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是临床常见肺科急症,其典型症状为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气胸范围较小时,可采用保守治疗,范围较大时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外科手术是PSP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采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PSP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多数文献认为肺大泡为气胸的主要危险因素,肺大泡的形成可能与非特异性炎症、瘦高体型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扁平胸一直被认为是青少年发作PSP的危险因素,吸烟与气胸病因学途径紧密相关,可以使气胸患病风险提高,但吸烟并不是气胸的决定性因素。PSP易反复发作,复发率在20%~60%左右。多数学者认为气胸发作的次数越多,复发的概率越高。气胸的复发概率与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气胸的量等相关。术后复发因素可归为患者因素和手术因素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对侧复发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且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74例和复发组6例,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对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前发作气胸次数、术侧气胸部位、肺大疱位置等对术后对侧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未复发组与复发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肺大疱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发作气胸次数、术侧气胸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术前发作气胸多次、右侧气胸术后是胸腔镜术后对侧气胸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患者,如术前发作气胸多次、右侧气胸术后更易发生对侧气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气胸(PSP)的治疗方法.方法275例PSP患者根据气胸类型给予不同的初始治疗:保守治疗、胸穿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复发性小量PSP保守治疗成功率55.6%(5/9)显著低于初发性小量PSP的98.2%(54/45),P<0.01;初发稳定型小量PSP、稳定型大量PSP、不稳定型PSP胸穿抽气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3.9%(26/31)、62.5%(60/96)、25.0%(4/16),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大量稳定型PSP,首次胸穿抽气时间在发病≥24小时(h)组治疗成功率72.3%(47/65),明显高于<24h组的41.9%(13/31),P<0.01;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成功率91.7%(44/48),高于胸穿抽气的61.0%(97/159),P<0.01;VATS安全、疗效肯定.结论初发稳定型小量PSP适合保守治疗,大量PSP适合延迟胸穿抽气;复发性、不稳定型、并发血气胸的PSP适合胸腔闭式引流,有条件者可行VAT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少年原发自发性气胸(PSP)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青少年PSP患者123例。根据病情是否有复发,分为未复发组96例和复发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气胸发生的部位(左、右、双侧)、引流管带管时间、肺大疱病变程度分级、气胸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少年PSP胸腔闭式引流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气胸发生部位、引流管带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年龄、BMI大于复发组,肺大疱病变程度分级为轻/中度比例、气胸量为少量者比例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大疱病变程度分级、气胸量为青少年PSP胸腔引流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小、肺大疱病变程度严重、气胸量大是青少年PSP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通过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术后复发成因的相关因素的探讨,为PSP临床手术和术后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我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时间段内接受PSP治疗手术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身高、性别、以及PSP手术的治疗方法等情况,并随访调查PSP术后复发率,分析可能造成术后复发原因的各种因素。结果共210例接受PSP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出现术后气胸复发,其复发率为5.2%。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单因素分析,PSP术后复发成因与PSP术前气胸发病次数、胸膜固定术有关(P〈0.05),而与性别、身高、术式、术中分型、术后引流时间、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没有达到统计下意义上的显著水平(P〉0.05)。我们提出胸膜固定术和术前发作次数是作为预测PSP术后复发的可能因素的一种重要指标。结论胸膜固定术和术前发作次数可以作为PSP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在PSP手术治疗要正确的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合理的处理肺大泡并联合胸膜摩擦固定术,达到有效的降低PSP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胸腔镜单纯胸膜固定与肺大泡切除治疗高龄COPD并顽固性气胸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分别采用胸腔镜单纯胸膜固定、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两种术式治疗年龄75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顽固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为38、3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转ICU治疗情况、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胸管持续漏气情况以及气胸复发情况等。结果单纯胸膜固定组(Ⅰ组)与肺大泡切除组(Ⅱ组)在年龄、性别、患侧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92±11.02)min、(55.91±26.