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病人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 ,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减少等。目前对其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本研究通过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 ,为这类病人的诊疗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2月到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经结肠通过时间测定为慢传输型便秘者 90例 ,男 2 8例 ,女 6 2例 ;年龄 (46± 10 )岁。经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 ,且均符合慢性便秘的诊断。在过去 12个月中 ,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 2个或 2个以上症状 :① >1/ …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便秘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便秘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人们对便秘的原因及防治知识仍缺乏了解。我院自 1 998年 1月~ 2 0 0 2年 1 1月 ,共收治功能性便秘患者 1 0 9人 ,现将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1 0 9例 ,男 36例 ,女 73例 ,年龄1 3~ 80岁 ,平均 5 3岁。均采用 Rome 诊断标准 [1] ,通过排粪造影、结肠运输试验、纤维电子肠镜、肛门直肠肌电图、肛门测压等盆底功能检查。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型 ) 47例 ,出口梗阻型便秘 (直肠型 ) 39例 ,混合型便秘 2 3例。1 .2 引起便秘的原因分类  1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总结肠传输时间 (Colontransittime ,CTT)与分段CTT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0例慢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 ,DFG)检查。受试者分为 3组 :第 1组 19例 ,为慢传输性便秘 ,表现为排便频率减低 ,而DFG未见异常 ;第 2组 2 2例 ,DFG表现为直肠套叠 ;第 3组 19例 ,DFG表现为直肠外脱垂或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结果 第 1组 ,平均总CTT是 96.2h ,平均分段CTT是 :右半结肠 3 5 .3h( 3 6.7% )、左半结肠3 0 .8h( 3 2 .0 % )、直肠乙状结肠 3 0 .1h( 3 1.3 % )。第 2组 ,平均总CTT( 5 7.8h)正常 ,而直肠乙状结肠CTT[平均 13 .8h( 2 3 9% ) ]相对减少。第 3组 ,平均总CTT( 175 .1h)和直肠乙状结肠CTT[115 .8h( 66.1% ) ]均明显延长。平均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在 3组间均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通过检测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有助于明确慢性便秘的病因学类型和进一步认识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指压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一般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 3种类型 ,其中慢传输型最为常见。自 2 0 0 1年以来 ,我们在采取调情志、调饮食以及调节生活规律等护理措施的基础上 ,对 6 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穴位指压法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 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选自肛肠门诊就诊者 ,其中男 2 0例 ,女 4 8例 ,年龄 3~ 82岁 ,平均 35 9岁。病史 4d~ 2 8年。原发病为脑血管病急性期 15例 ,产后 5例 ,胸部手术后 6例 ,肝病 16例 ,其他 2 6例。治疗前均为大便秘结难以排除 ,间隔时间 4 8h以上或排便次…  相似文献   

5.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较难治的慢性肠道疾病 ,以往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 ,但往往难以根治 ,甚至可能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出现其它并发症。近年来 ,外科手术逐渐在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997~ 2 0 0 1年 ,我科对 2 6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手术矫治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1 7例 ,年龄 1 8~ 6 4岁 ,平均 32岁 ,病程 1~ 2 0年 ,平均 5年。1 .2 诊断 :临床主要表现为排粪障碍 ,间隔时间延长 ,排便周期 1次 / 5~ 1 4 d,平均 1次 / 7d。无便意感 ,伴腹胀不适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治疗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6月~2004年12月入住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70岁以上老年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排便3~6次,大便液体状.术后1年以后平均每天排便2次,固体大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排便控制能力良好,无大便失禁发生,排便满意度达89%.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对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对出口梗阻型便秘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李祯祥 《当代医学》2016,(32):153-154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34例,所选取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法给与治疗,取患者上巨虚穴、足三里、脾俞、大肠俞、天枢及气海,1次/周,1疗程为6次,持续1疗程。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其中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分别为9例、19例、4例和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6.47%、55.88%、11.76%和5.88%,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结论针对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对其采用穴位埋线予以治疗,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具有很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禹振华  黄忠诚 《海南医学》2016,(10):1678-1680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其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组(甲组,25例)、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组(乙组,22例)和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成人特发性巨结肠组(丙组,9例)。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18~67岁,均符合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以长期便秘和间歇性腹胀为主要症状,结肠运输试验提示慢传输结肠段在升结肠16例、横结肠28例、降结肠12例。52例患者行钡灌肠联合排粪造影,见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其中31例可见狭窄段(甲组20例,乙组11例,丙组0例),24例可见移行段(甲组18例,乙组6例);根据本研究数据在99%置信区间内甲、乙两组患者狭窄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移行段检出率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6例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30例(甲组24例,乙组6例,丙组0例),甲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传输型便秘时应警惕合并不同类型成人巨结肠,钡灌肠联合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可为慢传输型便秘合成人巨结肠的分类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又称结肠色素沉着斑 ,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的肠病 ,发生率 0 .0 4%~ 11.2 % [1 ] 。