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形式,是降低生活质量并造成经济损失及致残的主要原因[1]。当软骨退化关节软骨相互摩擦时,关节损伤就会加剧,导致OA病情的加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等因素的影响,OA的患病率将会不断增加[2]。然而,大多数OA的药物治疗,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氨基葡萄糖仅限于疼痛管理,而不是预防和治疗,手术通常是治疗OA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modaliti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hesive capsulitis a tthrough different clinical stages.MethodsNinety patients of adhesive capsulitis weregraded in three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s. Patients in painful stage were treated with silver needles once every 5to 7 days for two courses; patients in adhesive stage were given acupotomy treatment every 7 to 10 days for two courses; while patients in recovery stage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with warm needles by moxibustion on tendon knots, once a day 10 times in a course, fo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diseas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all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The disease scores in patients of all three stages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Among 90 patients with adhesive capsulitis, 32 cases were clinically under controlled, 37 cases claimed remarkably effective, 18 were effective, and 3 ineffective cases, thu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for this stage-based treatment is 96.7%.ConclusionFor adhesive capsulitis,different acupuncture modalities targeting patients in different clinical stages we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he disease score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血管生成素(Ang)及酪氨酸激酶受体(Tie)表达方面揭示脑脉通促进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通组,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测定Ang-1、Ang-2,及其受体Tie-2的蛋白与基因表达。结果:脑脉通组各时间点Ang-1、Ang-2、Tie-2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P<0.05,P<0.01)。脑脉通组缺血3h及脑缺血/再灌注3d、6d、12dAng-2 mRNA以及各时间点Ang-1 mRNA、Tie-2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增强(P<0.01)。结论:脑脉通促进老年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提高Ang/Tie系统蛋白和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5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治疗,术前行膝关节伸直位正侧位、双下肢全长正位、膝关节应力位、髌骨轴位X线片及膝关节MR检查,测量术前及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并进行膝关节AK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屈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KS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早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血管生成素(Ang)/酪氨酸激酶型受体(Tie)-2系统因子表达方面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脑微血管生成机制。方法 SD青年和老龄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模型组分为缺血(I)3 h、I/R 1、3、6、12 d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I/R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场面积,Ang-1、Ang-2、Tie-2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老龄模型组MVD自I 3 h逐渐降低至I/R 12 d;血管场面积I/R 1 d至高峰,后逐步降低。Ang-1表达于I/R 3 d至高峰,随后逐步降低;Ang-2表达I/R 1 d至高峰,逐步降低至I/R 3 d,I/R 6 d稍有增高,后明显降低;Tie-2表达I/R 1 d至高峰,随后逐步降低。Ang-1 mRNA表达于I/R 3 d至高峰,随后逐步降低;Ang-2 mRNA表达I/R 1~3 d逐步降低,后缓慢增高;Tie-2 mRNA表达于I/R 3 d至高峰,随后明显降低。结论老年I/R损伤后脑微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减弱,其机制可能与Ang-1、Ang-2、Tie-2的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减弱有关,增龄可能是导致Ang/Tie-2系统因子表达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阐明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第5腰椎(L5)神经根性痛镇痛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L5神经根性痛患者分别进行第1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针刺踝三针之"根痛2"穴位后功能像扫描和第2次静息态功能像扫描,应用相关软件对获得的试验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纯静息态激活的脑区有双侧的旁中央小叶、扣带回、丘脑、枕叶,及第三脑室周围、视交叉、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脑蚓等部位。针刺时激活的脑区有双侧枕叶、颞叶、顶叶,中脑的左侧,小脑也有散在性的激活区域。出针后激活的脑区有双侧颞叶、丘脑左侧、胼胝体压部、视交叉、右侧内囊、脑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位。结论 L5神经根性痛使大脑功能区发生变化,静息态默认网络的活动受到抑制,活动水平下降。针刺"根痛2"穴位后,其信号通过神经通路到达相应的脑功能区,使之被激活或者抑制,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手太阴肺经腧穴引起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变化,初步探索手太阴肺经的脑功能网络。方法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纯静息态扫描(Rest1,R1)和针刺左侧手太阴肺经全经腧穴后留针状态扫描(acupuncture,AP)。对采集的fMRI数据均进行个体ALFF图像计算。结果R1状态下,右侧楔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内侧回等脑区表现出显著的ALFF增强。AP状态下,ALFF显著增强的脑区出现在右侧楔前叶、双侧额上回、小脑、双侧额中回、右侧额内侧回等。与R1状态比较,针刺手太阴肺经使ALFF在右侧胼胝体下回、右侧额下回显著增强,而在右侧中央后回、左楔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等脑区则显著降低。结论针刺肺经腧穴会显著改变大脑皮层固有活动状态,尤其是右侧半球的胼胝体下回、额下回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胚胎肝激酶-1(Flk-1)因子表达变化揭示脑脉通促进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雄性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通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场面积以及Flk-1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 脑脉通组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1、3、12 d的MVD,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3、6、12 d血管场面积,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2 d MVD增加(P<0.01),缺血3 h血管场面积增大(P<0.01).模型组MVD自缺血3 h持续下降至缺血/再灌注12 d;血管场面积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12 d降至最低.脑脉通组MVD 缺血3 h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6 d降至最低,至12 d又明显增加;血管场面积缺血3 h有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降至最低,3 d时有所升高,至6 d再次降低,随后再次升高,至12 d恢复至缺血/再灌注3 d时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6、12 d Flk-1表达增强(P<0.05,P<0.01),缺血/再灌注3 d Flk-1表达减弱(P<0.01).模型组Flk-1表达于缺血3 h开始增强,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1~12 d表达迅速减弱;脑脉通组Flk-1于缺血3 h有较强表达,缺血/再灌注3 d达到峰值,此后表达稍有减弱,至12 d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增强(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6、12 d Flk-1 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1).模型组Flk-1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1 d最强,1~12 d迅速下降;脑脉通组Flk-1 mRNA缺血3 h即有较高表达,缺血/再灌注1 d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至12 d表达仍能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结论 脑脉通可促进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提高Flk-1及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本科按照全国重点专科专家协作组制定的临床路径,根据辨证施术、因症施法的原则,2009年2月-2011年8月期间共收治颈椎病患者217例,从中随机抽取符合协作组诊疗路径要求的出院患者106例进行电话回访,对该路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32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优12例,良17例,可j例,差0例,优良率为90.6%。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优良率高,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