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猴及人眼均存有葡萄膜巩膜房水排流道。取出的人眼的实验,发现葡萄膜巩膜的房水排流,能被睫状体剥离及睫状体上腔加宽所促进。放巩膜条于睫状体上腔的前部,可使睫状体上腔加宽。自1975年开始单用巩膜条植入睫状体上腔,或伴睫状体剥离术,治疗青光眼75人,现描述其技术操作及效果如下: 技术操作局麻及眼轮匝肌麻醉(2% Trimecain),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其实是多余——译者注)。1.自家眼巩膜条植入睫状体上腔术作一个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筋膜瓣,长12毫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胃癌和癌旁组织标本45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EG-1与ICAM-1、MMP-2、MMP-9在2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AEG-1、ICAM-1、MMP-2、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62 2%、73.3%、71.1%,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6.7%、77.8%、35.6%、37.8%,AEG-1、MMP-2、MMP-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均比癌旁组织高(P<0.01);而ICAM-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相关分析显示,AEG-1与MMP-2、MMP-9表达呈正相关(r=0.379 2、0.485 3,P<0.05);ICAM-1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r=-0.297 6,P<0.05).结论 AEG-1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其可能通过调节MMP-2、MMP-9表达而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促进胃癌的侵袭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29-32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和Endoglin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EG-1和Endoglin标记的MVD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EG-1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AEG-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ndoglin标记的MVD表达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Endoglin标记的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EG-1和Endoglin呈高表达,提示AEG-1和Endogl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AEG-1和Endoglin表达水平的检测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估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形态学方面探讨匹罗卡品对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的作用。方法 :通过前房内注入微量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Fluoresceinisothiiocyanate -bovineserumalbumin ,FITC -BSA) ,于匹罗卡品点眼后 2 ,4,6 ,8,10和 12h各处死家兔 2只 ,摘除眼球作冰冻切片 ,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前、后巩膜和脉络膜的荧光强度等级 ,并于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改变。结果 :匹罗卡品点眼后眼压下降 ,点眼后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和前巩膜荧光强度均显著减弱 ,后巩膜、脉终无明显变化。光镜观察见睫状肌细胞间隙缩小。结论 :匹罗卡品通过收缩睫状肌而减少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以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分析AEG-1的表达及新生血管形成在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63例ESCC组织、20例非癌食管组织中的AEG-1及CD105标记的MVD值,并分析AEG-1的表达及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AEG-1在ESCC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织学分级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MVD在ESCC组明显高于非癌组,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EG-1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28,P<0.05)。结论 AEG-1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发生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和MMP-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结肠癌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EG-1和MMP-9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AEG-1和MMP-9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3%(43/63)、60.3%(38/6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8/30)、16.7%(5/30)。AEG-1和MMP-9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14.192,P<0.05;χ2=15.577,P<0.05)。结肠癌中AEG-1和MMP-9表达具有一致性。AEG-1和MMP-9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且AEG-1蛋白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EG-1和MMP-9均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能对结肠癌的预后判断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钝伤后137只限,其中发生房角后退者128只眼(93.43%),内有明确记录前房出血者59只眼全部有房角后退。房角后退范围每隔90°分级记录至360°;根据Howard及Kaufman分类法,将房角后退程度分为浅、中及深三种:1)浅层劈裂(Ⅰ度):葡萄膜小梁断裂、巩膜突外露、白色、显而易见,睫状体带光秃、色暗、幅度增宽,其前面小梁、巩膜突等处可有色素沉着。2)中度劈裂(Ⅱ度):葡萄膜小梁及睫状肌纤维裂沟,虹膜根部与睫状体前面后移,睫状体带加宽可至数倍。3)深度劈裂(Ⅲ度):睫状肌间劈裂深,使用前房角镜检查时不见劈裂尖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眼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取6只正常 Wist-ar大鼠眼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AQP4的分布.结果:睫状体上皮细胞AQP4呈阳性表达,睫状体及虹膜内血管内皮细胞均有AQP4阳性表达.视网膜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也可见AQP4阳性表达.结论:AQP4在大鼠睫状体上皮细胞及视网膜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分布,可能参与房水调节及神经节水代谢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EG-1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3例结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结肠黏膜AEG-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EG-1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3例结肠癌组织AEG-1阳性表达率为68.25%(43/63),30例正常结肠黏膜AEG-1阳性表达率为26.67%(8/30),结肠癌组织AEG-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2,P<0.01)。