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TB治疗过程中HBV携带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HRZE(S)和HLAMKO2种化疗方案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携带的TB患者47例,非HBV携带的TB患者170例,随机分成HPBE(S)和HLAMKO2个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2周检测肝功能,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47例HBV携带的TB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26例(55.3%),明显高于非HBV携带者40例(23.5%)。在所有217例患者中,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者共66例(30.4%),其中HPBE(S)方案组115例发生肝功能损害53例(46.1%),HLAMKO方案组10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者13例(12.7%)。结论 HBV携带的TB患者应选肝损害小的HLAMKO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2.
于小云  于晓燕 《西部医学》2011,23(7):1298-1299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乙肝病毒(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7例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以3HREV/6HR治疗;对照组47例,予以3HRZE/6HR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几率为24.0%,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几率为4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抗结核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93.6%,抗结核化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疗效好,肝毒性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HBV携带者肝功能损害及肝炎病毒活化的情况。方法62例入选患者按HBV携带与否分为HBV携带组及非HBV携带组,两组患者均以CHOP方案正规化疗,3周重复,至少2周期。第一个周期化疗前及每次化疗后第3周末检测肝功能全套,HBV携带患者于第一个周期化疗前及每2周期化疗后第3周末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所有患者均于出现肝功能损害后依病情加用非特异性保肝药物。结果化疗4及6周期后HBV携带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HBV携带患者(P〈O.05),而且HBV携带组患者中肝损害发生率随治疗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化疗6周期后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化疗2周期后(P〈0.05);化疗后血清HBVDNA阳性率有所升高,化疗6周期后血清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2周期化疗后(P〈0.01),与4周期化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BV携带患者,易发生肝功能损害,HBV复燃几率增加。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肺结核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损害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血清HBV—DNA用荧光PCR方法检测。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采用以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的化疗方案,疗程半年,三组患者均随访5.8年。结果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M阳性率为19.0%,HBV-DNA阳性20例(7.5%);化疗中,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线性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95%、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组、单纯HBV—M携带者组、单纯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95%、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死亡4例(15%),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5.8年后发生肝硬化2例。结论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有重要意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可能有重要作用,化疗前常规检查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可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63例(核苷类似物+2HREZ/4HR+护肝),对照组63例(2HREZ/4HR+护肝)。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及预后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停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HBV DNA水平较治疗组高(P<0.05)。随访观察,抗病毒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化疗中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率,降低停药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6.
隆莉  张晓芳  罗丽莎  刘娴 《重庆医学》2013,42(10):1152-1153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63例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及预后。结果抗病毒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停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HBV DNA水平较治疗组高。随访观察,抗病毒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化疗中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率,降低停药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硫普罗宁对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肺结核化疗的肝脏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将78例HBV携带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痨过程中对照组常规用肌苷片、肝泰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两组在化疗过程中或结束后对比肝功能损害发生的时间、类型及损害程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程度轻。未受到预防性肝脏保护的对照组出现肝损害的时间也较早,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病情严重。提示两组在抗结核化疗中肝损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硫普罗宁对HBV携带肺结核患者化疗对肝脏功能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丹 《浙江医学》2010,32(2):258-259
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增高,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已成为药物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肺结核合并HBV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短程化疗方案2HRZE/4HR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林 《吉林医学》2009,30(11):995-996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化疗方案(HRZE)与化疗方案(HBAL)的肝功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抗结核化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35例HRZE组,另一组为35例HBAL组,两组的一般情况一致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观察项目和指标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通过全自动生化仪(Olymptm Au400)测定。空腹采血。患者的肝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每周和巩固期每日测定。当ALT、AST超过80μ/L时定义为异常。结果:两组方案治疗过程中对肝功能影响有显著差异。结论:肺结核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接受HRZE(S)方案易出现药物性肝炎,推荐使用HBAL方案以减少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核病合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抗结核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对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5例结核病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分成两组:治疗性用药组9例,为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致肝功能异常者,均停用原有化疗药物,给予拉米夫定100mg/日及保肝药治疗.预防性用药组6例,抗结核治疗前即予以拉米夫定100mg/日治疗,待血清HBVDNA水平降至〈10^3拷贝/ml之后再行化疗。随访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水平及预后。结果:9例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后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例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7例经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但推迟甚至终止了治疗6例在抗结核治疗前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未观察到HBV再激活现象,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需要抗结核治疗的HBV携带者,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活动性初治肺结核患者153例,无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性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58例,两组患者均排除具有肝功能损害高危险因素者,均无其他合并症。初始均以标准初治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药联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肝损,停药护肝,肝功能回复正常后,后续治疗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2组,A: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B: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并对照分析。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患者药物性肝损(77例)的发生率(50.3%)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22.8%),(χ2=25.489,P=0.000)。后续治疗中,A、B两组方案肝损发生率分别为12.8%和15.8%,较标化方案显著下降,且两组之间肝损发生率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肺结核患者,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药联合标准初治抗结核治疗方案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大,建议以异烟肼、利福喷汀、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组成的治疗方案替代。  相似文献   

12.
