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海梅  于化鹏  夏虎  易丽  方泽葵  李忠丽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5):570-572,594,F0003
目的研究NLRP3、IL.33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及格列本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A)组、NLRP3抑制剂格列本脲预处理+LPS(B)组,LPS模型(C)组;B、C组采用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B组在LPS刺激前30rain给予格列本脲处理.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培养基培养。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Mot)检测细胞中NLRP3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1L.33的含量;四氮唑盐(MYr)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C组中NLRP3蛋白表达均高于A组、B组(均P〈0.05),B组NLRP3蛋白表达高于A组(P〈O.05)。C组IL-33含量比A、B组高(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1T试验中C组细胞增殖率高于A组、B组(P〈0.05),而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LRP3、IL.33在LPS诱导RAW264.7的巨噬细胞中表达升高,而格列本脲干预后可抑制NLRP3的表达及IL-33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巴马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的分泌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巴马汀,采用Griess法测定NO的分泌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巴马汀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的分泌,以及iNOS蛋白的表达,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巴马汀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的分泌及iNOS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极化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在六孔板孵育12 h ,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LPS(100 ng/mL)组、LPS(100 ng/mL)+白藜芦醇(30μmol/L)组,LPS+白藜芦醇组在加入LPS前预先加入白藜芦醇孵育12 h;上述细胞在LPS刺激12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经典的炎症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相关基因iNOS、TNF‐αmRNA表达,以及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型相关基因IL‐10、PPARγ和Arg‐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NOS、Arg‐1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2 p40、IL‐10和 TNF‐α的水平。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M1型相关基因iNOS、TNF‐αmRNA较LPS+白藜芦醇组显著上升(P<0.05),而M2型相关基因IL‐10、PPARγ、Arg‐1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PS组iNOS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而Arg‐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ELISA检测发现,LPS组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2 p40、TNF‐α水平显著高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而IL‐10和水平显著低于LPS+白藜芦醇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促进了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加入LPS (终浓度100 ng/mL)或IL-4(终浓度10 ng/mL),给药组用终浓度20μmol/L的小檗碱分别进行干预,同时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精氨酸酶-1( Arg-1)、一氧化氮合酶( iNOS)、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2( SOCS2)、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0的分泌量。结果小檗碱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TNF-α分泌量的增加以及iNOS、 SOCS3 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P<0.05或P<0.01);对IL-4刺激的巨噬细胞IL-10分泌量的增加和Arg-1 mRNA表达水平的上升均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而对SOCS2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小檗碱能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亦能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提示其可能在维持M1/M2动态平衡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观察Con A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DNA(ALD-DNA)对BALB/c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刺激作用。方法 将ALD-DNA及未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DNA(UnALD-DNA)分别与BALB/c小鼠来源的巨噬细胞株RAw264.7孵育48h,然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情况。结果 ALD—DNA在体外能够明显刺激细胞发生增殖,上调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以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的表达,并能够诱导细胞分泌IL-6、IL-12和TNF-α 。结论 ALD-DNA对RAW264.7细胞具有免疫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翘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16h后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连翘对抗内毒素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共分6组,分别为control组,LPS组,连翘高、中、低剂量组及多黏菌素B组;连翘高、中、低剂量组及多黏菌素B组分别加入连翘水煎液50mg/ml、25mg/ml、12.5mg/ml及多黏菌素B10ug/ml培养0.5h后,再加入10ng/ml LPS,培养16h;Western blot法测各组细胞TLR4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ontrol组RAW264.7细胞只表达少量TLR4,给予LPS刺激16h,TLR4表达明显升高(P〈0.01),连翘高、中、低剂量组预处理均可明显降低TLR4的表达(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连翘高剂量组与多黏菌素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翘预处理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LR4的表达可能是其抗内毒素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B1(PB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处理)、LPS组(细胞给予2 mg·L-1LPS)、PB1组(细胞给予10 μmol·L-1 PB1)和PB1+LPS组(细胞给予2 mg·L-1LPS+10 μmol·L-1 PB1)。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皱缩变圆,但PB1组和PB1+LPS组细胞形态表现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LPS通过诱导细胞中ROS水平升高引起细胞损伤,PB1通过降低ROS水平,下调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对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谷氨酰胺(Gln)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株RAW264.7热休克蛋白(HSP)72表达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的影响。方法将RAW264.7细胞与含Gin(0、0.5和8mmol/L)的培养液分别进行下列处理:①共同培养165min后,加入脂多糖(LPS)刺激0、1、4、12和24h;②共同培养的同时行热应激预处理45min,370C培养2h后加入LPS刺激4h;③共同培养的同时行DON预处理,165min后加入LPS刺激4h;④两者与含LPS的培养液共同培养1h,改用含0.5mmol/L Gln和LPS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h。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HSP 72蛋白表达。结果①LPS刺激后4h,RAW264.7细胞均有HSP 72表达,经8mmol/L Gln培养者较经0和0.5mmol/L Gln培养者HSP 72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24h时三者HSP 7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n促进TNF-α释放,与Gln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②热应激显著促进Gln诱导的HSP72表达(P〈0.01),抑制Gln诱导的TNF—α释放,但TNF—α释放仍随Gln浓度增加而增加。