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以及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MA、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mRS评分,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力[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6级肌力评定法]、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RC下肢肌力分级和FAC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操作安全、健康指导、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和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卒中后偏瘫(HA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H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肢体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和总分等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V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FAC、S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应用于HAS患者,可提高FMA、BBS、FAC、SIS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  相似文献   

4.
赵阳  陈玉洁 《海南医学》2023,(20):2933-2936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益气活血汤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西安市第九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收治的9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益气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运动能力[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估]、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舌謇不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和肢体强急等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舌謇不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和肢体强急等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剌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脑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口舌歪斜、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A、MCA、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宁都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和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和运动能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功能[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和移动能力[改良Rivermead指数(MRM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BBS、TIS和MRM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BBS、TIS和MRM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枢性促进(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的疗效,观察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营口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Brunnstrom技术,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期间,对照组剔除1例,治疗组剔除2例。治疗前后,两组均接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疗效;接受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等2项认知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衡量表(BBS)等3项肢体功能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33/4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MMSE、MoC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RAT、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FMA、ARAT、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7/4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5%(9/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卒中后患者,能够提高疗效,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平衡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和运动功能[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I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评分和FMA评分,以及降低NIHSS评分,优于平衡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医导引术对中风患者呼吸肌功能与整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中医导引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呼吸肌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总评分、SS-QOL评分、平衡能力评分、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腹外斜肌、腹横肌水平高于治疗前,腹内斜肌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肢、下肢、总评分、SS-QOL评分、BBS评分、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腹外斜肌、腹横肌水平高于对照组,腹内斜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医导引术联合及呼吸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呼吸肌功能及生活水平,调节其瘫痪肢体的运动能力,避免预后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上肢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分级、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肢肌张力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MOTOmed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MOTOmed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步行和步态[10 m步行计时测试(10MW)、Tinetti量表]及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肌张力(Ashworth分级)。结果:干预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步长、最大步行速度、步频及Tinett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Ashworth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善步行和步态,减轻肌张力,效果优于常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虚拟情景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oC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估量表(FMA)、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有利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修正机体平衡功能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易筋经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对心理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治疗期间脱落15例患者,对照组56例、针刺组54例、联合组55例.3组均进行相同常规康复训练的条件下,针刺组加以针灸治疗3个月,联合组行针灸加易筋经训练治疗3个月,1次/d,每周5d.在实验前后,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Zung抑郁自评(SDS)评分进行评测.结果 联合组3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治疗2、3个月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个月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针刺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易筋经训练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仅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肢运动功能、治疗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2、6周,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更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病例,随机分组观察组36例,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机能缺损评分(NIHSS),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FMA、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FMA和FAC评分,以及降低NIHSS评分,优于单纯康复疗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