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从性激素水平变化观察史灸和运动对雄性大鼠肾虚矮小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取烟熏孕鼠分娩后雄性大鼠30只.予房劳和惊恐造成肾虚矮小症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运动艾灸综合组(简称综合组)、模型+右归丸组(简称右归丸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雄性大鼠作对照;造模和干预同时进行,综合组予运动和艾灸干预,右归丸组予生药5.98g/kg灌胃21d为1个疗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和综合组均可显著提高血清睾丸酮(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综合组优于右归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综合组比较,模型组血清雌二醇(E2)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质发育方面。右归丸和综合组可显著改善睾丸脏器指数且增加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比右归丸组能更好地改善股骨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和运动综合方案可较好地改善和促进肾虚矮小症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其功效可能与提高睾丸酮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丙酸睾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药物流产的456例妊娠妇女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3组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的用法相同,对观察1组及观察2组均给予丙酸睾丸酮。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完全流产率高,胚囊排出时间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效果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与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可提高孕龄为49~84d孕妇的完全流产率,缩短胚囊排出时间,且不提高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4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以Open—Field法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仪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针刺组大鼠,在治疗第7天的行为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已经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1天时,与药物氟西汀组行为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而在治疗21天后,针刺组大鼠海马内5-HT和NE的含量,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5-HT和NE的含量与Open—field评分存在相似性;针刺疗效与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性大鼠孕期暴露大豆异黄酮(SIF)对雄性子代生殖系统发育造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雌雄2:1同笼交配获取40只孕鼠。将孕鼠随机分为5组:0 mg/kg(对照组)、25mg/kg、50mg/kg、150mg/kg、450mg/kgSIF组。在孕期13~19天将SIF以花生油为溶剂灌胃染毒。雄性子代于出生后第18天检测子鼠生长发育指标,剖杀称取睾丸等内脏重量,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T)水平。结果 SIF在450mg/kg剂量时肛殖距(P〈0.05)和睾丸系数(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后18天放免结果显示SIF可以降低LH的血清水平,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0mg/kg后,可以升高血清中睾酮水平(P〈0.05)。结论孕期暴露SIF对雄性子鼠的生殖发育的影响跟SIF存在关系,当SIF剂量较高时将对雄性子鼠生殖发育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CCS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电活动的影响,探讨CCS发病的交感通路机制以及针刺对其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择其中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其余用于大鼠CCS复制,然后根据模型成功的评判标准,随机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20只,再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待电针组大鼠清醒后将其放入固定器中,75%乙醇无菌操作人中、风府、内关、心俞,选用1寸毫针,直刺46mm,并连至PCE-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电压为5V,频率为2Hz,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3天。假手术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均不予针刺,每天抓空1次。于实验72h后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3组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电活动。结果:模型组72h后,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放电频率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电针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可能参与CCS的发生发展,给予针刺早期干预(防治)可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性,拮抗发生CCS时大鼠心交感神经兴奋性的降低,这可能是针刺防治CC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类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复制用雄激素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的两种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差异。方法模型1组给9日龄SD雌性大鼠注射丙酸睾丸酮,模型2组给予24日龄SD雌性大鼠皮下埋植左炔诺孕酮,3d后所有模型2组大鼠皮下注射HCG9d。复制出两种类PCOS大鼠模型,分别观察两组模型的排卵情况、卵巢形态学改变、血浆雄激素(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模型1组与模型2组大鼠卵巢均成多囊性改变,卵泡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膜间质细胞增生;但模型1组大鼠卵巢体积较其正常对照组缩小,模型2组大鼠卵巢体积较其正常对照组增加。模型1、2组大鼠血清总T、FINS、FPG水平均明显升高;模型1组大鼠血清E2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升高,血清FSH、LH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降低;模型2组大鼠血清FSH、E2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下降,血清LH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升高。结论丙酸睾丸酮和HCG诱导的两种类型PCOS大鼠动物模型多囊卵巢、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现象均与人PCOS类似,两组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人PCOS存在一定差异,但却各自有其与人PCOS相似的特征,两者均可作为类PCOS动物模型用于不排卵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松花粉预防用药对雄性衰老大鼠性腺轴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松花粉预防中(Pz)、低(Pd)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预防组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灌胃松花粉,用药50d。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及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H、FSH及下丘脑中GnRH含量明显升高,IGF-1、睾酮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松花粉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血清LH、FSH及下丘脑中GnRH含量,提高IGF-1、睾酮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松花粉可以预防雄性衰老大鼠性腺轴分泌功能紊乱,对雄性衰老大鼠性腺轴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筛选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大鼠模型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大鼠模型。方法SD雌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ein,STZ)25mg/kg,之后与同系雄性大鼠合笼见栓者定为孕0d。孕6d测定血糖高出孕前20%者为模型组(M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妊娠至孕21d行剖腹产术,分离胎鼠。结果M组胎鼠体重、身长、尾长均显著大于C组(均P〈0.001)、胎鼠血糖高于C组(P〈0.001)。结论腹腔注射25mg/kg STZ后挑选孕6d血糖高于孕前20%者可复制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母鼠脱水对胎鼠及成年子代大鼠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功能的影响及其"印迹"效应。方法妊娠母鼠分成对照组及脱水组,脱水组于妊娠晚期脱水3d,分别称量两组胎鼠心脏、肾脏、胎盘及胎体的干、湿质量,并测量胎鼠体长及尾长等形态学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胎鼠、成年子代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实时PCR方法检测胎鼠、成年子代鼠肝脏中血管紧张素原(ATG)mRNA水平及成年子代大鼠心血管系统对AngⅡ的应答。结果妊娠晚期母鼠脱水3d后,胎鼠心脏、肾脏及胎体的干、湿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心脏与胎体、肾脏与胎体的干质量比也明显减少(P〈0.05);胎鼠体长及尾长明显减少(P〈0.05),但胎盘干、湿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脱水组胎鼠血液中AngⅡ的浓度明显增加,胎鼠及成年子代肝脏中ATGmRNA水平明显升高,其雄性成年子代大鼠对AngⅡ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明显(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脱水可影响胎鼠的心、肾及胎鼠的生长发育,并可引起其成年子代RAS系统的改变,可能与胎源性疾病的"印迹"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对照组、局贴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天只抓握固定刺激;针刺对照组针刺常规穴位;局贴对照组将膏药贴于施术体表处;穴位贴敷治疗组将膏药贴于肾俞、气海、带脉、阳陵泉、委中、昆仑。观测各组大鼠痛阈值、受压迫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中枢神经递质5一羟色胺的含量。