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08±8.76)mL、(34.18±20.58)mL,术后转ICU治疗分别为2例(5.26%)、4例(11.76%),术后带管时间分别为(8.66±5.68)d、(14.71±12.47)d,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32±5.03)d、(13.44±7.29)d,术后持续漏气情况分别为4例(10.53%)、12例(35.29%),复发6例(15.79%)、4例(11.76%);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胸管持续漏气情况方面,单纯胸膜固定组优于肺大泡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转ICU、复发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COPD并顽固性气胸患者,胸腔镜下单纯胸膜固定术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外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呼吸科、胸外科收治的84例18岁以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12例,男性∶女性为 6∶1,平均年龄17.06(14~18)岁.排除外伤、肺炎、医源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治疗方法:吸氧4例(4.8%)、胸腔闭式引流48例(57.1%)和手术治疗32例(38.1%),31例(36.9%)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失败患者改用手术治疗.采用电话、门诊随访,本组平均随访25.73(1~123)个月. 结果 胸痛发生率为81例(96.4%),呼吸困难56例(66.7%),咳嗽12例(14.3%),呼吸急促7例(8.3%),胸闷6例(7.1%);81例(96.4%)患者呼吸音降低;3例(3.6%)患者呼吸音消失.63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61例发现有肺大泡,肺大泡大部分位于肺尖和上叶.21例患者复发,其中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复发率高(66.7% vs 22.0%, P<0.05).第1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发作和第2次发作平均间隔11.8个月;第2次发作和第3次发作间隔缩短为7.4个月. 结论 青少年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要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性;治疗方法倾向于胸腔闭式引流与外科手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肾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stem-like memory T cells,TSCM) 的分布特征,探讨TSC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肾癌患者为肾癌组,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TN))和TSCM比例,比较肾癌组与健康组的差异,分析TSCM、TN和TSCM/TN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肾癌组患者外周血TSCM比例(0.15%±0.06% vs 0.20%±0.11%,t=2.524,P<0.05)和TN比例(2.66%±1.18% vs 6.29%±1.58%,t=12.499,P<0.01)均明显降低,TSCM/TN值(6.48%±3.70% vs 3.31%±1.82%,t=5.600,P<0.01)明显升高。肾癌患者中,TSCM比例与肿瘤TNM分期(r=-0.258,P<0.05)和Fuhrman核分级(r=-0.271,P<0.05)呈负相关;TN比例与肿瘤TNM分期(r=-0.447,P<0.01)和Fuhrman核分级(r=-0.263,P<0.05)呈负相关;TSCM/TN 值与肿瘤 TNM分期(r=0.433,P<0.01)呈正相关。结论 肾癌患者外周血TSCM、TN及TSCM/TN值与肿瘤TNM分期和Fuhrman核分级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肿瘤发生、发展情况,TSCM在肾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气胸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7例老年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均采用电视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以胸腔镜专用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泡及过度充气的肺组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7例患者未复发气胸(同侧)。1例死亡。结论反复发作气胸的老年肺气肿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单侧肺减容手术可改善老年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及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IL-17A对哮喘小鼠Th2细胞分化及其相关炎症的作用.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n=8).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予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每次雾化激发前1h,IL-17A处理组给予重组小鼠IL-17A气道滴入.各步对照均予以生理盐水.末次激发后24h处死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FN-γ、IL-17A的浓度.HE和PAS染色及半定量评分评估小鼠肺部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支气管淋巴结Th细胞分化.免疫磁珠分选健康小鼠幼稚CD4+T细胞,用Th2极化培养基体外培养,并给予IL-17A或等量PBS干预,检测Th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结果 哮喘组较对照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P<0.05)、IL-4、IL-5、IL-17A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IFN-γ浓度显著下降(P<0.05);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化生明显加重(P<0.01);脾脏和淋巴结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增高(P<0.05).IL-17A处理组较哮喘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26.00±5.43)×104/mLvs(58.40 ±26.93)×104/mL,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8.04±1.98)×104/mL vs(31.95±12.28)×104/mL,P<0.05]及其比例[(29.93 ±3.03)% vs(53.47 ±6.62)%,P<0.01]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无明显变化;BALF中Th2相关因子IL-4浓度[(9.86 ±2.77) pg/mL vs(28.13 ±4.62) pg/mL,P<0.01]、IL-5浓度[(7.30 ±0.50) pg/mL vs(10.50±1.10) pg/mL,P<0.01]均显著降低;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HE染色半定量评分降低[(2.00 ±0.51)vs(3.12 ±0.64),P<0.05],杯状细胞化生减少[(0.80 ±0.45)vs(2.40 ±0.55),P<0.01];脾脏[(2.24±0.44)%vs(4.82±1.83)%,P<0.01]和淋巴结[(7.05±0.58)%vs(10.57±1.35)%,P<0.05]中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减少.极化培养的幼稚CD4+T细胞,予IL-17A干预后,诱导分化的Th2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结论 IL-17A有抑制Th2细胞分化,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