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冠状动脉介入中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疗效.方法:行冠脉介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脉PTCA及PCI术患者60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为应用法舒地尔组,B组为对照组;A组常规术前半小时静滴法舒地尔30mg;B组无特殊处理,仅术前半小时生理盐水建立静脉路.结果:对照组382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32例(8.38%),应用法舒地尔组218例,发生桡动脉痉挛和(或)冠状动脉痉挛患者6例(2.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显著减少冠脉介入中冠脉痉挛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62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观察操作成功率、并发症(渗血、血肿、动静脉瘘及手部麻木、缺血等现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62例成功,2例失败,其中1例桡动脉过度迂曲畸形,导管无法通过,未成功.另1例由于桡动脉痉挛,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200 μg 和利多卡因10mg后,痉挛仍不能完全缓解.本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止血容易,患者卧床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明光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行选择性CAG和/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174例。选择桡动脉博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患者进入桡动脉组(n=110),余下归入股动脉组(n=6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CAG和/或PCI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桡动脉介入组的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和腰痛的发生率为10.9%、43.75%和60.94%,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但介入医师需要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左、右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59 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介入径路不同分为左桡动脉组(28 例)和右桡动脉组(31 例),应用加长Judkins造影导管(125cm)依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双侧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X 线暴露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左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 线暴露时间(30.48±5.71)min、(11.05±2.86)min,显著低于右桡动脉组(40.72±8.30)min、(13.51±4.33)min(均P<0.05),对比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左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效率高,安全可行,临床上对于需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可作为首选介入径路.  相似文献   

5.
董鹏  李镝  靳维华  曲涛  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02-1603
目的研究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与5F共用型造影导管的区别。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54例,按其造影开始时选用的共用型造影导管不同分为4F导管组(n=143)和5F导管组(n=21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痉挛和闭塞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平均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打折率及痉挛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管闭塞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常用的5F造影导管相比造影成功率无明显差异;采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延长,且导管打折率增加,但痉挛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右桡动脉应用多功能(Tiger I)导管和左、右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分别选用多功能(Tiger I)导管和左、右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结果 (1)Tiger I导管组经右桡动脉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8.5%(197/200),Judkins导管组成功率98.0%(196/2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造影操作时间:Judkins导管组为(33±16)min,Tiger I导管组为(26±10)min;X线透视时间:Judkins导管组为(2.4±0.9)min,Tiger I导管组为(1.9±0.6)min;造影剂用量:Judkins导管组为(43±6)ml,Tiger I导管组为(34±5)ml,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桡动脉痉挛发生率:Judkins导管组(2.0%)显著高于Tige I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Tiger I导管在经右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下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RA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3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背景音乐下个性化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个性化心理干预后RA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08,P<0.05)。结论在播放背景音乐条件下,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降低RA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桡动脉痉挛(RAS)是经桡动脉径路(TRA)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常见并发症。导管和桡动脉(RA)壁之间的低摩擦阻力可减少插入、操作和回撤导管时造成的RAS。本研究旨在探讨与非亲水涂层(NHC)导管相比,亲水涂层(HC)导管是否可降低RAS的发生率。方法: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间,应用5F导管进行诊断性CAG的250例患者中,选取234例(93.6%)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插管的患者研究。其中149例患者(63.7%)应用了NHC导管,85例(36.3%)应用了HC导管。比较应用NHC和HC导管时RAS的发生率。结果:共有17例(7%)患者发生了R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行桡动脉造影应用于桡动脉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于我院行TRI的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行桡动脉造影检查组(观察组115例)和非桡动脉造影组(对照组11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114例,成功率99.13%;对照组手术成功113例,成功率9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有3例发生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穿孔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行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将出现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动脉入路以及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的患者20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非当日出院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造影成功率、不同直径造影导管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夹层、穿孔和闭塞)及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穿刺侧上肢血肿、假性动脉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桡动脉闭塞)等.