结肠癌组织AEG-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AEG-1在结肠癌中表达升高,其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学改变和视功能的恢复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的18 例(19 眼)患者,术前行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术后1周、1 个月、1年分别行双目间接检眼镜、P-VEP 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19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观察期内未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后1周、1 个月分别有9、6眼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术后1 年所有术眼黄斑区视网膜均解剖复位.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VEP 潜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P-VEP峰值均明显增大(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EP 峰值呈逐渐增大趋势(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随着黄斑区RNFL厚度的下降,P-VEP 潜时缩短,P-VEP峰值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的残留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主要原因,术中视网膜下液的引流有助于减少脱离的发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EG-1在miR-137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65例NSCLC患者肿瘤标本,提取RNA,qRT-PCR检测NSCLC组织、A549、H460及16HBE细胞中miR-137与AEG-1的表达,统计分析NSCLC组织中miR-137与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的相关性;将A549细胞根据不同转染试剂分成4组:转染miR-137 mimics及空载体组,转染miR-137 mimics及AEG-1表达载体组,转染miR-137 inhibitor及siRNA无关序列组,转染miR-137 inhibitor及AEG-1 siRNA组。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转染,生长曲线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在NSCLC组织中miR-137与AEG-1的表达呈负相关;miR-137表达高的NSCLC细胞中AEG-1表达降低;共同转染miR-137 mimics与AEG-1过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在48 h的细胞数高于对照组,而共同转染miR-137 inhibitor与AEG-1 siRNA的A549细胞在48 h、72 h的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论miR-137与AEG-1在NSCLC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呈负相关;AEG-1逆转miR-137对NSCLC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45例浸润性子宫颈癌标本和12例慢性子宫颈炎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AEG-1,NF-κB p65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肿瘤微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结合Weidner计数法检测子宫颈癌组织新生的微血管密度(MV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EG-1、NF-κB p65和VEGF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以及染色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AEG-1表达与NF-κB p65、VEGF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AEG-1在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宫旁浸润等因素无关(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颈癌组织中AEG-1表达与NF-κB p65(r=0.501,P<0.001)、VEGF(r=0.718,P<0.001)和MVD(r=0.815,P<0.001)呈正相关。 结论 AEG-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促进子宫颈癌的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AEG-1激活NF-κB信号途径进而上调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表达水平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RNAi技术抑制AsPC-1细胞中AEG-1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AEG-1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为未转染组、脂质体组和AEG-1 siRNA转染组3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AEG-1基因沉默后对人胰腺癌AsPC-1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 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EG-1 siRNA转染48 h后,AsPC-1细胞中AEG-1蛋白相对灰度值为0.10±0.09,明显弱于未转染对照组的0.69±0.24和脂质体转染组的0.70±0.21(P<0.05),而未转染对照组和脂质体转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AEG-1 siRNA的AsPC-1细胞其AEG-1基因表达量下降了82%。MTT法检测结果显示,AEG-1 siRNA干扰AsPC-1细胞后,AEG-1 siRNA干扰组AsPC-1细胞生长减慢(P<0.05)。FCM法检测结果显示,AEG-1基因沉默后,与未转染对照组和脂质体转染组相比,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S期的比例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 RNA干扰AEG-1基因表达后可明显抑制人胰腺癌AsPC-1细胞增殖,且其抑制增殖作用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患者肿瘤组织GNAQ/11突变的可行性。  方法  肿瘤标本取自2009?2015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行眼球摘除术的78例UM患者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取标本前所有患者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微滴数字PCR技术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GNAQ/11的突变情况,同时Sanger测序对目标基因进行DNA测序,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74例UM患者肿瘤组织GNAQ/11突变频率为91.9%。对Sanger测序与微滴数字PCR技术两种方式检测7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11突变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436,P=0.001。检测GNAQ/11突变基因的两种方法差异最常见的是Sanger测序没有检测出GNAQ/11突变。