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曲替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合成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以寻找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方法 以依曲替酸和三氟甲苯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生长抑制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制备出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认结构.MTT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增加,而S期减少.结论 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将依曲替酸通过酯键和酰胺键与三氟甲苯衍生物连接起来能增强其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齐墩果酸(OA)的水溶性,制备其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且研究药物成盐和加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包合效率和药物水溶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采用HPLC测定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通过红外光谱对包合物验证,并初步探讨PVP的影响机制。结果形成包合物后,OA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3.4倍,成盐可提高包合效率,并使药物溶解度进一步提高,达107倍。制备包合物时加入浓度较高的PVP,反而使药物溶解度减少。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OA与β-CD确实形成了包合物,OA与PVP、β-CD均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结论制备包合物时加NaOH成盐可以大幅提高OA的水溶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大黄酸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分散状态及其释药性能。方法:以水溶性聚合物泊洛沙姆18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大黄酸固体分散体,以热重、红外分析法对其进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释药性能。结果:优选得到大黄酸:泊洛沙姆188的最佳比例为1:5。导数热重法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不存在药物结晶;红外光谱法分析表明大黄酸与泊洛沙姆188未发生化学反应;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其在30min内药物释放达90%左右。结论:大黄酸-泊洛沙姆188型固体分散体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黄豆苷元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测定黄豆苷元、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原料药、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采用LC-MS/MS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投料比为1.5∶1(磷脂/药物的摩尔比),1 g·L-1反应物浓度条件下60 ℃搅拌2 h,结果显示:磷脂复合物在水和正辛醇中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分别提高3.1倍和5.4倍;大鼠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和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Cmax分别为(667±65),(7 509±688)ng·mL-1,Tmax分别为(3.00±0.82),(0.42±0.17)h,AUC0–∞分别为(8 302 ±590),(28 870±2 411)ng·h·mL-1。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黄豆苷元原料药的3.48倍。结论 将黄豆苷元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所提高,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显著提高,增加了黄豆苷元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明显提高黄豆苷元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黄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探讨其骨亲和性。【方法】将大黄酸与替加氟衍生物耦联合成骨靶向的新型大黄酸衍生物,结构经质谱及核磁共振谱证实。用羟基磷灰石吸附试验评价它的体外骨亲和性。【结果】合成了大黄酸-N-β-羟乙基替加氟酯。实验显示该化合物的骨亲和性与四环素接近。【结论】大黄酸-N-β-羟乙基替加氟酯具有良好的骨亲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加具有抗白内障作用药物二乙氨荒酸(DDC)的稳定性和亲脂性。方法制备二乙氨荒酸锌(Zn-DDC)并对其进行鉴别和性质研究。结果自制的Zn-DDC与对照品相同,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79μg/ml,在正辛醇/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分配系数为(94.9±0.7)。结论 Zn-DDC可用于经眼给药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黄酸对colo—16细胞线粒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移植肿瘤,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等DNA模板功能和线粒体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但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线粒体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黄蒽醌衍生物之一大黄酸对体外培养的colo-16细胞线粒体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大黄酸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理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是一鳞癌细胞株,由美国内尔大学医学院Elkon教授惠赠。大黄酸标准品(纯度为100%),由北京医科大学郑俊华教授提供。主要培养基是RPMI1640,细胞线粒体染色剂为罗达明6G;用MPV-型显微细胞荧光光度仪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补骨脂定的水溶性和稳定性,用体外酶法糖基化反应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方法通过UDP-糖基转移酶对补 骨脂定进行糖基化修饰,合成一种新的葡萄糖苷化合物(1)。使用高分辨电喷雾电离质谱(HR-ESI-MS)和核磁共振(NMR)分 析,鉴定化合物1的结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计算出样品溶液的浓度;MTT法检测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SMMC7721、 MCF-7、SW480)增殖的影响。结果根据波谱分析,鉴定制备出的新型葡萄糖苷化合物为psoralidin-6’,7-di-O- β-D-glucopyranoside(1)。水溶性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水溶性是底物(补骨脂定)水溶性的32.6倍。此外,化合物1在pH 8.8和高温条件下较补骨脂定更加稳定。在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中,只有补骨脂定对3种肿瘤细胞都显示出较强的抑制能力。 结论体外酶法糖基化是进行结构修饰、改善水溶性和稳定性的强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9.