以前国内报道较少 ,但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多和肠镜诊断水平提高 ,结肠黑变病的诊断率在国内呈上升趋势。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1月在进行肠镜检查 6 89例中结合病理切片共查出结肠黑变病 8例 ,发病率 1.1%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8例中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6 0± 11.7岁 (31~ 82岁 )。患者均有半年以上便秘病史及左下腹胀痛 ,腹泻便秘交替 ,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95年1月~2004年1月165例慢性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采用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同时对不同原因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病人排便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年,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人排便满意率迭89.1%,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组)采用口服我院院内制剂运脾颗粒治疗,并与102例口服麻仁丸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89%,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愈率为29.41%,总有效率为56.86%。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运脾颗粒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在慢传输性便秘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慢传输性便秘病人乙状结肠中的M、β受体的变化 ,离体结肠肌条对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方法 选择 9例慢传输性便秘病人为便秘组 ,对照组 7例 ,采用M、β受体的受体放射分析法 ,电刺激离体肌条收缩反应方法。结果 便秘组乙状结肠平滑肌细胞膜M、β受体的最大结合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解离常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便秘组病人乙状结肠肌条频率和振幅显著低于对照组 (纵行肌P <0 .0 5 ,环行肌P <0 .0 1)。应用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后 ,慢传输性便秘病人纵行和环行肌收缩波振幅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而离体肌条的收缩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传输性便秘病人结肠细胞膜M、β受体的变化 ,是引起慢传输性便秘病人结肠的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乙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参与了慢传输性便秘结肠的动力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肠传输时间延长、直肠肛管运动不协调。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下降所引起的结肠传输功能异常,使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的便秘,即STC,此类型便秘占功能性便秘的45.5%[1]。临床上通常予一般治疗、泻剂、促动力药或手术方法治疗,其中新型促动力药普芦卡必利(Prucalopride,Pru)对STC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17例,其中特发性慢传输型便秘14例,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2例, 特发性巨结肠1例。评估患者术后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5 (3-7)次,半液体状大便;术后1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3(2-4)次,固体状大便;术后2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2 (1-4)次。术后所有患者均不需用止泻药;1例混合型便秘患者仍间断使用泻药外其余患者均未用泻药。17 例患者(100%)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例出现粘连性小肠梗阻,其余患者未出现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对部分慢传输型便秘及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便秘发生率10%~1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病人群的18%~23%[2].临床上功能性便秘(FC)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 STC) 、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其中STC约占FC的37.5%~45.5%[3].2007年8月~2009年8月, 笔者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将97例ST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各证型与结肠运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肠燥证32例,占33.0%,气阴两虚证27例,占27.8%,热结气滞证16例,占16.5%,脾肾阳虚证22例,占22.7%;72小时排出率(TCI%)各证型比较(P〈0.01);72h的传输指数(TI)均小于0.5;气虚肠燥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间TI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常见中医证型有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  相似文献   

18.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因结肠传输功能减弱致使肠内容物滞留于结肠而引起的顽固性便秘,每周排便少于2次,排便困难,属慢性、原发性、功能性、结肠性,便秘症状持续2年以上。我科自1998年12月~2006年4月治疗STC20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各种有关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2001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性便秘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单纯性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结肠切除术治愈率100%,术后排便每日1-3次,13例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治愈率84.6%(11/13),术后排便每日1-3次,无效7.7%(1/13)。结论 对单纯性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患者和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患者,结肠切除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运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不透X线标志物对23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和20例非便秘患者(对照组)进行结肠运输检查,测定全肠道通过时间和结肠分段通过时间,计算运输指数;根据全肠道通过时间将便秘组分为全肠道转运时间正常型组和全肠道转运时间延长型组;根据运输指数将全肠道转运时间延长的便秘患者分为慢传输型组与出口梗阻型组,测定2 组患者的结肠分段通过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全肠道通过时间和结肠分段通过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全肠道转运时间正常型组左侧结肠分段通过时间明显延长(P<0.01);慢传输型组左、右侧结肠区通过时间明显延长(P<0.01),出口梗阻型组左侧结肠区、直肠乙状结肠区通过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慢传输型组相比,出口梗阻型右侧结肠区通过时间明显缩短(P<0.01),直肠乙状结肠区通过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对确定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和分型并指导患者行进一步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便秘检查的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