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进行CT/MRI扫描确诊。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患者的年龄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水平越高,则病情越重。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也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名健康人血清hs—CRP的含量,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s—CRP水平越高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临床预后差。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探讨 hs - CRP 在缺血性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全部样本进行 hs - CRP 水平测定,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对177例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探讨缺血性卒中各亚型与 hs - CRP 水平的关系。结果:缺血性卒中组血清 hs - 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血清 hs - 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hs - CRP 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在中国缺血性卒中不同亚型血清 hs - 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人住我院心内科的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0例)及对照组(CO)组(n=10例),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hs—CRP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ACS组患者血清OPG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CO组,SA组血清OPG及hs—CRP水平高于CO组(P〈n01或P〈O.05)。血清OPG、hs—CRP含量均随冠脉病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且血清OPG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OPG、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干预血管炎症反应而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hs—CRP)蛋白的浓度,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65例健康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SAP、UAP、AMI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浓度。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随机方差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正常人血清浓度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轻型30例、中型20例、重型10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轻度梗死26例、中度梗死24例、重度梗死10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患者50例为对照组。二组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型、重型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梗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其升高水平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病变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血脂康干预hs—CRP水平的作用。方法:冠心病分为四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比较并分析各组间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各组hs-CRP水平越来越高(缺血性心肌病组〉AMI组〉UAP组〉SAP组)(P〈0.01),表明随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加重hs—CRP的水平逐渐升高。血脂康应用后各组的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hs—CRP的水平也逐渐下降(P〈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血脂康具有显著的降低hs—CRP的作用,且为中成药,临床上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正常者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hs—CRP血浆浓度,按高血压病分期分组。结果 高血压Ⅰ、Ⅱ、Ⅲ期患者vWF含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高血压病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者vW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增高,经系统治疗后,患者vWF含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发病时显著下降。结论 vWF是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的标志,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细胞受损及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受损及炎症反应程度与病情正相关。系统治疗对稳定高血压病病情有利。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川英 《吉林医学》2008,29(1):21-2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高脂血症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血清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TCH,TG,LDL—C采用化学酶法测定;试剂采用威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使用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40例不同类型的高血脂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hs—CRP的血脂含量。结果:各高血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高血脂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都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TCH、TG呈正相关。结论:ha—CR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参与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两者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检测38例IGT患者和35例糖耐量正常患者(NGT)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hs—CRP水平,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定颈动脉IMT。结果IGT组血清hs—CRP、颈动脉平均IMT、增厚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IGT患者血清hs—CRP与颈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平均IMT与OGTY2h血糖、BMI也成正相关(r值为0.42,0.48),而与FP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T患者体内已经存在低度慢性炎症反应,且此阶段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危险性已明显增加,炎症反应参与了IGT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欧琴 《当代医学》2013,(35):57-58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80例设为实验组;另选择做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hs—CRP以及其它指标水平,评估患儿的病情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hs—CRP与患儿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C反应蛋白检测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相关关系,对评估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及预后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利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意义。方法:测定8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50例正常者(对照组)B型利钠肽(BNP)和hs—CRP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B型利钠肽(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型利钠肽(BNP)、hs—CRP升高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且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血清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相反应蛋白,由于普通CRP检测方法敏感性不好,不能检测低密度CRP。故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方法代替进行检测。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方法对诸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进行前沿性研究发现,hs—CRP对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强的预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一I(cTnI)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60例HIE患儿作为病例组,30例无感染的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的hs.CRP、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HIE患几与对照组;重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hs—CRP和cTnI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HIE患儿hs-CRP和cTnI升高且与HIE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能较敏感的反映HIE患儿病情程度,可以作为HIE严重程度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了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UAP组(n=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8例),正常对照组(n=2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APP—A和超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血浆hs—CRP的浓度。结果 UAP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 PAPP—A及hs—CRP在血清中的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均可作为预测UAP预后的新的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有研究显示hs—CRP是缺血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ET-1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主要的缩血管多肽物质,不仅可激活脑缺血性炎症反应,并可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本研究通过对ACI患者血浆hs—CRP和ET-1水平的检测,观察与研究hs—CRP和ET-1与ACI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H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CHD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98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并对其中43例CHD患者检测治疗后hs—CRP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hs—CRP的含量变化。结果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8.25±6.38)较正常对照组(1.93±0.77)显著增高(P〈0.001);其中心肌梗死(AMI)组(13.93±5.8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42±5.25)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7±3.10)(P〈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与UAP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除SAP组外,其中36例CHD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SAP到AMI的过程中,hs—CRP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hs—CRP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CH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郭士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54-2755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志物与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同时检测血清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ICAM-1、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清sI-CAM-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内血清SICAM-1、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炎症参与了ACS的发病,炎症因子sICAM-1血清水平的升高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与hs—CRP一样可以作为临床监测ACS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