水平,并将其分为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对照组,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及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2%,高脂血症组发生率为24.68%,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发生率为36.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均P<0.05);且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及单纯高脂血症组(均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组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且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居住于青藏高原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95例高原高血压患者分为颈动脉有斑块组、颈动脉无斑块组。均记录吸烟史、高血压史,测量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脉压差,测定血清CRP、TCH、LDL、HDL、TG、SOD、MDA、NO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MDA(P〈0.01)、LDL(P〈0.01)、CRP(P〈0.01)及脉压差(P〈0.05)均较元斑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SOD(P〈0.05)与NO(P〈0.01)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DL、MDA为高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SOD为保护因素。结论长期居住于高原缺氧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其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及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48例,观察和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对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合成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其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115例MS患者,按组成成份不同分为M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组(40例)、MS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组(41例)和MS非糖尿病组(34例).同期检测3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动脉IMT.结果MS各亚组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FPG、2hPG、SBP、TG、LDL-C呈正相关.MS组血清C-RP、血浆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IMT、C-RP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对MS患者应常规检测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