Sanger测序结果的出错率在异质突变组高于同质突变组(12/37 vs. 3/16,P=0.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微滴数字PCR与Sanger测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GNAQ/11的突变率差异较大。数字PCR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11突变频率接近报道水平。肿瘤组织DNA来源于FFPE的样本更推荐使用灵敏度高的微滴数字PCR检测基因突变,Sanger测序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患者眼外肌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TSHR)的表达,确定TSHR在TA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12例严重的TAO患者的眼外肌组织标本及10例健康人意外死亡1 h内取出的眼外肌组织标本,4%中性甲醛固定24 h,石蜡包埋组织,作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12例严重TAO患者及10例健康人的眼外肌石蜡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TSHR在眼外肌肌束膜、细胞膜及少量胞浆中表达,12例TAO患者中有10例检测出TSHR蛋白,阳性检出率为83.3%,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出TSHR蛋白的表达。结论TSHR蛋白TAO患者眼外肌组织中有表达,而在正常个体中没有表达,证实TAO患者球后眼外肌组织中存在有活性的TSHR蛋白,提示TSHR可能作为交叉抗原在TAO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yrotropin receptor (TSHR) in the extraocular muscles (EOM) of the eyes of patients with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 METHODs: EOM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12 patients with severe TAO and 10 healthy subjects within 1 hour after accidental death and the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were observed by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RESULT: The expression of TSHR was observed in the perimysium, cytomembrane and cytoplasm in 10 of the 12 TAO specimens, accounting for a TSHR expression rate of 83.3% in the EOM of TAO patients. No TSHR protein was found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CONCLUSION: High TSHR expression in the EOM of TAO patients indicates that as a common antigen between the orbit and thyroid, TSHR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AO.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相同胎龄父母近视程度不同的胎儿后极部巩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和TGF-β在人类近视遗传和近视形成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对16例14周以下引产的胎儿,按父母无近视和父母近视>-4.00D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例,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后极部巩膜bFGF和TGF-β的表达,确定两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bFGF和TGF-β在巩膜中均有表达,实验组BFGF的表达较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家族胎儿在巩膜发育阶段就有bFGF和TGF-β的某些改变,bFGF和TGF-β在人类近视的形成和遗传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是近视多基因遗传因素中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 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睫状体解剖形态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在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住院的PACG 1 183例(1 4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共30例(38眼)。根据是否 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PACG组(眼数1 418)和恶性青光眼组(眼数38);根据年龄段不同将PACG患者分为3~40岁组(眼数 171)、41~70岁组(眼数1 016)、≥71岁组(眼数269);根据恶性青光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眼数5)、晶体摘除 组(眼数6)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根据恶性青光眼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为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和 非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1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治疗前后视力、治疗前后眼 压、治疗方式、既往手术史等,同时记录使用超生生物显微镜测量的患者不同部位睫状体厚度(ciliary body thickness, CBT)、小梁睫状突的夹角(trabecular ciliary angle,TCA)和晶体直径。结果:恶性青光眼组男女比例为1:2,平均发病年 龄[(51.87±12.92)岁]低于同期PACG组[(57.87±8.78)岁](P<0.05);PACG患者滤过手术后前3月,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累计占85.7%;恶性青光眼组的晶体厚度为(4.33±0.67) mm,眼轴长度为(21.44±1.18) mm,前房深度为(2.12±0.41) mm, 低于同期PACG组的晶体厚度[(4.81±0.50) mm]、眼轴长度[(22.17±0.97) mm]、前房深度[(2.49±0.48) mm](均P<0.05);恶 性青光眼组CBT0,CBT1,CBTmax,TCA和晶体直径小于同期PACG组(均P<0.05)。结论:具有短眼轴、浅前房、薄晶 体、薄睫状体、小梁睫状突夹角小、晶体直径小的女性PACG患者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降低眼 压。  相似文献   

19.
巩膜外填压治疗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巩膜外填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43眼)因各种原因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注入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患者进行巩膜外填压,术中引流或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巩膜外填压的疗效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3眼中,39眼视网膜脱离在下方,4眼为颞上或颞侧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1眼,2眼因PVR严重术中视网膜不能复位而改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术。术后视力手动2眼,指数4眼,0.01为3眼,0.02-0.05为19眼,0.05-0.1为7眼,0.1-0.5为10眼。平均随访10个月,3眼视网膜脱离再次复发而行玻璃体手术。结论巩膜外填压对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PVR严重的复发眼宜行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