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数患者在2~3个月出现肩痛[1],脑卒中后肩痛是目前康复工作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目的是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预防及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卒中后两周内,发生率为5%~84%。肩痛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以及其康复的积极性和康复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肩痛病人的超声图像表现。方法随机选择该院物理诊断科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检查患者62例,根据患者病情状态将其分为肩痛组30例与无肩痛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设备进行检查。结果肩痛组冈上肌病变、SA-SD病变分别为56.67%、40.00%,显著高于无肩痛组的18.75%、9.36%(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发现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相关组织损伤;临床可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尽早实施治疗措施及修改康复计划,以此避免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的肩痛的康复护理方法,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的1128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采取早期评估病情并进行功能位摆放和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偏瘫后所致肩痛的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炳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7):839-840
脑卒中即中风,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在度过急性期,病情平稳后,常留有各种后遗症状,其中肩痛临床较为常见。本研究拟综述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进展1中医学对中风后肩痛的研究脑卒中即中风,其临床症状在吴昆  相似文献   

6.
<正>肩痛是脑卒中(中风)后的常见问题,61%的患者脑卒中后发生肩痛,其中2/3在脑卒中后4周内出现[1],肩痛是全面康复的主要障碍,因为肩内收内旋,使患者不愿意使用患侧手臂,甚至不能参加行走训练,因此,早期预防及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在整个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临床中采用腹针[2]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进行阐述。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对9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措施,89例未予以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肩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肩痛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脑卒中后1—2个月。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在肩关节正常运动机制受损的基础上,不恰当地活动患肩造成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起初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度终末时局限性疼痛,随着加重,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涉及整个患肩、上臂和前臂。有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肩痛发生率高达84%,肩痛不但使脑卒中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也阻碍整个康复进程,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脑卒中后肩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罗金发  荚磊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5,36(8):1037-1039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6%~84%[1]。肩痛往往导致患者的病情复杂,增加患者的痛苦感的同时使其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2],从而妨碍整体的康复治疗,延长住院时间,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影响[3]。肩痛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可能涉及到多种病理机制,加上本身的疾病复杂性,使得脑卒中后肩痛的确切病因很难确定。虽然严重患者可有静息时肩部自发性疼痛,但更多是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时的疼痛增加和运动受限,尤其是肩关节外旋和外展时最为明显。了解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和相关机制对寻找有效的防治疗法尤为重要,本文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肩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卒中后第2周内.据报道在脑卒中患者中,肩痛比例可高达84%[1].肩痛不仅延缓上肢功能的恢复,也严重影响患者全面康复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2.
Shoulder pain affects from 16% to 72% of patients after a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causes considerable distress and reduced activity and can markedly hinder rehabilitation. The aetiology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is probably multifactorial. The ideal management of hemiplegic stroke pain is prevention. For prophylaxis to be effective, it must begin immediately after the stroke. Awareness of potential injuries to the shoulder joint reduces the frequency of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patients, and carer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instructions on how to avoid injuries to the affected limb. Foam supports or shoulder strapping may be used to prevent shoulder pain. Overarm slings should be avoided. Treatment of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should start with simple analgesics. If shoulder pain persists, treatment should include high intensity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tra-articular steroid injections may be used in resistant cases.  相似文献   

13.
余晓清 《西部医学》2013,44(1):37-38
目的观察替扎尼定治疗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患者口服替扎尼定。比较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及实验开始第1、4、8、12周时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肌张力改善程度,并询问不良反应及监测肝肾功能、血压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实验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缓解(20.61±12.95VS 47.15±13.01,P<0.05)。治疗12周时,实验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缓解(8.23±2.52VS 15.73±4.51,P<0.05)。治疗8周时,实验组患者肩关节肌张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缓解(1.6±0.5VS 2.6±0.4,P<0.05)。治疗12周时,实验组患者肩关节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缓解(1.2±0.2VS 1.7±0.3,P<0.05)。结论替扎尼定可以缓解卒中后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外展肌张力也可以得到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肩关节疼痛的缓解发生在肩关节肌张力缓解之前。因此,局部肌张力改善并非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好转的唯一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医学综述》2013,19(5):953-95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肩托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肩托,对比两组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肩功能优良率、NR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肩托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合并肩痛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合并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浮针疗法和关节松动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共14天. 2组患者均在康复前和康复14天后进行评定.疗效评定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简式FMA上肢功能评定,改良巴氏指数,并进行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和外旋被动活动度的测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在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中更加有效,能够明显缩短病程,促使患者更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与传统康复方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中风后致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及8周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均连续治疗4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替扎尼定治疗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按Ashworth分级分为A组(Ashwortb2级)与B组(Ashworth3级),其中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患者口服替扎尼定。比较各组患者在实验前及实验开始第8、12周时肩关节疼痛程度,并询fq44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8周.A组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缓解(实验组治疗前后:44.63±13.24vs19.36±9.3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43.84±12.93vs19.69±9.21,P〈0.05);B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缓解(实验组治疗前后:48.63±12.47vs16.82±11.1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48.29±13.16vs16.91±11.17,P〈0.05);在治疗第12周,A、B两组实验组患者肩关节疼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缓解(A组:9.25±2.61vs16.38±4,64,P〈0.05;B组:8.72±2.31vs15.52±4.42,P〈0.05)。A、B两组内患者治疗后,实验组之间肩关节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替扎尼定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扎尼定可以缓解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Ashworth2级患者应用替扎尼定治疗后,其疼痛程度与Ashworth3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9.
对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不仅能预防肩痛的发生,而且对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早期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可以缓解肩痛。在卒中后肩痛的治疗上,首先应当重视预防,早期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包括低频等一些物理治疗,可以避免偏瘫肩痛的发生。对卒中后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我们应当针对具体原因,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挛缩、肩手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康复措施,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