白僵菌对大黄酸的葡萄糖基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白僵菌的生物转化功能,生物合成大黄酸的葡萄糖基化衍生物。方法:在白僵菌培养液中加入大黄酸底物,利用生长细胞对其进行生物转化。结果:确定大黄酸的糖基化衍生物为:3-羟甲基-β-D-葡萄糖,芦茎大黄素醇苷。结论:白僵菌对大黄酸具有时羰基的还原以及葡萄糖基化生物转化作用,合成的3-羟甲基-β-D-葡萄糖-芦荟大黄素醇苷为新的大黄酸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明胶-姜黄素纳米复合物,考察复合物对姜黄素水溶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碱溶酸中和的方法,以明胶为载体,制备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对复合物的粒径、溶解度、物理稳定性等进行测定;以姜黄素水溶液作为对照,考察复合物中姜黄素在模拟胃肠道p H环境、光照、紫外线、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17.2 nm,PDI为0.112;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载药量升高;复合物中姜黄素的水中溶解度相比原药增加1 500倍;光谱学研究表明姜黄素与明胶疏水区域通过相互作用结合;在模拟胃肠道p H、光照、紫外线、高温条件下,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中姜黄素的降解远低于姜黄素原药,明胶与姜黄素的复合可提高姜黄素化学稳定性。[结论]采用碱溶酸中和法制备的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30位酰胺类衍生物—N-β-羟乙基30-甘草次酰胺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以甘草次酸和2-氨基乙醇为原料,经碱催化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经光谱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考察不同种类缩合剂、溶剂量、物料比、处理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反应产率的影响,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制备的甘草次酸30位酰胺类衍生物-N-β-羟乙基30-甘草次酰胺的产率为63%,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特征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以EDCI、HOBt、DMAP为催化系统,催化量分别为起始原料甘草次酸的1.5倍、1倍和0.5倍,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反应时间为18h。结论优化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目标化合物产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水溶性较好、抗焦虑活性较强的新型化合物。方法 设计合成2-芳基咪唑并[1,2-a]吡啶-3-乙酰胺类化合物,通过体外苯二氮卓受体竞争结合实验及小鼠高架迷宫行为实验,评价化合物的体内外抗焦虑活性,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28个新型化合物,通过1H-NMR和 MS确证其结构,其中I8和I10水溶性良好。苯二氮受体竞争结合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1、Ⅰ8、Ⅰ10 、Ⅰ13 、Ⅰ19 与苯二氮卓受体的亲和力与阳性对照药物Ro5-4864相当,在浓度为100 nmol/L时,其对放射性配体与受体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87%、89%、85%、89%和76%,而Ro5-4864为82%。对水溶性及活性均较好的化合物Ⅰ8和Ⅰ10 进行小鼠抗焦虑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体内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赖氨匹林的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同。注射用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是属于阿司匹林的衍生物的一种新型镇痛解热药,由于其水溶性好,适用于肌肉及静脉给药,给药后能迅速的分布到各组织中而达到最高浓度,从而显示出很强的镇痛作用,其效果一般不低于常规麻醉性镇痛药,且无呼吸抑制或成瘾性,尚未发现对造血机制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该药含有人体必需的赖氨酸,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芩苷溶解度及注射用黄芩苷冻干粉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入不同增溶剂和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后黄芩苷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选择出最优基质和最大溶解度,并对黄芩苷水溶液进行冷冻干燥,以成品的外观、复溶性及澄明度为标准考察注射用黄芩苷冻干粉的制备工艺。结果:磷酸盐缓冲液(pH=7.0)可增加黄芩苷在水中的溶解度,黄芩苷溶解度为75.82mg·mL^-1。最佳冻干工艺采用快冻法,加入5%的甘露醇,升华温度为25℃,干燥8h。结论:黄芩苷溶解度增加,适合制备注射用冻干粉。该工艺制备的黄芩苷成型性好,水溶性好并且制剂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新型雌激素衍生物——大黄酸-雌酮对小鼠长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该化合物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d胚胎小鼠前肢尺骨在BGJb培养基中培养48h,培养基中分别含有1×10^-6mol/L大黄酸-雌酮、雌酚酮、大黄酸及雌酚酮+大黄酸混合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长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TGF—β1和TβRⅡ基因表达产物。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雌酚酮组、大黄酸-雌酮和雌酚酮+大黄酸混合组骺板各区TGF-β1和TβRⅡ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大黄酸组仅肥大区TβRⅡ上调,其他各区TGF—β1和TβRⅡ蛋白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与雌酚酮组相比,大黄酸-雌酮组静止区和增殖区TGF—β1和TβRⅡ的表达均增强。