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竖脊肌阻滞(ESPB)是一种作用于筋膜间隙的平面阻滞方法,操作较硬膜外及胸椎旁阻滞简单,多应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ESPB可视化操作不仅降低了操作难度,还降低了脊髓损伤以及硬膜外血肿和感染的风险。目前ESPB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胸部术后镇痛,还逐步扩展到腹部手术、脊柱手术以及慢性疼痛等的治疗;此外,在儿童中也有所应用,减轻了围手术期疼痛的程度,为加速康复外科的多模式镇痛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   方法  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科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3组。T组:局麻药物注入胸7椎旁间隙;E组:局麻药物注入胸6、胸7横突外侧竖脊肌与肋间肌之间的筋膜层;S组:局麻药物注入腋后线第6、7肋骨处背阔肌和前锯肌的筋膜间隙。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确保针尖位置无误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3)mL,注入局麻药20 min后,以针刺法测定麻醉阻滞效果和平面。   结果  T组对于胸前壁(锁骨中线、腋前线处)阻滞平面比E组和S组更广泛,T组均值分别为12.04(P < 0.05)、9.76(P < 0.05);而对于胸侧壁(腋中线、腋后线处)的阻滞范围则是S组更广泛,S组均值分别为9.8(P < 0.05)、10.48(P < 0.05)。   结论  对于胸科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辅助术中麻醉效果和加强术后镇痛方法更为合理;而前锯肌平面阻滞可能更适合辅助乳腺手术。  相似文献   

3.
汪俊恺  何莹  陈悦  胡双飞 《浙江医学》2018,(20):2268-227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ESP阻滞组(E组)和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每组2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ESP阻滞,术毕P组予PCIA,E组采用安慰剂PCIA。观察术后1、6、12、24h在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以及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E组术后1~12h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均P<0.05),术后24h两组静息及咳嗽下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术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乳腺区域神经支配复杂,如果术后急性疼痛处理不当,就有发展为慢性疼痛的风险。区域阻滞技术被认为是减少术后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发生率的最佳选择。几种不同区域阻滞技术均被证明可以有效控制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及降低全麻并发症。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包括胸椎旁神经阻滞、胸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菱形肋间肌平面阻滞均可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因此,这篇综述的目的是分析不同区域阻滞方法的解剖特点、阻滞技术及临床应用,为研究不同区域阻滞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胸手术创伤大,有效的术后镇痛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的基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竖脊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兴的躯干神经阻滞,以其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和阻滞范围广等优点受到麻醉医生的欢迎,目前已应用于包括心胸手术在内的多种手术等领域,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且还能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和术后并发症。本文将通过解剖基础、作用机制、操作方法、阻滞范围以及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成人、小儿心胸手术、心胸外科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综合阐述,以探讨其在心胸手术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E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20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300 ml,运行方案为6 ml/h;S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采用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结果 E组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竖脊肌平面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S组比较,E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且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P< 0.05).结论 超声引导连续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联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ESP)联合全麻组及单纯全麻组,每组各30例。联合全麻醉组入室后予以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毕48 h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差异,观察麻醉开始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1 h(T_2)、术毕时(T_3)、术毕2 h(T_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毕2 h、12 h和24 h咳嗽时的VAS评分。结果:联合全麻组术毕48 h的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但IL-10水平高于单纯全麻组(P<0.05);联合全麻组术毕2 h、12 h和24 h咳嗽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可使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降低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mTLIP)阻滞与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3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阻滞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1例行超声引导下mTLIP阻滞的患者纳入mTLIP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ESPB的患者纳入ESPB组。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mTLIP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ESPB组(P<0.05)。两组患者在补救镇痛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mTLIP阻滞和ESPB安全性相当,但相较ESPB,mTLIP对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为理想,能减少...  相似文献   

9.
