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3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四肢简化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病例,随机分组观察组36例,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机能缺损评分(NIHSS),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万氏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对症治疗及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万氏温胆汤。2组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2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步行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肌张力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肌张力,提高肢体平衡、运动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灸治疗。利用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均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方位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8w。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的肢体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ADL及Fugl-Meyer均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增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改善中风偏瘫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以及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推拿手法,完善诊疗流程,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以10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康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7%),两组患者痉挛程度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痉挛状态上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现代康复疗法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疗法缓解偏瘫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机理分析。方法选60例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Ashworth量表、Fugl—Meyer Bar山el指数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痉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疗法可明显缓解偏瘫后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蒙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确诊为中风偏瘫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蒙医针灸治疗,观察组进行蒙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9%,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得分与对照组的得分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蒙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疗效,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络解痉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10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通络解痉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71.70%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平衡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解痉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替扎尼定片治疗,治疗组口服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来评定患者的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亦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痉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分为经筋刺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3周后,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48.95%(P0.05);Fugl-Meyer评分值、Barthel指数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优化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结局,提升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百会透曲鬓”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于治疗前24 h和治疗后3个疗程,应用简化的Fugl-Meyey运动功能评分法及中医症状评分法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百会透曲鬓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靳三针在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患者7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n=35,采用对照组+靳三针治疗)。比较两组四肢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和ADL评分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期偏瘫患者效果显著,能恢复肢体运动,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的高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另加针刺治疗(头针+肢体穴位电针)。每周治疗6 d,休息1 d,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评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方位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8w。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的肢体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ADL及Fugl-Meyer均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增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改善中风偏瘫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以及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康复+针灸组。康复训练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康复+针灸组在康复训练组方案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中风偏瘫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康复+针灸组对比康复训练组中风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康复+针灸组对比康复训练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8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例数均为44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治疗前后两组的运动功能及总体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较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40/44),较对照组的70.45%(31/44)更高(P0.05)。结论对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