结果:穴位贴敷治疗组机械痛阈值与针刺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局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对受压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均有改善,尤其以穴位贴敷治疗组更显著。穴位贴敷治疗组5-HT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及局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通过减轻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提高5-HT含量,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型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治疗组,其中模型组给予慢性刺激、孤养、造模;针刺治疗组造模同时电针治疗。21 d后观察各组海马组织的ERK1蛋白相对含量、肾上腺质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肾上腺体积均增大,体重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而模型组ERK1的蛋白含量显著减少( 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肾上腺质量与其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针刺组ERK1蛋白相对含量较之有所升高( P<0.05)。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能有效改善肾上腺体积增大,并能活跃ERK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针刺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浆Tau蛋白表达。结果: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Tau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Tau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浆Tau蛋白可能是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针刺对链脲左菌素(sterptozotcin,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神经肽 Y(neurpeptideY,NPY)的影响。方法: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防治组,其余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10只。防治组于造模前1周开始针刺预防,取穴双侧“后三里”、胰俞穴,每日 1次,共治疗 14次。治疗组大鼠取穴同防治组大鼠,于造模后第 1天给予针刺治疗,每日针刺 1次,共 7次。疗程结束后用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胰岛素和 NPY。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治疗和防治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升高胰岛素水平(P<0.05),降低 NPY水平(P<0.05);且防治组效果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针刺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同时使胰岛素、NPY水平降低,可能是针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针刺防治结合效果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速飞行器载体用户终端的最前级,天馈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无线收发系统数据链路的有效性。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分析了在高速、高温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天馈设备的设计实现,介绍了热天线、可重构天线、小型化可控波束阵列、自适应阵列等几种先进天馈设备的技术特点和细节,详细阐述了其在高速飞行器载体的工程应用方法,对提高复杂飞行任务条件下数据链路的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手足阳明经穴对丙泊酚麻醉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组(生理盐水+电针非穴位)、药物组(丙泊酚+电针非穴位)、治疗组(丙泊酚+电针阳明经穴);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学习记忆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大鼠海马区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活性变化。结果:药物组大鼠第一象限路程和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显著少于空白组(P0.05),治疗组在这两方面均多于药物组(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药物组大鼠海马AChE活性上升(P0.05)、ChAT活性下降(P0.05);与药物组比较,治疗组AChE活性下降(P0.05)、ChAT活性上升(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间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手足阳明经穴可改善丙泊酚麻醉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力减退,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区胆碱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针药合用治疗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乙肝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针药合用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予常规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10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HBV-DNA、肝功能、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经(DSV)和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X)、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VX)、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血流量(SVF)、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CIV)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DPV、DSV、PVF、SVF显著降低(P〈0.01),HA、CIV、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VF、SVF显著降低(P〈0.01),DSV、HA、CIV、临床症状积分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药合用具有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齐刺针法组)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积分(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VAS积分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为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愈的患者所需平均疗程(22.0±2.0)d,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的患者所需平均疗程(28.0±2.0)d(P〈0.01)。结论:针灸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高、取穴少、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肥胖抑制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肥胖抑制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制备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另选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电针治疗组的大鼠予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天枢、脾俞穴,连续治疗15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不予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治疗结束后,检测内脏脂肪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肥胖抑制素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肥胖抑制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造模后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和内脏脂肪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体质量增加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体质量增加量和内脏脂肪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肥胖抑制素表达水平和血清中肥胖抑制素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肥胖抑制素表达水平与电针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对肥胖大鼠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下丘脑组织肥胖抑制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头针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60只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24、48、72h)的不同,将模型组和头针组各随机分为3个亚组。另选10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采用头针治疗,接穴位神经刺激仪,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每次30min,每天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头针治疗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mRNA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结果:头针组各时相的NS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较明显。HE染色提示,头针组各时相脑组织白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最为明显。头针治疗组COX-2和NF—κB含量在24、48、72h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而头针治疗组TGF—β1含量在24、48、72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害,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损伤脑组织中COX-2和NF-κB的表达,增强TGF-β1的表达,从而减缓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阶段头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采用分阶段头体针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则为70.37%,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结论:采用分阶段头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