结果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造影时间[(7.20±4.10)min vs (7.80±3.68)min,P=0.326)]及X线透视时间[(4.00±1.95)min vs(4.10±1.01)min,P=0.465)]没有显著差异.桡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是造影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血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其他不良事件.试验组总医疗费用(4 876±520)元较对照组(5 983±808)元显著降低,节省的费用主要包括造影前后的检查费用、药物治疗费、床位费、护理费及其他费用.结论 在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中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当日出院是安全、可行的,同时能够节省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周琳  任继刚  李嘉俊 《西部医学》2013,(12):1828-183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性冠脉诊疗术后局部止血相关处理方法.方法 将324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诊疗术后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传统止血方法,观察A组患者术后采用弹力纱布止血,B组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4小时后换弹力纱布止血.观察3组患者穿刺出血、手部瘀肿及疼痛情况.选择出现手部中度瘀斑的32例病例,再次随机分为安慰组10例和实验A、B组各11例,实验A组使用硫酸镁加高糖维生素B12外敷,实验B组在A组基础上加利多卡因外敷,观察3组患者瘀肿的消失度.结果 观察B组穿刺出血、手部瘀肿及疼痛改善情况均低于观察A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B组手部瘀斑缓解高于A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后换用弹力纱布继续止血效果确切.术后局部瘀斑处理时硫酸镁加高糖维生素B12联合利多卡因外敷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Zhang YC  Zhao L  Yu XP  Chen F  Zhang XL  Gao YC  Lü S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388-2391
目的 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对无保护左主干(ULM)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ULM接受PCI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根据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40%组和LVEF<40%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和随访资料。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观察LVEF< 40%对ULM介入治疗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总计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86例,其中LVEF≥40%组130例和LVEF<40%组56例。LVEF <40%组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病史、入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比率明显高于LVEF≥40%组(P<0.05)。LVEF< 40%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40%组(33. 9%比18.5%,P=0. 022),LVEF <40%组心源性病死率、全因死亡率、MI发生率也明显高于LVEF≥40%组(分别为7.1%比1.5%,P =0. 047;10.7%比3.1%,P=0.034;14. 3%比4.6%,P=0. 022)。女性、糖尿病、既往PCI、CABG、入院为NSTEMI/STEMI、LVEF <40%、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远端或分叉病变、多支架置入均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是ULM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最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ransradial access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in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14.
金修平 《河北医学》2013,19(2):197-198
目的:对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液实施局部麻醉给桡动脉痉挛(RAS)带来的预防成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经桡动脉冠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476例分2组,试验组238例,均采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该混合液是由从5rag的硝酸甘油注射液再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选取出来的5mL+5m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配1-2mL的麻醉混合液进行局部浸润;对照组238例,采用l-2mL的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麻;当对照组与试验组实施穿刺成功之后,将300ug硝酸甘油、30rag利多卡因、3000iu普通肝素钠经鞘管注入;对手术中RAs发生几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RAs8例(3.4%),对照组RAS24例(10.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时,选取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注射液,可以大大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几率,使得手术成功的几率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Wang X  Nie SP  Du X  Lü Q  Kang JP  Liu XM  Hu R  Dong JZ  Liu XH  Ma CS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8):3409-3412