竖脊肌平面阻滞是近年来麻醉学和疼痛诊疗学应用的新型躯干神经阻滞方法。该方法药物注射的目标位置位于竖脊肌与椎体横突之间,为一肌肉间隙,结合超声引导,其定位及操作简单,一经提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竖脊肌较长的走行,不同的进针平面可得到相应的镇痛节段,在围手术期镇痛如胸部手术、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中得以应用;与其他神经阻滞技术相同,阻断疼痛的外周传导作用使其在疼痛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慢性肩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C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进行治疗(n=32);E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n=28);S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n=29)。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睡眠质量评分(QS)、普瑞巴林总用量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2、4、8周VAS评分和Q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组间比较:第1、2、4、8周E组和S组VAS评分和QS评分较C组显著降低(P <0.05),第1、2、4、8周S组VAS评分和QS评分低于E组(P <0.05);三组患者中C组口服普瑞巴林的总量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其中E组的用量要高于S组(P <0.05);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3.75%,E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S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有效缓解胸段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疗效要优于竖脊肌平面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ESPB组.超声引导下QLB组行双侧腰方肌后路法阻滞,ESPB组行T9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双侧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7-2019年本院择期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结核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ESPB组)(n=30)和对照组(GA组)(n=30),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阻滞.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择期行漏斗胸 Nuss手术的患儿70例,患儿年龄4~1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全麻组(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案,E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ESPB,术后均应用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泵。记录患儿术后1、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药情况,手术开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患儿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总用药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比较,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2h内疼痛评分降低,术后1~12h及12~24h内PCA泵按压次数及自控静脉镇痛泵总用药量减少 (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儿童Nuss术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以减少全身麻醉静脉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对VATS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拟择期进行VATS的患者80例,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Ⅱ级,体重≥40kg。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B组,n=40)和椎旁神经阻滞组(PVB组,n=40),分别使用30、20mL 0.375%罗哌卡因进行阻滞。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第1天的40项恢复量表(QoR-40)评分,次要观察指标是术后1、6和12h的NR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ESPB组和PVB组术后第1天的QoR-40量表评分(P=0.829)及术后1、6和12h的NRS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55、P=0.423、P=0.426)。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均无明显差异。ESPB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033)。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加快VATS患者康复和术后镇痛方面与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相当。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陈杰  马燕  刘勇  曹兴华 《新疆医学》2022,(4):387-390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中术后镇痛以及不良反应效果影响Meta分析.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EMBASE、CNKI、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无语种和发表时间限制.收集随机对照试验关于两种阻滞方式对患者术后镇痛影响.评价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麻急诊阑尾切除术中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阑尾炎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常规全麻急诊阑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中患者采取全麻急诊阑尾切除术结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分析两组在术后疼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麻急诊阑尾切除术结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在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阑尾炎患者中,在全麻急诊阑尾切除术中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不仅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提升临床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发挥积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文献报道,约20%的乳房切除术后患者伴有慢性疼痛,而术后急性疼痛缓解可预防慢性疼痛的发生~([1])。胸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在胸肌之间,从而阻滞多条胸神经,其注射点浅,操作简单。本研究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临床常规的全身麻醉开腹手术,观察组50例患者行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镇痛评分及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结果: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镇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更少,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持续竖脊肌平面阻滞自控镇痛在胸科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自控镇痛组(N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I组),每组75例。N组行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注入0.2%罗哌卡因35ml,留置导管予0.2%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自控背景剂量4ml/h,单次剂量5ml/次,锁定时间15min。I组则予舒芬太尼1滋g/ml静脉自控镇痛,自控背景剂量2ml/h,单次剂量3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T1)、4h(T2)、8h(T3)、24h(T4)、2d(T5)、3d(T6)、4d(T7)、30d(T8)、60d(T9)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和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术后初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拔除胸管及办理出院时间;睡眠质量、不良反应、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N组在T1、T3~T7时点PHPS评分更低(均P<0.01);而在T1、T3~T7时点和T9时点BCS评分更高(P<0.01或0.05)。N组患者术后初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更早,办理出院时间提前,且术后第1~4夜睡眠质量评分更佳,而不良反应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也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自控镇痛可显著减轻胸腔镜手术后疼痛,改善睡眠,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筋膜间隙阻滞是一种外周神经阻滞方法,近年来由于其对胸腹部手术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得到了广泛关注[1-2]。竖脊肌平面(ESP)阻滞是2016年出现的一种新颖的筋膜间隙阻滞技术,而且对急慢性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3-5]。超声引导ESP阻滞在可视化操作下具有损伤小和阻滞精准的优点,但其在胸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尚少,并且绝大多数研究方法均是单次ESP阻滞[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