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结核(TB)杆菌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单纯TB感染者45例,TB合并HBV感染者35例,前4月均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后2月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每2~4周复查肝功能、HBV标记物、T细胞亚群等指标,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TB HBV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4.3%,较单纯TB组高,发生时间较单纯TB组早半月,发生平均年龄小8岁;谷丙转氨酶水平、肝组织学炎症积分均较TB组高(P<0.05);肝功能异常者中80%为HBeAb阳性,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较重,CD4 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的肝毒性增强,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T‐SPOT .TB 技术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的筛查效果,为预防和控制 LTBI 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 T‐SPOT .TB 试剂盒对162例需要应用免疫抑制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 T 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对其中28例 T‐SPOT .TB 技术筛查阳性患者应用抗 TNF‐α生物制剂治疗前均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并随访1年。结果 T‐SPOT .TB 阳性率为36.4%,确诊率为94.9%;TST 阳性率为28.4%,确诊率为69.6%。 T‐SPOT .TB 阳性率和确诊率与 TST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28例 T‐SPOT .TB 技术筛查阳性,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的患者1年的随访,结果无一例结核病发生。结论 T‐SPOT .TB 技术在检测 LTBI 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快速诊断结核感染的有效手段;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对 LTBI 的筛查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异甘草酸镁预防乙肝携带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观察时间2个月(强化期)。对照组46例,抗结核治疗同时使用葡醛内酯注射液护肝治疗,治疗组96例,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护肝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4.58%、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中发生肝损害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所致肝损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肝损害的程度,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运用自体骨髓干细胞输注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输注和常规规范抗结核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规范抗结核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痰菌阴转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有效率15.00%,两组治疗疗效通过 Mann-Whitney U 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6个月和24个月痰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个月痰菌阴转率为40.00%,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输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实体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预防性护肝治疗对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影响,评价预防性护肝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2年7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317例,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预防性护肝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HBV DNA状态进行分组。评价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乙肝患者(61.5%vs 34.0%,P〈0.01);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减少(61.5%vs 35.2%,P〈0.05),与未合并乙肝感染的患者类似(35.2%vs 29.8%,P〉0.05);其中轻度(Ⅰ、Ⅱ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下降尤为显著(51.9%vs 28.3%,P〈0.05)。而对于未合并乙肝或HBV DNA阴性乙肝患者,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也观察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化疗过程中,建议在抗乙肝病毒药物基础上,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治疗;而在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以及无乙肝感染的患者中,预防性护肝治疗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时均采用2HRES/7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 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27)及治疗后B组的(6.57±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肝毒性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环孢素A在肾移植患者肝功能受损中的作用和长期服用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组资料:(1)1978年7月至1984年应用二联免疫抑制治疗(硫唑嘌呤+泼尼松)的肾移植患者83例,1985~1991年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的肾移植患者580例;(2)1994年1月至1997年8月进行的肾移植患者519例;(3)随访服用环孢素A免疫抑制治疗8年以上患者68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分别应用2HRZE/4HR与3HESO/9HEO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肝功能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2例,B组42例。A组患者给予3HESO/9HEO化疗方案治疗,疗程12个月;B组患者给予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B组的80.95%(P<0.05);A组肺结核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B组的19.05%(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应用3HESO/9HEO化疗方案治疗,效果更为确切,且对肝功能损伤较小,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