目的 对比严重左心室扩张(LV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方法 选择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接受PCI或CABG治疗的严重LVD患者251例,分析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住院和随访期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结果 严重LVD患者接受PCI治疗101例,CABG治疗150例,其中PCI组的住院MACCE发生率低于CABG组[3.0% (3/101)比10.7% (16/150),P=0.024],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0%、8.7%(P=0.028).PCI组和CABG组分别随访(516±182)d和(515±231)d(P=0.967),分别有99例(98.0%)和136例(90.7%)完成随访.两组随访MACCE发生率PCI组、CABG组分别为18.2% (18/99)、9.6% (13/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14.1%、14/99)比CABG组高(0.7%、1/136,P<0.01),两组随访死亡[4例(4.0%)比12例(8.8%),P=0.151]、心肌梗死[2例(2.0%)比1例(0.7%),P=0.781]和脑卒中[2例(2.0%)比0例(0.0%),P =0.176]的发生率相当.结论 严重LVD患者接受PCI安全可行,其住院病死率较低,远期预后与CABG相当,但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行经桡动脉途径和4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穿刺时间、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PCI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6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穿刺失败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成功率100%(34/34),行冠脉支架置入成功率76.92%(10/13),经桡动脉途径失败者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及治疗均成功。股动脉组40例患者穿刺成功。其中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PCI治疗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别意义(P〉0.05)。穿刺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是安全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 H . pylori )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s , PCI )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 282 例合并 H . pylori 感染的 PCI 后患者随 机分为 A 、 B 、 C3 组, 125 例无 H . pylori 感染的 PCI 后患者作为对照组, 4 组均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B 组同时给 予泮托拉唑半年治疗、 C 组同时给予根除 H . pylori 联合泮托拉唑半年治疗,比较各组消化不良症状、上消化道出 血( 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 , UGH )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 , MACE ) 发生率。结果 消化不良发生率比较, A 组 > 对照组 >B 组 >C 组( 48.9% vs 29.8% vs 19.1% vs 7.5% , P < 0.05 ); UGH 发生率比较, A 组 > 对照组、 B 组 >C 组( 16.0% vs 6.5% 、 7.4% vs 1.1% , P <0.05 ),对照组和 B 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4 组 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H . pylori 根除失败 患者 UGH 发生率与根除成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67% vs 0% , P >0.05 ))。结论 H . pylori 感染可增 加 PCI 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 1 年内消化不良症状和 UGH 的发生;含泮托拉唑的根除 H . pylori 方案联合半 年的泮托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上述症状,且不增加患者 MACE 的发生。但能否通过上述治疗减少 MACE 的发生需要大样本、长程观察。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schemic chest pain before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remains an interesting issue of investig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era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ngina prior to STEMI on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undergoing primary PCI.
Methods  Among a total of 87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ing primary PCI, 292 had episodes of angina within 24 hours of STEMI (PA group) and the remaining 583 were free of anginal symptoms (non-PA group).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giographic and procedural features, and in-hospital and 30-day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Diabetes was less common (17.5% vs. 23.3%, P=0.04) and symptom-to-door time was shortened ((191.6±96.8) minutes vs. (357.2±341.9) minutes, P <0.001) in the PA group than in the non-PA group. Patients with angina prior to STEMI had fewer totally or nearly totally occluded infarct-related artery (TIMI flow grade 0–1) at initial angiography (75.0% vs. 90.7%, P <0.001), and achieved more TIMI flow grade 3 after primary PCI (84.2% vs. 78.2%, P=0.04). These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overall procedural success (95.9% vs. 91.8%, P=0.02) and of complete ST-segment resolution at 90 minutes after the procedure (51.7% vs. 40.3%, P=0.001). During a 30-day clinical follow-up,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53.0±8.6)% vs. (51.1±9.7)%, P=0.002) and the primary endpoint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as reduced in the PA group (7.2% vs. 12.7%, P=0.01).
Conclusion  Presence of angina prior to acute STEMI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 at a 30-day clinical follow-up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相似文献   

19.
Lian H  Yang JQ  Chen Z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45-2848
目的 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不同抽吸结果对患者微循环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在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抽吸结果分为抽吸阳性组(38例)和抽吸阴性组(28例),同期仅行介入治疗而未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者为对照组(66例).比较组间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情况.结果 3组间基础和临床资料相似;抽吸阴性组在无复流或慢血流及远端栓塞、主要心血管病事件改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阳性组比抽吸阴性组可显著改善cTFC帧数[(29±9)帧/s比(35±11)帧/s,P<0.05],心电图ST段回落[(90±20)%比(76±25)%,P<0.05)]、心肌血清标志物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201±86)U/L比(264±93)U/L,P<0.05;肌钙蛋白T:(41±21)μg/L比(60±24)μg/L,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在STEMI急诊PCI中应用安全可行,特别是抽吸阳性者能显著提高心肌灌注水平,改善临床预后.抽吸阴性者能改善微循环,但对临床预后的改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