③DON预处理不影响HSP 72的表达,但显著抑制TNF—α释放(P〈0.01)。④短时间不同浓度Gln处理,与0.5和8mmol/L Gln共同培养者较与0mmol/L Gln共同培养者HSP72表达显著增加(P〈0.01);TNF—α的释放随Gln浓度增加有升高趋势,但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n可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HSP 72,但并不足以抑制其TNF—α释放。除诱导HSP 72表达外,Gln在脓毒症时调节机体炎症反应还可能存在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平(GXP)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XP低、中、高剂量组,100?ng/mL LPS刺激12?h诱导M1型极化模型,不同浓度GXP含药血清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分子CD86、CD206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CD86、CD206 mRNA表达情况。结果?冠心平高剂量显著减少巨噬细胞TNF-α分泌(P<0.01),各剂量减少TGF-β1分泌(P<0.01);冠心平低、高剂量显著降低M1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86表达(P<0.05),显著升高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206表达(P<0.01);同时冠心平CD206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冠心平含药血清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促进M2型极化,这或许是冠心平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氯化镧对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飏  江川  刘翔  李哲  尚江荫子  邹帆  戴闽 《重庆医学》2014,(26):3480-3482
目的:研究氯化镧对 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对破骨细胞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重组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素的配体(RANKL)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模型,给予不同浓度氯化镧(2.5、20.0、100.0μmol/L)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24、48、72 h的细胞增殖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数量;RT-PCR技术检测TRAP、c-fos、CAⅡ、RANK及TRAF6的基因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氯化镧均对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P>0.05);TRAP染色显示氯化镧可使RANKL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但不同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T-PCR结果显示各浓度氯化镧均可下调各基因的表达。结论氯化镧可抑制RAW264.7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其机制与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较完整的估计重油和沥青中饱和碳浓度数方法,其中包括环烷桥头碳、环烷甲基取代碳、环烷烷基(≥C2)取代碳等。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估计环间的桥链和各种平均结构参数的方法,包括平均芳环环核数和环烷环环核数、芳环和环烷环烷工取代度、单元片上芳环和环烷环数。从实验数据出发,提出了烷基链长分布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黏附分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胡建廷 《医学综述》2008,14(12):1884-1886
黏附分子(AMs)为一类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的糖蛋白,参与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和创伤愈合等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众多资料显示,AM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AMs与DR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细胞黏附分子和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简  杨俊 《医学综述》2006,12(21):1307-1309
细胞黏附分子(CAM)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尤其是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P选择素(P-selectin)等参与了AS形成的病理过程,且其基因多态性是AS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针对CAM的抗黏附调节,将可能成为AS的有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配体与受体间的识别及相互作用是分子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寻找某一分子的受体并不容易,往往成为研究的瓶颈所在。目前寻找及验证某一对配体/受体分子及其对应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免疫共沉淀、噬菌体展示、酵母双杂交、分子模拟、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ull-down、串联亲和纯化等。该文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步骤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Semaphorins是一大类具有保守Seam结构域的信号蛋白,除了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外,在肿瘤生长、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免疫反应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免疫应答的首要环节抗原提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目前公认的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文章主要阐述了Semaphorins与DCs的结构、分型、功能等,以及他们之间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研究发现,氢气可以有效抑制体内部分活性氧继而产生抗氧化效应,并在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中取得类似的防治效果,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围绕氢对抗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在器官移植和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减轻药物诱导损伤的作用,以及氢气应用于临床检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概述.  相似文献   

17.
药物溶解度的计算——分配系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Leo的基团加和法计算固体药物在辛醇——水体系的分配系数(Kow),结合药物的实测溶解度数据,关联出一个溶解度方程如下: lgS=-1.034lgKow-1.034×10~(-2)mp+1.052 式中s表示药物的水溶解度(mol.L~(-1)),mp是固体药物的熔点(℃)。将此方程对27种不同药物进行预测,计算结果与文献值进行比较,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影响人嗜中性粒细胞 (PMN)粘附分子表达。【方法】对分离的人全血细胞用甲酰甲硫氨酰 -亮氨酰 -苯丙氨酸 (FMLP)或豆蔻酰佛波醇乙酯 (PMA)刺激 ,加入不同浓度氯胺酮后孵化 ,用针对CD18或CD6 2L的单抗标定 ,再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了解CD18或CD6 2L在PMN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FMLP或PMA刺激PMN可引起细胞表面的CD18表达和CD6 2L蜕落增加 ,氯胺酮对此具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且对CD18表达的抑制用与立体构型无关。【结论】氯胺酮具抗粘附作用 ,该作用不似通过与特异受体的反应实现的 ,在趋炎性反应亢进的病人的麻醉镇痛时可以优先考虑选用该药。  相似文献   

19.
卢艺红  于江 《华夏医学》2002,15(3):432-43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它引起痛经,下腹痛,性交痛等症状,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上仍无特效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病机理仍不清楚,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离开子宫腔的子宫内膜要具有活性就需要粘附并刺激周期组织产生新生血管,而这些过程需要粘附分子的参与,现将细胞粘附分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发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肿瘤坏死因子(TNF)和r-干扰素(IFN-r)诱导小鼠胰岛细胞MHC-DR抗原表达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当TNF浓度为50~100U/ml时未见胰岛细胞表达MHC-DR抗原,而50U/mlr-IFN可诱导少量胰岛细胞(8.5±2.9%)表达MHC-DR抗原;(2)100U/mlTNF和100U/mlr-IFN合并使用,MHC-DR抗原阳性细胞明显增多(80.25±4.11%);(3)两种因子单独或合并作用均能使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P<0.01)。上述结果提示,胰岛细胞MHC-DR抗原的诱导表达本身并不影响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