结论培养基中加入大黄酸-雌酮可上调长骨TGF—β1及其受体的表达,并可能与其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长骨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复合物,并对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18β-甘草次酸(Ⅰ)为起点,进行构型转化得到其光学异构体18α-甘草次酸(Ⅱ),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分别得到18β-甘草次酸甲酯(Ⅲ)和18-α-甘草次酸甲酯(Ⅳ),并与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体内代谢产物——二氯磷酰氮芥偶联而得2个抗癌复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用四大光谱法(NMR、MS、IR、UV)对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人类肝癌细胞株BEL-7402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观察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抗肿瘤药物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对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18α-甘草次酸的构象转化得率为45%;目标化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的产率分别为35%和25%。所制备的甘草次酸衍生物中,化合物Ⅱ和Ⅵ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明显强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50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86%及1.3%~50.1%;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物顺铂的抑制率为20.0%~73.41%。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中磷酰酯化反应的条件控制(无水、物料比1∶1.25,温度65℃和反应时间3~4h)是合成关键;化合物Ⅱ和Ⅵ在中高浓度时,与顺铂具有较类似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构型转化及与抗癌基团偶联可能提高其抗癌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赖氨匹林(aspisol)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实验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只加等体积的低糖DMEM培养液Hela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spisol,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 mmol/L、5 mmol/L、10 mmol/L。采用描计细胞生长曲线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HE染色、AO/EB方法进行凋亡细胞形态学的观察。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赖氨匹林对Hela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赖氨匹林对Hela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pisol(1,5,10 mmol/L)可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HE染色光镜下见Aspisol组细胞密度减小,细胞变圆,胞核染色变浅。赖氨匹林(1,5,10mmol/L)作用24 h后诱导Hela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5.73±0.87)%、(19.11±2.86)%、(33.72±5.06)%,与对照组(0.46±0.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赖氨匹林对Hela细胞有G0/G1期阻滞作用。结论 aspisol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其凋亡和改变其细胞周期分布,阻滞Hela细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酸和大黄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及对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大黄酸和大黄素(1μg/ml、10μg/ml、50μg/ml和100μg/ml)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将人TGF-β1基因启动子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重组体phTGF2.14,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和大黄素(1μg/ml、10μg/ml和50μg/ml)进行干预,用ELISA方法检测报告基因CAT的活性。结果:大黄酸和大黄素各浓度组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HK-2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且呈剂量依从性;大黄酸和大黄素浓度为lμg/ml和10μg/ml时对重组体phTGF2.14的表达活性无影响,当增大其浓度为50μg/ml时对重组体phTGF2.14的表达活性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8.0%和36.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黄酸和大黄素能够抑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当浓度为50μg/ml时对人TGF-β1基因启动子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肉桂酰接枝壳糖胺衍生物。方法:分别用酰氯中间体法和一步合成法制备目标化合物,测定接枝率。用1HNMR、IR和热分析技术进行结构确认。结果:采用酰氨中间体法制得的4种化合物的接枝率在30%~50%,但操作复杂,污染严重;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得的上述衍生物的接枝率约为20%,操作简单,无污染。一步合成法制得的4种衍生物经结构表征测定均证实为目标化合物。结论:一步合成法合成肉桂酰接枝壳糖胺衍生物优于酰氯中间体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合成系列熊果酸衍生物,测试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探讨熊果酸衍生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构效关系,获得抗肿瘤活性更好的熊果酸衍生物.方法 通过乙酰化反应对熊果酸的3-位羟基进行保护后,再将其28-位羧基制备成酰氯并与氨基酸酯反应,最后再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28-位羧基被修饰的熊果酸衍生物.所有熊果酸衍生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确认.采用MTT法测试熊果酸衍生物抑制U937、HL-60、Jurkat、K562、DU145、EC109、MDA231和SMMC772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仪器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熊果酸衍生物均为设计的目标化合物.对抑制U937肿瘤细胞增殖结果表明熊果酸28-位羧基被对4-氨甲基苯甲酸、7-氨基己酸和8-氨基辛酸修饰后,在给药浓度为5.0×10-6 mol/L时对U93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8.84 ±2.58)%、(43.17±4.52)%和(68.38±7.95)%,明显优于母体熊果酸母体(10.06 ±2.35)% (P <0.05).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则分别达到(68.42±8.19)%、(58.36±7.99)%和(61.08±5.77)%,远高于熊果酸的(6.89±2.31)%(P<0.05).结论 对熊果酸28-位羧基进行延长修饰,有利于提高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当延长7~8个碳原子,抗肿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